A*******4 发帖数: 2 | 1 人是有轮回转世的,然而绝大多数人却不带有关于前世的记忆,只有个别人拥有前世记
忆,这也考验着世人的信心与悟性。带有前世记忆的人中,又分几种情况,有的是天生
就有前世记忆,有人是后天通过修炼或信仰的实践而获得的,还有人是在某种情况下触
发了前世记忆。北宋名臣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例子。
北宋张方平(西元1007-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府南京(今河
南省商丘市)人。张方平少年时聪敏绝顶,他读书只需看一遍,便如印在心,过目成诵
。因为他家中贫寒,买不起书,便向别人借“三史”读,“三史”就是《史记》、《汉
书》和《后汉书》这三部史书的合称。只过了十几天他就归还,并说:“我已经读完三
史了。”宋朝大臣宋绶、蔡齐皆认为他是天下奇才。张方平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
,为朝廷做出许多贡献,在事关西夏的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宋哲宗元祐六年
(西元1091年),张方平辞世,哲宗皇帝追赠司空,谥号“文定”。他的好友苏东坡哀
痛不已,并为其写下了《张文定公墓志铭》。古人评价他的人品,称他信奉神佛,为人
宽厚重义,节操高尚;今人评价其功绩称他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在《人天宝鉴》、《禅林僧宝传》、《乐邦遗稿》以及苏东坡所作的《书楞伽经后》等
历史记载中都记载了张方平游寺院,触发前世记忆,想起自己前世为僧的故事。现综合
古书中的记载为大家简介一下。
庆历八年(西元1048年)春天,张方平调任滁州太守。新太守张方平因故参访滁州琅琊
寺,不料每次来到琅琊寺,总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倍感亲切,使他流连于此不忍
离去。一天,张方平又抽空游览琅琊寺,信步来到一座堆放杂物的僧房门前时,突觉一
阵晕眩,竟想起了许多前世的事情。这是一间久无人住的老屋,里面堆放的是废弃的旧
物,张方平执意要進去察看。進屋后,张方平仰头张望,命人取来梯子,攀至房梁,竟
然发现了一本经书。张方平打开书,原来是一本只誊写了一半的《楞伽经》,张方平命
人取来笔墨,在中断处接着往下写。旁边的人惊奇的发现,新写的字迹竟然与原先的字
迹完全相同,而且气韵贯通,一体天成。
写完后张方平告诉别人:自己上辈子曾经是这琅琊寺负责藏书楼的和尚,这是自己前世
没有誊写完的佛经,因为前世身体突患重病,未能完成,便在去世前将书稿藏在此处,
发愿来生一定要完成此世遗愿,抄写完这本经书。张方平的好友苏东坡在《书楞伽经后
》写道:“太子太保乐全先生张公安道(即张方平),以广大心,得清净觉,庆历中尝
为滁州,至一僧舍,偶见此经入手,恍然如获旧物,开卷未终,夙障冰解,细视笔画,
手迹宛然,悲喜太息,从是悟入”。 《书楞伽经后》中还说,张方平晚年时,亲自把
自己历经两世才誊写完毕的《楞伽经》交给他的挚友苏东坡,并且出资三十万,请苏东
坡帮助刻印传世。苏东坡的好友佛印和尚却向他建议说:“与其直接刻印,不如由苏东
坡自己来书写,然后再刻印,更能流传得久”。因为当时普遍使用雕版印刷,雕版是按
书写者的字迹刻的,而苏东坡的书法又是有名的,世人为珍惜其墨宝,定会妥为保存这
部佛经),苏东坡于是将此经抄写一遍,然后刻印传世。
张方平起初没有前世记忆,来到前世曾生活过的地方时,触发了前世记忆,完成了前世
的遗愿,我想这也是与他前生的修炼与死前所发的誓愿有关。这段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
:人的生命是有轮回的。既然如此,那无神论、唯物论不就是错误的吗?那么再進一步
思考,宣扬无神、唯物的共,产,党不就是大错特错了吗?而且这故事还告诉我们:人发
的誓愿是会起作用的。张方平的前世正是因为发了愿,才促使来世的自己誊写完这本经
书。
那么再想一下,人们在加入中,共,党团队时,不都是发了为其奉献生命牺牲一切的毒誓
吗?那么到了一定时候,这个毒誓要起作用、要兑现时,那不可怕吗?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