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f**********4 发帖数: 2617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ingerling54 (黑暗虎鲸),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西班牙的黎明:五世纪至十五世纪的合与分(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1 19:33:33 2013, 美东)
前四集的链接: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949633_3.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949671_3.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953185_3.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2/History/31958379.html
上节讲到晚期西哥特王国的政治生态:教会的平衡政策,王位选举制的确立,以及贵族
与王权之间的拉锯战。
本节开始之前,首先需要指出本版精华区有一篇八年前的老贴,本版元老chrr写的“伊
比利亚的烽烟”(以下简称“烽烟”:)。文笔流畅,细节详尽,看他老人家的意思是
要把整个西班牙光复运动八百年讲一遍的,如果完成将是不世出的神作。可惜讲完了摩
尔人开始的一路狂飙就太监了。完成度只有10%不到。笔者写作本文的初衷之一也是继
承他老人家的遗志(咳咳……丫已经有半年没出现了),争取太监的晚一点儿……。
“烽烟”目录:http://www.mitbbs.com/bbsdoc3/news.faq/History/ggls/D12954593542l0/Iberia/5
公元711年盛夏7月,在今天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南部分,西班牙第一古城加的斯(Cádiz
)以东,地中海的咽喉直布罗陀海峡以北的地方,一条叫做瓜达莱特的小河附近,两支
风格截然不同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决定半岛未来八百年命运的决战。战斗的一方是西哥特
国王罗德里克(Roderic)率领的数万全国精锐,另一方则是代表阿拉伯倭马亚帝国的
由柏柏尔人将军塔里克∙伊本∙齐亚德(Tariq ibn Ziyad)率领 的最多一
万两千穆斯林军队。根据多方史料不完全一致的记载,战斗中,貌似占据数量优势的西
哥特方内部发生了严重矛盾。国王罗德里克麾下的某些贵族早对其感到不满,不是消极
怠工,就是临阵脱逃,甚至暗通敌人,总之西哥特方在一片混乱之下,无法抵挡真主旗
帜下的圣战军队,大败亏输,罗德里克老爷战死。统治伊比利亚半岛两百多年的西哥特
王国也随着他本人一起在短时间之内崩溃,穆斯林成为了伊比利亚半岛的主人,西班牙
的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而这场可能算是西班牙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因为那条战场
附近的小河而被后世称为瓜达莱特之战(Battle of Guadalete)。
在深入这段历史之前,我们必须先来谈谈史料的问题。
关于此战,chrr老爷的“烽烟”一文有非常详尽的描述。这些细节几乎全部来自于阿拉
伯方面的史料。现代西方史学界对于这些史料的可信度存在很多质疑,归纳起来有三点
:1.年代上,最早的阿拉伯史家伊本∙阿布德∙阿尔哈卡姆(Ibn ‘Abd al
-Hakam)写作时已经是此战的一百多年之后,距离遥远。其它相关史作有十世纪的,十
三世纪的,甚至十六世纪的;2. 空间上,最早的伊本∙阿布德∙阿尔哈卡
姆生活在埃及,和伊比利亚隔了整个地中海东西向这么长的距离;3. 这些不同的阿拉
伯史料本身在很多细节上互相矛盾,而且有些故事情节(比如柏柏尔人将军塔里克的战
前演说)在阿拉伯中东地区的历史上有可疑的相似之处,很可能是作者移花接木的结果
。而与阿拉伯史料相比,有一部拉丁文的史料(作者无名),被史家称为“莫扎拉伯年
代纪”(Mozarabic Chronicle,有时又称Chronicle of 754)的,因为其写作年代(
大约为754年)较早而被大力推崇。
说到这里,俺不得不亮出底牌,这一段历史俺的写作来源主要是两本英国学者罗杰
8729;科林斯(Roger Collins)的作品:“The Arab Conquest of Spain, 710-797”
,和“Visigothic Spain, 409-711”,以及此人和其同党在新剑桥中世史中撰写的西
班牙相关章节。而科林斯老爷可能是前述对阿拉伯史料持怀疑态度的“现代西方史学界
”中的最极端者:他对于阿拉伯方面在这个时期的记载的态度基本上是完全不采纳。这
种态度,不要说对于穆斯林读者,对于本版对西方中心论有着本能反感的读者来说也是
难以接受的(romo老爷不妨来吐槽一下)。平心而论,上述的三个质疑点都是有理有据
的学术观点,但是因此完全否定如此丰富的一方记载也是难以服众的。对此,笔者倒比
较相信科林斯老爷为代表的历史学者并非本能的排斥阿拉伯方记载(研究穆斯林治下的
西班牙,主动排斥阿拉伯资料简直就是自掘坟墓嘛),而是本能的排斥那些绘声绘色,
情节抓马,又带点儿英雄主义和宗教宣传味道的历史写作(后来他处理基督教方阿斯图
里亚斯王国早年间的传奇式历史也是一个标准)。他所推崇的“莫扎拉伯年代纪”说好
听点儿是文字朴实,叙述简洁,说难听了是干巴巴,内容贫乏,关键语句上表达都不清
楚。这就好比版上曾经争论的是《春秋》式的史书还是《史记》式的史书更有价值的问
题。怀疑《史记》的读者可以选择不去相信鸿门宴中司马迁所描写的生动的人物对话的
真实性,但完全否定鸿门宴这个事件本身的存在就显得不太合情理。
我这里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在瓜达莱特之战阿拉伯方前前后后的记载中,可能最富传
奇色彩的是一个西班牙版本的吴三桂故事。在穆斯林的军队准备从北非跨海登陆伊比利
亚的时候,得到了一位叫做“尤里安”(Julian)的休达城(Ceuta)军事长官(Count,注
意不能简单翻为“伯爵”,count本来就是罗马帝国时期地方军事长官的名称,在罗马
化较深的西哥特王国沿用,并不代表就是世袭爵位)的协助。这位尤里安老爷本来是效
忠于西哥特王国的(换句话说,西哥特在今天的摩洛哥有一块“海外领地”,这和今天
休达与梅利里亚(Melilla)两个北非港口仍旧属于西班牙是相同的),但是他也“冲冠
一怒为红颜”,投靠了外族,给穆斯林军队提供渡海船只。不过这里的红颜不是他的小
情人,而是他的闺女,叫做弗洛琳达(Florinda)的一名大美女,被国王罗德里克强奸
了。这个最初来自伊斯兰方的记载后来被基督教方也采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步发酵
,弗洛琳达成为了西班牙的“红颜祸水”(西语称“La Cava Rumia”),关于她和她
父亲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到了现代还被拍成了音乐剧。那么对于这个传奇故事的历史
处理方式,剔除其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抓马部分应该说是合理的——阿布德∙
;阿尔哈卡姆第一次记载尤里安的事件时根本完全没有提到他有个女儿。而科林斯老爷
进一步论证:穆斯林并不需要别人提供任何渡海船只,因为他们在大规模入侵西班牙之
前,早就已经有足够的海上力量侵袭巴里阿里群岛(Balearic Islands)和西西里海岸,
而北非的征服本身也需要舰队的协助才能实现——这也是充分合理的论证,但是科林斯
因为莫扎拉伯年代纪没有记载,就完全根本否认了休达长官尤里安的存在,认为这就是
一个虚构人物,在我看来就属于反应过激了。就算不提供船只,将休达这么重要的咽喉
港口交给穆斯林,也是征服者非常需要的帮助。而莫扎拉伯年代纪的“言简意赅”也可
能是作者信息不够丰富的结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终想跟读者老爷阐明三件事:1.笔者也是玩票的,不可能像专业人
士一样搜集所有观点所有第一手史料做全面分析;2.笔者是意识到自己二手材料的局限
性的,对于某些问题,比如“尤里安事件”,有功夫多看看各方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
;3.但对于之后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受时间精力和玩票性质所限,虽然知道局限性,但
也不得不偷懒依赖手上的材料。读者老爷如果愿意轻松的跟着我走,我当然高兴,如果
要绷紧阶级斗争的弦,也欢迎进行合理的质疑。
下一节将回到我们的主题瓜达莱特之战。那时我们将开始双线叙述,这是接下来八百年
历史基督教政权和伊斯兰政权对抗的性质所决定。随着基督教政权本身的分裂,不久还
将进行三线乃至四线叙述,这也是这段历史的迷人之处。
足球小插曲:
瓜达莱特战役的具体地点其实很难界定,我们只知道它发生在今天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
区最南端的加的斯省境内。该省的省会加的斯(Cádiz)是伊比利亚半岛甚至可能是整
个西欧持续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镇,为古腓尼基人所建,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该城
拥有一支目前在西丙混迹的球队:Cádiz CF。西甲资深球迷可能记得八个赛季前他们
还曾短暂的征战过甲级,而只有骨灰级球迷才知道他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有十
个西甲赛季。在那十个赛季中,他们一直挣扎在保级线上,因此被人称为“黄色潜水艇
”(El Submarino Amarillo):因为他们一身黄色队服,又总是像潜水艇一样看似要
垫底,但总能最终浮起来。对的,他们才是原版的西甲“黄色潜水艇”。如今叱诧风云
的比利亚雷尔(Villareal CF)只是后来取代他们为世人更加熟知而已。
球队的战绩虽然难称辉煌,但是当时球队曾经拥有过两名人气球星。其一是来自中美洲
国家萨尔瓦多的人称“魔术师”的前锋冈萨雷斯(Mágico González)。当时有人认
为他是和马拉多纳一个级别的球星,只是因为俱乐部和国家队的庙都太小,没有令他得
到发挥的天地。他也曾多次受到大俱乐部的邀请,但不知为何就是喜欢呆在加的斯这样
的小球队。
其二是加的斯自己青训营里培养出来的射手基科,后来转会到马德里竞技,成为托雷斯
之前的马竞王子。基科是一个强力前锋,长相和娃娃脸的托雷斯不同,是阳刚型的帅气
,在老西迷圈子里有很高的评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