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 发帖数: 74 | 1 近代以来,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上海的古迹没有多少好看的,到
上
海旅行,领受最深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上海人。他们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
规范,
行成了一整套心理文化方式,说得响亮一点,可以称之为“上海文明”。一个外地人到
上
海,不管在公共汽车上,在商店里,还是在街道间,很快就会被辨认出来,主要不是
由于外
貌和语言,而是由于不能贴合这种上海文明。
同样,几个上海人到外地去,往往也显得十触目,即使他们并不一定讲上海话。
全国有点离不开上海人,又都讨厌着上海人。各地文化科研部门往往缺不了上海
人。上
海的轻工业产品用起来也不错,上海向国家上缴的资金也极为开观,可是交朋友却千
万不要
去交上海人。上海人出手不大方,宴会桌上喝不了几杯酒,与他们洽谈点什么却要多
动几分
脑筋,到他们家去住更是要命,即拥挤不堪又处处讲究。这样的朋友如何交得?
上海人可以被骂的由头比上面所说的还要多得多。比如,不止一个扰乱了全国的
政治恶
棍是从上海发迹的,你上海还有什么话好说?不太关心政治的上海人便惶惶然不再言
语,偶
尔只在私底下嘀咕一声:“他们哪是上海人,都是外地 |
l*****y 发帖数: 337 | 2 当时在看完上海人的时候,除了被华丽的总结唬的很舒服外
一直在想上海所缺少的生命热源究竟是啥,好像那个时候
感觉申花队这帮烂人的希望最大
现在呢?是所谓的小资情调么?
高中时候很喜欢看余的文章
觉得有气势,排比工整,前次造句华丽
还总给人种历史感,读完文章顿时觉得自己也有些份量乐
高中时候还很喜欢看素素的各种集子
收罗乐一大筐,到不是觉得素素文字很老
但是对于中学生的我,很多人情世故的浅显道理是很感兴趣的
还能找到很多共鸣
高中时候还盲目的旧上海情调过一阵子,陈单眼这个女人的旧上海味道
着实让我迷恋乐好长时间
现在想想这些事情好近,却又很远的说 |
u*******t 发帖数: 149 | 3 //hand ah hand
前阵子读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和他最新出来的那本关
于欧洲之行的新书( 分特,突然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
感觉又回到当年都他的文化苦旅时的感觉。颇有种冲动
想亲自去那些他描述的地方看一看。但愿有生之年我可以
有机会了此心愿。
高中的时候也读了不少素素的文章,彼时彼心境和她
的文字颇吻合,经常和好友在书信中选摘一段她的文字,
替自己倒出很多说不清楚的心情,然后感慨一番。
关于陈丹燕,也许是她童年的家离我百步之遥的关系,
一直对她书中描述的场景和故事有着莫名的亲近。
其实她的不少小说里的主人公有着她的影子,而那
些成长的经历和人生的态度又和我有惊人的相似(或者我
的很多态度受她的影响颇大?不可知)。总觉得她道出
了很多我的故事,用一种我尚无法驾驭的语言。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当时在看完上海人的时候,除了被华丽的总结唬的很舒服外 : 一直在想上海所缺少的生命热源究竟是啥,好像那个时候 : 感觉申花队这帮烂人的希望最大 : 现在呢?是所谓的小资情调么? : 高中时候很喜欢看余的文章 : 觉得有气势,排比工整,前次造句华丽 : 还总给人种历史感,读完文章顿时觉得自己也有些份量乐 : 高中时候还很喜欢看素素的各种集子 : 收罗乐一大筐,到不是觉得素素文字很老 : 但是对于中学生的我,很多人情世故的浅显道理是很感兴趣的
|
l*****y 发帖数: 337 | 4 说起这个陈单眼,现在就和骗子一样
一本老书,绯闻
好像取了三个不同的名字,改动了很少的地方
出版了三次!!!
虽然绯闻是本好书
但也不能这样
我最喜欢的还是她写的那本粉红色封面的完美主义者的舞蹈
素素也是,我高中还没有毕业,已经开始发觉这个小女子有些罗嗦了
可能是她的集子我收的多了
感觉余写文化苦旅,偶到底还是没有觉得他苦在哪里
写的是好看,语言的电影感有时候很强烈
但是也没有按照他自己的语言说起来是
高层文化切入世俗阶层造成的轰动效应那么夸张
至于那个千年一叹,看了几片,好像在什么凤凰卫视的网站连载过?
他和老婆马兰一起,写出的文字好作作
我发觉一旦书中的观点没有新鲜感,一般就算到此为止了
除非需要拿来借景抒
【在 u*******t 的大作中提到】 : //hand ah hand : 前阵子读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和他最新出来的那本关 : 于欧洲之行的新书( 分特,突然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 : 感觉又回到当年都他的文化苦旅时的感觉。颇有种冲动 : 想亲自去那些他描述的地方看一看。但愿有生之年我可以 : 有机会了此心愿。 : 高中的时候也读了不少素素的文章,彼时彼心境和她 : 的文字颇吻合,经常和好友在书信中选摘一段她的文字, : 替自己倒出很多说不清楚的心情,然后感慨一番。 : 关于陈丹燕,也许是她童年的家离我百步之遥的关系,
|
c***s 发帖数: 1292 | 5 陈单眼之流只能写一本书
余秋雨谈不上是什么高尚文化的代表
只能说是通俗文化里趋向高尚的人
文化苦旅尚能一读
后来的几本书,不好意思,名字模糊了
是不是叫山居笔记?
我看了其中的几篇,便也掩卷不读
我以为,中文文化史自50年代以来已经没有
真正意义的散文。
50-80年代,一切政治挂帅,出了杨朔
郭莫若之类的马匹竟
80年代之初,尚且有刘心武之流
90年代以后
娇柔造作,无病呻吟却成了时尚
20世纪,中国文化的繁荣当属30-40年代
王统照,萧乾, 俞平伯, 甚至并非专业文人的
丰子凯都要比现在的要强。
至于什么素素之流,恐怕也不见得比bbs上一些写手
来的更能洞察人生。
至于现世流行的小说,有多少能达到明清坊间流行的
白话小说?
四大暂且不提了,
戏说官场有多少能与官场线形记比肩?
世俗的,有多少能与三言二拍并提?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说起这个陈单眼,现在就和骗子一样 : 一本老书,绯闻 : 好像取了三个不同的名字,改动了很少的地方 : 出版了三次!!! : 虽然绯闻是本好书 : 但也不能这样 : 我最喜欢的还是她写的那本粉红色封面的完美主义者的舞蹈 : 素素也是,我高中还没有毕业,已经开始发觉这个小女子有些罗嗦了 : 可能是她的集子我收的多了 : 感觉余写文化苦旅,偶到底还是没有觉得他苦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