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n****c 发帖数: 77 | 1 唐朝历史有几个点。一个点是高宗李治在位的时候违反原则把武则天弄成皇后,一个点
是高宗与武则天破坏法制报复异见者褚楚遂良,一个点是高宗与武则天违背干部任用制
度胡乱提拔官员。这几个点过去之后唐朝整个从一个重法制的规则社会变成了一个重人
治的混乱社会。当然,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社会都是人治社会。只不过唐代初年贵族
势力比较强大,以贵族为主的官员有一定的发言权。所以只要不威胁皇权,政府还勉强
能够相对公正处理事务。
狄仁杰是以敢直言进谏闻名,理论上讲在人治社会直言肯定是挨整的。狄仁杰也逃不过
这一劫。有个整他的一个人是酷吏来俊臣。武则天当权时,着了迷般重用酷吏,为什么
?因为酷吏整人特好使,可以指哪打哪。酷吏之所以叫酷吏,就是可以定点爆破,选择
性执法。在酷吏横行的社会,狄仁杰能杀出重围,甚至冲出活阎王来俊臣的围剿,这不
是太异常了吗?不用太动脑这可以想明白,这种异常是女皇刻意制造的。把狄仁杰树起
来,一方面用以树立武氏明君形象,另一方面是利用这样一个软硬不吃的二货来平衡类
似来俊臣张昌宗之流的势力。当然这都是建立在狄仁杰无限忠于武氏周朝的前提下,而
当时正统舆论其实是不认可武氏代唐的,所以后来神龙政变发生时,经历武氏调教几十
年的官僚系统却一边倒地支持这场政变。为什么讲这么详细,就是想说明狄仁杰在当时
道德体系中也并非什么善类,刚正并非是品质,而是手段。而武则天也只是默契狄仁杰
这种手段,把他当成顺手工具。
这样评价,似乎对狄仁杰这类人有点残酷,然而历史就是如此。这一点中宗李显看得最
清楚,狄仁杰曾经力荐李显上位,李显后来知道后评价说:人臣事主,必在一心,岂有
主上少有不安,即请太子知事?乃是狄仁杰树私惠。意思是说狄仁杰那样做不过是私利
所驱罢了。
重用狄仁杰只是武氏选拔官员的一个特例。更多的是绕过科举制度,凭个人好恶,凭是
否善于看脸色选拔官员。比如当时以编汇经典为名招募一班文士组成编外内阁,以分解
宰相权力,这些人世称北门学士。当时有个才华很高人品很臭的宋之问也想当北门学士
,但任凭怎样打点,就是当不上,后来干脆写了一首非常暧昧的诗暗示自己的欲望:
明河可望不可亲
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
还访成都卖卜人
据说武则天听说后,对崔融说: 我不是不知道宋之问有才,但这个人口臭,味忒大,
受不了。。。从这则小故事就可以看出任用官员的随意性有多大。这种随意性就是对法
律、制度的玩弄,也是对人的玩弄。
明朝也有这样一个号称刚正的清官叫海瑞。为了树立刚正形象,海瑞所擅长的就是抬口
棺材动不动就罢官,似乎愈战愈勇,最可恨的是还逼死了自己五岁的女儿,与逼死自己
儿子的王莽有和得一拼。据说海瑞办案,专门倾向穷人,重罚富人,颇有点打土豪分田
地的意思。而法律则是随意解释罢了。明朝皇帝虽然烦海瑞烦的透透的,但政治门面上
需要这样一个二货来装点,虽然二了点,但就你了。
再说一个皮袄的故事。话说这个阎大人自己俭朴,自然也喜欢手下的人俭朴。有一次一
个县令穿了件皮袄被阎大人看见,阎大人大发雷霆:你一个小小县令竟然穿得起皮袄,
你他妈的肯定贪污了!阎大人一顿骂,没把县令吓死,一顿解释,才把阎大人唬住。有
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又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敬爱的阎大人已经
把节俭作秀推向了耍猴的境地。
人治社会耍猴社会。猴王耍众猴,大猴耍小猴。值得一提的是阎大人搞笑似的前多半
生经历之后,似乎也有所悟,写下了著名的《不气歌》,做了大半辈子猴,也耍子大半
辈子猴,其实早有所悟,只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