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f***u 发帖数: 276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lk 讨论区 】
发信人: feilu (HI), 信区: talk
标 题: 持节守正 德厚福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9 01:34:31 2018, 美东)
持节守正 德厚福至
智真
陆德秀只因持节戒淫,便至仕途显达;潘再安只因违德贪欢,遂至功名无缘。(
pixabay.com)
【北京时间2018年01月07日讯】古语云:〝为善者天报以福,为恶者天报以祸〞。天道
无偏无私,常与人人相随,不必询问而能巧妙回应,不必召请而会自然来临,奖善罚恶
,一一报应。
(一)持节有福
明朝万历年间,湖南长沙府的陆德秀,在他十六岁时,看到城外顾家花园清静,便借住
在那里用功读书。时逢乳母王氏一家为顾家看园,王氏继女惠儿,年纪也十六岁,见陆
德秀少年俊雅,就殷勤的端茶送水,陆德秀很觉过意不去,便客气相让。惠儿以为陆德
秀有意于他,便在一日晚间,轻轻走到陆德秀卧房门口,道:〝相公开门,莫负奴的来
意。〞陆德秀道:〝我是孤男,你是寡女,暮夜相见,必被旁人谈论,所以不开门了。
〞惠儿道:〝不过你我两人,有谁知道?〞陆德秀道:〝人纵瞒了,天是瞒不过的,你
去罢。〞惠儿只得回房。第二天陆德秀别了王氏,悄然竟去。
陆德秀同窗潘再安,见这里书房空了,也搬来此处读书,与惠儿眉来眼去,二人遂为非
礼。那年秋试,潘再安父亲梦见有无数报人拥进门来,报导:〝潘再安已中第二名举人
。〞正在高兴,又见一人走来,将报条夺去,道:〝潘再安做了亏心事,举人已让与陆
秀才了。〞报人纷纷而散。其父梦中拖住那人道:〝哪个陆秀才?〞那人答道:〝你儿
子的同窗陆德秀。〞开榜后,陆德秀果然中了第二名举人。潘父责问儿子:〝你做下什
么亏心事?〞潘再安只得实说,父子二人嗟叹不已。陆德秀十七岁便中了高魁,后又中
了进士,点入翰林,人人称羡。
陆德秀只因持节戒淫,便至仕途显达;潘再安只因违德贪欢,遂至功名无缘。看到这些
不应叫我们猛省吗?
(二)守正家兴
清朝顺治己亥年,昆山徐立斋刚中状元不久,当地有一个传闻,说有人到城隍庙烧香,
宿于庙中,半夜看见城隍威严升座,把他叫到面前对他说:〝你知道徐立斋中状元的原
因吗?徐氏家族世代没发生邪淫的事,久积阴德,感动上天。这回中状元才是好报的一
个开始。功名之事,虽然奥妙难测,而因果报应却是很明显的。世上那些迷恋于万恶之
首的人,可以醒悟了吧!〞城隍说完,即在属下鸣锣开道中走了。那人记下城隍的话,
广为传播。后来徐立斋的两个弟弟徐健庵、徐彦和分别中了庚戌年、癸丑年的状元。同
胞三兄弟,中了三名状元。他们的子孙也接连不断地登科。
俗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因此,教育儿孙明白因果报
应,恪守道德良知,才是家业兴旺的根本。
(三)口业害人
清代时江苏宜兴有位书生叫潘书升,在康熙甲子年秋的一天,他梦见自己到了关帝殿,
正逢发考卷,只听殿上叫第一个人上殿,这个人就到了殿上,但却马上被踢下去了。第
二名就是潘书升自己。第三名、第五名都未到。这时潘书升又看见墙壁上挂了一张黄榜
,榜首的名字是〝为楫〞二字,单单看不到姓。不一会儿,来了一个红脸人,将他自己
所戴的头冠取下来,戴到了潘书升的头上。潘书升梦醒后很觉惊讶。等到考试发榜,潘
书升果然名冠考生,得了第一名。
为此潘书升到处访问名叫〝为楫〞的人,不久就得知是娄县的傅鹿野。于是前往拜访,
得知傅鹿野平素以文章驰名,考试时主考官果然把他定为第一名,头两场考试的文章,
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不料第三场的考卷却丢失不见了,为此考官只得对他放弃。原来,
傅鹿野很有口才,但平常所言多是华而不实的夸夸其谈,而且喜欢宣扬别人的短处,所
以才得到了这个报应。考试揭晓后,主考官因为特别喜欢他的文章,还特意请他见面。
但自此以后傅鹿野就怏怏不乐,非常苦闷,没过多久,就暴病身亡。
由此可见,怎样说话也不是小事,事关德的积散、业的大小。言语不实,必会言行不一
,欺世欺人;扬人之短,必会增人痛苦,损人自尊。因此,为人处世要时时把握好何者
该说何者不该说,多说实在不虚、宽厚包容的话,才会不致造业,免遭恶报。
(四)劝善感神
清代时嘉兴县有位书生,参加科考,总是落榜。但为人敦厚,平日抑恶扬善,凡是听见
同学或亲戚朋友谈论违背操行的不正当之事,便严正地加以阻止和训诫,并且写了一篇
〝戒口孽文〞规劝他人。他屡屡劝人多看善书,切莫无端造业。有一年,又去参加考试
,放榜前一夜,梦见他的先父告诉他说:〝你前一生,少年考中进士,由于你恃才傲物
,上天罚你,今生屡试不中,终生不发达。但因你作‘戒口孽文’,又劝勉他人看善书
,文昌帝君认为你劝人向善,阴德很大,故特奏上帝,补列你的功名,盼你更加修德,
报答天神。〞书生听后,惊喜不已。放榜果然考取,作官后愈加谨慎,力行善事,后来
官至御史。这种劝人改恶从善的慈悲之心,也足以感动天地使祸移福积,获得善报。
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实在是万万不假之言。因为天理不可违
,而神明无时无地不在监察善恶。所以说,心存善恶有报的天理,成就善恶分明的品行
,才能得到源远流长的福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