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hanghai版 -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相关主题
2009高考作文搞笑语录(转) (转载)《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结婚八年啦-原创 (转载)北大5学子希夏邦玛雪峰遇难 幸存者9年后拍电影(组图)
救命啊《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复旦环境系副教授自白,八年留学如梦一场 回国才知何为“踏实”,为什么登山——看李兰、严冬冬的登山片
[合集] 短短八年,上海沦陷,刘翔倒掉雪峰祭忆——北大山鹰社山难回望与反思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转载] 北大山鹰社今天公布的希夏邦马山难事故总结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中国2009希夏邦马峰登山队成功登顶zz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希夏邦马之轻——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登山话题: 李兰话题: 山鹰话题: 登山者话题: 生死
进入Shanghai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看到版上好几次讨论灵异事件,这个纪录片里也有,就转贴了过来。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2 11:41:49 2011, 美东)
读大学的时候听过北大山鹰社社长做的讲座,当时学生和民间登山社团刚刚兴起,年轻
人群情激奋。我的北大同学没被选上山鹰社,十分失望;看他们训练艰苦,天天晚上在
操场跑步、兔子跳,又很佩服。后来读博时的室友也来自北大,给我看了一本山鹰社编
写的《八千米生命高度》的书,其中讲到一位女生99年在四川雪宝顶滑坠身亡,痛惜之
余大感学生登山仅有热情是不够的。2002年更传来五名队员在希夏邦马峰遇雪崩丧身的
消息,山鹰社很受打击。事隔十余年,上个月在国内报纸上再见山鹰社成员重登希夏邦
马峰的报道,并以此拍摄了《巅峰记忆》这部纪录片,纪念八年前的山难,告慰死者,
鼓励后人。
纪录片的视频链接附在文后,虽然女主持的风度口吻有点轻巧,男旁白的不动声色略嫌
做作,但影片非常有震撼力,主要得益于叙事者、当年的山难经历者李兰。96级入学的
李兰现在是个自由登山者,除了每年两三个月在拉萨登山学校教课,其余时间全部用来
登山。收入有限,仅靠千余元的教练工资、给户外杂志写文章、做攀岩裁判、少量赞助
为经济来源,但她坚守理想。国内这样的登山女性不过七八人,男的也就十来个,在极
限攀登领域则更少。
这样坚毅的女子,说话却是一股浓浓的纯真的学生腔,高山赋予了她最纯净的性格。希
夏邦马山难一直是她的心理阴影,当时她作为B组人员接应冲顶队友,到达营地却发现
雪崩,看到队友遗体时说不出一个字,唯一的反应是仰天长啸,那是一种拼命要把自己
的嗓子喊破喊劈喊出血的嚎叫。喊完之后好一些,过一会儿又难受得再喊。这样的叙述
真实得让人动容。冲顶队员是全队最年轻健壮、最优秀的成员。李兰以后作为老队员,
每次爬山、安排路线和人员时都有强烈的负罪感和沉重的心理负担,似乎每一个安排都
决定着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用她的话说是攥着一把鲜血。
李兰确信灵魂的存在。八年中,她常常看到罹难的队员站在她面前,像黑泽明的电影一
样,真实可感。在最脆弱、最孤独的时候她会对他们说,你们别在我跟前站着了,你们
走吧,离开吧。这次登顶之前,全体人员举行了一次藏式的祈福仪式。在飘动的经幡和
喃喃的诵经声中,李兰清楚地看见那五位队友一个个排着队走过来,坐在对面的山坡上
,一起看着仪式。时隔八年,他们仍穿着当年的队服,只是已经变旧。他们的容颜依旧
年轻,表情平静,就像生离死别的朋友重新见面,不用说话,互相都明白,彼此都有点
委屈。这样的真实感受再次震动人的心灵:或许与自然最亲密的人,真的能感受到灵魂
、神明的存在。李兰说当年15个人犯下的错误,全部由他们去世的五人承担了。可她的
思想负担并不见轻,她其后的登山一直在为他们而登。这次重登希夏邦马,似乎让她终
于放下了负担,学会了接受。登山多年,每隔一两年就会有登山朋友遇难的消息;李兰
自己也曾频频历险。喜欢登山,就必须接受自然的不可控的力量,和生死的考验。
文字很苍白;请一定看纪录片,登山者的自述带给你的身临其境的感受远胜于任何文字。另
外非常推荐《北京青年报》上的题为《山巅之魅》的相关报道,也附在后面,是对纪录
片投资人孙斌和队友李兰的两篇采访。孙斌,杭州人,曾是山鹰社社长,现任登山协会
教练,登顶过珠峰,担任过奥运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的理性登山理论冷静有理,
强调登山者对高山反应、冻伤、滑坠、受伤、昏迷、救援等问题要有足够的准备;登珠
峰和登香山只是高度、环境不同,需要做的事都是一样的。对于人为什么喜欢登山,
他的回答也很有道理:城市里的人获得幸福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户外的简单的生活则
可以把繁琐的事情剥离掉,回归人内心的对自然的诉求。李兰的采访中关于登山是修心、
与搭档的生死情谊、登山与个人矛盾等叙述也非常精彩。她说登山是一种孤独的境界,
自由登山者过着小众的生活,又要承受社会大群体的标准,因此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内
心——这可能适用于所有追求内心生活的人。
最后向山鹰社致敬,向登山者们致敬,向经历过生死的人们致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fADeLsBWZ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GKGOfdt13g&NR=1
s*********t
发帖数: 5781
2
我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版上好几次讨论灵异事件,这个纪录片里也有,就转贴了过来。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 标 题: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2 11:41:49 2011, 美东)
: 读大学的时候听过北大山鹰社社长做的讲座,当时学生和民间登山社团刚刚兴起,年轻
: 人群情激奋。我的北大同学没被选上山鹰社,十分失望;看他们训练艰苦,天天晚上在
: 操场跑步、兔子跳,又很佩服。后来读博时的室友也来自北大,给我看了一本山鹰社编
: 写的《八千米生命高度》的书,其中讲到一位女生99年在四川雪宝顶滑坠身亡,痛惜之
: 余大感学生登山仅有热情是不够的。2002年更传来五名队员在希夏邦马峰遇雪崩丧身的

E**********v
发帖数: 5509
3
我只见过北大山鹰社招新的booth,听说要求很严格。
我一个师兄,当年跟北大车协的那群人一起骑脚踏车从北京骑到西藏,据说路上还碰到
了韩红,跑去要了个签名。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版上好几次讨论灵异事件,这个纪录片里也有,就转贴了过来。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 标 题: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2 11:41:49 2011, 美东)
: 读大学的时候听过北大山鹰社社长做的讲座,当时学生和民间登山社团刚刚兴起,年轻
: 人群情激奋。我的北大同学没被选上山鹰社,十分失望;看他们训练艰苦,天天晚上在
: 操场跑步、兔子跳,又很佩服。后来读博时的室友也来自北大,给我看了一本山鹰社编
: 写的《八千米生命高度》的书,其中讲到一位女生99年在四川雪宝顶滑坠身亡,痛惜之
: 余大感学生登山仅有热情是不够的。2002年更传来五名队员在希夏邦马峰遇雪崩丧身的

1 (共1页)
进入Shanghai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希夏邦马之轻——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ZZ)[合集] 短短八年,上海沦陷,刘翔倒掉
低调地奔一个《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北大5学子雪峰遇难 幸存者9年后用电影讲述真相《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中国业余登山队走出困境 装甲车护送7人走出矿区《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2009高考作文搞笑语录(转) (转载)《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结婚八年啦-原创 (转载)北大5学子希夏邦玛雪峰遇难 幸存者9年后拍电影(组图)
救命啊《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复旦环境系副教授自白,八年留学如梦一场 回国才知何为“踏实”,为什么登山——看李兰、严冬冬的登山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登山话题: 李兰话题: 山鹰话题: 登山者话题: 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