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q****3 发帖数: 2223 | 1 (大陸)管 見
中共高層說薄熙來「涉嫌嚴重違紀」,其妻「涉嫌謀殺」,這樣一整,薄熙來形象黑惡
,前途不妙。然而,對於薄熙來的「重慶模式」,有人說它「偏離了鄧小平的改革發展
路線,在中國社會中製造分裂,與胡錦濤力求穩定的科學發展觀格格不入」,也有人說
它是「中共能夠從當前重重危機中走出來、成功自救的唯一有效方式」,看法大相徑庭。
兩者看上去如此對立,而中共只追究薄「違紀」,其中自有奧妙。
「重慶模式」源自「北京共識」
本世紀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僅沒有像保守派擔心的那樣天塌地陷,反而因為
市場力量進一步釋放,從一九八○年代「國際大循環」而得到推動的經濟增長勢頭,一
發不可收拾。市場化改革取得如此成就,本來是好事情。有意思的是,中共保守派敵視
市場化的本性不改,巧妙地以改革的名義作文章,捲土重來。
中共接受市場經濟之際,給它戴了一頂「紅帽子」,叫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這樣一來,它的改革就突出體現為,仍維持國有體制的支配地位。一旦市場經濟形成發
展勢頭,保守派移花接木,將市場化之功歸於「社會主義」,改革不徹底之弊則歸咎於
市場化。而國有經濟,則經歷產權的操作,恢復了元氣,就進一步爭奪市場主導地位。
其實,近年來愈益明顯的「國進民退」,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留下了伏筆。
這一過程,有它的理論表現──以所謂「北京共識」打頭陣,於是,由國有經濟主
導經濟、強勢政府駕馭市場的「中國模式」赫然降臨。
中國共產黨鍾情於「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篤信以政權的力量改造社會。毛
澤東塑造的「社會主義」,以國有體制支配地位為核心,計劃體制則以政府直接控制經
濟為特色,所謂「企業」實為一個個「車間」,因而早就有「中國沒有企業」之說。這
種早期模式,在「文革」中走到極端,以普遍貧困為特色而被民眾厭惡。中共在「文革
」後被迫改革,但市場化導致資本主義重新出現,與「社會主義」教條尖銳衝突。它沒
有創新理論的本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卻把這些教條「石頭」視為至寶,還把它
們壘將起來,堆成管制或分割市場的堤壩。於是,這種升級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所謂「中國模式」,從政府以計劃工具直接控制經濟,轉為政府通過控制或管制市場
而主導經濟。
政府控制的國有經濟主導市場
這樣一變,市場有了相當的自由空間,企業得以生存、發展,經濟增長就有了內在
的動力。不過,政府的控制,國有的壟斷,表面上維持著「社會主義」的門面,實際越
來越成為發展的桎梏。特別是,現代市場經濟以金融業為心臟,以能源為血液,而它們
都在政府控制之下,致使企業屈服於權力,貪腐迅速蔓延開來。
經濟的社會化隨著市場化而發展,而國有體制的壟斷性,則與市場化時代形成鮮明
對照。它難以約束資本,反而熱衷於與資本交易,並限制勞動者權利,從而助長資本的
貪婪。於是,社會矛盾集中表現為民眾對黨政機構的信任日益下滑。即使「左派」傾力
批判市場化,人們還是不難看到,權力凌駕於社會之上,與民眾對立。
看來中共自己也漸漸意識到身陷困境,而走出來卻很不容易。
「文革」失敗之際,經濟凋敝,增長缺乏動力,促使人們嘗試擺脫計劃體制的束縛
。趙紫陽和萬里等地方大員順勢而為,以土地承包突破舊體制,啟動改革開放。而改革
開放陷入困境之際,市場化仍在推動著增長,「國進民退」已順勢展開,這時,地方大
員們對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未必感興趣,為取得政績而標新立異,則何樂而不為。
具體到「重慶模式」,它得益於中央給予重慶諸多優惠政策,成為在內陸惟一擁有
兩個保稅區的城市,還有鉅額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而它的巨大投資規模,則依託於構思
巧妙、規模宏大的政府債務平台。這一模式強調公平「分蛋糕」,然而從數據看,二○
一一年重慶經濟增速為百分之二十一點四,財政收入增速高達百分之四十六,而城鎮居
民收入增速為百分之十五點五,支出增速為百分之十二點三。權力得到「大頭」很是明
顯。若「蛋糕」不能做得相當大,重慶人很快就能看清楚其中「國富民窮」的趨勢。
這種以權力主導發展的模式,在中國有其普遍性,其實正體現著「中國模式」的特
色。汪洋在廣東推動「騰籠換鳥」,也同樣是以權力主導。
重慶打黑的導火索
而薄熙來在重慶的實踐更具特色,以「唱紅打黑」塑造出「重慶模式」。薄熙來二
○○七年就任重慶市委書記,翌年重慶即爆發數千司機罷運事件。薄熙來親自與司機對
話,平息了事件,頗得好評。但是,策劃的士罷運的黎強在對話中對「市主要領導」拍
著桌子吼道:「你剛來重慶,對重慶的情況不了解,我來說給你聽!」如此桀驁不馴,
據稱這成為引發重慶「打黑」風暴的導火索。緊接著調查黎強的違法犯罪,硬扣上「黑
社會」的帽子。顯然,「打黑」固然有其治安效果,但從一開始就有借打擊犯罪而報復
民間抗議的因素在其中。而它發展起來,更以打擊民營企業家為特色,實際上是以新的
方式重演當年從「五反」發展到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那一幕。
在國有經濟主導經濟、強勢政府駕馭市場的「中國模式」之上,若沒有紅色的光芒
,就不免讓人奇怪了。繼承當年著名的「將軍合唱團」而組建的「將軍後代合唱團」,
二○○九年在重慶隆重開始其「共和國六十華誕全國巡演」,為「重慶模式」大壯聲色
。薄熙來否認「唱紅」為「文革」遺風,他其實沒有說錯,此風實乃中國共產黨一貫之
風。
毛澤東當年承認,「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達到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
經地義」。然而一旦大權在握,他就高唱「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繞過民主主義
,把「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丟在腦後。「重慶模式」實際脫胎於「中國模式」,說
到底,還是以「唱紅打黑」繞過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文革」把毛澤東「社會主
義」引到極端,「重慶模式」也雄心勃勃,想要引導「中國模式」,沒想到一不小心,
玩砸了,淪為鬧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