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q****3 发帖数: 2223 | 1 文章作者:熊玲
现代心理学家将人的基本情绪归纳为五类:快乐、愤怒、厌恶、恐惧、内疚。
除了快乐之外,其他情绪都可以归入否定性情绪。人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并
以不同的状态显露出来。
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情绪状态都具有暂时性及主观性,但他们都是由一定的原
因所引起的,尽管人们并不总是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成因。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
情绪的控制与调整是自我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调节机能,也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首要标
志。而情绪控制的前提条件:一是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否定和排斥它;二是理解自己的
情绪。不过,要做到这两点,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分析师的帮助
的。
情绪分为负性情绪和正性情绪,也就是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但不论哪一类情
绪,都会在人的行为上留下烙印,使人的活动具有某种情调,激发或压抑个人的积极性
。当你被否定性的负性情绪如抑郁、忧伤、焦虑、厌恶、愤怒等所困扰时,你的生活最
容易遭受打击或损伤。持久的否定情绪是典型的自我挫败行为,最终的受害者是自己,
它导致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冲突和各种心理障碍,最终可能演化为智力障碍(如判断力
下降、思维运转不灵、工作总是出错等)和躯体化症状(如偏头痛等神经官能症、心血
管系统疾病、骨癌等),严重地阻碍你的人生走向成功与幸福。心理咨询的目的则是帮
助来访者分析否定情绪的成因,提供相应的减压指导,帮助来访者从各种恼人的情绪中
走出来。
一、关于愤怒
愤怒情绪大家都有切身感受,但它的强烈程度和带给人的伤痛却因人而不同。
其共同表现为:血液涌向四肢躯干、脑部,心率加快、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生强大
的身心能量,以应付激烈的行动。愤怒、生气、不满、仇视、鄙视等情绪都属于激惹冲
动类情绪。这种性格类型人,常容易产生难于控制的行为。
在咨询电话中,常有许多年轻人询问这样的问题:我的人际关系差,是不是与我的性格
上好冲动有关?当然!这类问题又常表现为与同事或上司之间关系障碍。述说如何看不
惯部门领导,自己的顶头上司如何地专横、不公平、苛刻、刁难等,但又不敢得罪人,
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常见的愤怒心理的表现,尤其是女性青年面对上司的为难
要求时尤为突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容易以极端愤怒的情绪对待别人的人,往往在生
活中是比较压抑自我的人。
我的一位来访者,一位40岁左右的先生,技术员,大专文化,是某一单位的业
务骨干,因与单位领导经常发生顶撞和冲突,便辞职干起了个体。原因开始于他的幼年
时代,其父自被打成右派以后,他常受别人欺侮,读中学以来,入团、入党、升学等也
常受父亲问题的牵连。工作处境稍好后,又遇领导不重视人才,并因自己在技术上的一
次差错被罚款数千元,被记过处分。李某气急败坏,企图预谋与领导同归于尽。在多方
劝导下,李某稍息怒气,决定辞职以储备力量,怀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意念,而
拟定了报仇计划。之后两年,报仇的冲动情绪虽有些缓解,当得知那位领导调到外省工
作去了,又激起他不平衡的心理,既恨当初为何没对某领导“通一刀”,有耿耿于怀“
如今上哪儿去找那位领导”。不服气的是“如今落得丢了铁饭碗,生活靠自己打拼,仇
也没报”。就这样怀着错综复杂的心情,长时地体验着愤怒冲突情绪,难以释怀。
处理建议:倘若你陷入愤怒情绪,首先调动自己的自制力,并弄清愤怒
情绪的根源。(1)采取内心质问:“在我的生活中,究竟是谁给我造成了怒气冲冲的
感觉,这种感觉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反复体验的?”通常,通过分析会发现,自己的愤怒
往往都有较长的历史根源。(2)分析一下发怒或冲动或报复的后果,重要的是会对自
己会造成什么后果。(3)怎样使自己不过分冲动?平常要训练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和
放松能力,尽量做到避免冲动后的遗憾。同样是别人不友好的举动,关键在于自己怎样
去理解。(4)尝试做出建设性的行动来改善人际关系。美国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对容易
发怒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试试推迟你的动怒时间。一旦你意识到可以推迟动怒,
你便学会了自我控制。推迟动怒也就是控制愤怒。经过多次练习后,你便知道如何消除
愤怒。
二、关于内疚
内疚感包括耻感、自责心理、自卑心理、无地自容,觉得自己像是欠了
别人的债似的。这是一种消极无益的情绪。为这类情绪所缠绕的人,常常会沉湎于往事
,为过去所做的事情而自悔自恨。有哲学家说:“内疚的人是生活在过去的人,他们不
去体验现在的快乐,更没有明天的梦想,他们仅仅在不断的反省自己的错误与过失,从
而试图为自己的失误还债。”许多人在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内疚情绪的影响,而至精
神抑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内疚是导致抑郁的主要情绪根源,它实际上是指向自我
的愤怒与不满,也是抑郁症患者惯常的症状表现,因而,极端抑郁的人往往有自杀倾向
,他们有一种对自我的极端自责和否定。
有一婚外情案例,余某,男,45岁,夫妻感情和睦,但他却与另一位女
子保持着长期的婚外情关系,并为此感到内疚,长久地忐忑不安。虽如此,他仍然瞒着
妻子和情人幽会。这是婚外情当事人常见的内心矛盾心理。长期受内疚感折磨的人,甚
至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心理学家戴埃指出:他们的内疚情绪毫无意义,它既不能改善
婚姻生活的质量,也无法享受与情人幽会的乐趣。他们实际上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长
期为内疚情绪所困扰并付出身心代价,要么就认真审视自己的婚姻生活并设法改变这阿
訇状况。
控制内疚情绪的积极措施是:1、设法面对和理解你所一再逃避的问题,
对婚姻情感问题和内心冲突做出理性的评估,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2、保
证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学会放弃一些并不重要的需要。3、检查造成内
心冲突和焦虑的观念,用新的观念替代陈旧的观念。这需要在精神分析状态下才能做到。
三、关于厌恶
厌恶包括讨厌、恶心、难受、拒绝、不满等。抽象的地说,生活中凡是
和真、善、美相对立的东西,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厌恶情绪。但实际上并不如此泾渭分明
,有时厌恶情绪与真善美的标准似乎无关,它不过是由于某种挫折感引起的,比如升学
、应聘、晋级受阻受挫。挫折感通常是当个体的愿望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发生的,它导致
人的心理失调。长期处于对某一对象的厌恶感中的人,可能会把这种厌恶感“泛化”到
更多的对象身上,从而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社会适应功能,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例如,有这样一件事情:小静先生在朋友李先生的心目中是个品质高尚的人,
但有一次李先生突然发现小静乘车时不买票,而李先生对逃票行为十分厌恶,这时他对
小静的感情就有了挫折感,从而对他的整个认识也改变了,非常讨厌小静。那么,如何
调整因此而产生的厌恶感呢?有专家提出“认识平衡理论”的三角模型,很适合处理这
些问题:由于你对朋友原先是肯定的,朋友的逃票行为你不认可,因而“你”、“朋友
”和“逃票行为”三者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关系中,有两个正号(对朋友的认同、朋友对
逃票行为的肯定),一个负号(你对逃票的否定),三个符号相乘为(负)乘(正)乘
(正),结果为负,这时,三角形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你会产生焦虑。如果你因此而改
变对朋友的看法,变为否定,即出现“两负一正”的关系,三个符号相乘为正,三角关
系处于平衡状态。
从“三个符号相乘为正就可以维持平衡”的角度说,你(李先生)实际
上可以有三种解决办法,而不是只有疏远朋友一个办法:﹝1﹞你改变对朋友的态度,
对他产生厌恶感,并因此疏远他。这是李先生准备采用的办法;﹝2﹞你改变对逃票行
为的看法,从朋友品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角度理解他行为的原因,达成谅解,接纳他偶
尔所犯的错误,三角关系也能恢复平衡;﹝3﹞明确要求你的朋友不再逃票,让他放弃
这种行为,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措施。类似情况太多,只要你不断调整自己用来对比的参
照体系,看到更多的解决途径,才能减少由于挫折感而引起的厌恶情绪,从而保持良好
的心境。
四、关于恐惧
恐惧感包括担心、惧怕、被威胁感、不安、焦虑等。在负性情绪中,恐
惧是最常易出现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因为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困难与矛盾太多
太多——担心长得不好看、担心不能胜任工作、担心朋友背叛自己、担心配偶在情感上
抛弃自己、害怕生病、害怕孤独、害怕穷困潦倒、害怕别人对你印象不好、焦虑考试不
及格、焦虑高考落榜丢面子、害怕失业等等,无以穷尽。
例如,有这么一位大学生,他总害怕别人取笑自己。其实他是一名成绩
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在大学,一次联欢晚会上唱歌唱跑了调,引起台下同学哄堂大笑,
立即觉得面子扫地、极度羞辱,而后服毒自杀。
因恐惧而导致的心理疾病可算是缤纷多采,如疑病症、强迫症、焦虑症
、恐怖症等,仅恐怖症就包括有对人恐怖、异性恐惧、对物恐怖、广场恐怖、动物恐怖
、高空恐惧、社交恐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有人总是怕别人说三道四,怕社会舆论压力
,怕被别人拒绝而使行为受阻,这些所有的“怕”,都会严重影响事业顺利开展和成功。
恐惧感通常与当事人幼年及青春期经历和挫折体验有关,但相对来说是
比较容易治疗的心理症状,疗程也比较短,精神分析治疗、催眠治疗、脱敏治疗、森田
疗法等,往往均有明确的疗效。日常处理建议:1、面对现实、接受事实。首先要确定
你害怕的是什么?对于已经存在的恐惧事件,与其逃避,不如正视它并改变它。观念上
要明确,只有面对才能消除恐惧。2、放弃消极无效的行动,采取积极行动。有了观念
的改变,才有望建立克服恐惧的信心。有恐惧倾向的朋友应该好好想想,采取些什么方
法措施来防止恐惧的加深,在纸上一一列出来,并“由易到难”地排列出来,一步一步
地做到。3、对于潜在的危险、威胁、恐惧等,最好的办法是,从心理上做最坏的打算
。通常,为了消除中学生的高考焦虑,心理医生会与来访的学生一起讨论高考失利或落
榜的后果及其落榜以后的打算,道理就在于此。把失败考虑在前,有利于以放松的心态
参与竞技。这样,你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不测。
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提出过这种缓和恐惧情绪的技巧,即:只要你坚
持面对最坏的可能性,并怀着真诚的信心对自己说“不管怎样,这没有太大的关系”,
你的恐惧情绪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