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中国航天事业连续传来喜讯,先是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是神州八号发射成功并在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对接后返回地面。这一系列的壮举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参观位于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市的马歇尔宇航中心(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时的一些感受。
那次参观,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观看介绍宇宙飞行的立体电影,其中有宇航员在空间飞行和生活的片段。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其中的一位宇航员肯定毕业于奥本大学 – 那所与我所毕业的阿拉巴马大学称之为“冤家对头”的大学。在他那狭小的生活空间里,一面印有“Auburn”的深蓝色三角旗帜(pennant)挂在显著位置。很显然,这是一位体育粉丝。不知它是为拍摄电影故意的摆设还是平时一直这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让母校在人类最值得骄傲的飞行中与自己为伴,是这位宇航员热爱自己母校的体现,也是自己对母校感到骄傲的象征。虽然记不住或许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作为体育爱好者的我对此旗帜过目不忘。受此感染,也感觉自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母校精神发扬光大,为母校尽一份力量。
第二件是参观未来的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工程。国际空间站,主要有日本的空中实验室、俄罗斯的和平空间站、美国的自由空间站和欧洲的哥伦布空间站组成,参与者还包括亚洲的韩国、南美的巴西等十几个国家。记得导游在解说过程中自问自答:“MIR”是什么意思,是Made in Russia吗?不是,它是俄语中和平的意思。当时我就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多国家参与,为什么没有中国的份?难道仅仅是因为中国不同的社会制度?由此不由自主地想起西方对中国的高科技禁运。同时,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被排斥的在外的中国肯定不甘落后,打造自己的空间工程。现在看来,被人排斥在外,对中国航天的发展或许是一件好事,“哀兵必胜”。当然,这仅是我自己的主观臆测,至于国际空间站的队伍中为什么没有中国,我并不知其所以然。
今天中国的航天成就,虽然与西方还有差距。但无论如何,看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之高兴,为之骄傲。希望中国的航天事业越走越远,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