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Returnee版 - 中国不差钱时代已经过去了,嗅到了“钱荒”的味道 (转载)
相关主题
注:7年海归一文中国不差钱时代已经过去了,嗅到了“钱荒”的味道
投行女们遭遇的潜规则 ZT面对“钱荒” 普通人该做些什么?
保护,淘汰还是逆向淘汰——常任教职制在丛樊乱政下的上海财大业内称央行最终还是“奶妈” 暗中帮了一些银行
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在上海财经大学这六年(转自茆长暄科学网博客)柳传志称年轻人别着急买房 网友:丈母娘能同意?(图)
论周勇与樊丽明等人的无耻(微信公众号:数据科学DT时代)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转载)
田国强教授的霸道与涉嫌造假(转自茆长暄科学网博客)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序曲
黄坚教授的千人计划作假问题(转自茆长暄科学网博客)中国金融业遭遇史上最严重“钱荒”
鲁白:去还是留:对回国发展事业的思考.II (转载)李克强新政百日分析:打破惯性未救银行钱荒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钱荒话题: 嗅到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t
发帖数: 1248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rst (破碎虚空),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不差钱时代已经过去了,嗅到了“钱荒”的味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 09:42:41 2017, 美东)
来源 JIC投资观察(ID:JICTIMES)作者 路口大爷
“不差钱”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估计,要是让赵本山再上一次春晚,在全国观众面前,现在的他再也不能理直气壮地说
出“咱不差钱!”
从小的方面看,北京房价终于松动,但刚需族却反而越来越买不起了,首付上升不说,
连首套房贷利率上浮最高也达到四成,别说,就这利率你也不一定能贷到款。
看国家大势,中央对大基建态度生变,一连串叫停了地方大基建项目,其中包括了300
亿的包头地铁项目、500亿的呼和浩特3、4号线地铁及呼鄂高速公路项目;西安、武汉
新一轮地铁规划据悉也未获发改委批复……收紧的原因,除了部分地方城镇化水平不足
,最根本的是,真没钱了。
从个人到国家,它们都共同指向一个信号:货币大环境正在发生转变。
注意,这不是你习惯的跨年钱紧,而是真的没钱。
房价跌了,买房门槛反而高了
半年前北京西二旗的程序员Null还在犹犹豫豫,心里总是有个声音告诉他:“再等等,
再等等,调控这么严,房价肯定是要降的。”
如他所愿,海淀的房价从4月份的95008元/平果然跌到了10月份的88205元/平,好机会
来了!
Null一边暗爽,一边着手看房,准备在海淀买下一套80平的房子。结果到银行申请首套
房贷时,傻眼了:多数银行已经把利率提高了10%-20%,有一家银行甚至提到了40%。
这还不止,北京的首套房首付比例已经从半年前的3成,提高到现在6成,核算下来,他
那套房的首付门槛从228万抬高了195万,到423万,这得敲上多少代码才能挣到这些钱。
合着房价跌是一回事,利好刚需是另一回事,究竟算是个什么事?
房贷的烦恼不止发生在一线。如今二线武汉首套房贷最高上浮25%,三线蚌埠二套房贷
利率上浮了10%-20%……如果大家还有印象,这些热门城市都曾出现在我们以前的分析
文章中。而且,多地房贷还迟迟未放款,首付比例一再往上提,明摆着是银行惜贷,借
钱难了,交钱还要更多。
都说银行就是靠存贷款利差来挣钱,怎么现在又不放贷了呢?
连银行也没钱了
央行这两年不开动印钞机,连银行手头也变紧,喊妈都没用。
青睐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妈们最近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款式丰富好多,而且收益率明显
比以前高了。
没办法呐,今年“央妈”从年头就板着个脸,银行业被动清理影子银行,收紧表外业务
,另一边,负债陆续到期,银行又不愿抽出配置在长期债券的资金,导致了期限错配、
资金链紧张。银行只能一边多卖几款理财产品,一边去找同行借钱。
问题就在于,这不是一家银行的情况,而是大量中小银行都在忙着找大行借钱挨过苦日
子,拆借利率越来越高。
“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小银行普遍紧张,大家都在市场上抢钱,为了平头寸,只要
能借到钱,价高也要借。”别人以为他们还在过好日子,却不知道他们借钱也不容易,
华南一农商行交易员小吐苦水。
资金还在持续紧张,有人隐隐在担心,“钱紧”可能会变“钱荒”,因为他们发现了一
个观察指标发生重大变动。
整个11月,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两度站上4%;而在早前6月份,一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收
益率甚至出现“倒挂”,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现象只在2013年“钱荒”期间出现过。
债市情绪悲观,就是市场资金紧张的体现。因为债券发行时利率是固定的,一旦市场无
风险利率上升,债券的吸引力会下降,债券价格难免要下跌。
银行没钱,用提高房贷利率的套路,就能吓跑一堆像程序员Null这样的刚需族。据《证
券日报》,那家将首套房贷利率上浮40%的银行,其实并没有内部明确发文,但是由于
一直没有额度,所以对外宣称上浮40%,“这样就不会有人申请了。”
银行不放贷,苦的还不止是买房的人。
昔日首富也借不到钱
有时候,一夜之间,财富就已经发生惊心动魄的大变迁,就好比万达。
上面要万达缩小负债表,银行新贷款也不给批,旧债来了,万达只能轻资产了。今年王
健林从首富的位置上走下,连傲娇的王思聪也要变得乖巧低调许多。
其他房企也陆续遭到融资渠道的“围剿”,银监会喊话银行业要严格执行房贷业务规则
要求和调控政策,收紧开发贷,严查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房地产公司在境内发债
也受到严控。真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些房企只能去找融资成本更高的信托、资管。
其他行业的企业也会选择另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绕过监管审批的融资方式——股权质
押。
一直上不了A股的万达旁观了一场大型的股权质押活动: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
股市场共进行了9085次的质押行动,合计涉及1849家上市公司共2305.20亿股,质押参
考市值高达2.84万亿。另外,有9%的股权质押已经达到了预警界线50%。
股权质押越活跃,越是证明上市公司们普遍缺钱。
“帮忙借钱”的新工种诞生
忙着找“资金爸爸”的,还有深陷“人血馒头”舆论旋涡的现金贷平台。
一个月前到纽约的风光上市的趣店现在是冰火两重天,监管这把利剑已经悬于头顶,却
迟迟未落。投资者们开始变得谨慎,商业银行准备离场,信托机构也着手准备撤离,就
连最大盟友P2P都打算抛弃现金贷。
据公众号“钛媒体”报道,大平台如今找钱难,小平台几近断流,已经到了“先找钱,
价格都好说”的地步,全行业资金成本暴涨5%。
关于行业底线、门槛的监管细则一日未出,资金荒的问题就会继续延续,热衷于在现金
贷平台上借钱的筒子们会慢慢感到,连小钱都难借。
而消费信贷行业的资金饥渴,还直接催生了一个新工种——“资金掮客”。
这些人大多从艰难的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中出走,利用手里头的人脉为现金贷和资金方
撮合交易,轻轻松松在上亿资金的交易中抽成2%到3%,强势一点还能收4%。
他们踩准了资金与资本信息不对称的口子,成为最不差钱的“中间夹层”。
为什么会嗅到“钱荒”的味道?
去年还是资本的狂欢期,房地产、市场大繁荣,短短一年间风向就发生了转变,到底是
发生了什么?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流动性的收紧,央妈把全社会的钱给收回去一部分。
全球性宽松的货币环境已经结束,美联储不仅进入加息通道,而且还开始了缩表计划。
美元的购买力显著提高,美元也将越来越紧缺。
中国不跟不行呐。如果人民币贬值压力过大,聪明的投资者用脚投票,更大可能会选择
大量抛售国内资产,转而投入资本主义的怀抱。所以坚持不懈防资本外逃、打击地下钱
庄,也是这么个原因。
虽然现在中国央行淡定不动基准利率,但是M2增速在今年5月份开始进入个位数时代,
明年加息已成大概率事件。最近房贷利率的上浮,就是央行有意抬高市场利率,收紧流
动性。
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在博鳌论坛上也提到,全球进入货币紧缩时代,人民币也将放弃宽
松政策。
再看回国内的政策动向,重点已从“去库存”转向“去杠杆”。
可以想象政策的魔力吗,“去库存”的任务一执行下来,生生将2015年末创历史新高的
商品房库存降到两年多来的新低,各地又开始紧张补库存。之前从人口流动、市场规律
出发,看空三四线城市的判断,在政策面前不得不认错——通过央行提供贷款,地方进
行棚户区改造,三四线楼市今年大热,库存的烦恼全没了。
现在,政策转向倒逼全社会“去杠杆”,说白了就是降低负债水平。过去政府部门和企
业依赖举债发展经济的路径,雪球越滚越大,留下严重的债务危机;这两年激增的中产
更是有贷款消费的冲动,居民部门的房贷规模过大。
随之“灰犀牛”、“明斯基时刻”等象征经济崩溃的悲观名词被频频用于分析当下中国
经济,降杠杆,防止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成为重中之重。
中央开始全面收紧信贷规模,清理为房地产和融资平台提供贷款的影子银行,整治P2P
理财等金融乱象,严查居民将短期的“消费贷”改头换面用来首付,叫停负债过重的地
方政府发展大基建……全国上下,贷款越来越难,钱也越来越紧。
为了防止“钱荒”的恐慌情绪在全社会劣性传导,引发系统性风险,央行近来在公开市
场上不断输血,想缓解趋紧的流动性,稳住市场情绪。但是杯水车薪,这点钱解不了资
本市场的渴,可以肯定,钱紧的趋势还会不断强化,收缩性货币政策不会发生转向。
钱都去哪儿了?
1. “流动性黑洞”主因是实体经济尚未完全出清
在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中,资金会在企业中进行高效的分配,确保经营最有效率的企业
得到有力的融资支持,同时享受最低的融资成本。金融机构因企业破产形成的坏账也会
及时剥离,不会形成资金的无效占用,造成无谓损失。中央银行也会根据经济增长的需
要不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黑洞。这些企业会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其他各种债务
融资工具持续从市场上“吸血”,既无法创造价值,又会极大的降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的有效性。
中央银行投放的大量流动性不但不能有效的分配给经济主体,而且会造成企业资产负债
率不断上升。这同时也意味着,即便是中央银行降低基础货币的投放增量,对市场来说
就是一种“紧”,就会表现为资金的持续紧张。
当前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系统可能就面临类似的问题。具备现金流吞噬特征的企业主要有
两类,一类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另一类是城投公司。
城投公司对货币吞噬更为明显。由于多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账面利润大都是应
收账款,投资回收期也非常长,只能不断通过融资来偿还债务的本息。因此,虽然央行
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增加,央行大量的货币投放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利润和现金流,因此
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并不明显。
由于上述两类经营无效率的企业无法完成市场出清,致使其不断占用央行向市场投放的
资金,于是市场就表现为持续“钱紧”,利率水平也不断上升。
2.金融杠杆率过高加重了“流动性黑洞”问题
由于当前金融杠杆率依然维持较高的水平,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为了追
求高收益,此前配置了大量的长期债券,使得其必须不断从市场上融资来偿还到期的高
额债务。
虽然当前金融杠杆率上升过快的势头已经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抑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负债增速依然不低,对现金流的需求依然很大。只要资金面出现略微紧张,商业银行马
上就会感到压力。
3. 央行已悄然降低了货币投放力度
从央行基础货币余额的变化情况来看,央行于2015年年初就开始大幅收紧基础货币的供
应。然而,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6年初又重新加大了货币投放。为了控制金
融风险和金融杠杆率的过快上升,同时也是为了缓解汇率的压力,央行于2017年初开始
又收紧了基础货币的供应(见图3)。
由于非金融企业债务率和金融杠杆率不断上升,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持续加大,在基础货
币收紧的情况下,市场为了满足自身对资金的需要,货币乘数不断上升。因此,虽然央
行收紧了基础货币的供应,但是M2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货币乘数
已达理论极限值。如果央行继续收紧基础货币的供应,则M2增速可能会出现快速的下降。
虽然基础货币增速放缓,但MLF余额一直在增加,这似乎给市场一种错觉,即央行似乎
一直在维持一定的货币投放力度,其实不然。此前,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是外
汇占款。然而,随着贸易顺差的持续收窄,传统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已无法满足经济增
长的需要。
2014年8月,外汇占款达到了历史最高值27.2万亿,而截至2017年10月末已下降至21.5
万亿(见图4)。与之相对应的是,同期MLF净投放为4.4万亿。
MLF的投放有效的弥补了基础货币的流失。因此,“一增一减”使得基础货币总体增幅
并不高,有效抑制了M2增速并迫使金融机构开始去杠杆。
4.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破4”将成为“新常态”
在当前的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下,央行货币政策的被动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所
增强。
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已开始收缩,将持续给汇率和资本流出带来压力。尤其是美联储
加息和缩表的持续推进,将给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较大压力。从稳经济增速的角度来说
,要求“放货币”,而从防范金融风险和汇率风险的角度来说,要求“收货币”。如果
观察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走势,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同步性非常强(见图
5)。
鉴于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上述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金融杠杆率在短期内也难以下降
,而央行宽松货币又基本不可能,再加上外部金融条件的持续收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破4将不再是罕见现象,而很可能将是“新常态”。
钱紧之后是好日子还是苦日子?
差钱效应加剧,至少对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市场。
拿不出全款来买房的刚需族会受到误伤,甚至多地可能遇见南京这种情况:富人和投资
客连夜全款抢房,利用限价政策、房贷利率上升、首付比例提高等条件进行套利,二手
房的价格比一手房还贵,刚需只能吃哑巴亏。不过,“房住不炒”的基调是肯定的,刚
需族该上车还是得上车。
在“五限”调控政策下,未来一二线楼市销售数据回落,房企也不可能再加大杠杆拼命
拿地。一旦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楼市高位横盘,过去几年房企积累的风险会慢慢暴
露出来,对于投资客而言,房子在整体上难见大机会。
另外,官方明确表态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潜规则后,我们反复提及,“信用违约时代”即
将到来。
像东北特钢、大连机床、丹东港集团巨额债务违约事件还会越来越多,老铁们还不上钱
,银行、政府也不兜底。受其害的是还没接受足够投资教育的投资者,钱要收不回来了
。其中就包括这几年买了银行表外理财产品的老百姓。
再加上严厉的监管环境,消费短贷成本上升,收不了手的居民消费升级如果再遇上收入
增长乏力,“借钱不还”可能就成了社会风气。
但是,透支信用、透支消费能力真的是那么简单的事吗?
如果东北企业屡屡爆出实质性的信用违约事件,今年初大庆政府进入老赖名单的事件再
重演,“投资不过山海关”则进入恶性循环,当地企业更是难以拿到融资。
如果官方坚定推动征信体系的建设,个人的信用就是身份证之外的第二名片,失信的污
点被记录在案,将伴随你一生。
不过,最终会受益的依旧是整个经济体。
在十九大报告中,高层已经不再强调GDP的高速增长,转而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改善,
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在货币过多时,全社会进入追逐泡沫的投机时代,经济增速看不出好坏,但经济结构确
实变差了,杠杆叠加,实体因为融资困难,走向凋敝。
现在货币规模收缩,政策堵住了热钱流入楼市的通道以及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可能性
,力引资金通过股市、债市等方式流向实体经济,
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将那些吞噬流动性又不产生现金流回报的企业清出市场。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构成投资建议
1 (共1页)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李克强新政百日分析:打破惯性未救银行钱荒论周勇与樊丽明等人的无耻(微信公众号:数据科学DT时代)
国内钱荒, 我很心慌田国强教授的霸道与涉嫌造假(转自茆长暄科学网博客)
崩盘了!黄坚教授的千人计划作假问题(转自茆长暄科学网博客)
资金面紧张趋势短期难改 钱荒或闹到7月中旬鲁白:去还是留:对回国发展事业的思考.II (转载)
注:7年海归一文中国不差钱时代已经过去了,嗅到了“钱荒”的味道
投行女们遭遇的潜规则 ZT面对“钱荒” 普通人该做些什么?
保护,淘汰还是逆向淘汰——常任教职制在丛樊乱政下的上海财大业内称央行最终还是“奶妈” 暗中帮了一些银行
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在上海财经大学这六年(转自茆长暄科学网博客)柳传志称年轻人别着急买房 网友:丈母娘能同意?(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钱荒话题: 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