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occer版 - 站在西班牙门外——对中国足球文化的品味(zz)
相关主题
中国足球真正是亚洲强队就是容志行那拨儿。中国男足历年最佳阵容
我老来教育一下你们这些看不起80年代日本足球的中国足球十大胜利
怕什么来什么!国足又添堵 足协赛前还嘱咐了据说荣志行时代的国足就是朝鲜这种精神风格
蔡振华抵香港督战国足 盼球员们放松心态放开打国足今晚生死战,你怎么看?
你心中:中国男足最销魂的胜利,最强的教练,最牛的队员笑死了,中国足协十大奇葩事件 (转载)
[合集] 你心中:中国男足最销魂的胜利,最强的教练,最牛的队员你们这些小朋友,怎么才能让你们对中国足球死心?
现在细想起来,1982的国家队zz看到威廉姆斯就放心!
国足近十几年国产教练排名寄望中国足球迷途知返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足球话题: 苏永舜话题: 中国队话题: 比赛话题: 国家队
进入Soccer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10018
1
站在西班牙门外 对中国足球文化的品味
杨菊芳
每一次艰苦卓绝的冲击,每一代国脚的付出,都是为中国足球最终走进世界杯决赛圈那神圣的
殿堂铺垫下的一级阶石。他们所走过的曲折和坦荡,经历过的胜败和荣辱,洒过的眼泪和
欢乐,都和今天我们的胜利者所作出的努力一道,铸造着中国足球的灵魂。——题记
把电话打到加拿大的多伦多,讲明自己的采访意图,当年的国家队主教练苏永舜对我讲的第一
句话竟然是:“我刚从广州回来!”他还用温款的广东味普通话特别补充道:“刚下飞机,刚进
家门!”
我懊丧得叫了起来:“哎呀,这真是失之交臂了!我一星期前还去了趟深圳!”
他告诉我他不久前出了一本自传,叫《球场不平》,“那里面会有你需要的材料。这本书的文
字技巧达不到水平,惟一可取的地方是真实性!”
挂断多伦多的国际长途,便找出《黄页》,按图索骥给北京一家家书店打电话寻找这本《球场
不平》。6家书店包括一家主营体育书籍的书店的回答都是没有。直到拨通了第7家才算得到了
肯定的回答。
我立刻赶往这家书店。这本书放在4楼三长溜体育类书籍书架中其中一个的最底层,我是在书
店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找到的。这个书架的中上层,放的是那些依然活跃在中国足坛的教头和
体育记者们的作品。而放在店堂中央的平台或者圆柱状陈列架上予以突出展示或特别推荐的,
则是关于世界杯、米卢和一些年轻当红国脚生平的著述。
我想,也许苏永舜这个名字,离今天已经太久远了吧,何况他是作为失败者离开国内足坛的,
所以他的书只能摆在书店书架的最底层。我又想到了我的这组系列报道,记述的也将是中国
足球40余年来一段段失败的路程和一位位失败的人物。在崇尚成功的今天,在到处是为成功
者铺陈的鲜花、摆放的酒宴和堆叠的金钱面前,有多少人还有兴趣倾听一段悲情历史的回望
和反思?
但记者的位置,难道仅仅在那些镁光灯聚集的场所?记者的使命,难道仅仅是为胜利的英雄
讴歌?
每一次艰苦卓绝的冲击,每一代国脚的付出,都是为中国足球最终走进世界杯决赛圈那神圣
的殿堂铺垫下的一级阶石。他们所走过的曲折和坦荡,经历过的胜败和荣辱,洒过的眼泪和
欢乐,都和今天我们的胜利者所作出的努力一道,铸造着中国足球的灵魂。
因此,他们给中国足球留下的,决不仅仅是憾恨。
于是,我还是叩响了陈成达老人的家门。
■秘密去香港观摩巴西桑托斯队与香港队比赛的老国脚们带回了那部影响了一代足球运动员
和球迷的《足球在他们脚下》
“在20世纪整个70年代以及80年代初,中国的足球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又是什么样
的水平呢?”我问陈老。我将这个问题问他,一方面因为他是新中国最老的国脚,另一方面
也是因为有人告诉过我,他头脑清楚,概括能力非常强,总能用比较简短明确的语言,把
一件事叙述或剖析得条理分明。
他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有些不解。
“我要写当时的国家队主教练苏永舜带领中国足球第二次冲击世界杯的经过。我想任何事物
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和它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想尽可能多地知道一些有关这次冲击的
历史背景。”
他不再多问,开始了回忆:“是在1970年吧,国家足球队开始恢复正常的训练。”
“文革”中,中国的体育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受到了重创。但体育由于在政治和国际交往中
的特殊功用,较早地得到了复苏。足球即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这年中国队也迎来了‘文革’
后第一支来访的外国球队坦桑尼亚队,而且战胜了他们。
“1971年,巴西的桑托斯队到香港和香港队比赛,球王贝利也参加了。我国的新华社驻香港
分社秘密邀请国家体委训练局派员去观摩。训练局派了我、任彬、马克坚、史万春4个人去。
看完比赛,我们把巴西队的几部训练带带了回来,还带回了一部记录1970年世界杯比赛的
录像片。”陈老说。
我没有想到,那部后来在中国内地被译为《足球在他们脚下》的录像片是这么进来的!片子
后来在中央电视台公开播映了,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可以说,中国人第一次了解世界
杯赛是怎么回事,看到世界高水平的足球比赛,是从这部片子开始的。
“1972年,国内举行了‘文革’后的首次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1973年又恢复了因为‘文革’
而中断的全国足球联赛。”陈老继续回忆道。
我想起来了:当年在广东省英德“五七”干校改造的苏永舜就是广东省体委为了夺取全国足球
联赛的冠军,才得以在1973年1月重回广东队执教的。
“恢复全国联赛,对于恢复我国足球运动的水平,起作用了吧?”我问。
“当然。足球没有比赛就没法提高,也没法推动。全国联赛既能促进全国足球技术水平的
提高,又能促进全国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它的杠杆作用很关键。”
“那时国内足球热不热?”
“一般吧。有的地方热一点,有的地方冷一点。因为当时的联赛,不是像现在的周末竞赛制和
主客场制,而是集中在一两个城市,每年集中打个两三次,每次集中十天半个月,其余时间
就光训练没比赛了,赛制并不是很科学。”
“这说明我们当年的足球还是很稚嫩。”
陈老表示同意:“也是因为我们当时的经济条件达不到。”
“1974年我国先恢复了亚洲足联的合法席位。当年9月中国足球队参加了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
第7届亚运会,没出线。”陈老接着说。这很正常。当时我国参加这次赛事其他项目的成绩大多
数也不如意。这便是“文革”初期数年停训的后果了。经过两年卧薪尝胆的艰苦训练,在1976
年的亚洲杯赛,同样是在德黑兰,中国足球队获得了第3名。又一个两年后,于1978年在泰国
曼谷举行的第8届亚运会上,中国足球队获得了又一个第3名。
“这时期中国足球封闭的状况有没有改变呢?”我问。
“有了一些吧。但那些年中国足球的对外往来主要还是局限在亚洲和第三世界其他少数友好
国家,水平都不是很高的。”
于是我们仍然不甚了解世界足球的状况和发展潮流。举例说:1977年以前在我国,就连搞
足球的人,也对像国际米兰这样著名的球队一无所知。
1977年9月,拥有“球王”贝利和“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美国宇宙队,应邀来我国做友好访问。
这也是当年在足球界和球迷中极轰动的一件事情。而我们虽然知道贝利和贝肯鲍尔的大名,却
不知道他们在世界各地享受的是什么待遇。到机场接载他们的,是一辆比公共汽车强不了多少
的大客车,而且这辆车在半路上还抛了锚,让这班世界超级球星不得不下车在马路边等候。
“1979年我国举行了‘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全运会。”陈老又告诉我。它标志着我国体育运动
全面重新走向了正轨。不过这一年对我国足球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国际足联恢复了我国的合法
席位。紧接着在1980年上半年,与世界阻隔了23年后的中国足球队,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
第22届奥运会足球预选赛的分组赛。前4场比赛,中国队以1∶0赢了印度队,以2∶2平了多年的
亚洲冠军伊朗队,以1∶1平了亚运会冠军朝鲜队,以7∶0大胜斯里兰卡队,却在只要打平即可
获得预选赛决赛权的情况下,以0∶1败给了实力明显比自己弱的新加坡队。
从此以后的20年里,关键时刻逢弱必败的黑色命运,便攫住了中国队。
■不是每一个有足够才华的人都有担任国家队主教练的机会
归国后,带队出征的代表团团长、当时的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在报上发表文章主动承担
了责任。国家队主教练年维泗,却难以卸掉心头的重负。他向国家体委表示了辞意,并且
建议由苏永舜接替他的职位。
“我确实认真思忖了这件事。摆出几位教练的情况,我觉得苏永舜还是比较合适的。苏指导是
50年代过来的老运动员,又有多年的执教经验,对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带队也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加上他是大学生,有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与苏永舜多年的接触中,我还感到他有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点是不少教练所欠缺的。”多年后,年老在他的回忆录《欣慰与
悲怆》中这样写道。能够证明许多年后的这些话的,是许多年前的事实:1974年后年维泗重
组国家队时,就从苏永舜执教的广东队一次调入了容志行、陈熙荣、何佳、蔡锦标、杜智仁
5名队员。1976年他带领国家队征战亚洲杯,更请求国家体委把苏永舜临时调来编入了教练
组。这一次,他多么希望苏永舜入主国家队后,能带领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啊!
1980年6月,在广州的国际足球邀请赛期间,他俩在东方宾馆见面了。那时苏永舜已在1980
年初卸下了广东队教练的职务,去筹建广东少年足球队。逢广州举办这场赛事,省体委委任他
为竞赛小组副组长。两个在27年前的中央体训班里朝夕相处过的同道,自天津重庆道100号
分手,第一次单独促膝长谈。
“我们相对坐在他那灯光微弱的房间里,年维泗以低沉的语气与我谈及奥运会预选赛的失败。
为了让这支尚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家足球队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他说他准备辞去主教练
职务,承担奥运会预选赛失败的全部责任……听着清高自信的年维泗,讲出了如此低沉、诚恳
而又顾全大局的话,既为他难过,更想到他似我一样年纪,正值有为壮年之际,遭受阴沟翻船
的厄运而下台应是最难堪、最不幸、最遗憾的事情……”多年后,苏老在他的自述《球场
不平》里这样写道。而当时,他能想到吗,仅仅一年半之后,他也会遭到同样的厄运同样的
难堪同样的不幸同样的遗憾?!
在这个初夏的夜晚,年维泗向苏永舜亮明了准备向国家体委推荐他担任国家队主教练的打算。
“结束了国际邀请赛之后,省体委人事部的一位科长,找到我家,通知了在家休息的我说,
国家体委准备把我调到北京去主管国家足球队的工作,让我有个准备。”苏老继续写下去,“
那位科长离去之后,我们的家庭会议便接着开始了。对着妻、儿、女四人,我说:‘刚才的
话,你们都已听见了,要拒绝的话还来得及,因为我还从未明确表示过愿意去接这个职务。
如果你们不想我去,我明日到省体委说自己有困难,也不愿上北京去。’这一次三个儿女都不
敢开腔说话了,都默默地看着好像发呆似的母亲。妻是一个很明白事理的人,她得知国家队
主教练这个职位,对一个有事业心、有抱负的、像我这样一个中年人一生的重要性。她更明白
这样一个可让我展示才学的机会并非容易得来,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遇上,所以她用深
情的眼神看着我,委婉地说:‘如果你觉得你有能力做好的话,你就去吧。’泪水也随着话声
而下。刹那间,1973年我从‘五七’干校突然被借调回来,她深夜向我哭诉孤身一人毫无援手
地承受三个儿女生活重担的种种困难苦楚的情景又从我脑海一闪再闪。凄然中,我便只好连声
安慰着她说:‘算了,算了,不去了。’全家五口便都沉寂无言!”
写到这里,苏老的笔兀然停止。下一章开始的时候,已是他到了北京龙潭湖畔国家足球队大
本营的描述。他没有再写自己最后怎样还是舍弃了儿女私情的,这些却已然都在无字中!
■也许服从、忍耐和克己容人的习惯就是后来放弃对不公平赛程抗争的原因之一
一到北京,苏永舜便按照自己对足球的理解,针对从以往战事中所了解到的国家队的不足,
对国家队中场的战术配合等进行改造。他请领导出面进行协调,把当时辽宁、广东两队中擅
于控带、组织进攻的盖增巨、陈熙荣两人调入国家队参加集训。他还想把刚离开国家队不久
的容志行、何佳也调回国家队,考虑到种种关系种种因果,又放弃了这个打算。
他的为人处世,一直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他背着“出身”的包袱。解放前,他家在家乡拥有
十余亩田,那是他在南美洲做劳工的祖父和父亲在抗战前后的数年间分两次买的,土改时
他的家庭成分因此被划为“华侨地主”。这顶帽子再加上“海外关系”,是压在他身上几十年
的大山,烙在身上几十年的“红字”。1953年,他原本也是赴匈学习的一员,因为这个“红
字”被取消资格。晚些年后的出国比赛,也曾经因为这个“红字”经历过周折。“文革”中一次
次地被审查、被勒令交代“问题”,还被关进了“逃港学习班”。他根本没有“逃港”的想法,
只是因为当时“无产阶级专政”的代表者们认为他属于“可能逃港的人”之列。另一方面,由于
在足球上出众的才华,他又不断在业务上被赋予重任——23岁时打上了天津队的主力,26岁
担任了广东青年队的教练。“文革”后期担任广东队的教练,直到1980年当上国家队总教练,
走向自己事业的巅峰。这个在政治的高压和业务的依靠这样一个矛盾的环境下生活的人,在
年复一年革命思想的教育下和对世界观的改造中,习惯了对代表崇高的党的组织和领导的服
从、忍耐和克己容人。小心翼翼地做人和讲话,以免因被误解而招来灾祸。就是在这本2001
年才完成的自述里,也依然可以读出这种谨慎。也许这种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也是后来他
带领国家队冲击第12届世界杯时,放弃了对不公平赛程抗争的原因之一吧。
上任一个多月后,他便带领国家队远赴科威特征战亚洲杯。第一场对朝鲜,在领先一球的情
况下后失两球告负。第二场对上一届冠军队伊朗,在先丢两球的情况下扳成平局。第三场对
实力比伊朗和朝鲜稍逊一筹的叙利亚,却在终场前被叙队攻破球门,从而失去了小组出线的
资格。
“从科威特飞返国内的旅途上,我反反复复地回顾球队在杯赛上的表现,就更深切地体会到
我在广州国际邀请赛时对国家队的判断。为此,我便更想把容志行调入国家队,以达到我改
变国家队中场的意愿。”
“把重调容志行归队的想法和道理详细向张宏根、胡之刚两位教练讲过。我又谈及了对队内
一些不时浮现出来的、难以预料的不和谐因素表示了忧虑。得到了他们两个的支持后,开始
为国家队准备参加世界杯预选赛作了一些调整,以年轻的杨宁代替了许建平,容志行更换
了李福宝。”
之后,微调后的国家足球队投入了紧张的训练。
■绿茵场上永远是光荣与卑鄙、美好与肮脏并存,无论国内国际,无论过去未来。不要奢望
“黑哨”会消失,能够遏制以把它的影响尽可能减少的,惟有实力
苏永舜是推崇技术的。有人将他称为国内倡导踢技术型足球的“掌门人”。
20世纪70年代,他带领广东足球队时,就坚持注重个人控带技术、讲究短传配合、注重积
极进攻以及灵巧多变的风格,使1959年和1960年曾经“大起”过的广东南派技术型足球重新
光大起来,并把这些成功经验升华为自己的足球理念:讲究技术,积极进攻,以我为主。
他期望自己的这一套经验在国家队也能获得成功。他制定了“发展体能,调整中场以促进全
队进攻力”的训练计划,重点去抓队员的奔跑能力、控带、接转、射门和中场的重新组合,
尽心尽力培养和磨练着队员顽强奋战的作风。转眼间,他到国家队已经5个月,第12届世界
杯预选赛开始了。
1980年12月,中国足球队跨过了罗湖关,去征战西班牙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的小组赛,以
全胜的成绩在第一阶段比赛中取得第一,然后和香港队进行预选赛分组赛的半决赛。
这是除夕的夜晚。堆满人群的看台上,拉扯着“香港队必胜”、“香港队第一”、“香港队加
油”的巨大横幅。喊声惊天动地,全是为香港队叫好,也不时夹上几句给中国队的倒彩。
香港足球队的教练,是曾与1978年带领过荷兰足球队在阿根廷争得过世界杯银牌的教练
卢保。比赛一开始,香港队便按照卢保的部署,对中国队发起了猛烈的逼抢。双方苦战了
90分钟,又加时30分钟,比分依然是0∶0,只能以点球决胜。
“4轮罚过之后,我队领先4∶3,香港队最后主罚的重担便落在了身强力大脚头硬朗的尹志强
身上。只见尹志强在裁判的哨音响过之后,稍一停顿才冲前挥腿,球似流星一样在数万双
眼睛关注中急窜球门,静寂之中只听‘砰’一声大响,皮球击中门柱反弹飞出。我队门将李富
胜眼见中国队无需犯难进行第5次主罚便已胜利到手,情不自禁从球门里高举双手,雀跃奔
出禁区,准备与中线冲涌而来的同伴拥抱欢庆胜利。怎料泰籍主裁判竟然哨声连连,把李富
胜招回,示意李富胜在尹志强罚出之前移步,港队要重新再射。李富胜只好强制自己已激动
的心情,站回球门。谁也想不到,尹志强就趁李富胜刚站回去,还未准备好的瞬间,便起脚
把球踢入大门。裁判的哨音亦与此同时响起……”近20年过去了,这一幕还是如此清晰地印在
苏老的脑子里。从那有节制的笔触里,我还是读出了其中的愤懑与无奈。在他的足球生涯
中,这不是第一次遭遇“黑哨”了,却是他在重大国际比赛中所遇到的第一个“黑哨”。
中国队最后一个主射的是容志行。
“……容志行把球放在罚球点上之后徐徐后退,不负我们所托疾跑两步挥右脚劲射,皮球就从
陈云岳身边飒然入网,角度虽然未能如练习时那样刁钻,力量却是奇大。哨响出脚、循规
蹈矩、无可挑剔,令泰国裁判抓不到任何反判的把柄,令香港队球员口服心服。我从座椅上
随即站起,在站起的过程中感觉到了压在肩上多日的重担徐徐落下,不由自主地张口深深地
喘了一口无限轻松的大气……”
这样的点球记录,在以后中国队的重要比赛中再没有出现过。
绿茵场上永远是光荣与卑鄙、美好与肮脏并存,无论国内国际,无论过去未来。不要奢望
“黑哨”会消失,能够遏制以把它的影响尽可能减少的,惟有实力。
满怀着胜利的快乐,中国足球队回到所住的铜锣湾利园酒店,已近午夜。细心的翻译楼大
鹏拉着苏永舜,到附近的小食店买了一堆炸鸡,带回房间。饥肠辘辘的队员欢叫着扑上来,
把这些金黄灿烂用西式配料烹制而成的美味一抢而光。在咯吱咯吱的咀嚼声和四溢的肉香中,
1981年降临了。
■中国队历史上能够长久留在人们心中的比赛并不多,1981年的中朝之战可当之无愧地列入
第12届世界杯预选赛亚大地区小组赛的决赛,在中国队和朝鲜队之间进行。
这也是一场惊险艰苦的比赛。悠长的历史里,朝鲜队是以它顽强的整体拼搏精神和充沛的
体力、凶狠的拼抢在亚洲足坛称雄的。在中国足球封闭于世界一隅的岁月,在20世纪50
年代和60年代初,中朝越蒙四国对抗赛算是最重要的比赛了。第一届举行于1956年,在北
京打的,中国由白队代表国家队出场,输给了朝鲜队,朝鲜队获得了冠军。第二届本应在
1958年举行,因故推迟到1959年,中国派出了八一队代表国家队参赛,又输给了朝鲜队。
第三届于1960年在越南举行,中国派出的是红队,才以1∶0赢了朝鲜队登上冠军宝座。
1966年朝鲜队在伦敦世界杯上以1∶0赢了意大利队进入八强。以后十余年间,中国足球和
朝鲜足球交手更是胜少负多。这一次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朝鲜足球队的官员对香港媒体
毫不讳言:进入半决赛的中、港、日三队,中国队是他们最愿意对抗,也最容易打下马来
的对手。
避开香港这个繁华世界节日的花团锦簇和热闹,苏永舜把自己一个人关在酒店房间里,
苦苦思谋对朝之战的战术和排兵布阵。
“我把容志行调回国家队,是要借重他的个人技术和经验。我喜欢把他放在中场作三军统帅。
也有在特定情况下把他推到突前的中锋位置。朝鲜队精于中场搏杀拼抢,如果仍像前几场
那样把容志行放在中场,他必难讨到好处。这场他的位置应在前面。已经进行了的几场比赛,
陈熙荣已发挥出了与容志行相互支持配合、联手带动国家队中场的作用。左树声也承担起了
中场挡关的重任。王峰是另一个年轻力壮、能缠善跑的悍将,另外一个前卫——容志行原来
的位置,便由王峰承担。把容志行这条战线逐个位置逐个人考虑之后,和朝鲜队比赛的阵容
已确立下来了。战术指导思想则是我喜欢一贯使用的全面攻防、以攻为主、抢攻为主,从与
对手的拼搏中去抢夺胜利。”
和朝鲜队的争夺,在1981年1月4日下午4时开始。开场仅两分钟,朝鲜队的著名杀手李昌和
就打入一球。20多分钟过去了,中国队仍然打不开局面。苏永舜将坐在替补席上的黄向东替
下了王峰,黄向东不负众望,在上半场终场前一分多钟时,在对方球门第二门柱之外的禁区
边缘、一个几乎没有角度的地点,凌空把球射入球门的远下角,将比分扳成1∶1平。
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中国队便向着胜利勇猛地冲上去,逼得朝鲜队队员都回收到半场后
去层层布防。4天前为香港队摇旗呐喊的香港球迷,4天后变为了中国队的支持者。64分钟
时,中国队获得一个罚任意球的机会。辽宁大汉迟尚斌狠命一脚,球穿透人墙直奔球门。
朝鲜队门将飞身倒地把球抱在怀中,不想这球却以一股遏止不住的力量从他的十指间挣脱了
开去。还没等他再次跃起,中国队的陈熙荣已经赶到补射成功。可仅仅两分钟后,朝鲜队的
一个长传轻吊,又把比分变成了2∶2平。
胜局是在加时赛的最后五六分钟取得的。
“此时只见林乐丰断球之后快速出击,然后把球向着回撤的容志行送去。朝鲜队的中场队员
也冲向容志行。容志行机警地把球向赶过来的黄向东横敲过去,向东把球轻轻向横一拨,
挥腿便射。全场几万双眼睛看着这个30多米外劲射的球像一颗美丽的流星,划出了一道闪
烁的亮光飞入了朝鲜队球门的右上角……还剩两分钟了,出现过抽筋的容志行,拼着最后一
点力量在前场追逐朝鲜队的边后卫,把朝鲜队队员脚下的球奇迹般地抢回来。在对手的反抢
之中,急带两步,把球送到了古广明脚下。古仔急速把球横带入禁区,闪过了慌乱中堵截他
的朝鲜队中卫,立刻起脚射门!全场观众霎时站起,大声欢呼:‘球进了!’”
中国队4∶2战胜了多年不胜的朝鲜队。
终场哨声一响,狂喜的中国队队员把苏永舜高高地抬起……
许多年后,苏永舜这样总结了这场比赛:“这一场胜利,不是足球比赛上常有的偶然的胜利,
而是整个综合实力都好于对手的胜利。”
许多年后,著名的足球文化研究者和大写手金汕这样评价了这场比赛:“中国队历史上能够
长久留在人们心中的比赛并不多,1981年的中朝之战可当之无愧地列入。”
战胜了朝鲜队,中国队就取得了和亚大区另外3个小组赛的胜利者——科威特、沙特和新西
兰,争夺两个出线名额的权利。
■那时候我们不但不懂得利用赛场和谈判桌下的工作去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甚至不懂得
通过通行的游戏规则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今天,全中国人民都知道了,20年前中国队“只差一步到西班牙”,是由于不合理的赛程。
20年前,第12届世界杯亚大区4强赛打响之前,却只有苏永舜等极少的人看出了这个让中国
队比其他三队提前两轮结束比赛的赛程,是一个独独让中国队吃亏的赛程。
他向队领导指出了这个赛程的不公平不合理,提请上级领导据理向亚足联和世界足联申诉,
争回合理的修正。队领导带回的回复,却是认头。
“事隔多年,回想此事,我以为当时作为主教练的我,还是要为这个不适当的赛程承担一点
责任。”苏老诚恳地反省自己当年的“一念之差”和造成“一念之差”的根源:“我仅仅是向球队
的领导直接提出要求修正争回公平合理的赛程,而没有就此重大事件去找训练局长、球类司
司长、国家体委主任等领导,也没有写出书面报告去抗争。那是我从小便养成从不越级向领
导提出要求的工作习惯与生活方式所致。”
为什么我们的领导部门,也会对国家队主教练重要的意见,那么轻易地否决掉,如同抖落一
片擦着耳际落在肩上的树叶?那也是我们的足球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下的一个后果吧。
在那时候,“文革”刚刚结束4年,提出改革开放方针路线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两年。
中国的国门,刚刚打开一道缝隙。经过23年隔离重返国际足坛的中国足球,就像那个时代
著名小说家高晓声笔下平生第一次进城的农民陈奂生,对新的天地有许多的不了解、许多的
不适应、许多的顾忌,受人摆布而不自知,内心还有一种虚荣和妄自尊大。我们不但不懂得
利用赛场和谈判桌下的工作去争取对自己有利的结果,甚至不懂得通过通行的游戏规则,
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4强赛于1981年9月24日首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打响,由中国对新西兰。受了太多舆论影
响的苏永舜,放弃了自己一向主张立足于进攻的战术思想,把比赛的方案,从“全攻全守,
以攻为主”,改到了“巩固防守,稳住中场”。一心求稳的中国队员,第一次尝到了足球粗
野的球风。那些来自大洋洲的球员在场上进攻的对象,除了球,还有中国队员的身体。他
们通过对中国队员不断的凶狠的碰撞、猛烈与野蛮的踢绊和铲球来夺取渴求的胜绩。一向
恪守着“宁失一球,不伤一人”准则的我们的球员,突然置身在如此恶劣的比赛环境中,
无比的气愤、惊慌、不知所措,却始终忍耐着没有以牙还牙。他们坚持了“道德足球”,
自己整体的攻防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下半场开始不久,中国队的灵魂人物容志行,
在无球的情况下,被对方的10号球员踢倒在球场上,当场被抬走送进了医院。裁判竟然
没有判罚,而我们的观众和我们在场的全体官员,也不约而同保持了隐忍和沉默。
这场球两队以0∶0战平。新西兰的球员兴高采烈地相互拥抱,庆祝他们策略上的成功。
第二场10天后移师惠灵顿。容志行因为伤势重,留在北京治疗。对抗能力强的左树声,
也因伤缺阵。中国队的中场力量减弱了。新西兰队却因为是主场更加地肆无忌惮起来。
第44分钟,新西兰队在左侧得到一个角球,前面的20号猛兽般撞倒中国队员,并用头往
后一蹭。反抄到第二门柱的3号用头一顶,我们的门将李富胜来不及做第二个防御动作,
球便擦着横梁进入了网内。
两场比赛,中国队仅积1分。
■为了防止输球后球迷闹事,迎战科威特队前夕国家队从龙潭湖驻地转移到了红山口
第三场,是中国队主场对刚刚拿了亚洲杯冠军的劲旅科威特。
我们没有敢想能赢。为了防备失败后球迷们到龙潭湖训练基地对中国队进行讨伐,有关领
导部门在赛事开始前的两天,悄悄地让中国队转移到了红山口八一体工大队的训练基地。
处于背水一战的中国队自己却充满了求胜的豪情。腿伤还没完全痊愈的容志行一次次找苏
永舜,坚决要求参赛。为了加强中场,在张宏根的建议下,得到了年维泗的赞同,苏永舜向
领导部门提出调来了北京队的刘利福,实现了后来屡建奇功名扬一时的“西线二福(沈祥福、
刘利福)”的组合。
10月18日的傍晚,中国队乘车抵达工人体育场时,球场内外都已是人头涌动。中国队的战阵
基本上是国家队在香港赢朝鲜时的战阵,只把左侧的杨玉敏、左树声换成了沈祥福和刘利福。
比赛一开始,便让观众起了轰动,中国队不再像迎战新西兰队时那样只在中场倒脚,沈祥福、
容志行、古广明三位锋将在陈熙荣、黄向东、刘利福几个中场队员的传球下,三箭齐发向着
科威特的防线发动了一轮快突和猛攻。25分钟时,古广明右路突破,他将球越过中路吊向
左边,左脚极为娴熟的刘利福下底传中,经验丰富的容志行跳起一顶,打入了四强赛以来
中国队的第一粒进球。狂喜的喊声、鼓掌声和跺脚声立刻响彻了工人体育场。然而仅仅才
过了3分钟,左后卫臧蔡灵在禁区内争球时动作过大,被判罚点球。全场观众顿时哑了,数万
双眼睛一齐盯住科威特队的主罚手费萨尔•达里勒,痴痴地看着他一步一步迈向罚球点。裁判
吹响了揪人心魄的起罚哨,达里勒向前跑去,他好像是用右脚命射,却突然变成了左脚,
将球对着中国队球门的左下角踢去。好一个李富胜,在这一瞬间已然准确判断出了球路,
猛扑左边,如雄狮扑兔般把来球紧紧抓入怀中!又是一片炸雷似的欢呼,震动了三里屯的
天和地。之后不久——史料里记载的是34分钟时,无比振奋的中国队重演出一幕边路夹击
快速转移的杰作,古广明接到刘利福妙传在禁区凌空怒射,球又硬又刁地撞上门柱弹入网内。
下半时,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科威特队全队压上半场,倾尽全力向中国队发起猛攻。有了
两球垫底的中国队,一边沉着准确地互相保护着自己,一边不时利用对手因后防压出来而
暴露出来的身后空当进行反击。比赛进行到77分钟了,刘利福在中场抢球得手送给沈祥福,
沈祥福单刀赴会,低射成功,为中国队获得了第三分。
这场比赛,是中国队在通往西班牙的途中峰回路转的开始。
一个新的足球热潮掀了起来。飞鸿般飞来的赞扬的群众来信,走马灯般来到队里采访的记者。
领导高兴地肯定,认为中国的足球“有进步有希望”,一派欢欣鼓舞中,中国队迎来了对沙特
队的两场比赛。
由于中国当时和沙特还没有外交关系,比赛定在第三国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这里也是
亚足联的所在地。
“我们对沙特队一无所知,只能根据他们力挫伊拉克、叙利亚来推算他们的实力,依据他们
的教练是巴西门将来估算他们踢球的战术风格。首场比赛的日子一直是在两队快速的拉锯般
的攻防互易之中,祥福、志行、广明、向东多次的射门不是越门而去,便是被沙特门将没收。
而沙特队的马吉德却长驱直入似地连进两球,以2∶0领先。”苏老写道:“在走入休息室的
30多步路上,我已想好了要对队员讲的内容。我说:‘上半场我们踢得并不比对方差……
下半场依然照这样去踢,但在进攻楔入对方的禁区时要更狠一点,射门的刹那要更注意
把握得好一些,防守上一定要加强对对手强突及时对自己同伴的保护。’一股浓厚的奋力
搏杀的气氛弥漫在休息室里,包围住我们每一个人。”
“比赛重新开始,我把左树声、陈金刚顶上换下沈祥福、刘利福。天津两员虎将的入阵,
一如北京两‘福’鏖战科威特时那样,有如神助。才十几分钟,志行下底左路传中,小左
狂飙般冲上横腿扫球入网。未几,熙荣与向东于中场配合,从左侧传球给已切入禁区的志行,
志行空中头球摆渡,金刚及时赶到门前顶射成2∶2。我们场上的队员斗志更加激昂。又是在
左侧,古广明重演了对科威特的那一幕——从右边切入,抢在对方后卫之前又凌空射门,
把比分超成3∶2。接着向东铲入一个角球,比分变成了4∶2……”
我仿佛看到了苏老在书写这些文字时,已然刻上了皱纹的脸,闪耀着奋激的红光。
■胜利时得到的尊荣愈多,失败后受到的轻蔑就愈重
我又一次拨通了多伦多的电话。
“苏老,我继续在读你的书。你写到在中国队第一场战胜沙特队后,沙特队的巴西籍主教练
马里尼被阿拉伯记者围起来挖苦和奚落。回到旅馆后你想:一个星期之后中沙还将在同一
个场地再决胜负,假如沙特再次失败,马里尼的命运又会怎样?我想问的是您当时想过没有,
如果中国队失败了,您的命运会怎么样吗?”
“我没想过。这一场比赛,中国队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我想的是那么艰难
我们都赢了,第二场怎么也不会输给他们。”
“可是,当中国队果然以2∶0再一次战胜了沙特队,从吉隆坡回到广州时,广州体委组织了
一支队伍敲锣打鼓到火车站台迎接,您为什么随着普通旅客从车厢后门下车一个人悄悄离
去呢?”
“一个恐怕跟我的人生经历有关。我感觉我这个人从来没有被人重视过,也从来不喜欢被
人捧,尤其是在经历了‘文革’中的五七干校的生活之后。我不觉得当教练哪怕是当国家队
主教练,就比普通工人更高贵。第二个,是因为足球比赛的胜负常常难以预料,赢了享受
敲锣打鼓的欢迎,输了怎么样呢?”
哦,苏老当年的心中,还是牵挂着最后的胜负的。他知道这是两重的天地,却希望成功时
的淡然处之,能救护失败后的冷落与嘲骂。不过他那时候还是没有想到,当四强赛的败局
真的降临,自己和球队会遭遇到那样强烈的冲击。在吉隆坡,马里尼只是受到了几十个
阿拉伯记者当面的冷嘲热讽,就让他感到意外,回到旅馆还久久为这位自己所敬重的世界
名教头神伤。他对我说:“当时在国内,我从来没碰到过这种情况。”
可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因为1980年以前,更精确地说,是在中国队打入第12届世界杯
亚大区预选赛四强赛之前,国内对足球从来没有那样高度的关注和热情、那样高的期望。
在紧张的训练中度过了10天,国脚们又飞赴科威特,进行和科队的第二场比赛。这场比赛
我们只要打平,就可以获得小组出线的最低线8分。
但是我们输了。在阿拉伯沙漠不定的热风中,开场7分钟便被对手攻破了大门,以0:1
结束了自己在亚大地区四强赛的全部赛事。
而其余三强的赛事还在继续。科威特队第二次战胜沙特队后,虽然还有一场对新西兰队的
比赛,但已然够了8分,获取了小组出线的第一个名额。
中国队紧紧攥着手中的7分,细细计算着科、沙、新之间最后两场比赛可能的结局,对获得
第二张西班牙的入门券充满信心——沙特队已经出线无望了。赛过4场积4分的新西兰队,
理论上讲还有出线的可能,那就是在剩余的两场中全部取得胜利。可从现实看,这几乎是
一件不可能的事。起码它战胜不了科威特队。它的粗猛力量虽然可以克制住中国队的技术,
却难以克制技术更精、经验更老练的科威特队。科威特队在惠灵顿客场的胜利已经证明了
这一点。中国队现在是站在西班牙的大门口了,我们只须等待,等待科、新、沙的赛事打完,
便可以实现国人的期望,披戴着为祖国争得的荣誉,叩开第12届世界杯决赛阶段赛场的大门。
征战了一年多的中国队全体成员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大假,他们将在与亲人团聚的甜蜜中去
等待这个胜果。但他们却不知道,隔着相距遥远的阿拉伯海和塔斯曼海,一个周密的局已经
做好,要让中国队为他们的梦想再经历一场鏖战。
1981年12月14日,苏永舜在广州的家中,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现场转播,观看科威特队主场
迎战新西兰队的比赛。让苏永舜有点沮丧的是,科威特队没有取得中国队希冀的胜利,不过
也没有输,以2:2和新西兰打成了平局。这样的平局,让新西兰队的净胜球从比中国队少
7个,缩小到了少5个。
关上电视,苏永舜匆匆跨出家门,急电北京训练局,请领导务必通知休假的队员一定要遵照
放假时的要求,每日保持必要的训练。
然而苏永舜,不,我想决不仅仅是苏永舜——我们的球迷、我们的体育官员都会仍然存在幻
想。毕竟,中国队对新西兰队还拥有5个净胜球。沙特队和新西兰队的第一场比赛,是于客
场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1:1踢平的。第二场在主场的比赛,即便输,也决不可能输5个。它
是在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同胞面前比赛,它要顾及球队在国际上的声誉,也要顾及球队在
国内的声誉。
苏永舜又一次想错了。沙特队就是在国人面前以0:5败给了新西兰队。
苏永舜再一次在关上电视后冲出家门急电在北京的体委训练局。而训练局已在比赛结束后
的刹那间,就通知了所有队员火速赶回广州集训,等待亚足联关于和新西兰队重赛的通知。
以抽签的形式,决定了比赛地点在新加坡,时间在1982年1月10日。
新加坡的气候和马来西亚一样宜人;新加坡的人文和马来西亚一样有众多华人聚集;新加坡
的草皮球场和马来西亚一样宽阔平坦和丰厚。所有的客观条件基本上都和中国足球队两胜
沙特队的吉隆坡相同,不同的只是中国国脚的心境。两个月前,中国国脚去吉隆坡迎战沙特
队,斗志是何等昂扬,心态是何等平和,想的只是打出水平,胜负并没有过重地压在心上。
而此次来新加坡,却是思虑重重,想赢而怕输,愤怒而无奈。
“从一开始,比赛便呈白热化。新西兰队凶狠的抢截动作虽然受到巴西裁判的哨音控制而
有所收敛,但贴身的紧缠之势依然不减。胶着间,一次我们的后卫把对方吊入禁区的球以
头球解围顶出,被新西兰队的中锋伍德丁截下,立刻起脚射门,富胜视线受挡,发现球时已
无从扑救。0:1落后,让我们及支持我队的球迷很是惊慌。急于扳回劣势的我们,始终未能
觅得破门的良机。回到了休息室,我把上半场的毛病指出来之后又讲了改进的办法,队员们
便都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跑上场去。不幸的是开场不久,新队的前锋端纳起脚劲射又告得
手。比赛到了近75分钟,黄向东利用禁区外的定位球,直接硬射争回一球。此后,新西兰队
全部队员回撤防守,我队亦都急于挽回战局,无奈在新西兰队众多身高力猛的卫将强守之中,
还是难以成功。
“当新西兰人兴高采烈地拥抱欢庆胜利的时候,我们全体黯然返回了休息室,看着失意落泪
的队员,一阵愧对他们的情愫自我心底升起。一时之间,我惟有低首默默无言。唉!他们
相当一部分人已失去了这样梦寐难求的机会了。我只能强打精神,强压内心凄楚,温言婉语
地劝解众人收齐衣物撤离这块伤心地。”
■读出了字面之外的左右着这一代足球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一切都成往事,苏永舜站在遥远的岁月隧道的边缘,回首自己和中国足球起伏跌宕的命运,
怎样从胜利的岸沿,跌回失败的深渊,充满自责。他责备自己的循规蹈矩,对不公正的赛程,
没有坚持要求上级领导找亚足联交涉;他责备自己的无知,竟然轻信了新西兰队只是一群从
橄榄球队临时转化过来的球员的情报。即便后来知道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在英国的乙级职业
联赛中踢球,又由于缺乏对英国足球的了解,错认了乙级便是属于未入流;他责备自己的脆
弱,在弥足珍贵的主场,受舆论影响放弃了以往行之有效的以攻为主的策略,从而丧失了首
场取胜的机会。他更责备自己缺乏远见,当中国队结束了四强赛的全部赛事,忽略了翻译
楼大鹏先生的忠告和提醒:新西兰队将会有与我队得到同样的分数、同样的净胜球的可能,
还是给球队放了大假!
但是他怎么会发生这些失误呢?
从他对一件件大事小事的经过和因果的记述中,我读出了字面之外的,左右着这一代足球人
包括中国足球管理者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足球,无论人、理念还是体制,都深深受着这种文化的浸润和影响,或者说,它们就是
植根于这种文化之中的。但这种文化缺乏和世界足球抗衡的力量。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足球的世界杯之梦最后是在洋教练的带领下实现的原因吧。米卢,
更早的霍顿和施拉普纳——尽管这两个人没有成功,还有当今活跃于中国各级职业足球队的
洋教练们,不仅用国际上先进的训练方法提高着中国足球,也在用当代世界通行的足球文化
改造着中国足球。
“中新之战,中国队输了责任在你, 你有负众望,实不称职,队员技术难以发挥,受你战术
制约,看在十亿人民的面上你赶快辞职吧!人民不需要你,你见鬼去吧!你不懂足球,却
抱着狭隘的地方主义与偏见,任人唯亲,导致失败,你给中国人丢脸,你成了中国足球的
罪人,你搞广东帮……你应该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是广东人,你让古广明打左边,吴育华打
右边……连外行都不会犯这个错误。”
这是当年兵败新加坡归来后无数责难中最让苏永舜痛苦的一段,甚至比那些粗野的谩骂更
加使他痛苦。他从来就害怕被人误解,哪怕是小事上。而这个责难却包含了对他的极大的
误解,他实在无法承受这样的误解。妻劝他暂时离开北京,到外地散散心。他与妻带着两个
女儿去了桂林,置身在美丽的青山绿水间,他依然无法平静。
“我想到,我应该向那些关心这次比赛的球迷,就我上任一年多特别是参加第12届世界杯
的工作做一次公开的交代。我在日间与妻女同游桂林山水,在夜晚写成了《坎坷的道路》,
借得《足球报》一角,向给足球队和我来信的全国球迷做了个回复。文中介绍了与新西兰
队3场比赛的战术抉择以及我对失败的认识,叙述了一年多来队员们的努力和进步,说明了
我在国家队工作时的步骤、重点……我承认自己经验及能力的不够,没有在极其有利的情况
下引导队员冲去西班牙……”
苏永舜没想到,文章刊出后,自己受到了更加严厉的指责。
许多年过去,当中国队一次又一次冲击世界杯,也同样遭到失败的命运之后,人们才意识
到,当年苏永舜带领那一代中国球员所取得的战果,是多么地不易。要知道那是在中国足
球和世界隔绝了23年后的第一次冲击,要知道那是中国距离世界杯最近的一次战绩。遗憾
取代了愤怒,同情取代了贬损,理解取代了谴责。而这一届悲剧的主角苏永舜,却早已在
北美洲温润而略带寒意的海风吹拂下,在那块冬天有着厚厚积雪而秋天遍地都是如火红枫
的加国土地上,开始了一个普通中国移民辛劳却不必忧愁温饱的生活。
关于他1982年夏天的出走,在许多年里,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谜。直到今天,苏永舜
依然如他第一次对媒体所讲的,是为了了结当时病入膏肓的母亲希望离别多年的儿子伴
自己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心愿;是为了偿还自己对妻子儿女所欠的宿债,这本来是他在
1980年初辞去广东队教练的职务时,就对家庭许下的诺言。我却想:假如没有和新西兰队
决战狮城的失败,或者虽然失败了,没有受到那样多的谴责和压力,他会走吗?
我马上嘲笑了自己。我已经写过:对于历史,现实不相信“假如”。
■困惑于不了解新一代球员的追求。只要还眷念中国足球,他的心就永远会在不平的球场
上承受颠簸
去国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弟弟开的超市送货。他后来也在工厂打过工。只有从中国
去的留学生和移民,还能认出这个温和而勤勉的中年同胞,就是中国足球冲击第12届世界
杯时的主教练。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香港人移民加拿大,其中不乏足球运动爱好
者,多伦多成立了华人足球联合会,他又去那里帮了几年忙,作为教练率领多伦多华人足
球队,参加过多次世界华人足球赛。这个赛事每年都有,轮流在芬兰、美国、英国、香港、
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举行,广东的深圳队也参加过。
“国外很看重独立自主,每一个人都要自力更生。所以我到了加拿大之后,也走这条路,
包括我的小孩。他们都是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好在那时候加拿大的经济比较好,工作起来
比较方便,而且劳动报酬比较高,通过积累,生活慢慢好起来了。” 苏老继续对我讲。
物资对于生活是重要的,但人的需求却不仅仅是物资。从万众瞩目的国家足球队主教练,
到一个异国普通的“打工仔”,他的内心也会感到失落吧?
“我没觉得失落。因为在国内我一直比较低调。我一直认为只不过是国家队主教练的职位把
我推到了前面。离开这个工作,我就是普通人。就是在国家队主教练位置上的时候,我也是
把自己当普通人来看、来做事的。”
1986年——这已是曾雪麟带领的国家队第三次冲击世界杯失败之后,再度出任国家队主教练
的年维泗给苏永舜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回国执教,他却婉言谢绝了。谢绝的原因,还是因为
家庭。
然而足球仍在时时搅动他心中的波澜。
“在国外20年,我最关心两件事。一件是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另一件是国内足球运动的
发展。其间我回过国,也去过北京,可直到1989年,我很少跟中国足球界尤其是和中国足协
联系。一是因为已经离开,二是因为是在在岗的情况下离开的,怕别人有误会。这么多年来,
我一直有一种内疚的心态。用大道理讲,在中国足球的困难关头,在国家和家庭之间,我
选择了家庭。”他对我说。
“这却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一个非常的环境中可以让人理解的选择。”我对苏老安慰道。
不仅仅是安慰,我真的是这样想的。但我也知道,他不会因为我的安慰而释去心中的重负,
我相信在我之前,会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对他讲过同样的话。
1989年,中央电视台再一次请他作为嘉宾评论当年举行的足球“丰田杯”赛和第14届世界杯
预选赛的亚洲区预赛。这一次,他答应了。从此中国的球迷又可以时不时听到他关于中国足
球的声音了。不过,他的话也时不时会被一些记者,在有意无意间弄差,造成新的误解,
这让他惶恐。即便回到多伦多,在澄澈静寂的安大略湖畔漫步的时候,这种惶恐也会在瞬间
掠过他的心头。
而他竟在1995年62岁时重新开始了执教国内足球队的生涯。
这是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改革的第二年。中国足球的王牌军辽宁队在当年的全国甲级联赛
中降了级。辽宁航星队俱乐部老总——一位苏永舜多年的崇拜者和晚辈,花费了几千元人民
币的越洋电话费,恳请苏永舜出山。几乎所有有体育栏目的媒体都报道了他归来的消息。
1996年的春天,他带辽宁航星队去海埂春训,众多记者包围了他,他始终对他们沉默。但
当他见到了当年的学生迟尚斌、李富胜、沈祥福、左树声……话匣子打开了,他的学生们的
话匣子也打开了。谈起十多年前一同艰苦作战的往事,多么激动;想起十多年来中国足球
的崎岖之旅,又不禁唏嘘。当他给辽宁航星队上课时,那些当年无缘当他学生的著名球员
——魏克兴、高洪波、胡建平……也赶来听他的球经。
可他在辽宁航星队的执教,是极其的不顺利。
3年前,他曾给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写过一封信,谈到自己在业务上的长处与不足。
他特别写道:如果回国工作,我比较困惑的是我不了解今天的年轻球员的人生追求,我担心
会碰上这方面的困难。
他果然碰上了这方面的困难。
这一代足球运动员的物质条件,不要说比20世纪50年代的运动员,就是比20世纪80年代
的运动员,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队在国内参加重要的国际比
赛,也不免住体育场看台下的招待所。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是打国内联赛,住的
也是带星级的宾馆。饮食不但开始讲究营养配餐,而且变得精美,更有数不胜数的豪华饮
宴招待。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国脚,在驻地看看录像片已算一种“享受”;20世纪90年代
中期的俱乐部所属球员,已是各个高档歌厅、酒吧、夜总会的常客。20世纪80年代初期,
苏永舜是拿着每月120余元的工资,带领工资更低的国家队球员们冲击世界杯的,输球
饱受谴责,赢球只有很少的奖金;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所带领的职业球员,每个人
都是数千元工资。一场比赛下来输了没事,赢了还有每人几千元不等的奖金——当然,比起
后来,这些数字又变成了不值一提的“小菜一碟”。
“时代在发展,社会经济也在发展,这种物质待遇上的差别,很难比较。”苏老在电话线
的另一端说。“不过有一条:20世纪80年代的运动员是全心全意为国家的荣誉奉献自己。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运动员人生的目的,所追求的东西和对生活的态度,都和过去有了
很大的变化。他们追求的,和我认为他们应该追求的,有很多方面不同。我1995年回国
执教,确实感到了‘代沟’。”
“我认为这些年轻人正处于‘立品’的时期,当教练的除了在技术上教他们,还应该在做人
的品德上教他们。比如孝敬父母,尊重别人。那时候,沈阳已有不少职工下岗,辽宁航星
队队员的父母也有下岗的,一个月只有几百元收入。我就问一些队员:给没给家里钱?
如果没给,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我给他们讲做人子的道理。再比
如我们常到外地打比赛,我就告诉他们:要尊重宾馆服务员。我告诉他们人都是平等的,
不过是分工的不同。运动员也好,教练员也好,只是由于这个职业,才得到大众的宠爱,
不能因此而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再有,一些队员平时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洗,睡觉起来被
子也不叠,他们的父母或女朋友到队里来看他们,就替他们洗衣服,替他们叠被子。我对
他们的父母或女友说,这些事情应该他自己做。你们都替他做了,不是爱他而是害他……”
“代沟”另一边的新一代足球人,听得进苏指导的这些话吗?他们认为“立品”和踢球有
什么关系吗?他们也许不会和苏指导当面顶撞,但他们可能将这些话,在内心里当作上
一代人过时的——用东北方言说——“白话”。
“过去在国家队,由于追求的一致,许多事情易于沟通、理解。1995年在辽宁航星队,
由于追求的不完全一致,工作起来就不那么……”苏老斟酌须臾,用了“方便”这个词。
我仿佛听到苏老内心深处的叹息。
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辽宁航星队在升级的路上仍是险阻重重。1996年6月15日,航星队
主场迎战豫园队,0:1落后时,球迷们喊出了“苏永舜下课”的口号。
因为技不如人,输了球,下课是应该的。可如果是因为实力以外的原因输球呢?
“那一次,辽宁航星队和某队比赛,我们输了。赛完,俱乐部老总问我:‘裁判帮没帮
我们?’我说:‘没帮我们,倒是帮了他们。’老总听后,一言未发。
“第二天,老总告诉我:昨晚他和那场比赛的当值主裁判吃了饭。那主裁上来就自我
罚了3杯酒,说:‘今天实在没有办法,已经答应对方在先,只有对不起了,下半年的
3分保证给回你们队。’”
如此的毫不讳言、明目张胆,让人感到黑哨已经成了中国足坛一个通行的地下游戏规则。
“作为一个教练,如果球队的水平不能取决于你的业务水平,比赛的胜负不是你的业务水平
所能左右,就没意思了。”他对我说。
这是苏老又一次离开了中国足球的主要原因吧?虽然他向航星俱乐部提出的辞职理由是身体
原因——他在联赛间歇期间回加拿大心脏专科医院体检被诊断出心动过缓,医生警告让他
减少劳累。
走的时候,他对俱乐部说:“我很难过,我没有完成工作。”
我问苏老:“当年辞去国家队主教练职务远走加拿大,您在您的书里写了:‘我惟愿我的
离去,能摆脱足球生涯带给我的坎坷和崎岖’,为什么您又在13年后重新回到国内的足球
场,重新经历一次坎坷?”
他说:“我毕竟从事了这个事业几十年,我一直认为中国足球在世界上很难称雄,但应该
在亚洲称霸,它在亚洲决不是二流球队。我还想有机会为中国足球发挥一点余热。”
当我的电话采访接近尾声,苏老郑重地对我说:“我还有两个希望,一个是我的话中,若
有伤人的地方,请你替我隐去;第二个,一定请你忠实于我们之间的谈话!”直到耄耋之
年,他仍然害怕别人的误解。
挂断通往多伦多的电话,我不禁又拿起苏老的自述。
我的目光,久久地落在全书结尾的一段文字上:
想当初,我是情非所愿,命难以违地踏入了国家足球队,在足球圈里闯荡了二十多年,
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胜败荣辱,忧患中踩着崎岖之路,艰辛地奋发前行不敢停步。
到如今,我又情非所愿,情难以却地离开了国家足球队——我已全心眷恋的足球天地,再踏入
去经历人生的另一番风雨。
此一刻,我惟愿我的离去,能摆脱足球生涯带给我的坎坷与崎岖!惟愿我的离开亦能把厄运
从中国足球队中带走。
这一段回肠百转的文字啊,我第一遍读到它们时,竟然有些泪湿。
我感叹苏老没能完全如愿——
他离开了,个人生活固然获得了一份平静安稳,但只要他还眷念中国足球,他的心就永远会
在不平的球场上承受颠簸。
他离开了,厄运却继续追随了中国足球近20年。
w******g
发帖数: 10018
2
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有些史料我以前没有看到过。比如《世界在他们脚下》是从香港
弄回来
的;宇宙队访华,大巴坏在半道。

那神圣的
泪和
讲的第一
飞机,刚进
本书的文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站在西班牙门外 对中国足球文化的品味
: 杨菊芳
: 每一次艰苦卓绝的冲击,每一代国脚的付出,都是为中国足球最终走进世界杯决赛圈那神圣的
: 殿堂铺垫下的一级阶石。他们所走过的曲折和坦荡,经历过的胜败和荣辱,洒过的眼泪和
: 欢乐,都和今天我们的胜利者所作出的努力一道,铸造着中国足球的灵魂。——题记
: 把电话打到加拿大的多伦多,讲明自己的采访意图,当年的国家队主教练苏永舜对我讲的第一
: 句话竟然是:“我刚从广州回来!”他还用温款的广东味普通话特别补充道:“刚下飞机,刚进
: 家门!”
: 我懊丧得叫了起来:“哎呀,这真是失之交臂了!我一星期前还去了趟深圳!”
: 他告诉我他不久前出了一本自传,叫《球场不平》,“那里面会有你需要的材料。这本书的文

O****A
发帖数: 83
3
不错的文章。版上老球迷都应该记得国足八二年亚大区决赛。中朝之战是我第一次看国
足打正式比赛。

那神圣的
泪和
讲的第一
飞机,刚进
本书的文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站在西班牙门外 对中国足球文化的品味
: 杨菊芳
: 每一次艰苦卓绝的冲击,每一代国脚的付出,都是为中国足球最终走进世界杯决赛圈那神圣的
: 殿堂铺垫下的一级阶石。他们所走过的曲折和坦荡,经历过的胜败和荣辱,洒过的眼泪和
: 欢乐,都和今天我们的胜利者所作出的努力一道,铸造着中国足球的灵魂。——题记
: 把电话打到加拿大的多伦多,讲明自己的采访意图,当年的国家队主教练苏永舜对我讲的第一
: 句话竟然是:“我刚从广州回来!”他还用温款的广东味普通话特别补充道:“刚下飞机,刚进
: 家门!”
: 我懊丧得叫了起来:“哎呀,这真是失之交臂了!我一星期前还去了趟深圳!”
: 他告诉我他不久前出了一本自传,叫《球场不平》,“那里面会有你需要的材料。这本书的文

w******g
发帖数: 10018
4
我看过他的自传。70年代广东足球重新崛起的主要秘诀就是带球训练。当时训练讲究的
是三从一大,强调大运动量,但是这个运动量主要指的是跑动距离,所以不少队为了凑足
跑动距离,都是无球训练居多,跑圈为主。
苏永舜带广东队,主要强调的就是技术训练,带球训练,提高体能的办法是400米X10和
折返跑,效果非常明显。现在想起来,97年戚务生带队还在一天一个万米跑,所以中国
足球不是没有明白人,而是明白人上不了位。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不错的文章。版上老球迷都应该记得国足八二年亚大区决赛。中朝之战是我第一次看国
: 足打正式比赛。
:
: 那神圣的
: 泪和
: 讲的第一
: 飞机,刚进
: 本书的文

O****A
发帖数: 83
5
"我一直认为中国足球在世界上很难称雄,但应该
在亚洲称霸,它在亚洲决不是二流球队。..."
苏是有自己想法的教练,性格可能有懦弱的地方,当时那支国足打新西兰确实没有办法
,记得当时舆论一致认为打新西兰需要高大中锋,苏好象招了个山东中锋打附加赛,名
字忘记了。如果当年冲击世界杯真成功了,也许他的技术流路子就可以一直坚持下来了
。唉、中国足球。。。
w******g
发帖数: 10018
6
刘承德。后来去了北部。

【在 O****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直认为中国足球在世界上很难称雄,但应该
: 在亚洲称霸,它在亚洲决不是二流球队。..."
: 苏是有自己想法的教练,性格可能有懦弱的地方,当时那支国足打新西兰确实没有办法
: ,记得当时舆论一致认为打新西兰需要高大中锋,苏好象招了个山东中锋打附加赛,名
: 字忘记了。如果当年冲击世界杯真成功了,也许他的技术流路子就可以一直坚持下来了
: 。唉、中国足球。。。

1 (共1页)
进入Soccer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寄望中国足球迷途知返你心中:中国男足最销魂的胜利,最强的教练,最牛的队员
大家说说,中国下一次打进十强赛要多少年[合集] 你心中:中国男足最销魂的胜利,最强的教练,最牛的队员
国脚发誓“要让球迷过好年"现在细想起来,1982的国家队
sohu 版本:国足1:2负沙特球员评分(ZT)国足近十几年国产教练排名
中国足球真正是亚洲强队就是容志行那拨儿。中国男足历年最佳阵容
我老来教育一下你们这些看不起80年代日本足球的中国足球十大胜利
怕什么来什么!国足又添堵 足协赛前还嘱咐了据说荣志行时代的国足就是朝鲜这种精神风格
蔡振华抵香港督战国足 盼球员们放松心态放开打国足今晚生死战,你怎么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足球话题: 苏永舜话题: 中国队话题: 比赛话题: 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