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Returnee版 - 海龟教授眼里的中美大学及中美创新体系的比较
相关主题
张维迎: 中国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冲击(转载)宣传部下令设党组织 监管中国微博
清华争取在2011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转载]现有全球知名IT企业广告业务总监职位 北京 薪资待遇:100-200W
如果许宗衡不倒台,南科大肯定不止现在的进度现有全球知名IT企业广告业务总监职位 北京 薪资待遇:100-200W
2009年上海交大人才引进情况饶毅卸任北大生科院院长的官方"悼词" (转载)
2012年上海市推行中学双语教学 (转载)千青申请:中科大 vs 南科大
南科大签约三名香港教授 计划年底招300位教授(ZT)2011年的文章~清华物理系:tenure-track制度激活教师队伍
海龟最大的问题不是钱,而是无论办点什么事都受刁难。浙大的百人计划有人知道详情吗?
2011年上海高校高端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12月3日7:00-24:00(ZZ)从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和金额看中国各高校的科研实力(供申报青千者参考)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学生话题: 创新话题: 大学话题: 密西根话题: 比较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n********o
发帖数: 210
1
倪 军:中美大学及中美创新体系的比较
日期: 2010年06月30日 14:06 来源:浙大新闻办 作者: 章旻 高楚清 阅读
次数:8176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浙大,讲关于中美大学之间和中美创新体系的比较。我之
所以想讲这个题目,和我本人的经历有关。我到美国已经27年了,1999年以后,也花了
很多时间与国内大学交流。每次往返都有很多的感触,觉得在这两个方面的差异确实挺
蛮大的。所以,从那时开始,我就开始思考和搜集一些资料。最近四年,在上海交大密
西根学院,作为院长,我作了一些实践。今天,我想把这些讲一讲。先对创新体系中美
两国科研科技创新体系作一个比较,再讲讲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最后把密西根学
院的办学经验介绍一下,最后做个总结。

先讲讲中美创新体系的比较。

创新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目标导向型创新。这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的创新,它可以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来达到某些技术目标,一般针对性很强,而且能很有
效地完成某些设定的技术目标。另一种是兴趣驱动式创新。一般是非常广泛的知识创新
,由个人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但结果不一定马上能应用。这种创新鼓励各种形式的
创新,一旦成功很可能产生非常广泛的发现。特别是在一些很难预料的领域,因为这些
发现,就会有新的方向、新的产业、新的技术出现。

我觉得,第一种创新类似于每个人当团队里的一颗螺丝钉,把个体的作用发挥好就
可以了。这种创新培养出来的是工程人才,而第二类才是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在美国
很多大学,很多学生做完研究会找我座谈,我就问他们,为什么做这个?他们回答是因
为兴趣,而不是因为哪个企业委托他做这个研究。

我自己做了一个表格,对两者进行了比较。这仅是我自己的看法。

从创新机制来讲,中国目前主要的创新形式还是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型的,在有些大
学也做一些兴趣驱动式的创新。在美国,更多的创新形式是以个人意愿、兴趣驱动为主
的。当然,美国也有以国家目标为主的,像现在美国对再生能源的研究。

从资源分配来讲,中国主要的资源还是集中使用。因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办的
事情很多,国家就根据最大需要来使用资源。比如国家十六个重大专项,每个都是上百
个亿。但美国是和个人兴趣驱动有关,资金比较分散。

从组织结构上讲,国内高校现在很多还是以大梯队为特色的,很多的研究所或者研
究队伍里几十个人员,甚至上百个人员非常普遍。但在美国基本上是小组形式,一般都
是一个教授带五、六个学生或者七、八个学生,但是教授和教授之间的动态结合非常好
。以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系为例。机械系只有60位正教授、副教授和助教授,但创新点
基本上有六十多个,这样动态排列组合就有很多。但在国内,像交大机械动力学院有
300多个教授、副教授,被划分到18个所,进行原创性研究的基本上就这18支大队伍,
这对原创研究是个很大的制约。

在优先领域的确立方面,中国大部分是从上而下的,组成一些专家组,确定一些优
先领域,这些指南就发布了。但美国很多是从下而上的。

从创新文化上讲,这要联系到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了。在现在中国的大学里,老师
和学生的关系一般是学生服从、跟踪老师,别人在做,我们也做,或者是老师让我做,
我就做。而在国外,从小开始,挑战的思维训练就比较多。哪怕是我们上课做研究,学
生会提出异议:是不是有别的办法可以做?这种对他的创新比较有利。

在教育的重点方面——这是最重要的方面,我们国内大学教育的重点,特别是工科
类的,更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在美国大学里,不光是知识的传授——因为知识可以通过
Google这些搜索引擎马上能够知道、了解,而是更注重能力的建立,特别是各种批判思
维能力的建立。

接下来,我分三个层次来讲中国进行源创性研究面临的挑战。一是创新环境,第二
是创新机制,第三是创新基础。

从创新环境上说,我觉得应该解决对接国家需求与兴趣驱动式知识发现的矛盾关系
。中国不可能全搞目标导向式的,也不可能像美国都搞兴趣驱动式的,我们国家两者都
要有。

中国大学现在正在面临一个过渡期。一方面,国家要求我们“985”高校往世界一
流大学的目标上迈进,但是学校做的事情并不像一流大学要做的,这是一个矛盾;另外
,我们中国大学目前所从事的很多科研,从研究总数和SCI论文数等来看已经很高了,
基本在世界前列了,但有影响的源创型研究还是和世界一流的地位不匹配。当然,这和
教师队伍、科研队伍所从事的工作有关。我们大部分人员还在为企业做一些工程性研究
、产品开发性研究或者加工过程的研究等等。这在美国大学里基本很少发现,因为美国
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特别强,它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一般不会依赖于大
学为它做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等。我觉得这个过渡期在5到10年内。企业一旦具备研
发能力的时候,就不依靠大学了,那时候大学可能就会找不到方向。因为我们擅长的别
人不再需要了,别人需要我们做的我们还不具备那种能力。所以,我觉得大学,特别是
“985”的大学,在这个转型期内谁先考虑到这个问题——就像下围棋一样,谁先下第
一步棋——转型就会比较快。一旦我们需要前沿性、开创性的研究的时候,如果我们的
人才、师资队伍和结构都跟不上,可能就落后了。

从创新机制来讲,大梯队模式与课动态协作的众多小组模式如何结合好,这也是中
国创新体系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按现行的行政制度,像上海交大,是把行政分研究所,
教师的考核等都是以这个所为单位的——你也就绑在这了。其实,从学术上和技术上讲
,大家应该和另外所的人合作,但有这个无形的障碍拴在那,这是一个问题。

从创新基础来讲,就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问题。如果下一代科研人员没有这种创新能
力、创新习惯,我觉得问题很大,对中国开展源创性研究是个挑战。我经常比较中美两
国培养出来的学生各自的优势在哪。我觉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突出优势就
是解方程的能力特别强,数学、物理功底非常强。给他一个很复杂的方程式,他可以比
美国学生更快更好、更巧妙地解出来。但是,一旦给他一个科研的实际问题,他反而无
从下手——不知道方程式是怎么来的,这个能力我觉得在大学高等教育里就应该建立。
另外一个是批判性思维,我觉得这个方面我们没有特别注重。

再给大家谈谈中国一流大学所面临的变革问题。

一个转变是怎样从为工业界服务到引领工业界的需求。这个转型是高校应该考虑,
也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为工业界服务是企业提出需求我们帮它解决,引领他们的需求
就是这种未来的需求可能工业界还不知道,还没有这种产品,没有这种市场。中国工业
如果要在世界上参与竞争的话,靠廉价劳动力、靠资源、靠市场来竞争的时代不可能延
续太长时间,以后还是要依靠高新技术。

举一个例子。十六个国家重大专项里,04专项就是高级数控机床,但我看了看,我
们这方面研发的技术是在跟踪、缩短和国外的差距。中国是需要这个的,但我认为更要
考虑国外现在在做什么。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下一步准备用低碳排放、绿色技术来抑制
中国。按照现在要求,就算5年以后达到甚至超过外国水平,如果遇到碳排放指标,也
可能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从这方面看,虽然现在还没有这种市场需求,但是欧洲已经在
引领。这也是中国大学面临的第二个转变——从跟踪型研究到源创型研究。

第三个转变是从培养工程师到培养创新人才。中国高等教育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中的关键,特别是对一流大学
来说师资建设是灵魂与核心。另外,光凭用人本身,像国内“985”院校已经吸收了不
少从海外名校毕业的师资,以我的看法,这些人到国内不到一、两年就基本上本土化了
,如果管理体系跟不上改革的话,这些本土化是必然的。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

这个比较仅局限于一流大学,比如中国的前十所大学和美国的前十所大学来比较。
我按生源和学生质量、办学设施、办学经费、师资质量、管理体系、办学理念和培养模
式等六个方面来比较,我认为这些方面是比较关键的因素。

先比较生源和学生质量。我认为,从生源来说中国前十所大学绝不亚于美国前十所
大学,从各个方面来评价,打分都是很高的。但是,经过大学4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差
距就拉开了。第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比较弱美国比较强;第二,创新方面,
美国学生比较强一些;第三,自信心方面,拿在我那学习的国内学生和美国的一些学生
比,自信心方面就欠缺了。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他肯定不敢创新,不敢走另外的路;第
四,领导能力,国内学校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另外
,团队合作能力,还有书面、技术、口头表达等各种表达能力,国内学生比美国学生差
些。当然,中国的学生也有强处,比如,中国的学生挺用功的,数学、物理知识非常扎
实,这点是美国学生赶不上的。然而,美国学生的弱势由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弥补了,因
为只需要知道方程,计算机直接可以算出,这样中国学生的优势不一定还是优势了。

第二个方面,办学设施。从硬件上来说,中国高校的校舍远远超过美国的前十所大
学;从实验室条件来说,我认为也相差不大,美国能建的实验室条件,除非进口有限制
的,我们也都能建好;另外,图书馆也很多是很新的,我们的差异在于服务,设施非常
好,但是服务不到位,等于没有用。我看过很多国内大学的实验室,很贵的设备都用红
布盖在那,看的时候,门都还是锁着的:就怕弄坏,因为太贵了,学生用的机会不多。
不像在美国,学生经过培训就可以进去用,用坏是肯定会有的,但是学校的办学目的是
培养人,就应该让学生去用。

第三个因素,办学经费。据我了解,交大是一年30亿,过去两年已经涨到了45亿人
民币。密西根大学是一年55亿美金。从绝对量来说有很大的差异,但我觉得这个不是主
要因素。

总的来讲,前三个因素并不是造成中国一流大学与美国一流大学差异的主要原因。
差异在于后面将要讲的三个因素。

第四、师资质量。我是搞制造的,如果把人才培养比做一个制造工厂,原材料一样
,出来的产品有差异,那肯定是制造工艺不对、设备不好、操作人员技能不够。师资队
伍质量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有历史原因,以前我们按照苏联大学的模式办学,博
士恢复也只有20年左右。但我认为首先是国内教师的聘用标准太低、太随意。与密西根
大学相比,国内聘用的师资水平还不够高。第二,很多老师缺乏独立性。用密西根大学
的评判标准,有很多人不能被聘。另外,还有创新性、科研水平、对培养教学的重视程
度等。我读大学的时候,我觉得老师们对教学还是非常重视的,他们都兢兢业业;但是
现在,中国的教师普遍很浮躁。再者,国际意识。在国际影响上,现在差距还是很大。
我们的老师,只是考虑国内影响怎么样,活动的圈子也就只是在国内,这和拿项目有关
,和评审有关,很少有教授到国外、活跃在国外的学术团体里。在交大,我们请了很多
海外的有名的教授来做报告,很多情况下教师不参加,只是派一些学生坐在后面,因为
他觉得这个和我无关,和我的项目无关就不来了。最后一点,我觉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博
士生质量比较差。中国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和国外有差异,但还不是那么明显,我们培养
的硕士比国外一流大学的更强。差距最大的在于博士,我们中国培养出来的博士和国外
大学比差距还比较大。

第五,管理体系。我们都有很多从国外引进的师资,这些师资都是国外名校培养出
来的,因为我们的管理体制所限,这些人很快就本土化了。为什么?首先这些人在国外
知名大学的时候并不了解国外大学的管理,这些人一般是从学生的角度看。比如,我在
威斯康森大学接受了四年教育,我的经历大概是考试考好、快快发表文章毕业,这是我
所关心的。其他教授层面所关心的问题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些人毕业以后,如果继
续留在国外的名校,经过管理体系与老师的熏陶培养,可能若干年后也成了著名学者,
但是这些人毕业后很快就回来了,在国内的管理体系考核体系下,为了体面地生存,自
己找不到项目,就赶快加入一个大教授的团队,赶快分派一个任务,分碗羮,这样在很
短的时间内,他就会失去原有的成为一个世界著名学者的能力。这个就是我讲的我们的
学术氛围很差。为什么我请来那么有名的教授来做报告都没什么人来听,除非你请来的
人做的项目和我的完完全全一样我来听。反而在国外,学术报告太多了,每天都有好多
个,如果你想听报告,一天之间可以一个接着一个去听,美国教授普遍地每天或每周花
几次时间听报告,这些报告可能大部分和他们的现有研究没有直接关联,但是每次报告
能听回一到两个idea,这45分钟、一个小时也就值了。他们觉得,不同的学术思想,不
同的领域可能会对他的研究有所启发。

另外一个是提升制度。我们现在还是按照国内的提升标准,如果想按国际一流大学
的标准来建设,是不是也可以引进一些国外的提升制度、提升标准呢。美国的终生制考
核非常严格,美国博士毕业以后一般6年的assisstant professor,每年都有评定,前
三年一个合同,三年后还有另外一个评定,表现尚佳的话才会续签后三年的合同。六年
结束前,还要进行终生制考核。终生制考核非常难。我比较了一下,我们国内评的太随
意了,那边确实很难。一般评价三个方面:教学贡献、科研贡献和社会贡献。教学贡献
不只看上了多少个学时的课,不只是学生对老师上课打分好就可以了,还会随机地对拿
A、B、C的学生进行抽样,让他们给老师的教学打分,还有老师自己判定对教学生有哪
些贡献。对于科研贡献,不只看有多少论文、多少项目,更注重校外同行的评定。在评
定终生制的时候,一般有8封信,甚至12封信,其中至少一半你不知道是谁给你写的。
被评者提供一般名单,另外一半则你不知道谁评的。校内的评定人员都会很仔细地读这
些信,字里行间地看这个人究竟好在哪里。如果只是说这个人好,但是不说这个人究竟
好在哪里,那这封信就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考核标准非常全面,奖励体制也比较全面。
在美国,想要有教授的头衔,就一定要参与教学,教学非常重要。还有研究,还有公益
服务,各方面都比较综合。

第六,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办学理念上,国内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国外更注重
能力创新或知识运用。再者就是教学方法,国内大部分老师还是以授课为主,老师讲,
学生在底下记笔记等等,现在用了PPT,PPT因为速率太快,效果不见得很好,信息量进
的快出的也快。美国大学更注重学而不是授。我觉得,我们中国包括教材、老师布置的
家庭作业、考试题目等大部分是公式化的,已经提取好的问题让学生解,学生更习惯于
做完作业就对答案。现在学生普遍习惯这样,考试考完了,老师答案一公布,我和老师
标准答案一样我就很放心,肯定能拿高分。这样。他们的创新能力被约束了,因为我们
都是追求唯一解。美国大学更强调、更鼓励用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公式化了的问题,我觉
得这很重要。

举一个例子。我觉得我国的工科教育,就是我们的工科教材体系也是这样的。一年
级打数学、物理基础,大二的时候再打一些基础,第三年打一些专业基础,第四年专业
课,第八学期是毕业设计,这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这体系有什么弊端呢?就是大学
四年的后半学期,很多学生都不在学校,都在外面。为了减轻就业压力,很多人就先去
实习,报了一个用人单位,给他们做一做、表现一下,好的话就把我留下来。实际上,
他组建毕业设计的本来目的是把四年所学知识进行汇总、综合演练和应用,但我觉得这
个目标没有达到;另外,学生学到第四年,很多知识已经忘掉了,很多一年级、二年级
、三年级学习的知识已经还给老师了。我举个例子,中国的教育方法有点像武术。第一
天做什么呢?可能是提水,提水后就是走梅花桩、蹲马步。有的时候,学徒根本不知道
提水、走梅花桩、蹲马步有什么用。美国的教育体系又是怎么样的呢?先去打个架,跟
人打斗一番,打斗一番之后才知道我要练防守,我要练进攻,我的腿部力量还不够等等
。在美国,有些老师是这样的,学生上我的课,你拿我的A很容易,但要拿A+,你要是
不surprise我,你就拿不到A+。你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创新,甚至在美国的有些课堂
上,老师喜欢讲一些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些自己怎样分析化解
这个问题的过程,告诉学生这是没有唯一解的只有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解,这个过程是带
领学生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如果你只是告诉他们一些已经提炼好的结论,而不是一个
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很难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这是办学理念上的差异。

美国高等教育体制对我们有些启示。首先,教授的最高职责是教书育人、潜心研究
,这点与它的管理体系有关。在美国的大学,教授拿9个月的工资就够了,不一定是追
求项目而生存,所以教授花很多心思带学生和上课。另外一个是学术自由,包容不同的
观点供大家讨论。还有教育的核心任务比较明确,不光是知识传授,还有能力的建立。
我觉得我们有几个问题需要深思,为什么我们中国一流大学的教授不能安心培养学生,
潜心做学问?为什么从国外引进的人才很快就会被本土化?为什么拥有高水平和巨大潜
力的人不太愿意回国?中国大学未来10-15年的发展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密西根大学和交大合办的密西根学院四年来所作的一些尝试。

我们的生源很好,所以我们做的主要是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培养体系、管理
体系建设。办学特色是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国际化办学的环境。课程体系和教学教材基本
上是与密西根大学同步,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考虑到了中国文化,不是完全搬用密西根大
学的教学模式而是结合了两国的教育特色。另外,我们从国际招聘国际一流的师资,密
西根大学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聘用标准都是由密西根大学把关的。我们对
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非常注重,建立了比较合理的管理体系。

现在基本的培养模式有三种。大部分考生是4年完全在中国密西根学院里完成学习
,现在有两个专业:机械和电力,基本是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不出国的留学环
境。第二个是和密西根大学共同研究出的本科双学位方式,前两年在交大读书,之后可
以申请转学至密西根大学,一旦录取之后两年在密西根读书。第三个是本硕连读,四年
本科在交大读,第五年去密西根读。研究生培养是从今年9月开始的,也正在和密西根
商讨硕博连读,可能是在密西根读1年半的硕士再回来交大读完博士。经过四年运行,
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效果已经慢慢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
认同。

通过这四年来的摸索,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初步走出了在国内办一流大学的
路,但这个优势在现有的大学很难推广,包括在交大就很难推广。我想,国际化办学的
关键有几点:一是两校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体制机制创新的鼓励和支持,以及足够
的办学自主权。在交大密西根学院,我们都是自己聘用教授,自己给他职称,自己设立
课程体系和教材,自己管理财务,很多自主权都在我们手里。二是要有好的师资队伍,
这是很关键的。三是要给海外吸纳的教授一个可以做前沿科技研究的环境,保持学术的
高水平,这点也非常重要。四是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如何能够培养出比密西根大学的学生更优秀的学生?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做成。首
先我们中国有勤奋的一流学生,生源非常好,如果能加上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高水平的师
资,出来的效果绝对比密西根大学水平好。中国大学绝对可以做成,关键是看我们下多
大的决心来做这些事情。

谢谢大家!

(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院长倪军教授2010年6月25
日在浙江大学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z***y
发帖数: 13818
2
this guy is not honest at all.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Shanghai JT and MIchigan is the existence of
CCP leadship in university.
1 (共1页)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从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和金额看中国各高校的科研实力(供申报青千者参考)2012年上海市推行中学双语教学 (转载)
旧制度阻碍中国科学研究的商业化南科大签约三名香港教授 计划年底招300位教授(ZT)
中科大招收2016年青千海龟最大的问题不是钱,而是无论办点什么事都受刁难。
欢迎大家参加2017年南开大学新材料国际人才论坛2011年上海高校高端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12月3日7:00-24:00(ZZ)
张维迎: 中国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冲击(转载)宣传部下令设党组织 监管中国微博
清华争取在2011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转载]现有全球知名IT企业广告业务总监职位 北京 薪资待遇:100-200W
如果许宗衡不倒台,南科大肯定不止现在的进度现有全球知名IT企业广告业务总监职位 北京 薪资待遇:100-200W
2009年上海交大人才引进情况饶毅卸任北大生科院院长的官方"悼词"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学生话题: 创新话题: 大学话题: 密西根话题: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