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anFrancisco版 - 【一个海归的发财路和被玷污的千人计划 】国内网站已被删 (转载)
相关主题
有在三藩bike commute的么
[求助]12月份要在Moscone Center开会,求推荐酒店
CD 理财 (转载)
台湾印象(1)
[合集] 台湾印象(1)
世博奇观,丢尽中国脸(南方周末本期世博专稿,原文已被删改) (转载)
世博奇观,丢尽中国脸(南方周末本期世博专稿,原文已被删改) (转载)
petaluma生活怎么样啊?
朋友公司寻找网上个人金融服务的IT合作伙伴 (转载)
超大龄子宫癌前变IVF的怀孕经验 – 求祝福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优讯网话题: 蒋亚洪话题: 政府话题: 技术话题: 地方
进入SanFrancisco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634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wwaagg (740),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一个海归的发财路和被玷污的千人计划 】国内网站已被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8 06:47:48 2012, 美东)
一个海归的发财路和被玷污的千人计划
(2011-12-21 10:51:42)
转载▼
标签:
杂谈

我尽量不用骗子、忽悠、圈钱这样的词汇来写故事。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心平气和、用
专业的术语,比如投资、寻找机会以及盈利,来描写下面这个现代传奇故事。
即便少一分情绪化,主人公越攀越高的经历依然能令人振奋、引起我们的共鸣。
简单地说,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办美国街头小报(比北京天桥上免费分发的小广告高档
一些)的人,在回国后如何摇身一变,依靠一个不成立的商业模式,却变成了顶级的引
进人才,入选国家最高战略的“千人计划”,并开始在全国各地打造他的商业领地,在
近十地的政府机构参与财政瓜分的。北京、南京、广州、杭州、苏州、济南、厦门、无
锡、襄樊、宁波,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当一个社会进入盛世,有钱的政府就倾向于大而有为,把钱洒向了各种充满了“希望”
的领域,然而这些领域却处处是窟窿,以至于那些敢作敢为的人总是能够发现一些莫名
其妙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在正常的商业社会是不存在的,但在现在却大行其道。
更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千人计划”作为国家引进人才的战略机制,评选竟然如此不
透明,以至于我们连一份完整的名单都得不到,更不知道其中还有多少个像本故事主人
公式的人物。
而地方政府的吸引人才冲动更是强烈,为了完成引进人才的任务,不关心质量,缺乏评
价能力,只要能靠上一点,即便模式不成立,也毫不在乎,良莠不齐的人都可以获得支
持。
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蒋亚洪博士如鱼得水地在这个环境中生存,游刃有余地在四处开着
他的分公司,搭建着政商关系……这个故事恰好完美地阐释了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前
几年海归发财靠技术,这些年海归发财靠政府,那么我们就看看怎样靠政府才能发财吧。
缘起:一个偶然的发现
一位IT业内人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江浙一带某市发布的引进技术企业名单上有一
个叫“优讯网”的企业。这个企业做的是全国目前最泛滥的工作:舆情监测。
由于是业内人,他知道目前国内的所谓舆情监测就是帮助政府和企业客户及时发现负面
新闻,并及时应付过去。这样的公司在全国大大小小数千家,所谓的舆情监测软件也有
不下百款,在玄之又玄的背后,其实就是利用简单的搜索技术及时发现特定网站上的关
键词,并设计几个简单的规则来判断而已,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而优讯网本身在这个行业内更没有知名度,也没有优势。
然而,令他感到惊讶的是,这份名单却并不一般,所引进的企业都被描绘成最顶级的高
新技术企业。那么,这个本身没有技术含量的不知名企业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进入名单
呢?
出于好奇,他稍微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这家公司的资料,结果不仅没有解开疑惑,反而
更令他吃惊了:原来,不仅这个城市引进了优讯网,江浙赣粤鲁各省近十个城市都引进
了这家公司。
地方政府引进的同时,还会给予种种的优惠条件,从现金奖励到租税减免。根据经验,
如此级别的引进意味着优讯网几乎不用花钱,就可以在全国建起十余家连锁店,甚至在
前几年不用缴税,如果再加上一定的政府关系、能够从政府拉到项目的话,名单就意味
着发财的机会。实际上,有迹象表明,优讯网已经从政府获得了大额订单(后文有讨论
)。
这时的他基本上已经确定优讯网存在着严重的问题:1,优讯网的技术没有价值,却可
以从各个政府获得数千万的订单。2,这样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网站是怎么成为地方政府
的抢手货的?
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位业内人士发现,地方政府之所以愿意引进这样一家公司,是因为
优讯网是一位叫蒋亚洪的人创立的。地方政府之所以认蒋亚洪,是因为他同时还是全国
人才引进战略“千人计划”的入选者。千人计划在媒体的报道中被渲染成全国最高人才
战略的组成部分。从现有的材料看,优讯网大规模进驻各个地方恰好是在蒋进入千人计
划之后。
下面的问题是:1,蒋亚洪靠什么进入最高战略的“千人计划”?难道靠这个没有技术
含量的网站?2,蒋亚洪是个什么人?他想做什么?
这位业内人士把自己的调查告诉了我。我们随后又发现了这位千人计划入选者更加复杂
的秘密,以及他奇迹般的人生经历。简单地说,蒋亚洪是一个“中华崛起”的投机客,
来自华盛顿特区。他创设过“第一家美国简体中文报纸”,这是一份街头免费散发的小
报,与国内类比的话,像是一份超市门前的广告纸和一家县级小报的混合体。
然而,在时代背景下,这份在美国的报纸在国内的名声却远大于国外,也使得蒋亚洪登
堂入室成为了中国政府的座上宾客。
这时的他也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借助良好的政府关系和光环回到国内,摇身一变成为了
“技术人才”,创办了毫无价值的优讯网,并借助良好的政府关系进入了“千人计划”。
入选后,有了金字招牌的他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香饽饽,在各地的招商引资中屡屡斩获,
再次变身为成功的“商界精英”,依靠政府的订单来维持自己高品质的生活。
通过这样的几次变身,美国街头免费小报负责人成了中国国内炙手可热的企业家,利用
不创造价值的企业瓜分着社会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我从来不喜欢阴谋论。蒋亚洪只不过是一个适应当前体制、如鱼得水的
弄潮儿,他的每一步都不是阴谋,而是依靠恰到好处的时势、加上他本人的天赋而获得
的。
并且,蒋亚洪也不是一个很大的事件,他只是瓜分大军中的普通一员,如果不是这次偶
然,也许他还继续隐身在幕后,快乐地享受着中国的繁荣。
只是,他的事件却足以让我们思考: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人才引进?我们真的需要这样
的招商引资?我们真的需要用国家财政去参加这种“再分配的狂欢”吗?要知道,蒋亚
洪挣到的每一分钱都出自纳税人,也意味着那一分钱被错配到了不应该去的地方,扭曲
了经济,阻碍了发展。
下面,我们详细地将网络上关于蒋亚洪的资料搜集起来,尽量给出链接,并将我们的判
断过程也详细列出。这样做虽然有些枯燥,却可以通过解剖一只“海归”,来看一个镀
金时代。
起步:在美国办报,却是办给国内看
蒋亚洪(微博:http://weibo.com/jiangyahong),优讯公司(www.uuwatch.com)创始人、总裁;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当人们看到蒋亚洪微博上现在的简历时,一定会对其充满了敬意。然而,我们关心的是
,在经过包装之前,十年前的他又是什么样呢?
在新闻界,有一种报道叫软文,即用新闻的版面做广告的事情。比如,参加发布会的时
候,主办方会发给记者一些已经拟好的稿件,记者在这些稿件的基础之上稍作改动就可
发表,甚至有的记者比较懒,连改都不改直接上版,于是所有的报纸对于某个人物或者
某个事件的报道往往是大面积雷同的。那篇最原初的稿件就叫模板。
目前流传的关于蒋亚洪的文章大概都有一个统一的模板,而我们在《中国民营经济》上
见到的这一篇却是最完整、最具独创性的,能够将蒋亚洪的前情交代清楚:
蒋亚洪,1962年出生,1987年出国攻读工程应用数学,获博士学位。我不是方舟子,不
会对博士学位做鉴别,但至少可以肯定,蒋亚洪并不喜欢他的专业,毕业后他在华盛顿
的美国海军医院找到工作干了一段,就辞职了。之后“进入一家小公司做软件开发工作
”,不过后来又辞职改行。这些经历他以后很少提,大概与没有做出太多名堂有关,连
他自己都承认是“小公司”。
蒋亚洪真正的事业是做希望中文学校和一份叫做《新世界时报》的报纸,以及一个叫美
龙网(USDragon.us)的网站。他分别担任了学校的校长、理事长,报纸的社长,以及
网站总裁。蒋亚洪后来的人脉和资本也多与这个学校、报纸和网站有关,因此,我们着
重看一下这个时期的蒋亚洪和他的事业。
美龙网早已经悄然倒闭,现在如果输入usdragon.us,进入的不是美龙主页,而是几个
有趣的广告链接,比如“晚上找异性聊天”、“交友在北京 免费在线聊天”等等。美
龙网的风采只能在这里还能惊鸿一瞥。从界面可以看出,基本上这是一个最普通的门户
网站,定位人群是在US的Dragon们,而且是大陆的Dragon,因为是简体字的。
关于美龙网,另一篇报道中写道,美龙网针对的群体是250多万在美华人,但显然最后
在美华人没有买它的账单,它倒闭了。
另一个事业则是希望中文学校。这个学校目前还存在,是一个连锁性质的、以教授中文
、中国文化知识为背景的学校,类似于中国某个地区的一个民办语言补习班(课程表)
。不过,蒋目前在学校已经没有职务。且在关于他的报道中,提到学校的并不多。
对于蒋亚洪来说,最关键性的职位还是《新世界时报》。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号:美国首
份简体中文报纸,发行量2.5万份。
但抛开这个噱头,这份报纸却只是一张街头小报。关于中文媒体在美国的情况,在一份
中新社的采访中,蒋亚洪说出了实情,“蒋亚洪介绍说,美国地方华文报纸一般不做新
闻,只做文摘,办报功夫体现于稿件的选择能否迎合当地受众的口味。网络的兴起为地
方华文报纸降低成本提供了便利,这些报纸一般只雇佣一个全职工作人员,两三个兼职
工作人员。报纸一般是在当地华人经常出没的华人超市、中文学校、中餐馆免费取阅,
而报纸的生存主要靠当地华人经营的商店、餐馆、车行、律师、房地产中介等刊登的广
告支撑。地方华文报纸的老板除了办报,往往还有其它事业和生意。”
这段话至少透露了两点:1,美国地方华文报纸大都没有采访能力,2,这些报纸不卖钱
,是在超市等地免费发放的。
《新世界时报》是否也符合这两个特征呢?一般的报纸网站都会有征订信息,并标明价
格和优惠,但在《新世界时报》的网站上,只有卖广告的信息,没有征订信息,从侧面
验证了蒋亚洪关于报纸免费的说法。另外,列名的(不一定是全职的)采编人员只有9
个,专栏作者3个,这样的采编力量比国内的一个县级报还要寒碜,自采新闻将只限于
拉关系的一些新闻,真正的新闻几乎不可能有。
由于美国办报政策的宽松,报纸并没有在国内这么神圣,如果做个比方,《新世界时报
》只是一份街头小报。在国内各城市的过街天桥上,会有人散发一些“杂志”或者“报
纸”,里面大部分是广告,但也有几篇感情故事、性生活轶事等等的东西穿插其间,吸
引人不至于随手扔掉它。而《新世界时报》是这类“报刊”的升级版。
从另一个角度作比较,可以认为《新世界时报》还不如中国的一个区县的报纸。因为华
盛顿的华人不过一二十万人,受众就这么大,影响力非常有限。
控制《新世界时报》的是以无锡同乡会为主的当地华人组织。报纸的董事长兼CEO是倪
涛,社长是蒋亚洪。这两个人都是华盛顿无锡同乡会的成员(其中倪涛是现理事会主席
)。(顺便说一句,倪涛现在归国,担任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虽没有具体调
查,但其任职可能与前面提到的希望中学学校有关,如果真是这样,在美国教补习班的
人在国内可以担任大学院长。)
总的来说,《新世界时报》是一个由在华盛顿的中国人制造的街头小报,只不过顶了个
很大的名头,有点儿类似于西太平洋大学或者克莱登大学在报界的代表。那么,既然与
西太是差不多的东西,这些人为什么还要做呢?
答案也许不在华盛顿,而在国内。
在Google搜索《新世界时报》,会发现这个报纸在国内很有影响力,比国外的影响力大
。国内的人往往把自己在媒体上发表过的东西或者接受的采访挂在嘴边,多一两个洋名
更是好事。比如这篇,叫《当我接过荣誉证书的那一刻》,里面充满了居委会、妇联等
等只有国内人能看懂的专有名词,却登在了华盛顿的报纸上。
而《新世界时报》最大的市场还不是国内的散户,而是政府。由于中国政府文化输出的
强烈愿望,使得这家在美国首都的街头小报突然成了座上宾客,加入了世界华语媒体的
大家庭,可见当初创始人善于从不可能中发现可能性,从商业上,这个项目的确无利可
图,可是一旦加入了政治因素,就立即产生了效益。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
,少不了《新世界时报》的身影,甚至在美龙网没有倒闭之前也榜上有名。
这里还有一个会议,是华文教学方面的,也是由蒋亚洪牵头,并有国务院侨办的人员参
加。
通过中文教学、报纸、网站,蒋亚洪搭建了一条通往北京的道路。然而,可惜的是,他
的事业的确很一般,如果放到国内,只不过是一个补习学校校长,或者一个拉广告的,
或者一个古老的网站倒闭的站长。他又怎么能够回国成为国家级的专家呢?
我们先看他回来干了些什么。
发展:不靠谱的项目赚靠谱的钱
根据《中国民营经济》的报道,“2006年,他(蒋亚洪)又一次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
要选择,毅然回到国内,入驻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创办优讯网http://www.uuwatch.com/。”
前文已经提到,优讯网本身只是一个标榜做负面新闻发现的网站,这样的公司在国内有
成千上万,显然很难“脱颖而出”。那么,优讯网又是靠什么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从而
征服了政府订单的呢?
在中国科技企业中,有一类特殊的企业,叫“夹生饭”。所谓夹生饭,就是脱离了商业
实践,由院校的研究人员拍脑袋想出来一个产品,立即成立一个企业来生产,结果生产
出来的产品不是不符合市场需要,就是根本不可能生产出来。这样的夹生饭企业是靠拨
款或者政府的订单来维持来,再从拨款和订单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转移到发明人或者企业
老板口袋里实现了资金转移。它们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实现社会利润的再瓜分。
这样的夹生饭企业还有一个特征,它们都标榜自己是高科技的,而且科技含量非常高,
以至于市面上只有这一家可以做。2009年炒作得非常火爆的“绿坝”就是一个夹生饭,
绿坝的创意来自于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几位研究人员,他们研究的是如何识别图
片中的特征,比如,通过图像分析判断一张图是不是黄色图片。这项技术在当时非常不
成熟,没有实用价值,却很吸引人,因为政府号召扫黄打非,如果有一个软件能够自动
判断黄色图片,政府一定会笑翻天。绿坝做成产品后,立即开始获得政府订单,当然,
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政府采购完也不会去用,只不过堆在了仓库里,或者扔
掉。但中央政府的订单就意味着包票,于是全国的政府都跟风开始购买。
优讯网利用的也是这种夹生饭技术。在它刚创办的时候,正是搜索引擎火爆的时候,不
过搜索引擎大部分都是文字的。而有些院校在研究所谓“视频搜索技术”研究:搭借搜
索引擎的东风,既然大家都在玩文字搜索,那么我就玩视频搜索,显得高人一等。
优讯网借助的也是这种技术。通过视频搜索,优讯网号称能够搜索电视新闻里面的负面
新闻,再进一步声称实现了“电视、报纸、网络”的全媒体搜索,靠着这个概念获得了
政府部门的认可,并获得了订单。
根据《中国民营经济》的报道,“利用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视频搜索和海量存贮等技
术, 应用到电视新闻和广告搜索领域, 优讯网提供电视新闻和广告语音内容的搜索和监
测, 为企业评估品牌推广活动的宣传效果、处理负面报道、掌控竞争对手动向、策划更
有效的广告投放等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服务平台。”
不过,这些技术优势是虚构出来的,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如同利用“美国第一家简体中
文报纸”这个概念炒作一样,“第一家电视舆情监测系统”更是个毫无价值的概念。下
面,我们就来具体解剖一下优讯网的所谓“技术优势”。
夹生饭公司的惯用方法是注册一两个没有实用价值的专利技术,围绕着专利制造概念,
我们也不妨从优讯网的专利技术着手。
从知识产权网站专利检索(http://www.sipo.gov.cn/zljs/)发明人为蒋亚洪的专利,得到六个结果。分别是:一种图像特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一种识别特定信息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和装置、一种拼合视频的方法和装置、一种生成视频特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一种建立文件特征库索引的方法及装置、一种多服务器间数据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这六个专利都是关于视频和存储的,我们无法得知蒋亚洪从哪里得到的这些专利,从他
的经历看,不像是他自己发明的,有可能是买的,或者合作伙伴提供的(这一点是没有
可靠证据的猜测)。
优讯网的技术优势也围绕这六个专利构建,据内部人士说,它能把电视信号转化成文字
,再对文字进行搜索,得到舆情监测的信息。
但实际情况是:世界上视频搜索是不成熟的技术,目前还做不到商业化,更做不到理解
视频。目前能够做到对于一些特殊目标进行识别,比如文字,以及脸部,而从优讯网的
专利也可以看出,这些专利只是一些初级的(切变帧)图像识别技术,根本没有达到理
解视频的程度。
也有人认为可以将视频中的语音导出,进行语音搜索,查找负面消息。这也是不可能的
,关于语音识别和理解,目前做得最好的是苹果公司的Siri,即便Siri仍然被人们指责
为不够智能,其他的语音技术就更加不可靠了。
总之,优讯网的所谓电视视频搜索技术优势只是一个幌子和一个概念,而真正的产品几
乎用不到视频搜索技术,也就谈不上所谓电视搜索了。
在优讯网的产品中,还号称可以监测电视、报纸、网站,形成了全媒体舆情监测。我们
已经看到,搜索视频、理解视频是做不到的,所谓“电视、报纸、网站”的三位一体意
味着已经有三分之一是吹牛。那么另外三分之二呢?
在剩下的三分之二中,报纸监测也只是一个制造出来的概念。
只有报纸的消息上了网,优讯才能监测到,而报纸内容上网后,其实与普通网络监测没
有任何区别,说来说去,只是一个网络监测问题。优讯网通过这样的制造概念,表面上
看是很花哨,但实际上,却表明蒋亚洪本人概念不清、夸大,并不了解互联网。
中国的网络舆情软件多如牛毛,在双软认定网上搜索“舆情”软件,一共有63个结果,
优讯的《优讯全媒体新闻舆情监测服务系统软件V1.0》只是其中之一。且与北大方正、
中传媒口碑等老牌子比起来,毫无优势可言。
这就是这个号称最先进舆情监测网站的实情。
可惜的是,这个一无优势的网站却获得了真金白银,令人感到惊讶。在楚天都市报的一
篇报道中,提到了蒋亚洪分得的一杯羹:“据介绍,2007年该平台在北京建成,年销售
量达到2000万元左右。今年3月进入武汉以来,目前已经有40多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
位正在试用。”
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另一个“绿坝”的身影了。
绿坝之所以能够卖出去,靠的是董事长在河南教育界的人脉资源,那么,蒋亚洪又靠什
么呢?
至少有两方面的资源可以利用。
1,他在美国的报业背景起作用了,虽然我们分析过,他的报纸在国内抵不上一个县级
报,或者比天桥小报强一点,可一旦回到国内,却被包装成了中央大报一般。虽然舆情
监测在中国最发达最被滥用,可是国人对于洋报纸的迷信仍然在,使得他能够顺利登堂
入室,获得政府资源。
2,不管是做中文学校,还是做报纸和网站,都使得蒋亚洪成为了国侨办的座上宾,他
在国内的活动也多由国侨办的身影。通过归国人员的身份,加上一定的政府资源,能够
获得政府的订单也就不足为奇了。
加上国内由于新媒体的勃发,各种各样的政府机关都为了维稳,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
舆情监测,甚至把舆情监测变成了一种宗教,使得蒋亚洪能够借着美国的背景、人脉、
以及所谓全媒体的概念,在政府部门之中分一杯羹。亦有优讯的内部人员说过:优讯的
市场主要是政府部门……
这一点还可以通过优讯网站列出的客户名单看到,几乎囊括了各大部委。这个名单很可
能有夸大或者造假的成分,但政府机关显然是蒋亚洪的目标。
然而,如果以为优讯网会让蒋亚洪满足,那就错了,这只是他成功路上的第一步,下一
步就要开始腾飞了。
高潮:搭上了国家战略的高铁腾飞
2010年,蒋亚洪入选了中央千人计划。成为了他事业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
什么是千人计划?
根据千人计划的网站介绍,千人计划就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
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
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
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这个计划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小组由中
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中国
科学院、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侨办、中
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外专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组成。
可以说是一项动用了几乎所有部委的力量进行的一场全国规模的运动,旨在加强中国的
高级人才储备。
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全国性运动却又有着高度的不透明,在选择人员上,由
各用人机构或者创业园区申报,但评定却是随意的。
申报分成四个种类,分别对应于国家项目、院校项目、国企和金融项目、高技术园区项
目。
以高技术园区的申报为例,当申请人通过园区平台申报后,他是否合格,又如何审定?
条款上只规定由人力资源和社保部与科技部牵头,具体的做法则不知道。
更令人感到吊诡的是,虽然千人计划已经引入了1000多个人才,可是在网络上却查不到
一份完整的人员名单,部分名单的流出也大多是各个院校自行公布,比如,这份名单中
都是院校人员,不包括蒋亚洪。也就是说,入选人员都是没有公示的,公众也就无从判
断那些入选人是怎么入选的,又是怎么合格的?
我们并不否认,千人计划入选者中会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当一个项目是黑箱时,
必定会产生质量问题。
我们已经谈到,蒋亚洪的企业并没有任何高深之处,其所作的产品也是市面上最通俗的
产品,那么他是怎么入选的呢?
我们没有明确的证据,只能猜测:1,他和侨办的关系很近,第一次受邀归国就是侨办
邀请,在国内参加的活动多有侨办的身影。2,科技园区为了多一分影响力,会支持园
区内的企业申报。
总之,华盛顿的街头小报人突然间变成了北京的紧俏人才。
千人计划评选之后,对于蒋亚洪的影响也是立竿见影。关于他的新闻在2010年下半年开
始达到一个高峰,他也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各种会议上,和李彦宏一同参加会议(12
月12日微博)。
当然,他在全国各地的巡游显然不是没有目的的,他的出现是为了将自己的生意铺向全
国。
这里,又不得不说一下全国各地的招商引资活动。
在江浙一带的发达地区,前几年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还是不择手段,只要是企业都
要拉过来,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地方政府发现,污染型的企业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而最能带来政绩和指标的是科技型企业。
这样的转型使得各种各样的科技型企业纷纷落户各地的技术开发区。这些技术企业拿着
地方上的各种补贴,只要在当地开办企业,就可以获得几十万到几百万。
久而久之,集权式政府官吏对上不对下负责的特征使得技术引进变了味,官员们只关心
引进了多少家企业,却不关心这些家企业是否合格,或者是不是真的有技术。到了这个
阶段,所谓的引进技术就变得鱼龙混杂了。
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类企业,是经过了上级认定的企业。比如,如果某人获得了某种全国
性荣誉,他就会立即变成各个地方的抢手货。哪怕这种荣誉是靠欺骗得来的,地方政府
也会一律放行。因为就算到最后这个人被揭露出来欺骗,责任也是由上级负责评定的人
背,跟地方政府无关。
蒋亚洪获得了“千人计划”这个金字招牌立即变成了实际利益。短短的一年多,他利用
各种优惠政策,在地方上开办了多家分公司。
根据不完全整理,蒋在济南、南京、广州、厦门、无锡、襄樊、杭州、苏州、宁波等地
开设了优讯网的分公司,这些公司无不是利用优惠政策开办,空手套白狼几乎不花一分
钱建立的。
促使蒋亚洪扩张的因素还在于,各地方政府都有维稳的需求,也有维稳的开支,花在舆
情上的钱不在少数,扩张的同时亦可以与当地政府建立联系。
网络公司最大的优点在于跨地域,只需要在北京建立公司,就可以服务于全国,促使蒋
亚洪一定要把公司开到全国各地的因素,只能是为了与当地政府拉关系拉订单。
由于面向市场的商业模式不成立,如果这些分公司要赚钱,势必是从当地政府的财政支
出中吸金,根据上文的介绍,如果北京一地的分公司就为他带来每年2000万的生意的话
,遍布江浙地区的吸金管道能够带来多少,则无法计算。
蒋亚洪的事业显然才刚刚开始,在未来,这个长袖善舞的舞者也许还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只是,这样的惊喜需要社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则可能与他无关了。
更可惜的是,他只是众多寄生者中的一个,还有多少这样的人,我们根本没法统计。他
也不算是大户,他之所以被我们发现,只是出于偶然罢了。那些没有因为偶然被发现的
,还在更加努力地寻找着政府的订单。
反思:政府引导的政策有效吗?
10几年前,我们的海归中出现了张朝阳和李彦宏等人,这些人创办了中国最干净、最没
有原罪的一批企业。几年前,我们还拥有王兴这样的年轻海归,尽管他们创业的条件已
经艰难了很多,如今还在苦苦挣扎,但至少,他们还能找到一条狭窄的道路通向彼岸。
可是今天,海归越来越多,可我们却很难找到干净地创业成功的海归了。
现在海归们发现了另一条道路,他们不再创造财富,而是利用政府关系,参与财富的瓜
分。
我们曾经看到过依靠政府关系当上了人大代表和院士的邓中翰,也看到过依靠打磨芯片
发家的陈进。
当行政介入了商业,即便是出于好的目的,却往往带不来好的结局,反而将财政挥霍殆
尽。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所谓的人才计划,也不需要投入那么多经费去支持他们,这只会带
来造假和低效。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建设一个好的商业环境,这个商业环境里,有才能的人就能出头,
不受刁难、不受限制,他们可以方便地移居国内开展创业,如果失败也可以方便地离开
。他们的企业能够顺利上市,不是排在国企之后,或者想在国外上市都不让。他们的产
品能够平等地参与竞争。
只要做到了这些,嗅觉敏锐的海归们会自然回来创业,不需要任何优惠都会回来。公平
已经是最好的优惠。
然而,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的却是普通人创业环境的恶化,许可证制的蔓延,于是,
政府不得不为特定的人群开设特例,这些特例往往变成了关系和腐败的高发区,最终归
来的海归们选择了依靠政府吃饭,而不是依靠市场,当这些潜规则形成的时候,要打破
所花费的精力会比建立起来时要多得多。
也许本文所展现的只是开端,不是结束。
====================================================
后续跟进的报道
优讯网真相:技术和资本骗局揭秘
(2011-12-30 00:58:49)
转载▼
标签:
杂谈
我的第一篇写优讯网和蒋亚洪的稿子已经基本上被删干净了。只有两家网站还暂时保留,其中一家还给我发了封信,内容如下:
关于您的博文《一个海归的发财路和被玷污的千人计划》,我们今天上午收到了一家落款为“优讯时代”的邮件,称您的这篇博文,与事实不符,涉嫌诽谤,请求我们删除。
我们以这是博主自主发文,非财经网记者所写,不具有版权,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同时,对方希望知道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也没有给予。
就以上事情,特向您做个说明。
其他网站收到的不仅仅是优讯网的删稿请求,还包括监管机构的删稿命令,至于背后隐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们则只能猜测了。
与此同时,优讯网也开始修改自己的网站,将客户列表中的各大政府机构去除。删改前列表中赫然包括教育部、科技部、水利部、文化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等42家政府机构,删改后,这些政府机构都不见了踪影。
在优讯网私下里做动作的同时,亦有人看了我第一篇文章之后,主动联系我将优讯网更进一步的情况爆出。于是有了第二篇:优讯网真相。
在本文中,我们不再聚焦在蒋亚洪本人身上,而是看一下优讯网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这里谈两个问题:1,技术骗局。2,资本骗局。
1,技术骗局。第一篇文章已经提到,帮助优讯网申请专利、以及帮助蒋亚洪获得“千人计划”的视频识别技术是一项不成熟的技术。不过说它不成熟,还是过高地估计了它的实力。实际上,优讯网的“视频识别技术”到现在已经退化到靠速记员人工做记录的程度,所谓计算机自动识别早已经彻头彻尾失败了,只是个幌子。以此来申请千人计划本身就是欺诈。
2,资本骗局。这家公司不仅没有先进的技术,也没有盈利。只能靠类似于“庞氏”的方式从地方政府手中拿钱,再把资金转移它用,依靠吸金、而不是盈利来养活自己。从这个角度上讲,地方政府也成了庞氏棋局的受害者,在发展科技的一厢情愿下,把钱投入了优讯网的资本游戏之中。
优讯网规模不大,我也没有想写两篇(即便有人爆料,我也觉得一篇足够),但既然优讯网这么不停删帖,就不妨成全了它,将整理和访谈的资料公布出来,继续看一看盛世之下的海归们是如何钻营的。
技术:号称最先进,实际靠人工
优讯网成立于2007年2月,的确做过电视新闻监测和电视广告监测,技术也的确是优讯网自己研发的。这个系统的思想源于美国的一个电视新闻监测平台,由于美国的电视台是各个州自身的,所以这个平台在美国效益不错,做到了资源整合。当蒋亚洪把这个模式搬回到国内后,优讯网却出现了几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国内电视媒体基本上是官方控制,在市场上卖不了好价钱;二是优讯的技术遇见了几乎是毁灭性的难题,识别率太低。
优讯网需要图像识别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来实现,可这2项技术目前在国际上精确度也达不到88%,用在多音字复杂的中文上,就更是难上加难,再何况优讯网公司的技术和世界技术无法相提并论,于是优讯网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通过我们常用的电视信号线采集视频,然后通过人工把视频裁成小段,然后,再通过人工边听边录的方式把每段视频中的声音还原成文字,最后通过文字搜索实现了对视频内容的搜索。
二、采集中心设在了北京,由于是通过普通有线电视机顶盒采集,所以,在北京看不到的台是无法监测的。
这样做的视频监测完全称不上高科技,市场效果也很差,电视台即使出负面新闻,危机公关也来不及。
所以,优讯网最初想靠视频吃饭的尝试是失败的。
正是由于视频新闻和广告监测并不成功,2010年下半年,舆情监测在社会上有了呼声,蒋亚洪马上将公司的方向做了调整,针对互联网舆情监测开始研发,并同时宣称可以对全媒体进行监测服务,由于技术研发是需要时间的,即使到现在,优讯网的技术并不成熟,依旧是通过人工上百度等的这些搜索引擎搜到后再丢进现在的优讯网里,优讯网号称全国最大舆情监测服务上完全是噱头。
客户:虚假的客户,莫须有的盈利,入不敷出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引用的一篇报道提到优讯网的收入达到了2000万元。但不幸的是,后来证实这篇报道是软文,其数字是不可靠的,在报道发布的时间,这个数字高估了不止10倍。
优讯网的收入一直不高,2008年只有30万元回款,即便到了2010年,也只有180万的收入,今年做最高估计,也只有300万元。其余号称实现数千万的,多是宣传和大话。
在我的第一篇文章发出后,优讯网开始删改客户名单,将42家政府机构从客户名单中去掉。现在只剩下了38家企事业单位。
这份现在剩下的名单应该才是优讯网真正的客户名单。而优讯网每个客户也就几万元,最多的不过15万左右,如果刨去“销售费用相关支出”,实际收入就寥寥无几了。就是满打满算不做扣除,优讯网收入也不会超过300万元。
早期的优讯网实际上属于两家公司:一家叫六维时代(法人代表蒋亚洪),一家叫六维世纪(法人代表是潘细珍,可能是蒋亚洪的母亲)。现在通过工商网仍然可以查到两家公司,优讯时代(即六维时代)和六维世纪,两家公司的地址在同楼、同层,一个是203A,一个是203B。成立两家公司,可能意味着对某些对外资禁入行业的规避。
蒋亚洪个人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妻儿都在美国,在国内也有情人。优讯网的员工在北京目前100人左右,其他各城市的分公司,每个分公司不过三五人。仅仅计算员工工资一项,就已经入不敷出了,更何况还要维持蒋亚洪的个人开支。
所以,优讯网必须靠其他方式来挣钱,这也就进入了这家公司的核心秘密:依靠地方政府形成庞氏资金链。
吸纳资金方式:庞氏迷局,地方政府入瓮
优讯网的资金链是这样的:一方面,依靠真正的收入无法养活公司,另一方面,通过忽悠地方政府,与各个地方的科技园区搞合作,获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再把钱从各个园区手中拿来,挪作它用,补北京公司的财务窟窿。
从这个角度说,优讯网实际上玩得类似于庞氏骗局。所谓庞氏骗局,是指本身没有足够的盈利,依靠骗更多的人加入,把这些人的钱拿走来维持资金链的方法。传销就是最典型的庞氏骗局,不过,传销是靠从“不明真相”的群众那儿收钱,而优讯网则从“不明真相”的政府手中收钱,玩得更高级罢了。
2009年,优讯网第一家分公司在无锡成立。当时是与无锡园区旗下的一个公司搞联营,一下子获得了近200万元的收入,这些钱的一大部分都被挪用在了北京的总部上。
蒋亚洪尝到了甜头,优讯网突然开始了快速扩张,如法炮制,和全国个地方政府科技园区开始谈合作,直至如今在全国11家城市建立了分公司,这些城市的地方政府和科技园在蒋亚洪的欺骗性承诺下,每个都投入几百万。广州可能投入了500-1000万元,其他的城市的投入少也在300万元左右,使得优讯网一下子成了有钱人。
这些钱多数都被用于北京公司的开支,而地方分公司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只有三五个销售人员而已,市场收入也是寥寥无几。
按照分公司五个人、地方投入资金200万计算,地方政府每出40万元,才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并且这个就业机会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销售,可见成本有多大。亦可见优讯网对于地方经济并没有任何贡献,只起到了欺骗和抽血的作用。
按理,地方政府和科技园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不好骗,那优讯网拿什么诱惑这些政府?千人计划的光环?还是虚假的市场业绩?抑或是做假账将180万元(2010年收入)泡制成几千万元?
前两周优讯网飞出了中关村国际孵化园,搬到了上地五街的昊海大厦,办公场地的加大也意味着成本的飙升,在没有外来融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成了优讯网的提款机。
当然,由于本身不创造利润,只有更多的地方政府被卷入,出更多的钱,优讯网才有可能保持资金的运转,所以,在未来,只要蒋亚洪的身份不被戳破,他还会积极地将更多的地方政府拉入彀中,以便继续吸血保持运作,维持他对资本的渴求。
b******e
发帖数: 66
2
You are a sour grape fox, get a f**king life, will you?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发信人: wwaagg (740), 信区: ChinaNews
: 标 题: 【一个海归的发财路和被玷污的千人计划 】国内网站已被删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8 06:47:48 2012, 美东)
: 一个海归的发财路和被玷污的千人计划
: (2011-12-21 10:51:42)
: 转载▼
: 标签:
: 杂谈
:

1 (共1页)
进入SanFrancisco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超大龄子宫癌前变IVF的怀孕经验 – 求祝福 (转载)
最新雨水辐射量监测结果(updated to Mar 18 to Mar19)
今天,几个网站的辐射值监测数据都增加了阿!!。。。 (转载)
今天,几个网站的辐射值监测数据都增加了阿!!。。。 (转载)
辐射监测的网站
UCB还在监测大气和水源嘛?
日!!!天灭湾区啊!加州的人怎么活啊!!!!! (转
环保部:希望个别驻华使馆停止发PM2.5数据 (转载)
UCBerkeley的辐射监测也没有了
1987年大崩盘是怎么回事?(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优讯网话题: 蒋亚洪话题: 政府话题: 技术话题: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