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y 发帖数: 181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ilguy (oilgu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货币被指超发严重 新轮货币战争如箭在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4 15:59:50 2013, 美东)
中国货币被指超发严重 新轮货币战争如箭在弦(组图)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 2013-01-29 05:46:1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26232 次)
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中
国占近一半。21世纪网评估发现,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居全
球前列。
5年前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印钞机一直马达轰鸣。流动性泛滥的洪
水,不知何时会淹没世界。
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推出超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无限制资产购买及上调通胀
目标至2%。而美国马不停蹄连推QE(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有无限制购债计划,新
一轮货币战争又如箭在弦。
中国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
考察一国的印钞额,国际上一般采用M2指标来度量。M2是指“广义货币”,是货币
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M2的计算公式是 “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
政府债券”。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
蓄存款+政府债券)。
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来自全球主要央行的2008-2012年M2数据得出,截至2012年末
,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其中,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即27%左
右,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后5年时间里新增的货币供应量。期间,每年全球新增
的货币量逐渐扩大,2012年这一值达到最高峰,合计人民币26.25万亿元,足以抵上5个
俄罗斯截止2012年末的货币供应量。
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
长为流动性“巨人”。
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
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
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
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民币)。
回顾2010年,中国的M2余额才刚与欧元区旗鼓相当;2008年,中国的M2余额更是排
不上全球前三,落后日本、美国,可见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
从增量上看,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也让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望尘莫及。
根据21世纪网数据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美国、欧元区新增的货币供应量分别折
合为人民币7.17万亿元、5.08万亿元、5.70万亿元,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浮动。
2009年,美、日、英、欧同时大幅减少新增M2,但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却一下子
蹿到13.51万亿元人民币。随后每年中国M2增量均保持在12万亿左右的水平。只用了4年
,中国货币供应量就激增50万亿元,存量翻番。
全球范围来看,在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上,中国已连续4年贡献约一半。根据渣打银
行2012年的报告,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2009-2011年间,全球新增的M2中,人民币贡献
了48%;在2011年贡献率更是达到52%。这样的增长规模和态势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
都是少有的。
2012年,中国继续“巨量印钞”,新增M2达12.26万亿元,在全球新增M2中占比仍
高达46.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球2012年新增货币量再度创新高,但事实上,多数国家在新
增货币供应量上比2011年有所控制。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美国2011年新增8713亿美元
M2,2012年新增M2下滑12.17%至7653亿美元;日本2011年新增25.3万亿日元M2,2012年
新增21.6万亿日元M2,下滑速度达 16.19%,更甚于美国。
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之所以高出2011年,主要源于欧元区2012年新增货币供
应量扩大2174亿欧元,约1.82万亿元人民币。欧元区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急需释放流
动性来刺激经济复苏。
作为全球最大的“印钞机”,中国虽然对货币供应量也有所控制,但无论从绝对水
平还是相对水平来看,都未太放松马力。
中国M2/GDP创新高:危险信号
“M2/GDP”通常被用来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货币超
发越严重。M2和GDP数据的单位都是当年本地货币,对中国来说即当年人民币的名义值
,两者相除的比率则冲销了通胀影响。
随着2012年12月M2余额逼近百万亿大关,全年GDP达到51.93万亿,中国M2与GDP的
比例再度创下历史新高1.88倍。加之12月CPI出现超预期反弹,关于“中国货币严重超
发”的质疑之声再次甚嚣尘上。
也有券商分析师以“M2总量超过GDP已是全球普遍现象,且M2/GDP排名靠前的多数
是世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为由,认为中国不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
从世界银行提供的截至2011年的数据来看,该比例全球平均为126%,中国处于世界
第10;从绝对水平看,中国虽处于世界前列,但不是最高。世界第一的卢森堡,达到
489%,比中国高出一倍还不止。排名前25的经济体,既有“欧猪四国”(葡萄牙(
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腊(Greece)、西班牙(Spain)),也有货币政策最稳健的
德国,多数都是世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的M2/GDP均
低于1,不在前25名。
但是否就能因此认为中国不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进一步思考,如果在M2/GDP
的比值上,进一步剔除人均收入影响,将会出现怎样一个排名?
21世纪网数据部按比值法,给出一个计算公式:各国的M2/GDP评估系数=(M2/GDP)
÷人均GDP*1000。其含义是,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的各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GDP采用
世界银行提供的2010年人均GDP数值(2011年数据暂未公布,而2010年的数据并不妨碍观
察结果)。
计算得出,在M2/GDP超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个国家中,中国的评估系数最高,瑞士最
低。将M2/GDP处于较低水平的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4国也考虑进去,则印度的M2/
GDP评估系数最高,美国最低。就各大洲情况来看,亚洲整体的评估系数最高,欧洲次
之。
由此可见,当一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均收入与之越不匹配,就
会使得这个系数扩大。我们将各国的M2/GDP及其评估系数与2012年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这一对数字放在一起,可以评估一个国家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形态
,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欧债危机的发生,与欧洲各国大肆印钞、M2/GDP比值过高存在高度的对应关系。事
实上,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是财政赤字压力。
葡萄牙、塞浦路斯、西班牙这几个2012年的欧洲重债国,早在2011年,M2/GDP就已
超过200%,同时评估系数也属于欧洲的最高梯队。如果观察更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
的货币供应量,我们会发现它们不约而同出现两位数的陡增。时至今日,这些国家的经
济仍未走出低谷。2013年1月欧媒调查显示,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的2013年前景比原
先设想更加严峻。
这充分显示出,如果危机发生在一个M2/GDP超过200%的经济体,其危害与修复的时
间将是长期的。
进一步与评估系数结合,我们发现,评估系数排名较后的爱尔兰、德国、奥地利、
法国、比利时、瑞士虽然M2/GDP比值也高达150%,但人均收入高帮助消化了很大一部分
压力,而这些国家也刚好是2012年欧元区的经济亮点。
美国的评估系数最低。美国虽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很快能够恢复,
最近两个月的失业率已降至近4年低位,其中实体经济与M2/GDP指标稳健帮助甚大。
印度虽然2011年M2/GDP只有0.68,但评估系数高达50.75,位居名单第一位。有经
济学家将印度看作“新兴经济体中第一个会崩溃的国家”。去年以来,印度GDP增长大
幅下滑,国内通胀严重,同时面临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困扰。
总的来看,M2/GDP占比过大的国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杀伤力更大,只是累积效
应的产生威力,需要提高人均收入来帮助消化压力。
而作为全球最大“印钞机”,中国情况如何?
过去4年,中国货币供应量激增50万亿元,几乎翻番。其与GDP之比,也是一路水涨
船高。如果货币总量的扩张节奏跟随实体经济同步变化,即M2与GDP之比大致维持在1.5
倍的水平,那么目前75万亿的货币总量就完全足够。但现在,货币总量已足足高出22万
亿。
截至2012年年末,中国的M2/GDP达到1.88创下新高。而同期美国的M2余额为10.04
万亿美元,截至2012年3季度,GDP为15.81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是中国一块
钱的货币供应,只撬动了五毛钱的GDP;而美国,一美元拉动最少1.5美元的GDP。
中国评估系数为42.25,仅低于印度,或能说明,中国在经济货币化提高的过程中
埋下了不少隐患。具体表现形式有经济领域泡沫资产存在、运营效率低及落后产能过多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房价与物价调控陷入两难、经济体制结构改革阵痛等。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货币化速度也过快。根据世界银行的M2/GDP数据显示,美国
货币化走势曲折向下,巴西、俄罗斯这些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趋势向上,但也不如中国
货币化率走势陡峭。同花顺数据显示,M2/GDP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12年的1.88,在
34年间扩大了近6倍。
此指标也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放松。
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是用信贷急剧扩张的方式维系了繁荣。但
同时也埋下了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当危机意识成为群体性反应的时候,货币的真实购
买力就会突然呈现出来,犹如一张美丽的画皮在刹那间脱落而露出狰狞的面容,令人猝
不及防。
2005年到2007年10月中国股市大涨,然后又从6100点跌到1600点,这或许跟货币超
发到一定程度,而市场无力吸纳大量的货币脱不了干系。当股市无法吸纳时,楼市自然
成为另一个吸纳大量货币的“海绵”。房价快速上涨,调控也紧随而至。但国家一边调
控,一边却加大货币投放,难以真正抑制房价。央行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新增信贷8.
2万亿创出了史上第二峰值。
汹涌的货币总要找到出路口。2012年中国央行已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使在CPI
下降过程中,央行几次意外地没有采取降息、降准行动。2012年末, M2同比增长13.8%
,低于2012年央行制定的14%目标。但现实看来,此前流动性泛滥加之超预期宽松货币
政策影响下,2013年的通胀风险仍在不断提升,这也增加物价调控的难度。
最近,日本推出无限量宽松措施无疑是给全球流动性泛滥火上浇油。由于全球处于
经济低迷期,日本这一举措可能引发各国进行汇率竞争,中国也面临更大的长期通胀压
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