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tock版 - 大忽悠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仍要靠投资不能靠消费 (转载)
相关主题
林毅夫教授可能高估了中国经济增长(ZZ)央行: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 (转载)
李稻葵:若欧元稳定人民币年底料升值约3% (转载)新华社发文称房价拐点近在眼前 四季度或大跌 (转载)
林毅夫: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美国经济:快要完蛋了地产总理再施绝技拯救世界经济:5月新增贷款7932亿元 (转载)
越来越觉得个股没什么意思中国新版4万亿来了,美国还会远么?
下周低估值泡沫市开盘贵州威武!财政收入1330亿元,计划投资三万亿 (转载)
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 (转载)2013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 (中国)
(传)50万亿元城镇化启动中国货币供应量逼近100万亿 被指推高物价房价 (转载)
1月新增信贷1.39万亿 同比减少16.14%TG太生猛了!各地新一轮投资计划总金额超20万亿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投资话题: 经济话题: 增长话题: 消费话题: 中国
进入Stock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n
发帖数: 26222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大忽悠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仍要靠投资不能靠消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31 21:46:22 2013, 美东)
尼玛,多少大投资都进了推涨房市泡沫造成经济空转资源闲置浪费,还在继续忽悠?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仍要靠投资不能靠消费
2013年05月31日 08:29:36
新华社 CFP图片 数据来源:WIND 制图:苏振
如果要有新一轮积极政策,应以财政政策为主
●改革可提高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8%的增长潜力和8%的增长之间的差异,在于改革是否到位、产业转移和升级是否
遵循比较优势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投资驱动力两大组成部分
■ “改革呼唤大智慧”高端访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原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表示,8%的增长潜力和8%的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在于改革是否到位、产业转移和升级
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不会减慢,未
来几年经济保持8%增长的潜力是完全存在的。
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由投资驱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投资驱
动力的两大组成部分。投资需更多依靠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消费是经济增长的
结果,不能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劳
动生产率不提高,增加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
中国经济能继续高速增长20年
中国证券报:你一直对未来20年中国经济持乐观看法,但从数据看,从2011年第一
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同比增速连续7个季度下滑,到2012年第三季度仅为7.4%,第四季
度回升至7.9%,但今年第一季度又下滑0.2个百分点。如何看待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增
长态势?
林毅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连续出现这么长时间的经济增速下滑,而且处于相对
低的增长水平,这是很少出现的情形。但当前中国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是周期性的,不是
结构性的,可通过投资来解决。在投资带动下,中国工资水平将随着劳动生产率水平不
断提高,消费自然会增长。“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不会减慢,未来几年保持8%增长
的潜力是完全存在的。
但是,8%的增长潜力和8%的增长之间的差异,在于改革是否到位、产业转移和升级
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许多人的误解在于断章取义,割掉了“潜力”
二字。
消费是发展的目的,投资是发展的手段,要把二者的辩证关系理清楚,中国经济发
展潜力非常大。因为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产业差距相当大,所以在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上还有不少后发优势。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速取决于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可借鉴或采用发达国家已成熟的技术,从而将劣势转变为优
势。
对比亚洲多个经济体,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当于1951年的日
本,1977年的韩国和1975年的中国台湾地区。在随后20年中,这三个经济体保持了9.2%
、7.6%和8.3%的增速。我认为,从以上这些经济体的发展轨迹看,中国仍有保持年均增
长8%的潜力,能继续高速增长20年。
消费不能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
中国证券报:在很多人眼里,“投资”现在成了一个不太好的代名词,经常与粗放
增长和环境污染相挂钩。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被认为应该是调控新的着眼点。消费能否成
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林毅夫: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外认为中国投资太多、消费不足,导致国际收
支不平衡从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对此,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应靠消费拉动
而不应靠投资拉动。但研究问题要从问题本质来看。
经济增长本质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如果没有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经济
就不能实现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必须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但不论技术创新还是产
业升级,都必须以投资为载体。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中国产业仍有很大的升级空
间,也有不少基础设施仍待改善。如果废弃了投资,如何提高生产力,缩小与发达国家
的差距?如何通过基础设施完善来降低阻碍经济增长的高交易费用?
没有投资,就不会有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劳动生产率水平自然就不会有提高。劳
动生产率不提高,增加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劳动生产率水平没有提高,但还要经
济继续增长、消费继续增加,就只能靠借款。如果下一年还是如此,劳动生产率没有提
高,但借债越积越多,到还本付息时,危机就来了。世界上所有的危机都是过度消费造
成的。美国是这样,南欧国家也是这样,全球借债。
我不反对消费。消费非常重要,但消费必须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不能作为推动经济
增长的手段。消费在当期是需求,但是,消费完了就没有,所以不可持续。投资在当期
是需求,到了下一期,转为生产力,可创造收入支持新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
求。
过分强调消费,就是没有分析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特性。发达国家现在以消费为主
,他们70%以上是消费,我们50%以上是投资,就不对,能这样比吗?如果接受国外那些
理论,让中国必须以消费为主,这是公然要求中国陷入危机。现在发生危机的国家多是
过多消费造成的,从来没有看到一个投资过多而造成危机的国家。更没有看到,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因为按比较优势进行过多投资而发生危机的国家。
投资依靠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驱动
中国证券报:投资本身“无罪”,我们要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在你看来,如何现
转变投资方式,提升投资质量?
林毅夫: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由投资驱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投资驱
动力的两大组成部分。
中国前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多投向高铁、港口和机场等,但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仍
比较薄弱。另外,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如地铁、城市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仍比较欠缺
,投资空间很大。这些投资将产生很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软件方面,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一定有制度的扭曲。随着经济发展,必须不
断改进和完善,这也是为什么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改革的原因。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
革确实可提高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把这些因素都放进来,中国在未来20年还有维
持8%增长的潜力。这个潜力能否变成现实,取决于能否继续改革。
中国证券报:据悉,管理层近期警告地方隐性债务问题突出,甚至不排除出现局部
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在地方债务水平较高、社会融资规模很大的情况下,投资所需的巨
额资金怎么筹集?货币政策怎样引导和支持投资的健康发展?
林毅夫:中国仍存在大量国有资产,其中相当一部分当年理应划拨给社保基金。如
果算上这一块,中国政府负债率甚至会低于GDP的40%,投资能力无忧。
我认为,目前的投资需更多依靠财政政策,因为财政政策比较能掌控资金流向,货
币政策却很难掌控。
目前的金融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有改进空间。举个例子,如果有个项目总投资为1
亿元,银行同意支持这个项目,就把1亿元都拨到项目账户里去,项目投资者开始付利
息。但是,这个项目可能需4年完成,在第一年只需借2500万元,可现在就必须付4年的
利息,实际上对2500万元付的是1亿元的利息。在这一批资金上面,实际付的利率是名
义利率的4倍,这是多高的利息?在这种状况下,贷款躺在银行,很容易鼓励贷款人去
做投机。这就造成贷款创造储蓄,1亿元用不完的部分就变成储蓄,储蓄增加了变成贷
款,贷款又变成储蓄,储蓄又变成贷款,这才会造成我们现在的M2是GDP规模的将近2倍。
从实际数据看,从2007年到2011年,GDP增加20万亿元,储蓄增加40万亿元,贷款
增加30万亿元,在这种状况下就要好好思考,为什么实体经济增加20万亿元,储蓄却能
增加40万亿元?这就是贷款创造存款、存款创造贷款、贷款再不断创造存款的结果。在
这样的模式下,金融机构当然感觉“不错”,赚了很多利息,但不要忘记,也埋下不少
风险。
在这种状况下,首先,如果要有新一轮的积极政策,应以财政政策为主,在货币政
策方面坚持稳健基调是对的。不仅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应改善银行资金管理
方式。对前面举的那个例子来说,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是,既然贷款是要分4年用的,
对未来3年的贷款,银行目前顶多收承诺费即可,不应收利息,这样,银行第一年贷出
去的只有2500万元,资金都用光了就不会变成存款。
像这样一些问题是能改进的,但是改进方式不是只从国外理论上看怎么办,而是看
中国实际状况是怎么样。不能依靠国外某个时代的理论,就认为解决了问题。
避免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
中国证券报:城镇化无疑将释放巨大的投资需求。如何避免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走大
干快上、房地产化的老路?
林毅夫: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从资源型产业转到制造业,从制造业进入服务业。因此
,劳动力会不断地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都是相对集中的规模
经济,所以劳动力必然从农村转到城市。从这个角度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
可以讲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有很大的规模特性,如果城镇化不发展
的话,那些规模特性就无法发挥出来。
如果人为拔高城镇化而产业不发展的话,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就会出现大量
失业问题,造成社会不稳定。反过来,如果人为抑制城镇化的话,规模经济发展不起来
,也会阻碍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是必然的,它是我们从中等收入变成高收入国家必然需
要的一个结果和一个条件。所以,未来城镇化发展需把政策设计好再来实施。我觉得,
这次城镇化会议的推迟,就是为更好地设计政策,避免政策失误造成过度的人口城镇化
、基础设施的城镇化、房地产的城镇化,却没有产业支撑。记者 倪铭娅
R******d
发帖数: 1108
2
说的没错啊。别断章取义。欧美的消费经济,高福利,不就是无源之水?
1 (共1页)
进入Stock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TG太生猛了!各地新一轮投资计划总金额超20万亿 (转载)下周低估值泡沫市开盘
李克强三提"盘活存量货币"传递政策新信号 ZZ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 (转载)
牛大发了!四川推地方最大投资计划,两年投资超4.2万亿 (转载)(传)50万亿元城镇化启动
各地刺激政策总规模超10万亿,经济增长重回老路? (转载)1月新增信贷1.39万亿 同比减少16.14%
林毅夫教授可能高估了中国经济增长(ZZ)央行: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 (转载)
李稻葵:若欧元稳定人民币年底料升值约3% (转载)新华社发文称房价拐点近在眼前 四季度或大跌 (转载)
林毅夫: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美国经济:快要完蛋了地产总理再施绝技拯救世界经济:5月新增贷款7932亿元 (转载)
越来越觉得个股没什么意思中国新版4万亿来了,美国还会远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投资话题: 经济话题: 增长话题: 消费话题: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