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ingapore版 - Singapore population-white-paper
相关主题
新内阁名单(zaobao)期望与现实
新加坡冗员人数上升10% 达1万1010人四司机被控共谋教唆非法罢工 (转载)
新加坡成人民币境外投资者试点 (转载)今年上半年 2600个就业准证不获更新
被误解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得票率背后 zz (转载)名胜世界赌场初一开赌 环球影城同日开放让公众参观
林瑞生: 公平考量框架保护所有PME帮忙决策一下。。。
九年新低 我国人口去年仅增长1.6%美媒:新加坡有望取代瑞士私人银行中心地位
【新政新闻】若干则。。。。。。。。。。。。虽存下行风险 次季经济与预估数据不会差太远
新加坡逐渐丧失哪些竞争力?经济师预测:本地服务业与制造业强劲走势难持续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人口话题: 新加坡话题: 新加坡人话题: 白皮书话题: 政府
进入Singapo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r
发帖数: 2158
1
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V5和87的^_^
http://www.population.sg/whitepaper/downloads/population-white-
f**********r
发帖数: 2158
2
(2013-01-30)早报
到2030年 我国人口料增至650万至690万
洪奕婷 报道
政府昨天公布人口白皮书,全面提出未来的人口政策规划。虽然相比2005年至今短短八
年间人口快速增长110万人,未来人口增长会趋缓,但我国人口结构将无可避免地出现
显著变化;新加坡公民人口比率将萎缩,从目前的62%缩小至55%。
新加坡人口未来17年可能增加超过100万人,预计从目前的531万人增加到2030年介于
650万至690万人。但人口增长率会比过去30年的平均每年2.5%放缓一半。
政府昨天公布人口白皮书,全面提出未来的人口政策规划。白皮书预计,我国人口会在
2020年先达到580万至600万人;到了2030年,公民人口在新公民的“补充”下将由360
万到380万人组成,永久居民会保持在目前的50万至60万人水平,其余230万至250万人
是非居民。
虽然相比2005年至今短短八年间人口快速增长110万人,未来人口增长会趋缓,但我国
人口结构将无可避免地出现显著变化;新加坡公民人口比率将萎缩,从目前的62%缩小
至55%。
主管人口事务的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对此呼吁国人“保持强大
新加坡精神”。他昨天和六名部长一起召开记者会,宣布由总理公署国家人口及人才署
联同多个政府部门筹备了超过一年、收集了近2500个公众反馈所拟定的人口白皮书。
张志贤形容这是“政府首次绘制出一个全面的人口发展路线图,以为我国人口政策争取
最好的平衡”。他说,政府将通过坚守新加坡人为社会核心、为国人制造良好就业机会
和提供优质生活环境三大原则,实现人口白皮书所勾画的“可持续人口,朝气蓬勃新加
坡”愿景。
2030年估计的650万至690万人口,是政府经过层层叠叠的考量估算所得。这当中考虑到
我国社会和经济需求,包括弥补人口萎缩所需的新公民人数、要维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
仿的经济增长力所需劳动力,以及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所能容纳的人口等。
李顯龍总理前天坦承政府缺乏全视野远见,2005年为赶搭经济列车大量引进外来人,以
致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人口与经济发展步伐,引发民怨。为避免历史重演,张志贤强调
,政府这次拟定的人口白皮书不只放眼到2030年,“确保各方面计划与人口增长同步”
,也着眼中期,改善眼前问题。
协助管理国家人口与人才署的总理公署部长傅海燕表示可以理解人民目前的不满,但也
强调“人口在整个国家和经济结构里举足轻重”。
也是环境及水源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的傅海燕说:“如果人口萎缩,对商家不是好事,
对整个经济体的吸引力也不是好事。”
确保新加坡人是社会核心
因此,白皮书中突出的其中一大原则,就是确保新加坡人组成社会核心。我国生育率目
前远低于2.1人口替代率,在不引进新移民的情况下,公民人口将迅速老化,甚至从
2025年开始萎缩,连带劳动人口减少。
政府于是决定继续双管齐下,配合上周公布的结婚生育配套,持续向国人“催生”,以
期把生育率从低迷的1.2提升到1.5,长远目标则是达到2.1,另一方面则继续每年适度
引进1万5000至2万5000名新移民,避免公民人口萎缩。我国从2007年至2011年平均每年
引进1万8500名新公民。
政府下来也将每年批准3万名外籍人士成为永久居民,确保我国有合适的潜在公民人选
,但永久居民总人数将维持在50万至60万人之间。
政府的另一个大原则是为国人制造良好就业机会。随着国人教育水平提高,从事专业人
员、经理、执行人员及技师(PMET)的国人比例,将从目前的一半提高到2030年的三分
之二。
不过,要确保国人未来能享有高素质工作,我国必须通过提高生产力保持竞争力和吸引
力,尤其当劳动队伍增长将减少至1%。我国经济增长到了2020年至2030年也将相应放
缓至每年2%到3%。
但总理公署部长兼贸工部及内政部第二部长易华仁不认为经济放缓意味着国人生活水平
未来会下降。他说,经济是拟定这份人口白皮书过程中的“重要考量”,而“较缓慢的
增长不代表该增长不能是高素质的”。
易华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未来将创造新就业领域以及能够实现国人更高志向的
工作。
但我国也因此需要继续适度地引进外籍工人,从事较低技能的工作,例如在医疗保健、
老年护理和家佣服务等行业,为我国老龄化人口和在职夫妇提供帮助。
最后,政府也承诺未来17年会持续打造一个宜居环境,让未来人口都能安居乐业。
受访人口学者认为政府估计的未来人口是“实际”和“可持续”的。李顯龍总理昨天下
午也针对新出炉的人口白皮书在面簿上留言,重申政府为了年轻一代,必须确保新加坡
继续繁荣。
总理提醒国人,新加坡的人口挑战既艰巨又复杂。“重要的不只是(报章)头条标出的
数字,而是确保我国拥有正确的公民和永久居民组合,为国人创造多姿多彩的机会,以
及打造一个提供高素质生活的城市和最美好家园。”
(2013-01-30)早报
满足人口增长需求
增建70万个新住宅单位
发展三个新镇
杨丹旭 报道
到了2030年,新加坡将增建70万个新住宅单位,满足人口增长的新需求。这些新单
位将遍布全岛各地,除了在现有市镇中建造更多新住屋,政府也会发展比达达利(
Bidadari)、登加(Tengah)和淡滨尼北这三个新镇。
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昨天在人口白皮书记者会上透露,该部门已经根据人口预计制
定了一份土地使用规划,他承诺新加坡有足够土地满足人口增长需求。
许文远说,这次规划“一个重要做法是‘在需求出现前规划和投资’,这样我们就
会建造足够设施,起到缓冲作用。”
他指出,预计的数据难免与现实有出入,只要条件允许,政府将提前建造。当然建
造缓冲设施得承担持有成本,以房屋为例,国家发展部曾经就因为建造太多组屋导致空
置,遭受很多批评,因此必须找到适当的平衡。
至于土地有限的新加坡,是否有足够空间容纳这些新住屋,许文远说,目前新加坡
大约有120万个住宅单位,到2030年要增建70万个新单位看似很多,不过事实上其中20
万个新单位已经开始建造。新加坡也有足够土地容纳另外50万个住家,这包括在比达达
利、登加和淡滨尼北发展新镇,在榜鹅新镇建造更多住宅,往更长远看也会发展武吉布
朗等地。
长远规划能照顾未来需求,可是住屋和交通等基础建设过去几年没能跟上人口增长
步伐,人们难免埋怨眼前面对的住屋问题和交通拥挤。
许文远说:“我们还在隧道中,不过我已经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我很有信心很快
就会解决住屋短缺的问题。”
他指出,过去三年新加坡每年建造2万5000个新组屋单位,远多于每年1万5000个新
组织的家庭,这些新组屋的价格也保持稳定。
前几年因为组屋短缺,一些国人在结婚时没能申请到组屋,政府正在逐步满足当时
留下来的需求,例如最近推出的育儿优先配屋计划就让有孩子的首次购屋者优先购屋。
许文远信心满满地说,这些国人的住屋需求在今年内就能得到满足,之后政府将能
让结婚但还没有孩子的夫妇优先选购,而未婚情侣也不必担心,未来有足够住屋给大家
选择。
提高地铁网络及巴士承载量
在交通方面,政府也设法从短期和长远上满足需求。交通部长吕德耀指出,到2030
年地铁网络将比现在扩大一倍,届时80%国人只需从住家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地铁站。
他说:“我更担忧的是很多短期和中期的问题,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方法解决。”
比如滨海市区线的落成、南北线地铁信号系统提升、东北线增加新列车等都将在不
久的将来,提高地铁网络承载量;在巴士服务改善计划下,政府去年助业者购买90辆新
巴士,今年则至少增购160辆新巴士,以提高巴士的承载量。
吕德耀也承诺,在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同时会确保收费是大家负担得起的。
政府努力突破现有基础建设瓶颈的当下,新加坡人也需要多一点耐心。许文远坦言
,过去两三年政府果断推出各种措施解决拥挤等问题,不过基础设施的投资需要时间,
住屋建造要花四至五年,建一条新地铁线需要10到12年。
他说:“无论怎样,我们决心解决现有的问题,过度拥挤一定会得到舒缓,不过我
们需要一点时间,所以我们恳请新加坡人耐心和体谅。”
2013-01-30 早报
维持由新加坡人组成的核心团队
我国每年需引进1.5万至2.5万新公民
杨萌 沈越
人口白皮书 以新加坡人为社会核心
为确保有足够的人可筛选为新公民,以纾缓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白皮书》建议将
永久居民人口维持在五六十万。这意味着每年需引进约三万个永久居民。
我国生育率长期低下的情况在短期内应该无法取得显著改善,因此,要确保国家能
继续繁荣,我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新移民组成新加坡核心团队。因此,在鼓励本地人结
婚生子之外,政府接下来预计每年需要引进1万5000至2万5000个新公民。
新公民是从现有的永久居民中筛选的,他们已在我国居住好几年,对适应和融入本
地生活和文化应没有问题,也愿意在本地扎根。
主管人口事务的副总理张志贤昨天在《人口白皮书》记者会上强调:“鼓励新加坡
人结婚生子是人口政策的核心。然而,为了避免人口老龄化,我们需要引进移民,但是
会谨慎控制速度。”
《人口白皮书》建议将永久居民人口维持在五六十万,以确保有足够的人成为新公
民。这意味着每年需引进大约3万个永久居民。目前的永久居民为53万3000多人。
事实上,自政府于2009底收紧移民政策后,每年成为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人数已开始
下跌。2008年,近8万人成为永久居民,2009年近6万人,到了2011年进一步跌至2万多
人。新公民人数也从2009年的1万9928跌至2010年的1万8758,2011年再下跌到1万5777。
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振雄博士
至于接下来每年应该批准多少人入籍成为公民,国家人口及人才署根据目前1.2的
生育率和其他因素如申请者素质、人口寿命和经济情况等因素考虑在内,预测几种未来
人口走势。
从走势可以看出,如果从现在起不再引进任何移民,我国公民人口将从2025年开始
萎缩,而如果每年引进1万5000至2万5000个新公民,则能在生育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减
缓下跌趋势。
这意味着,到了2020年总居民人口将达400万至410万人,到了2030年将达420万至
440万人。这并不是硬指标,而只是预估数字,具体情况要视生育率、移民人口及寿命
等而定。
去年是龙年,初步估计的生育率为1.28至1.30,这比2011年的1.2稍微高,但生育
率自1970年代中就已经低于2.1的自然替代率。
人口萎缩老龄化问题严峻
低生育率和高寿命带来深远影响,随着人口从2025年开始萎缩,老龄化问题将日益
严峻,这可从几组数字中体现出来:
第一,去年有12万3000人退出劳动人口中,但有24万5000人达到20至24岁的工作年
龄,也就是说,劳动大军中,每有一人退休,就有两个年轻人补充。但要是什么都不做
,到了2030年这个比例将萎缩到0.7,变成“入不敷出”。
第二,今天我国社会中年满65岁者还是少数,每一个年长者有5.9个处于工作年龄
的人照顾,但是到了2030年,这个数字将减少到2.1,这意味着更少人将得承受更多人
的税负和经济负担,企业会聘请不到员工,年轻人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整体经济将遭
受打击。
第三,新加坡人越来越迟婚迟育,虽然大部分已婚女性公民(40-49岁)有两个孩
子,但只有一个或没有孩子的比率却从2000年的21%增加到2011年的26%。
白皮书指出:“这些人口问题已经来到家门口,我们要尽快采取行动才能仔细规划
,克服挑战,为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创造美好未来和一个以公民为核心的家园。”
另外,旅居海外的新加坡人也越来越多,从2003年的15万7000人增加到去年的20万
人。白皮书里特别提到这群人,希望他们在学业或工作告一段落后能回国发展。
安稳生活 吸引一家三口入籍
杨义燕博士(48岁)1998年离开北京清华大学,到狮城展开新生活。她学的是化学
工程,来新加坡后重点研究药物传递系统和开发新药。她的研究成果丰硕,是25项专利
的联合发明人,也指导过65个学生,目前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属下的生物工
程与纳米科技研究院工作。
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大力推动生物医药科技,吸引了不少像杨义燕这样的高端人才
来新。
她说,这里生活安全稳定,教育制度也好,于是在几年前跟丈夫胡庆堂(48岁,本
地公司工程师)和儿子胡杨(20岁)一起入籍新加坡。胡杨目前在服兵役,他打算出国
念医科,之后回新加坡服务。
雅国:种族比例不会改变
种族和谐是国家生存的基石,因此,尽管我国需要新移民,政府也将继续维持种族
比例。
主管回教事务的通讯及新闻部长雅国博士昨天在记者会上说,即使人口朝多元化方
向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的种族比例也不会改变,这是李 显 龙总理亲口承诺的。
李总理去年12月出席一场社区对话会时说:“我相信我们能维持种族比例,而这其
实也是政府的政策。”
这些年来,各族群的百分比变化很小。目前,华族占人口的74%,马来族13%,印
度族9.2%。在2000年,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占总人口比率分别为76.8%、13.9%和7
.9%。
雅国指出,国民融合理事会将继续帮助新移民融入,学校、国民服役和社区活动仍
旧是他们自然融入的平台。
他说:“迹象显示,很多新移民和外国人都愿意跟本地人交流。这个工作必须继续
,接下来我们打算通过艺术和体育等平台鼓励新移民参加活动。”
《人口白皮书》也指出,“新加坡公民之旅”(Singapore Citizenship Journey
)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理事会也将用录像和小册子,协助新移民增进对本地的了解。
我们的人口挑战既复杂又多面,没有简单的对策。所以我们须要提前规划,找到最佳方
案,取得最佳平衡,为新加坡人打造美好家园。我们需要的是坚实、和谐和可持续的人
口,不只是数字,也是精神。我们要为新加坡人打造强韧和有活力的经济,为国人创造
好工作,并为年轻及年长国人创造优质生活环境。
——副总理张志贤
大家可能被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地铁和巴士拥挤)困扰,我可以感受到这种不满,这种
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人口白皮书》是要看比较长远的问题,我们在解决短期问题时
,要记得新加坡长远的政策将会对各部门的政策起着带头作用。人口在整个国家和经济
结构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人口萎缩,对企业不是好事,对整个经济体的吸引力也
不是好事。——总理公署部长傅海燕
马来族群关注的跟其他族群一样,都是要建立新加坡人核心。这个人口配套是为了取得
平衡,事实上,总理亲口承诺会确保种族比例平衡,因为社会和谐及种族融洽是我们生
存的核心。随着人口多元化,确保种族和谐是很重要的工作。新加坡人从小就尊重彼此
的文化,我们也要求新移民做到这点。国民融合理事会将继续通过职场、学校和社区帮
助新移民融入,让他们有机会跟本地人交流,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 ——通讯及新
闻部长 雅国博士
白皮书预测的新移民人口数字是实际和可持续的。在1996年至2004年间,我国每年引进
超过3万名永久居民,这是我国基础设施能应付的数字,也是国人能感到自在的水平。
不过,非居民人口比例增幅将较大,我们应考虑其影响和妥善管理的方法。总的来说,
白皮书的方向正确,对我国未来的走向提供清晰度和确定性。
新加坡须引进更多外来移民来替代人口与保持竞争优势,这点我能理解和支持。但在鼓
励国人生育这一环,我希望政府能做更多。若政府肯进一步帮助年轻父母,相信大多数
人会乐意生育更多孩子,也许我们也无须依靠新移民。引进外国人容易,让他们成为真
正的公民则相当困难,协助新移民融入须做得更细致。
——陈智文(32岁,房地产经纪)
f**********r
发帖数: 2158
3
(2013-01-30)早报
经济增长和劳动队伍增幅虽放缓
我国将追求可持续高素质增幅
杨丹旭 陈紫筠 报道
七位内阁部长齐聚一堂,宣布筹备了超过一年的人口白皮书。主管人口事务的副总理兼
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左起)、总理公署部长兼贸工部及内政部第二部
长易华仁、通讯及新闻部部长兼管回教事务的雅国博士、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总理公
署部长兼环境及水源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傅海燕、交通部长吕德耀,以及人力部代部长
陈川仁(不在图中)。(陈斌勤摄)
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指出,人力政策收紧后,一些雇主已开始调整,改而聘请年长员工
,为这些企业提供宝贵经验。
人口白皮书  制造良好就业机会
未来七年,我国劳动队伍每年增幅预计将放缓到1%至2%,是过去30年平均年增幅的一
半。20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公民劳动人口增长停止,劳动力年增幅将进一步放缓
至每年约1%。
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后,我国劳动队伍增幅未来将会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也会不如以
前,不过新加坡未来将追求可持续的高素质增长,以继续保持国际竞争力。
未来七年,我国劳动队伍每年增幅预计将放缓到1%至2%,是过去30年平均年增幅
的一半。20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公民劳动人口增长停止,劳动力年增幅将进一步
放缓至每年约1%。
这意味着在2020年之前,如果新加坡每年竭尽所能地取得2%至3%生产力提升,每
年经济增长将维持在3%至4%。2020年至2030年,如果每年取得1%至2%生产力提升,
每年经济将保持2%至3%的增长。
总理公署部长兼内政部及贸工部第二部长易华仁昨天在记者会上指出,虽然有人会
觉得这样的经济增长不够突出,不过这却是在面临各种限制下,“具有挑战”但也“很
现实”的预计。
他指出,新加坡人口结构发生转变,不仅有老龄化问题,也有更多专业人士、经理
、执行人员和技师(Professionals,Managers,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简称
PMET)。
“为了让新加坡人实现志向,我们得有一定水平的增长,确保经济有足够活力,不
仅为新加坡人提供就业机会,也为企业创造机遇。这是重要的平衡,我们不能设太低的
目标,但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应该找到一个可持续和达得到的平衡。”
易华仁也强调,经济增长放缓并不等于不讲究素质,新加坡未来应该在新行业寻求
新机遇,为新加坡人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下来发展将确保 国人是劳动队伍核心
《人口白皮书》的第二大核心内容是“为国人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它指出,新
加坡下一阶段的发展得确保新加坡人是劳动队伍的核心,不过为了替新加坡人创造好的
就业机会,满足受高教育新加坡人的期许,我国经济必须继续保持竞争力。
这一方面需要帮本地企业展开重组,向更高的价值链攀升,提升一些行业的生产力
;另一方面也要打造高素质的新加坡工作团队,推动延续教育和培训,并鼓励更多新加
坡人加入劳动队伍。
新加坡也得继续引进外籍员工,与本地劳动队伍互补。例如当更多新加坡人开始从
事高技能工作时,一些低技能的行业需要外籍员工弥补人手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下,
医疗和社会行业也需要更多外籍员工。
此外,一些本地人缺乏经验的新兴行业,必须聘请外籍员工带动行业发展。
在遇到经济增长时,外籍员工能协助企业抓住机遇;当经济陷入衰退时,外籍员工
则能作为缓冲,让新加坡避开裁员。
不过,引进外籍员工必须循序渐进,不能影响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也得
确保不对基础设施带来太大压力。
人力部代部长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陈川仁说,市场对人力有很高的需求,不
过为了确保可持续增长,新加坡必须控制人力需求,让经济获得循序渐进的高素质增长
,而这背后的“主要目标是为新加坡人提供好工作和好机会”。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山得锐(Shandre Thangavelu)受访时说,我国缺乏
本土科技和跨国企业,未来要如何推动创新和生产力增长是一项关键挑战。
他认为,新加坡需培养以本地人为核心的劳动队伍,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既定利益去
发展经济和吸引投资,外籍劳动队伍则起着互补本地人才的作用。
政府将为年长员工 继续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为年轻一代打造美好未来的同时,新加坡会继续照顾年长国人的需求,这个群体的
利益也是政府制定白皮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说,新加坡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目
前我国有30万名超过65岁的年长者,到2030年将增加到90万人,占新加坡公民的四分之
一,因此政府在探讨人口政策时,特别留意年长者,确保照顾到他们的需求。
他指出,新加坡得打造合适的经济和劳动队伍结构,能支持这个不断庞大的群体,
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未来各种护老设施需要更多员工,即使在家的老人也需要家佣服
务,这些都是新加坡在探讨劳动力增长时必须考量的因素。
另外,老龄化趋势下,新加坡也会继续为年长员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说,随着人口结构中年长者比率上升,经济需要适应。他观察
到,人力政策收紧后,一些雇主已经开始调整,改而聘请年长员工,年长员工则为这些
企业提供宝贵经验。
政府推出特别就业补贴计划和优势计划鼓励雇主聘用年长员工,陈川仁希望,更多
公司未来能为年长员工提供就业机会。
白皮书把发展重点放在PMET上,这不意味着忘记从事较低技能工作的国人。
总理公署部长兼贸工部及内政部第二部长易华仁说:“我们希望达到的是一个创造
各种机会的有竞争力经济,虽然重视PMET群体,但没有非PMET,PMET群体也不可能取得
成长。”
白皮书指出,政府将继续鼓励新加坡人提升技能,通过增长与同惠计划协助低收入
者提升生产力,而就业培训计划和就业入息补助也将为低收入国民提供更多帮助。
从2020年至2030年,三分之二的新加坡劳动队伍将是PMET,他们会想从事不同的工作,
可是只有当新加坡有好的企业,才会有这样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保持竞争力、高效率
和有吸引力。我们如何调校,同时让外籍员工增长可持续并满足经济需求,这是我们需
要求取平衡的困境。——人力部代部长 陈川仁
比过去来得慢的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这样的增长能在新行业创造机
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能满足新加坡人期许,也为我们的商业提供新发展机会。——
总理公署部长 兼内政部及贸工部第二部长 易华仁
随着我国经济、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本日益成熟,要是新加坡能取得3%至4%的长期增长
潜能,那是不错的平均增长幅度。以这个增长速度,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基本经济
资源,同时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多数发展和成熟国家的经济增长幅度介于2%至3%.
八年前我到美国时,发现那里的饮食行业聘请很多外国工人,我想新加坡有朝一日也会
跟美国一样,我们要为到时截然不同的现象作好准备。积极接受他们(外国工人),让
他们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这样他们才会为我们效劳。——咖椰烤面包连锁店亚坤
执行主席黎文深
以目前来看,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从现在到2020年的每年3%到4%经济增长预测
,似乎是太乐观了。不过,从2020年至2030年的2%到3%增长预测对一个发达经济体来
说,则是相当合理的。
(2013-01-30)早报
2030年劳动队伍
三分之二是PMET
随着新加坡人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越来越多国人未来将从事白领工作。到了2030
年,新加坡公民劳动队伍中,将有三分之二是拥有更高技能的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
员和技师。
目前,劳动队伍中有85万国人属于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和技师(
Professionals,Managers,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简称PMET),这个群体将
在2030年增加至125万人,增幅近50%。从事非PMET工作的新加坡人则会从目前的85万
人,减少至65万人。
这也意味着在新加坡公民劳动队伍中,PMET人数与非PMET人数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
比1,上升到2030年的2比1。
目前,年龄介于25岁至29岁的新加坡人当中,有七成拥有文凭及以上学历,相较于
年龄45岁至49岁的新加坡人,其中只有29%拥有文凭及以上学历。此外,也有越来越多
国人通过理工学院的高级文凭或新技能资格(WSQ)认证课程,寻求自我提升机会。
到了2020年,本地公费大学每年为新加坡人提供的学额达1万6000个,比目前多出
3000个。这将把每届新加坡学生的大学入学率从目前的27%调高到2020年的40%。
面对劳动队伍素质提高的趋势,新加坡必须创造高价值就业机会,满足高教育国人
对未来的职场憧憬。要做到这一点,新加坡可发挥拥有高技能劳动队伍,以及在亚洲作
为全球枢纽的优势,扩展专业服务领域,以满足亚洲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
例如在跨境商业活动日趋普遍的背景下,一些国际企业就看准商机,把办事处设在
新加坡,提供泛亚洲的法律咨询服务。
对于未来的工作展望,年轻国人充满期待之际,也对日益剧烈的竞争环境感到担忧。
刚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的翁玮娜(24岁)有意当教师或是从事经理级的
白领工作,至今已提呈四份求职申请但还未得到回复。
翁玮娜说:“现在到处都是大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当有挑战性。
即使有了一份工作,也必须自我提升,要不断改进才能突出自己。”
(2013-01-30)早报
免舟车劳顿 工作与设施将来到家门口
更多国人未来将可享有“生活、工作、康乐”(live work play)集于一处的便利
,住家附近也会有公园,大自然与绿意近在咫尺。
政府将在市区以外的地区发展更多商业空间,把工作及主要设施直接带到住宅区附
近,免去人们舟车劳顿之苦。
根据《人口白皮书》,兀兰、实龙岗和榜鹅等将会提供更多商业空间,政府也将在
罗弄哈鲁士和盛港等住宅区附近,拨地发展现代化工业园区。
到了2030年,重点开发的裕廊湖区、巴耶利峇区域中心和纬壹科技城(One North
)预料将迈入成熟发展阶段,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及设施。
政府也将供应足够的土地来支持制造业的增长,以创造更多高增值工作及商机。
如果有市场需求,中部地区的优质办公楼面将扩大一倍到超过1100万平方公尺,巩
固新加坡作为首要金融与商业服务枢纽的地位。
虽然土地资源有限,政府在拨地建造更多住屋时,也会拨更多地段建公园及绿化环
境,包括垂直的天台花园及在高楼开辟空中花园等,把新加坡打造为“花园里的城市”
(City in a Garden)。
而到了2020年,公园连道将延长到360公里。2030年,至少85%的家庭在住家400公
尺范围内将有公园,只需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置身于绿意盎然的环境中。
政府将继续通过新科技及革新的方法,探讨如何以最有效益的方式善用土地资源。
关系国家生存 人口
增加绝不影响宜居环境质量
● 李静仪 陈紫筠
到了2030年,我国总人口如增至690万人,人口密度将是每平方公里1万3700人。不过,
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强调,不论日后如何发展、人口增加多少,也绝不会像香港那样拥
挤。
新加坡人口即使在2030年增加到690万人,人口密度也绝不会像香港那样拥挤。国
家发展部长许文远强调,在增加人口的同时,保持高质量的宜居环境至关重要,因为这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新加坡将继续争取在世界宜居城市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目前新加坡国土面积约714平方公里,扣除自然保护区、蓄水池、军工土地、机场
、港口及未开发岛屿等,可供发展的面积约482平方公里,等于每平方公里有约1万1000
人。
这与纽约每平方公里1万1300人相近,但是到了2030年,我国总人口如果增加到650
万至690万人,人口密度将提高到每平方公里1万3700人,略高于今日的纽约,但远不及
香港(2万2700人)和首尔(2万7000人)。
许文远在记者会上受询时强调,不论新加坡日后如何发展、人口增加多少,也绝不
可以像香港那样拥挤。“不论是住家面积、拥挤程度、缺乏绿意或人口等方面,新加坡
还远不到香港水平。”
他强调,通过良好城市规划来保持高素质的居住环境,使新加坡继续是宜居的城市
,这不只是国家发展部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
他说:“因为这是我们寻求生存的一大关键,不像其他城市,新加坡没有腹地。建
国总理李光耀在任期间已超前规划,提倡绿化及花园城市等,他知道这是我们唯一生存
的方法,这里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如果受到污染或过度拥挤,我们将得忍受怎样的生活
?”
许文远指出,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不能只看人口数字或密度,关键是要有好的城市规
划及完善的基础设施。
过去几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人口与经济增长,导致公共交通系统不
胜负荷,地铁和巴士拥挤不堪,住屋也供不应求。
许文远指出,近两三年来政府已重点解决这些问题,但基础设施需时间建设,他吁
请国人给予耐心和谅解。与此同时,政府已放眼未来的发展,国家发展部已根据2030年
的人口估算,为土地使用进行规划,同时也会保留一些缓冲空间。
有关土地使用的报告将在稍后出炉。报告将阐明未来的发展策略,以及如何确保新
加坡维持高素质的居住环境。
提前规划及发展基础设施
为应付未来人口的增长,政府将在需求出现之前,提前规划及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建
设,以打造高质量的都市生活空间,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跟得上未来17年的人口增长步伐。
白皮书说:“如果我们预先做好基础设施的规划,并及时、有效地落实这些计划,
我们就能克服目前的人口压力与拥挤的问题,使新加坡有能力容纳更多的人口。”
在住屋方面,政府未来17年将拨出足够的土地建造多70万间住屋。从现在到2016年
,将会有11万间组屋及9万间私宅陆续落成。
政府也会在成熟市镇特别是靠近交通设施的地段增建更多组屋,让国人可选择住靠
近父母,并享有较完善的设施。中部地区也会建更多住屋,让更多人住在市区内或靠近
市区,方便上下班。
根据较早的宣布,政府也将兴建另外两条新地铁线及延长三条线路,以在2030年之
前把地铁网络扩大一倍,从现有的178公里扩大到360公里。
随着兴建中或即将动工的新地铁线在未来八年内落成,地铁网络将在2021年延长到
280公里,轨道也将从目前的每百万人口有34公里提高到47公里,媲美今日的纽约(每
百万人口46公里)。
到了2030年,再进一步提高到54公里,到时每十户家庭便有八户只需步行不到10分
钟就有一个地铁站。
着手解决中短期问题
交通部长吕德耀说,除扩大地铁网络,当局也已着手解决中短期的问题,提高地铁
和巴士的客运量。
他说:“未来五年里,随着滨海市区线全面通车,东西廊道的客运量将会明显提高
,虽然这条地铁线使用三节车厢列车,但还是会为东西廊道增加50%的客运量。巴士方
面,去年添加了90辆新巴士,今年会有另外至少160辆投入服务,数量已接近政府斥资
购买的新巴士总数的一半。”
在医疗设施方面,到了2020年,全岛的医院病床将增加4100个,急症医院床位将增
加2200个,比目前多出30%;社区医院床位也将增加1900个,比目前800个增加两倍多。
香港的人口密度高出许多,我们绝不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不论是住家面积、拥挤程度
、缺乏绿意还是人口等方面,新加坡距离香港的水平还很远。不论如何发展,我们很清
楚知道,通过良好城市规划来维持高质量的生活,不只是国家发展部也是政府的首要考
量及任务,因为这是我们寻求生存的一大关键。——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
除了长远把地铁网络扩大至360公里,我更关注中短期的问题,并已着手解决,首先是
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客运量。未来五年,随着滨海市区线全面通车,东西廊道的客运量
会明显提高,虽然这条地铁线使用三节车厢列车,预料还是可为东西廊道增加50%的客
运量。——交通部长吕德耀
新加坡的绿色空间本来就少,我不希望为了容纳更多人而牺牲这些绿地。生活压力越来
越大,需要有空间透一透气,不用刻意制造一个很大的休闲去处,只要在住家环境中保
留一点绿色气息,让人们路过时享受一下自然景观,那就非常不错了。我也期待政府未
来能建造更多公园连道,把全岛各个公园更好地衔接起来,供人前往运动。
随着新加坡社会日益老龄化,我们须让年长者出行更便利。相对于地铁,他们比较喜欢
搭巴士,觉得比较方便,因为走一小段路就有车站,不用在长长隧道内转车或爬楼梯等
。一个更有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将鼓励更多人使用,纾缓公路上的拥挤问题。
——国大设计与环境学院 院长王才强
l*****s
发帖数: 2109
4
不好说明的理由是对付马来人。
A*****a
发帖数: 485
5
曾经有一位在国防部工作的上尉跟我说:新加坡的人口目标是750~800万。我问他为什
么?他说新加坡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土地,在战略规划里面吴敏岛都是通地铁的。。。
。。。。。我说我赞同你的 说法,但是问题是哪一年?他说:我们一直在努力^^
btw. 这个上尉人不错、也有点来头,是东南亚某巨富长子的小舅子^^
a******e
发帖数: 331
6
THANKS FOR PUT ALL INFO
f**********r
发帖数: 2158
7
许文远: 690万是“最糟情况”
高健康 报道
j******[email protected]
对于我国人口可能在2030年达到690万,许多国人感到担忧,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昨
天傍晚在博客上重申,690万不是 “(人口)预报或目标”,而是“最糟的情况”,但
作为长远规划,我国未来的基础建设必须能够容纳这一庞大的人口数量。
政府在本周二公布酝酿多时的人口白皮书,全面提出未来的人口政策规划,并预测
人口可能在2030年增加到650万至690万人之间。本报隔天进行百人街头调查,有多达六
成的公众表示无法接受人口增至690万,担心公共交通与住房等基础设施无法负荷。
配合人口白皮书,国家发展部也在前天发表土地资源规划书,勾勒出未来的土地规
划将如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包括将国土面积从目前的714平方公里填海扩大到766平
方公里。
许文远当天受访时说:“我知道国人担心690万是个相当惊人的数目,但对规划师来
讲,我们需要准备,如果到时人口真的增加到这么多,就不会发生像现在跟近几年来拥
挤的局面。如果人口未达到这个数目,那就没问题,我已经准备了足够的土地。”
他也以童军的座右铭“做最坏的打算,抱最好的希望”,来解释规划师的心态。
许文远发表博文不久,李显龙总理也通过个人面簿表示赞同。
总理说:“我完全赞同许文远对690万人口的解释,它不是一个目标,而是我们必须
准备应对的最糟糕情况。我们须要有意识地和负责任地规划未来,这样新加坡人才能继
续享有高素质的生活,新加坡也会继续繁荣。”
昨天傍晚,许文远在国家发展部的博客上以这个座右铭为题,继续阐述政府长远规
划的用意。
他指出,人口白皮书和土地资源规划书不是“关于数字和数量,而是关于质量。在
下个阶段的发展中,我们要努力争取质量:优质的居住环境、优质的教育、更好的工作
与生活、高质量的增长及高素质的社会。人民和社会不断成熟,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
,人民理所当然要追求更高素质的生活。”
他表示,政府作出长远规划,预测未来的挑战并及早着手处理,目的也在于造福子
孙后代。“我们推出这两份报告,因为我们深知人口变化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假如处
理不当,我们的孩子将受苦。我们不能假装问题不存在,视若无睹,留给后代去解决。
那是很不负责任的,也不符合我们的作风。”
不过他坦言,贯彻解决方案往往要花很长时间,例如一条地铁线需要长达10年才能
建成。
“我们知道必须在需求到来前建好基础设施,要完成任务,我们必须在规划时作一
些假设,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预估人口数量。我们究竟是为多少人而建,是500万还是600
万?其实我们也不确定,因为从现在到2030年可能发生很多事,但我们仍要去计划和投
资。”
许文远强调,2030年的预估人口690万“不是预报也不是目标”,它只是一个便于规
划的假设,是“最糟的情况”。
他说:“采用太大胆的预估,并在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是比较保险的做法,才不会
像现在一样捉襟见肘……我们不希望达到这个(人口)数字,可能我们也根本到达不了
。不过对规划师而言,必须确保在必要的情况下,基础建设能够容纳这一人口数量。我
们希望最终的数字会远远低过它。”
e***y
发帖数: 1198
u*******a
发帖数: 414
9
东北亚真打起来。
新加坡就腾飞了。

【在 e***y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人来泼冷水了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39141091.html

e***y
发帖数: 1198
10
国家更富了、百姓更穷了?

【在 u*******a 的大作中提到】
: 东北亚真打起来。
: 新加坡就腾飞了。

相关主题
九年新低 我国人口去年仅增长1.6%(zaobao)期望与现实
【新政新闻】若干则。。。。。。。。。。。。四司机被控共谋教唆非法罢工 (转载)
新加坡逐渐丧失哪些竞争力?今年上半年 2600个就业准证不获更新
进入Singapore版参与讨论
A*****a
发帖数: 485
11
东北亚和东南亚有什么样的关系?
不论大家做什么,希望可以再多等几个月……

【在 u*******a 的大作中提到】
: 东北亚真打起来。
: 新加坡就腾飞了。

a******e
发帖数: 331
12
新家坡变天的可能性不小
建议分散投资
a******e
发帖数: 331
13
新家坡变天的可能性不小
建议分散投资
A*****a
发帖数: 485
14
新加坡国家利益和资本利益的构成和特点比较特殊。
不论大家做什么,希望可以再多等几个月……
e***y
发帖数: 1198
15
(联合早报网讯)总理公署发表文告说,建国总理李光耀昨天疑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导致身体不适而被送入中央医院。目前他已经恢复,
但必须留院观察几天。
李光耀昨天因身体不适,首次无法出席丹戎巴葛集选区的新春团拜联欢宴会。
《联合早报网》
(编辑:沈茂华)
e***y
发帖数: 1198
16
● 黄伟曼
n******[email protected]
尽管阴天雨势不断,大批民众昨天撑着伞踩着泥泞挤满足球场般大小的芳林公园,
出席反人口白皮书和平集会,以表达自己对于国家长期人口规划的不满。
根据主办者失业者援助网站transitioning.org创办人吴家和(51岁)估计,昨天下
午4时至晚上7时的示威行动吸引超过4000人参与。然而,因人数没有经过正式统计,包
括外国通讯社在内的各家媒体对于活动出席人数报道不同,估计介于1000人至4000人之
间。
本报记者现场估计,参与者相信有近2000人。
警方发言人受询时说,没有安排警员到场,因此无法提供出席人数的统计。
国会在本月8日通过修正的人口白皮书动议后,人口议题在民间所引发的强烈情绪继
续发酵。李显龙总理与张志贤副总理之前承诺,人口政策对话将持续进行,而昨天出席
活动的12名演讲者也呼吁与会者不要停止讨论,指人口政策将影响下一代,持续引进外
籍人士以增加人口的决定也可能削弱国家身份认同感。
出席这场集会的陈奕宏(28岁,银行从业员)指出,他反对人口白皮书,因为担心
人口的增加将使基础设施不胜负荷。
他说:“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方式也欠佳,我不希望关于白皮书的讨论就这样停止。

昨天演讲者名单当中,除了有反对党成员、前总统选举候选人与公民社会活跃分子
外,也有四名年轻人,有人提出了对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满,也有人表示担心“家的感觉
慢慢消逝”。
场面成
变相群众大会
另外,虽然总理与多名部长已重申,690万是规划未来基础设施时的人口参考数字,
但从昨天的情况看来,这个数字似乎仍易挑起情绪。即使主办者吴家和一再声称集会并
非“政治活动”,但当压轴演讲的新加坡民主党财政文森·维基新雅(Vincent
Wijeysingha)与前总统选举候选人陈如斯在台上时,民众的情绪显得激动,高喊“反
对”与“我们要政府改变”的口号,场面仿佛成了一场变相的大选群众大会。
文森·维基新雅呼吁民众详细阅读新加坡民主党前天公布的人口政策书。他也指出
,人民的行动不应止于出席这场集会,而大家应通过向议员反映自己的不满、主动举办
人口政策论坛,以及签署请愿书等行动,继续向政府发声。
陈如斯更是针对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开炮,指政府希望引进更多新公民,是因为“新
移民一般上都偏好投选执政党”。他也说:“若政府无法制定对的政策,若无法忍耐热
气,就滚出厨房吧,让有才能的人接棒。”
文森·维基新雅、国民团结党副主席张媛容与成员拉维(Ravi Philemon)等多名演
讲者也一致强调,这场抗议行动是要抗议白皮书政策,不是新加坡人“排外”(
xenophobia)或反对外籍人士的表现。
吴家和在集会开始之前针对自己两年前写过的一篇博文道歉。这篇文章当时把不同
国籍人士归类,前天被网民转发后遭到抨击,吴家和随即将博文取下,表示自己无意仇
视外国人。
昨天的演讲者包括金融服务专业人员协会前主席梁实轩、前网络论坛“网络公民”
(The Online Citizen)编辑古玛兰(Kumaran Pillai)、前总统选举候选人陈钦亮,
以及社工尼詹·依士迈(Nizam Ismail)。
全场民众昨天也高唱国歌与齐念信约,有民众穿上在现场售卖、印上“对690万人口
说不”的汗衫,也有人高举“我们等2016年”、“在护理、饮食、船务、清洁、建筑、
交通、家佣上拒绝聘用外国人”等各种牌子。截至晚上7时,有近千人签署了反对白皮
书的请愿书。
《联合早报》
f**********r
发帖数: 2158
17
保持关注^_^
l*****s
发帖数: 2109
18
呵呵,老李还在呢,已经压不住了,老李走了,新加坡的老百姓不好好闹一通,是不会
罢休的,压了老百姓四十年了。
e***y
发帖数: 1198
19
李叶明
狮城脉搏
国会辩论人口白皮书的最后那天,我同时收到两则短信。其中一位朋友转发了工人
党秘书长刘程强前一天在国会的发言,问我“这刘程强在说什么?”另一位则直接表达
不满:“不能相信这是刘程强的话!新加坡社会的问题,怎么全推到是移民政策导致的
了?”
当天刘程强还说了很多,比如指责政府一味带进移民是把问题留给后代,将问题的
导因变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说,用外来人口补充劳动力不足是将新加坡带上一条“不
归路”。他誓言工人党会反对到底。后来国会对人口白皮书进行投票,所有工人党议员
都投下反对票。之后工人党发表文告,再次指人口白皮书将进一步稀释新加坡人核心。
义正词严的荒唐逻辑
为什么会稀释“新加坡人核心”?刘程强说得很全面:第一,非公民比例上升了;
第二,批准外来移民成为公民也是一种稀释。可我一直不明白,如果一个家庭请女佣,
会稀释家庭核心吗?如果本地企业多请几名外劳,会稀释企业核心吗?为什么新加坡允
许多一些外劳和女佣,就会稀释新加坡人核心呢?
看来重点不在非公民,关键是第二条。显然刘程强认为,新公民不是真正的公民。
他高声质问:所谓“新加坡人核心”,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到底占多少?尽管他说,他
不是要刻意区分土生公民和新公民,但话里话外还是强调两者不同。他列举诸多差异,
强调双方难以融合——因为需要时间,也需要适当的磨合环境。而他认为新加坡“没有
磨合新移民的条件”。
为什么?因为新加坡步伐紧张、新组屋区各家自理,邻居都可能认识不完。听到这
里我不禁好奇,不知在刘程强接触的新公民中,有几个是不出门工作,没有社会参与,
只在邻里范围活动的?因为认识不完邻居,就没有和本地人磨合的条件?这逻辑成立吗?
不止于此。当其他议员指出,新加坡本来就是移民社会,新加坡人的祖先也是外来
移民时,他嘲讽对方“犯了失忆症”。他说,虽然我们的祖先大都是外来移民,但我们
经历几十年的建国历程后,这一代的新加坡人已经可以算是道地的新加坡人了。
原来刘程强也知道,在建国时,多数新加坡人也是移民,是后来才变成“道地的新
加坡人”。那为什么新公民不可以呢?是新公民在本地生活的年数不会逐年递增?还是
新加坡必须得再建国一次,才有机会成为“道地的新加坡人”?为什么刘程强认为,作
为一个传统的移民社会,新加坡连每年增加不到1%的新公民都难以接纳、无法磨合?
反移民是条“不归路”
我相信新加坡人是有共识的。作为一个传统的移民社会,一个城市国家,一个国际
化都市,在新加坡反移民,是把这个国家带上一条“不归路”。
工人党一直标榜自己不是反移民的党,甚至延揽了非本土出生的陈硕茂。不知陈硕
茂听到刘程强以上发言,作何感想?把公民刻意分成土生和非土生,是不是在分化新加
坡人?刘程强是不是要像某些台湾政客那样,搞永无宁日的族群政治?
工人党的支持者曾经相信,工人党不是一个排外、反移民的党。他们一直在替工人
党辩解,说工人党只是反对激进的移民政策,不是反对移民本身。但是在这次的辩论中
,工人党对已经大幅收紧的外来人口方案依然强烈抨击,同时提出“零增长”方案。
为实现这一“零增长”目标,他们主张把经济增长进一步下调。可见,外来人口“
零增长”才是工人党眼中的“一切”。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他们宁可不要经济增长,
不要基础建设,否则他们会指责对手“一味引进外来人口”“不顾一切发展经济”。
我们都知道,所谓“一味引进”“不顾一切”,是在批判一项极端政策。可是比较
白皮书的“收紧方案”,与工人党的“冻结方案”,哪个才是真正的极端呢?
究竟谁犯了失忆症?
工人党要冻结外劳,那目前人手短缺的问题怎么解决?工人党主张调低经济增长,
抑制人力需求;另一方面又主张提高工资,吸引更多经济不活跃者重返劳动队伍。他们
似乎完全没意识到,下调经济增长与上调工资之间的矛盾。
工人党以为,只要多加工资,本地劳动人口便可每年增长。这显示真正患失忆症的
,恰恰是工人党。他们忘了战后婴儿潮,1947年至建国初,本地诞生了超过100万个婴
儿。上世纪70年代,政府实施限制生育政策,就是因为婴儿潮人口开始进入婚育期。如
果不限制,按照当时的生育情况,人口的乘数效应必将压垮新加坡脆弱的经济。
而40年后的今天,婴儿潮人口又开始步入乐龄。整百万新加坡人将在未来10多年到
达退休年龄。粗算一下,平均每年有6万6000人,相当于公民总人口的2%。如果知道这
一前提,工人党认为还有可能在外来人口零增长的情况下,保证劳动队伍不萎缩,甚至
争取每年多1%的新加坡人出来工作吗?
显然,工人党还没弄清状况。他们完全没意识到,新加坡即将面对人口迅速老化的危机
。这一危机,不是移民政策造成的!恰恰相反,适度的移民和外劳政策,有助于新加坡
平稳渡过这一危机,让曾经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战后婴儿潮一代安享晚年。
好在新加坡不是日本。引进外来人口,不是新加坡不能采用的选项。如果刘程强记
忆没有问题,就应该知道,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除了最黑暗的日治时期,新加坡从
没停止吸纳外来人口。如果不是基于反移民逻辑,刘程强有什么理由认为,新加坡今时
必须得停止吸纳外来人口?
煽动排外不是爱国。按出生地区分公民,不会加强国民认同和凝聚力。希望刘程强
和工人党不要走上一条“不归路”。同时我也希望,行动党不要只求草草通过白皮书。
对如此重大课题的讨论应该继续,甚至应该给工人党更多时间读过白皮书之后,重开国
会辩论。辩论的目的应该是凝聚共识,不在于寻求“通过”。
作者从事教育与科技工作
e***y
发帖数: 1198
20
刘程强
观点碰撞
《联合早报》2月15日言论版刊登李叶明君标题“刘程强在说什么?”的文章。以
下是我和工人党的议员,在五天里国会辩论人口白皮书所说的主要内容。为了方便国会
议员和公众了解工人党的主要论述和建议,我在国会以英语作总结演讲时,分发了以下
的对照表,显示了工人党所建议的方案和白皮书的不同。(英文的原版发布在工人党的
网站内)
我感到遗憾的是,叶明君在他的长篇大论中,对我在国会的演讲断章取义,选择性
地解读来配合其论点,以期达到危言耸听的目的。
叶明君在文中质问:“为什么新加坡允许多一些外劳和女佣,就会稀释新加坡人核
心呢?”针对新加坡人核心的问题,我们所指的是政府批准外国人成为公民的数目,所
关注的是数量的问题;请搞清楚,所讨论的对象是新加坡公民,不是非公民的外劳和女
佣。
我在国会的英语演讲中提到:“以目前政府每年批准2万5000个外来移民成为新加
坡公民来看,和我国公民每年生育3万个婴儿相比,每年所新增加的外来公民和新生婴
儿的公民比例接近一比一。”
关于外来移民的磨合问题。叶明君花了大篇幅问了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但又没表
示自己的看法,然后总结的问题是:“为什么刘程强认为,作为一个传统的移民社会,
新加坡连每年增加不到1%的新公民都难以接纳、无法磨合?”
我不晓得他根据什么得出1%的结论。我请他再读一遍我在国会的演讲内容,我说:
“别忘了,我们不单须要磨合成为公民的新公民,也必须面对还未成为公民的外来人民
,当我们因为外来总人口数量太多而无法有效磨合时,新加坡人口的整体个性和素质也
会改变。我想大家都知道量变会造成质变的道理。”
叶明君接着词锋一转,又问:“把公民刻意分成土生和非土生,是不是在分化新加
坡人?”他大概也忘记了我在演讲中很清楚地说:“我不是要特意分别土生土长的新加
坡公民和新公民。我们应该对获得公民权的新公民一视同仁,至少他们愿意放弃原本的
公民而成为新加坡公民。
然而,请记得的是,这些都是人,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生活的习惯都因
环境、国情和习俗的不同而有异,需要时间磨合,也需要适当的磨合环境。”
我想读者诸君读了这段话,应该很清楚地知道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叶明君选择断章
取义,把分化新加坡人的罪名硬加在我身上。
我相信大多数新加坡人的分析能力是很强的,也懂得分辨是非曲直。工人党所提出
的替代方案,没有排斥外劳,也注重经济增长,更是为了新加坡有可持续的未来。着重
点在于不过度依赖外劳和外来人口,加大力度提高新加坡人的生育率,增加居民人口的
就业参与率,维持新加坡人核心的特性与凝聚力,建设一个人丁兴旺,可持续的新加坡。
令我感到震惊的是,叶明君还想致工人党于死地。他在文章总结时说:“煽动排外
不是爱国……”这条“煽动”的罪名,使我想起过去政府就是用类似的罪名,逮捕政见
不同的人。
在过去的时代,发表和政府不同政见的人,往往就会被冠上分化社会、煽动人民或
不同族群、反国家和有损国家利益的各种罪状。这造成了难以抹灭的恐惧感,也制造了
一波又一波的白色恐怖,一个人民怕政府,在强权中为了生活和经济发展唯唯诺诺,最
终失去自动自发自强的社会。
我决定参政,所希望看到的是我们有一个正常的国家和民主社会。一个以民为主,
人民关心政治,敢参与政治的历程,在文明的争论中产生共识而有凝聚力的社会,一个
人民对国家有认同感的新加坡。
作者是工人党秘书长暨阿裕尼集选区国会议员
1 (共1页)
进入Singapo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经济师预测:本地服务业与制造业强劲走势难持续林瑞生: 公平考量框架保护所有PME
新加坡将设首个 以零售业为核心卓越中心九年新低 我国人口去年仅增长1.6%
国庆演讲:政府将助中小企业提升和转型【新政新闻】若干则。。。。。。。。。。。。
警察部队,何来蒙羞?新加坡逐渐丧失哪些竞争力?
新内阁名单(zaobao)期望与现实
新加坡冗员人数上升10% 达1万1010人四司机被控共谋教唆非法罢工 (转载)
新加坡成人民币境外投资者试点 (转载)今年上半年 2600个就业准证不获更新
被误解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得票率背后 zz (转载)名胜世界赌场初一开赌 环球影城同日开放让公众参观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人口话题: 新加坡话题: 新加坡人话题: 白皮书话题: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