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 发帖数: 9344 | 1 你是很牛的人,鹤立鸡群,没有问题
你就一般,没有很突出的成果,可上可下,那就看运作看人脉了
中国现在50看能力,50看关系,也算不错了。偶尔有些例外,也正常。
心态要好 |
d*****n 发帖数: 69 | 2
确实是这样,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很牛的人,鹤立鸡群,没有问题 : 你就一般,没有很突出的成果,可上可下,那就看运作看人脉了 : 中国现在50看能力,50看关系,也算不错了。偶尔有些例外,也正常。 : 心态要好
|
l****a 发帖数: 179 | 3 青千怎么走关系?函评几个评委都打听不出来,lz还能走关系真是牛人啊.以后多关照。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很牛的人,鹤立鸡群,没有问题 : 你就一般,没有很突出的成果,可上可下,那就看运作看人脉了 : 中国现在50看能力,50看关系,也算不错了。偶尔有些例外,也正常。 : 心态要好
|
l******n 发帖数: 9344 | 4 世界这么小,更不要说学术这个圈子。大家都多多少少有直接的间接的联系,有一面之
缘也是关系
照。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青千怎么走关系?函评几个评委都打听不出来,lz还能走关系真是牛人啊.以后多关照。
|
z***t 发帖数: 2374 | 5 这版上有几个人太自负了
你们找不到关系,就代表着别人找不到关系?
大千,青千函评中的确存在找关系的情况
举个例子,最近有人对不满30岁青千拿正教授有意见
其实前几年大千评审中有类似情况
刚30出头,在澳洲这种竞争不激烈的地方刚混上教授
立马大千到手,文章还不如青千,不过背后有一个大千尽力的跑关系
同一年,一个MIT毕业在UT Austin的知名教授居然大千没上
这哥们第二年找了个资深院士校长帮忙,过了
不要人肉,我把几个学校名字用同水平学校换了,
这几个人材计划的评审还算公正
申请人大都在国外,大家都比较规矩
象国内优青评比那就非常非常黑了 |
j****n 发帖数: 3370 | 6 re这个 学术圈很小 不认识你 很可能认识你老板
我实验室一同学就类似这个情况 面试完的第二天 那个session chair就打电话给我老
板说你组里的学生被优先推荐了
我同学反而很后面才知道 他背景不算太强 老板估计起到了很大作用
老板和国内关系一直很好 每年都要去好几回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世界这么小,更不要说学术这个圈子。大家都多多少少有直接的间接的联系,有一面之 : 缘也是关系 : : 照。
|
w*****u 发帖数: 4768 | 7 青千最大的问题是 对学工程的年轻人缺乏倾斜,
尽管这次对工程学科有所偏重,但基本还是以文章取人,尤其是生物医学工程和材料。
国内最缺的提升的是能创造价值和就业机会的工程学科,基础科学的人其实是过剩了,
而且过剩的很严重。 |
q*d 发帖数: 22178 | 8 工程科学的人少是事实,
但对工程科学的文章要求肯定是大幅度降低,
不分门分类的区别对待,生物纳米不早一统天下了?
至于为啥工程科学的人少,至少一个因素是工程科学的可以去工业界,
国内拿到一个千青,年收入也就是30万的样子,
拿到这职位科学界都还得至少3年以上薄厚经历。
工程科学的毕业了就有工作,年薪比薄厚高多了,
在美国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回到国内工业界,
哪个能看得上30万的年薪?
其实我觉得工程领域的拿千青相对更容易,
因为申请的人少,竞争不那么激烈,
就跟在美国申请faculty职位一样,
难度工程领域的秒杀基础科学吧。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青千最大的问题是 对学工程的年轻人缺乏倾斜, : 尽管这次对工程学科有所偏重,但基本还是以文章取人,尤其是生物医学工程和材料。 : 国内最缺的提升的是能创造价值和就业机会的工程学科,基础科学的人其实是过剩了, : 而且过剩的很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