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Returne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主题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不准话题: 礼记话题: 规矩话题: title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u***************r
发帖数: 11227
1
发信人: Abbott123(奈斯兔米特油), 信区: Returnee
标题: 一种奴性思维:“非此即彼”论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Aug 1 09:01:33 2017,GMT)
鲁迅在《说“面子”》中有一段“闲话”,即“现在说话难,如果主张‘非孝’,
就有人会说你煽动打父母,主张男女平等,就有人会说你在提倡乱交——这声明是万不
可少的。”鲁迅的笔是极深刻的,但不知为何,他却没有给这种论事的法子起一个名目
。现在重读这段闲话,我想,也实在是难以给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取一个确切的名
号,姑且称之为奴性思维罢。
在差不近百年之后的今天,之所以想起这段闲话,是因为这种思维仍盘遗憾在一些
人的头脑里。记得是十多年前,江苏省人大在修订一部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法规时,去
掉了“没有结婚证的男女不能同住一间房”的规定,于是有人便说:这岂不是在提倡非
婚男女外出同居们?有一段时间,有人提出要取消“大学生不准谈恋爱”的校规,又有
人立马说:这是在鼓励在校的学生们谈婚论嫁。再后来,新颁布的婚姻登记办法中取消
了申请结婚登记,须持单位证明的规定,很有一些人士便担心“不用开证明,那一个人
可以取两个老婆了”。最近的事情是,办理公司营业执照的登记时,把股金的认缴制改
成了申报制,很多人就在说“这不是鼓励皮包公司么?”
对于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我听到的最让人觉得高深的理论,不光是在挥舞道德大
棒,而是“法无不禁即可为”——他的意思是,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不许的,岂
不就是在鼓励、提倡、支持么?这算得上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法了,你不禁男
女同居,你解除不准谈恋爱的校规,你取消单位证明便可以登记结婚,你让办公司的人
随便报注册资本,那社会岂不是乱了套么?
法无不禁即可为,是法治国家的一项通则,而且仅仅适用于个人的私权力。这一原
则为个人行使私权力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边界,即凡是法律没有明确的条文禁止的范围,
即是由个人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范围,也就是约翰·密尔所说的自由的边界。但可以确定
的是,可以为而不是必须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范围之内,个人所做出每一项选择或
决定,个人必须为之承得全部的责任与后果。由这对“法无不禁即可为”的理解可以看
出,很有一些人,给了他自由的权力,反倒是觉得自己成了违法的嫌犯。
可进一步想,这些言论家们为何会一要取消一些“不准如何”“不能怎样”的规定
,便一下子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了呢?
这使人想起了一部经典巨著《礼记》,简略地翻了翻,才知道这真是一部事无巨细
皆有规约的煌煌要典。在那里,一个人该怎样奉亲事君、悌兄结友、接人待物等种种行
事的规矩,定得真是无微不至。例如《礼记·内则》中讲,男女之间不可递交东西,非
递不可,女人要用盛东西的竹器来接,没有竹器就要将东西放在地上由女人去拿;又如
《礼记·玉藻》中说,国君与臣子一起吃饭,国君没有吃饱,臣子不能先吃饱。总之,
那里是既规定了人应该怎样,又讲明了人不准怎样的,且“不准如何、不准如何”之类
尤其多。《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儒学又是社会的“指导思想”,其中的规矩自然
也就成了构成社会的框框,过去说一个人说话行事要中规中矩,要“中”的就是这个框
框。
儒教是讲“人之初性本善”的,但细细地品味《礼记》里的那些规矩,林林总总的
“千万个不准”,似乎又明白地表明,定规矩者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比如男女之间只要
一递东西便是私期密约,行其不规了。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去中国百姓过的其实是
一种格式化的日子,恰如中国的象棋,每一枚棋子不仅有各自的分工,更重要的是有各
自的规矩,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守其规,是半点也不能乱来的。而中国人就是一代又
一代地在这样的框框里生活了二千余年,天天听的是只许这样,不准那样;做的是不许
这样,只准那样,于是,人也就渐渐地失去了自我,仿佛自己只是一个盛规矩的载体,
守规矩的机器,一旦没有了规矩,去掉了一些“不准”“不许”,给一点自由的空间,
便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无所适从,甚而觉得取消“不准”就是鼓励,就是纵容,就是放
任,天下就要大乱了。显然,这种“非此即彼”的逻辑带有奴才观念的遗存。
谈到个人权力的获得,密尔有一个分期,即成熟的人类与幼童期的人类。对于成熟
的人类,“对于本人自己,对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用现在的话说
,这样成熟的人类是理解了“法无不禁即可为”的。而对处于幼童期的人类呢?则是“
专断政府正是一个合法的形式,只要目的是为着使他们有所改善,而所用手段又因这个
目的得以实现而显为正当。”密尔的这一种分期,用另外的一种说法,就是面对通行于
世界的现代文明制度,有些人是可以实行并已实行了的,有些是可以实行却还未能实行
的,而有一些人呢,则是还不配。能而未能的尚可奋争,而不配便就是一种悲哀了。记
得英雄曾写有一诗:“爬出来罢,给尔自由。”这里不妨仅用其意,现在,实在是还有
很多人正爬着。
1 (共1页)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不准话题: 礼记话题: 规矩话题: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