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l**********r 发帖数: 461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记者揭秘省部级大员饭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3 15:51:41 2012, 美东)
多维新闻】近日,有大陆媒体记者马昌博一篇关于他所经历过的有省部级大员参加的饭
局情况的文章,在大陆网络上被大量转载,大陆民众也通过这篇文章窥到了以往被认为
很神秘的高层官员请客吃饭的情况。
省级大员唱家乡小调
马昌博首先举得一个事例是自己作为媒体客人被某省委书记宴请的情况,地点是在省省
委招待所最好的包间,“装修毫不奢华,却透着身份”。在座的多是省委常委以上的官
员。该省委书记省委书记来自中央,风格文气,说话声音又不大,场面稍显沉闷。不过
省委副书记出身基层干部,习惯了热闹,几个包袱抖出来,气氛就热烈起来。
酒到半场,因为一个话题,省委书记突然大笑起来,对旁边的省委副书记说:“说的这
么好,干脆你给大家来一段家乡的小调吧。”省委副书记笑而不语,旁边的同僚则颇有
分寸的催促。副书记矜持一会儿后说:“那就听XX同志的吧。”随后一段家乡小调,最
后一个高音符的结尾把酒敬给客人。掌声一片,不过没人起哄。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告诉读者,通常官场级别越高越讲究排序,饭局也是。他的个人经验
是,严格的秩序和位置感更多在前半场,后半场多是分寸极佳的热闹,中间负责活跃气
氛的官员尤其责任重大,当然这也跟现场最高官员的风格有关。
而在马昌博经历的另一次与一位副部长吃饭情况却并非如此。据他所称该副部长向来以
和蔼可亲著称,席间坚持不坐主位——当然最后大家依然自然形成了环抱的态势。因为
部长平易,而且在座的都是朋友而无下属,大家很快进入“捉对厮杀”的状态,虽然彼
此应接不暇,但看起来都颇感快意。饭后领导提议去该饭店高层大平台俯视紫禁城夜景。
有的饭局极为严谨
当然,马昌博也在文中表示,自己某次跟政法系统的一位部领导吃饭,则深刻体会了他
们更要求纪律第一。除了下属们都纷纷提前20分钟到场外,所有的座位也都是安排好的
,跟开会一样摆上了名牌,丝毫不会出现错位现象——两个外来的客人安排在部长一侧
,另外的司局级官员按照所在部门在该部委的官方排序安排在另一侧,俨然部务会般的
严谨。
期间部长说话,下属很少插话。敬酒也不喧哗,类似一般饭局把酒三巡之后相互走动,
各自形成互动小圈子的现象更是绝没出现——整场中心只有一个,就是最重要的领导。
饭毕,领导先走,其余人依次退场。这种饭局,沉闷是沉闷,但也主题突出,时间合适
,主客相宜——本来就是礼节性应酬,实在没必要太耗时间,否则领导也烦。
据称,在北京,官员很多时候喜欢选择一些门帘看起来不扎眼的会所请客,类似紫禁城
旁边的一些胡同四合院。一般来说,部委官员们选择地点不太招摇,方便为主,隐含着
品质。招摇的多是商人和来京地方干部,恐怕这里也有充场面的意思。
与老干部聚会印象深刻
而马昌博,实际上,在和官员的饭局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几次和退休老干部
的聚会。
他称当时聚会的是一批一群80年代的老部长,一些人的名字到现在依然广为人知。几次
饭局中,老干部们穿着大都类似,往往是一水的白衬衣深色裤子,或者深色夹克衫,但
内外修饰都干净整洁——这颇似他们在万寿路住的老部长楼,面积很大,色彩朴素,沙
发家具甚至都是一样的,但都带有一种严肃的规整。
席间座位排列也多按照退休前的行政级别,倒未必是刻意为之,只是他们早已习惯了规
矩,这样大家才自然。席间谈论的一半旧事一半时局,往往因为某事就语调高昂了起来
,另外诸如朗诵诗歌和来信之类的场景更是寻常。但如果觉得他们都毫无情趣,却全然
错了。很多时候,官位退下来了,架子也不端着了,这群“老领导”喜欢饭间拉歌和对
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