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l 发帖数: 424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bHu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l (灵致), 信区: JobHunting
标 题: 【原创】科技公司的offer该如何选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2 13:21:45 2016, 美东)
【注】笔者工作经验其实并没有很多看官的经验深厚。恰逢最近不少朋友问我关于业界
offer选择的问题,于是就写下了一点小小的思考。记录下来以供大家一点微不足道的
参考,并无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和班门前面弄巨斧的意思。如果喜欢,欢迎大家关注微信
公众号 data_wisdom 相关的文章。
同学们毕业后在硅谷的科技圈找工作,在经过严格的面试之后,如果表现良好,一般会
收到录用通知书,即我们常说的offer,即民间俗称的包裹(package)。
包裹里面往往包含几个部分,比如任何一个工资结构都有的基本工资这一项。但除了基
本工资外,科技公司的包裹一般还包含股权激励,入职奖励, 甚至年终目标奖励等。一
般每个公司的包裹里面包含的组成部分还会不一样,比如有的公司没有入职奖励与年终
奖励,而有的公司可能每一项都有,还有的公司只有基本工资,没有提供任何奖励。
很多人在步出校园以后接到第一个offer还不太理解这里面的门道,所以总不知道应该
如何去比较不同公司的offer之间的高低。特别是当有股票期权奖励的时候,完全不知
道这到底该如何衡量。正所谓万花丛中难辨美,该如何看待不同的offer呢?
我最初也完全不懂,所以上各个地方搜集资料信息。这里面最有用的要数许多业界的人
士写的一些博文以及MITBBS的JobHunting版。鉴于如今国内的科技公司也纷纷效仿硅谷
模式,开始给员工发放股权激励等,这篇文章对国内初入科技圈的人士也可能有些参考
意义。
一般来说,在有多个公司offer的情况下,不是只看基本工资去决定哪个工作机会更适
合自己。依照选择的维度,我们考虑一个offer的优缺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 工资包裹大小 (offer/package)
. 职位所做的工作内容 (work content)
. 工作的职称 (title)
. 工作的地点 (location)
. 组内的人水平怎么样(team)
. 公司的文化(culture)
. 公司的名声 (reputation)
. 职业成长机会 (career growth)
.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work-life balance)
那么我们接下来依次对着几个方面简短的聊一聊。
(1)工资包裹大小 (offer/package)
工资毫无疑问是许多人选择工作的单一最重要的标准。所以理解它的构成部分对于做出
理性的选择很有帮助。如我们上面所述,工资分成几个组成部分:
a。基本工资 (base salary)
b。股票奖励 (stock/options)
c。年终奖励 (target bonus)
d。入职奖励 (sign-on bonus)
e。搬迁补助 (relocation fee)
f。其他福利 (other benefits)
科技公司里面的offer一般都有基本工资和股票奖励。对于年终奖励,几乎所有的公司
都有。但是不少公司不会写进offer的书面合同里,也有愿意写进去的比如Google。
而对于入职奖励,也即俗称的签字费,不少公司提供的量并不菲。典型的例子比如
Facebook等一般会很丰厚,比如曾经有相当于entry level的员工六个月的基本工资的
入职奖励。如果公司提供sign on,就一般会写进offer letter里。
由于各个公司结构不一,很多人困惑应该如何比较公司工资包裹的大小。一般比较认同
且靠谱的方法如下:
年工资= 年基本工资 + 股票奖励/4 + (入职奖励+搬迁补助+其他杂七杂八算得上的费
用)/4
注意后面除以四,是因为一般公司提供的股票奖励分四年给完,加上一般对于某个工作
岗位可以预期的靠谱年限为四年(当然这并不意味这四年后你必须离开,只是股票就预
期给四年,或者公司会提供额外的刷新式的后续股票奖励)。
(2)职位所做的工作内容 (work content)
因为工作占用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精力,所以做什么事情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是
息息相关的。而工作的满意程度,很大程度身上能够取决于此。比如,你喜欢做数据分
析相关的工作,而公司只是让你做一些很临时的程序工作,小修小补无关紧要,那么这
份工作很难以让你满意。
天下最好的工作,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正所谓做你所爱,爱你所做。选择自己最
喜欢做的工作内容在很多时候比工资多少更能够影响你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3)工作的职称 (title)
公司对于职称往往有一套规定,以软件工程师(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为例
。有的公司如此命名: SDE I, SDE II, Senior SDE, Senior SDE II, Staff SDE,
Senior Staff SDE, Principal SDE。此外,职称对于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
和经理(manager)都有类似的命名规则。
虽然不同的公司命名规则不一样,但是都是为了提供一个偏序关系的命名法则(可以排
出高低)。一般而言,职称越高往往代表个人业务水平和在公司的地位的高低,但是往
往也不尽然。比如有的员工水平不高,但是进入公司早,很可能就升上去的快。有的员
工水平非常厉害,但因为难免有论资排辈的情况存在,也只有暂时屈居在一个稍低于真
实能力的职称水平。
不得不提的是,一个公司的title,并不意味这进入另外一个公司就能够拿到同等或者
以上的title。在不少情况下,新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会重新评估,然后根据本公司的政
策和对于职称的定位重新考量。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同公司对于职称的期待不一样,
比如有的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加入,对于刚毕业的学生都可以给senior title。但是去别
的公司,就未必有这样的现象。自然不能推广。
不管怎么样,不少人对职称很在意,甚至愿意去工资第一点的地方拿一个高一点的职称
,这样对自我的感觉也好一些。人各有所爱,这样也未尝不可。
(4)工作的地点 (location)
不得不说,工作有时候就好比房地产,location matters!试想一下如果你在一个前不
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工作,方圆百里就此一家,别无分店,那么你要是想换一家公司
,需要跑很远去面试。如果你安家于此,孩子也在这里上学,配偶也在习惯了这里,那
么你就很难挪动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换工作还真是一件折腾的事。
如果你是搞金融的,身处华尔街那简直就好比猴子住进了香蕉园。东边这棵树的香蕉口
感不好,挪挪你的屁股就坐在另外一棵树上。你的生活不会太受影响,孩子和配偶再也
不用担心你换工作了,so easy。
这就是为什么搞金融的人向往华尔街和芝加哥,而搞互联网和IT的向往硅谷旧金山湾区
。搞事业,找个扎堆的地方,可以认识不少同行朋友,以后相互帮助,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起搞搞事情,还是很有一种知己遍天下的错觉。
有网友说搞IT,如果你选择一个非湾区的地方,那要其他方面需要非常好才行。这点有
不少值得认同的地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湾区生活水平高,房价贵,而其他地方比
如西雅图,也有不少高科技公司,除了淋雨多点,也没啥大毛病,房价还便宜不少。其
他地方比如丹佛,工作机会也不少(很多公司比如Google等都在此开了分店),但生活
开销非常小。湾区不少地区房子的首付可以在那里买很大的好房子。
还有不少人选择location,也是为了考虑配偶的就业。比如我一个哥们牛逼得紧(钢琴
专业十级加研究背景超强,一言不合就聪明秃顶),但是毕业去boulder的google逍遥
了,就是因为他老婆是研究音乐的教授,在CU Boulder,几乎很难流动。那么,他选择
的范围就很小。但在那里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让他自由得像个夜店小王子般欢快。
(5)组内的人水平怎么样(team)
周围人的水平高低,这点是不能忽视的。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有时候和水平差距太大的队友一起工作,很容易让你无法专心于本职的工作,而忙于救
冬天里的一把火和背夏天里黑灿灿的锅。
最重要的是,和好的人在一起,能够学习到好的技能,能够让你对人生和工作充满正能
量。这些不是喝一两瓶红牛灌一二两鸡汤能够达到的。
(6)公司的文化(culture)
文化这东西说起来玄乎,也很难把握高低。但总体上来说,员工间彼此工作间的关系一
般是否良好,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基本的信任,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是非常
aggressive的文化,彼此争抢credit,不尊重彼此的工作,喜欢吹牛皮扯大旗的人非常
多,经理动不动就把看不顺眼的人塞进管子里(pip)并且还投诉无门,那还是小心为
好。
最可靠的办法,是问问在里面知根知底的人。事先了解一下没啥坏处。
(7)公司的名声 (reputation)
在一个圈子里面混,公司在大家眼里都是一个个小的江湖。每一个公司,都会有她的品
味和名声。她对你是否温柔,是否能够让你每个月有几个晚上带着笑容入眠,让你觉得
值得去为之奋斗,那都是名声里面可以反映一点点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公司的名声就
好比你上的学校的名气,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你日后找工作时别人对你的判断。
虽然公司的名声好不意味着你强,却对你找工作的容易程度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就
硅谷从一流公司出来的员工而言,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强,里面混日子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在外面看来,这样的概率还是比其他地方少许多的,就自然更容易相信你的能力,愿
意给你机会去试试看。
(8)职业成长机会 (career growth)
这点很容易理解,假想你加入了这家公司的这个职位,几年后你觉得自己可能是个什么
样子?是否比当前的自己有了不少进步,学到了什么东西,做了什么项目等等。这些不
仅仅是让你以后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且决定了你对未来的信心。
有些公司很牛,但是组里牛人云集也会难免让本来能力很高的人去做一些在他们看来与
其水平不符合的工作。如果长时期做一些自己懂得,不爱喜欢的工作,自然对于成长不
利。这就是不少google和facebook的员工喜欢跳到初创公司(startup)去接受更高的
挑战的原因,因为那里有更高的成长机会。
不管怎么样,成长意味着自己的能力范围扩大或者知识点加深,是工作本身应该具有的
一个特性。
(9)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work-life balance)
国内现在有些互联网公司讲情怀,讲奉献,喜好鼓励员工996,就是早上九点上班,晚
上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但是没有加班费,有的就是未来那个“香甜”的饼。在他
们眼里,为了工作,你应该抛弃陪伴孩子与配偶的想法,陪陪父母那更是奢侈。这种情
况下就是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而没有与之相平衡。
如果你年轻,牵挂少,那么work life balance也许对你不那么重要,自然再选择公司
的时候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如果你很在意这点,那么事先了解一下公司在这方面的情
况有助于你对加入之后的生活有个合理预期。
总体上来讲,我们也应该理解万事没有绝对的标准。同时,人不可能好事都占尽。有些
公司在开始发展阶段确实依靠员工大量的奉献式的付出,但有良心的公司给予很丰厚的
回报,比如慷慨的股票期权等等。虽然是个大饼,但是万一成了,也确实能够给你带来
丰厚的收益。而那些只讲付出不谈奖励的公司,那还是仔细权衡一下为好。毕竟,我们
这辈子不是只有工作,还有父母、配偶与孩子,还有诗和远方。
以上这几个方面,是我认为权衡一个工作机会很重要的维度。每一个人对每个方面的权
重都不一样,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高低,或者得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综合指数
来横向比较。这里罗列出来,是希望给大家一个不成熟的参考,你需要认清你自己更在
意那些方面,不在乎那些方面,然后在内心深处得到一个自信的标准。这个标准不需要
在意别人这么想,你自己和家人的看法才更重要。
最后,希望大家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注】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请订阅公众号 data_wisdom 并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朋友
们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