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 发帖数: 2223 | 1 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都
会造成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本文论述了抑郁的理论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法
,并提出了预防策略。
[关键词] 抑郁 情绪 病因学 社会支持
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每个个体在其生命历程中都会
或多或少感受到的一种情绪。抑郁(depression)起源于拉丁文Deprimere,是“下压”的
意思。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在两千多年前将抑郁界定为一种气质类型“抑郁质”(
Melancholia)。当前,由于各个研究流派的哲学观点与研究取向不同,抑郁也被赋予侧重
点各不相同的涵义。总体来说,抑郁主要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较持久的悲伤、
失落、无望等心理体验,它通常会导致各种适应不良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抑郁作
为一种较持续、长久的负面情绪,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都会造成不可低估的负
面影响。联合国卫生组织研究表明,抑郁是1990年世界致残的主要原因,预测到2020年,
将成为全世界人类死亡与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因此,对抑郁的研究、预防及治疗迫在眉
睫。本文针对此问题对抑郁当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法作一论述,并
针对抑郁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了几点预防策略。
一、抑郁的病因学理论
1.抑郁的生物学理论。对抑郁的生物学研究有40多年的历史。60年代大多数学者把个体
产生抑郁的原因界定为是由于脑内缺乏去甲肾上腺素所致。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
大脑影像技术的发展,抑郁的生物学病因逐步得到了比较深入的发展,从细胞水平、分子
水平以及受体水平进行探索,深入到生理功能的动态研究。脑成像技术研究表明,抑郁症
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脑内血液灌流量与葡萄糖代谢率显示异常[1],这对抑郁的发生机制
、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抑郁的神经内分泌理论研究表明,抑郁与下丘
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有关。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 PA轴功能亢进逐步正
常[2][3][4]。抑郁的神经递质理论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病与单胺递质有关,特别是与5
—HT递质有关。5—HT递质受体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会发生明显变化[5]。
抑郁的免疫学研究表明,白细胞介质( Interleukin, IL)水平与抑郁症状的程度、疾病
所处阶段等因素有关[6]。
2.抑郁的社会认知理论。抑郁的社会认知理论是Beck,Abramson等人80年代在认知理论
的基础上提出的抑郁病因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认为抑郁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认知
与生活应激事件相结合的作用。如果个体本身存在易产生导致抑郁的认知倾向性因素,
再加上生活中发生的消极事件(失业、婚姻破裂、贫穷、生活不如意等),认知因素与社
会应急因素二者交互作用下,个体的抑郁便发生了。单一的认知因素或消极生活事件并
不能导致抑郁的发生发展[7]。该理论还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负性生活事件都会引发抑郁
。某些社会应急事件与认知因素相互作用更容易导致抑郁的发生。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比
较注重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有关研究表明,社会关系问题解决能力的缺陷与抑郁存在
着一定的相关[8]。
3.抑郁的素质—压力理论。素质—压力理论起源于60年代,是解释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
的一种理论。素质是指基因等方面的生理因素。意指病人的生理性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导致发病。后来,Monroe和Simons用素质—压力理论来解释抑郁,认为素质与压力共
同构成产生抑郁的必要条件,这里的素质指归因方式、人格、自我、应对方式等,压力指
应激生活事件[9][10]。这方面的研究表明,多数抑郁病人报告在病前有严重的生活事件
发生,但是在经历严重生活事件之后,只有少数人变得抑郁。
4.抑郁的信息加工理论。抑郁的信息加工理论是通过信息的编码、储存、表征及反应来
解释抑郁的发生的。此理论假定抑郁患者在加工信息时,常常倾向于过滤积极信息而夸
大负面信息,对事件进行负面、歪曲的编码[11];在心理表征方面,归因方式也存在问题,
把正性事件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而把负性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12
]。
二、抑郁的影响因素
人类的心理是先天基质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所致,抑郁作为一种负面情绪也有它的先天
易感基因与后天应激环境。面对同样的应激事件,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抑郁。关
于抑郁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外学者也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遗传基因:大样本
遗传病学调查揭示,情感障碍亲属患此症的几率高于一般人群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
患病几率越高[13]; (2)性别差异:女性抑郁的发生率比男性高,大约是男性的1—2倍。
我国抑郁的成人流行率男性为16. 7%,女性为19. 5%。美国患重性抑郁的可能性男性为1
∶10,女性为1∶4;澳大利亚男性在生命中得抑郁的比例是1∶6,女性是1∶4[14]。一般
认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适应力没有男性强,应对策略没有男性灵活,应激情境多,经常处
于负性体验之中[15]; (3)家庭环境:童年时由他人抚养,父母关系不和睦,生活不愉快,
家庭结构不正常,亲子关系差的青少年比正常人群更容易发生抑郁[16]; (4)年龄层次: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抑郁发病率是不一样的。在儿童期,男生的抑郁高于女生的抑郁;大约
在12、13岁之后,女生的抑郁显著高于男生,是男生的1—2倍,并保持终生[17]。抑郁发
病的平均年龄是25岁,大多数发病于15—19岁与25—29岁年龄段。我国中学生的抑郁发
生率在25. 5%—44%之间,西方青少年自我报告的流行率在25%—40%之间[18];(5)社会阶
层:西方国家调查表明,低社会阶层的人更容易患重性抑郁症,而双向情感抑郁在高社会
阶层和高教育层次的人中更流行; (6)应激事件:研究表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与最近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很大关系,有25%的严重抑郁症状与分居、经济问题、失业
、法律问题等应激源有关[19];(7)社会支持:已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抑郁等消极情绪
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消极情绪也较少[20]。
三、抑郁的治疗方法抑郁作为一种负面情绪,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或者
把心理和生理成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下面就几种最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作一简述。
1.认知疗法。抑郁通常是由不合理认知导致的,不合理的认知易导致不合理的情绪与行
为。抑郁患者的认知通常过度偏离客观事实,以主观愿望绝对化要求事物的发展。如果
自己的“绝对化要求”得不到实现则痛苦不已难以适从;不能对周围事物及他人进行全
面评价而产生“超概括化”认知倾向,易导致愤怒与敌意;以点代面地夸大负面信息,产
生严重的悲观情绪。认知疗法则是针对抑郁患者的认知特点,帮助其用理性认知代替其
非理性认知,区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避免泛化自己的体验,全面认识事物从而达到合
理认知[21]。由此消除其由不合理认知导致的悲观失望的心理体验,促进其努力适应现
实生活。
2.行为疗法。抑郁这种负性的内在心理体验如果长久持续作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
51lunwen.com整理提供
用于个体,会导致个体种种适应不良的外在行为表现,影响生活的各个层面及个体健康正
常地成长。从外在行为入手进行治疗也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行为疗法的理论假设是
:适应行为与不适应行为都是习得的,个体可以通过学习适应行为从而消除不适应行为。
行为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角色扮演与自信训练。角色扮演是通过扮演角色来感受自身不适
宜之处,同时习得适宜的行为方式,咨询师作一定的指导与鼓励强化。自信训练是帮助患
者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适当地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强化自身良好的内在体验。
外在与内在是相互影响的,通过这种外在行为表现的学习训练,使个体形成正确的应对方
式与适应性行为,内在正性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培养,从而有效地摆脱抑郁困扰,进而适应
现实。
3.森田疗法。抑郁这种心理体验往往是由一定的负性事件或缘由所引起,而个体正是因
为把这种导致抑郁的事件或缘由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力过分夸大,长久无法释怀,所以才产
生抑郁。森田疗法倡导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把精力投入到生活中有确定意义的能够见
成效的事物中去,把注意力指向外部,从而减轻负性事件导致的内在压力。在实际行动中
直面现实,陶冶性格,克服不良心理,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通过意志来改变行为,
行为来改变情感,以此来克服抑郁等负面情绪。
4.综合治疗。个体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认知、情感与行为是相互影响的,生理与心理也是
相互影响的。综合治疗是把药物疗法、行为训练和认知疗法综合使用的治疗方法。从抑
郁者的生理、行为、情绪、感知、想像、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入手,应用各种方法进行全
方位治疗。一般来说,综合疗法优于任何一种单一疗法。
四、抑郁的预防策略
在论述了抑郁的理论研究、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之后,笔者针对抑郁的本质特征、发病
原因及表现特征,提出以下几点预防策略:
1.建立合理有效的认知系统。情绪与认知紧密相联,抑郁这种负性情绪往往是由不合理
的认知所导致。不合理认知主要体现在不能对自身、他人以及客观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
认知,从而导致对事物的负性评价。建立合理有效的认知系统主要包括建立积极的自我
概念并形成客观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感觉,自尊自信的内在体验有助于
个体积极乐观的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不易形成内心冲突,产生消极情绪。客观的
思维方式有助于个体合理客观判断事物,形成正确的压力应对策略,避免不合理认知导致
负面情绪。
2.提高自身素质。抑郁通常是由负性事件导致,负性事件包括失业、婚姻破裂、经济问
题等。负性事件除了有些是人力所不能阻挡的外界因素所致之外,大部分与个人的决策
判断以及对事物的处理方式有关。对自身所面临问题的错误决策以及不正确的应对方式
通常会导致负性的结果。无论是遭遇重大事件的人生关口,还是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无
不要求个体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应对。而对事物正确的决策与应对是基于个人的能力素质
的。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与经验的积累,每个社会中人都应该着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
高。提高自身素质可以帮助自己理性地应对生活,增强对负性事件的事前预期能力和事
后应付能力,降低负性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抑郁发生的可能性。
3.创造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个体长期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环境的异常
。当有负性事件袭击时,心理的调节能力较正常状态低,心理容易失衡。在条件许可的情
况下,尽量创造宽松的生活环境,学会放松自己,学会减压,心理环境相对轻松。另外,还
要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宁静和谐的内心环境。当消极事件发生时,良好的心理背景有
利于个体冷静理智地分析处理问题、抑郁等消极不良情绪发生的几率就会减少。
4.建立并利用社会支持网络。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社会人,都隶属于若干个社会群体。当
面临生活压力时,要学会及时有效地利用周围的社会支持网络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疏导
不良情绪。社会支持结构欠缺或获得支持的可利用度不够,实质性困难得不到有效的解
决,精神压力又无从释放与排解,个体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
网络并学会运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面临困境时个体的负性情绪得到缓冲,抑郁的发
生几率就会减小。研究表明,友伴的实质性支持与情绪性支持都会降低抑郁的发生率[21
]。
5.适度的体育锻炼与饮食。有关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具有缓解抑郁的作用。在锻炼过程
中,锻炼者体内血液流速加快,激素分泌发生变化,并刺激神经递质的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和多巴胺分泌提高,大脑内啡肽分泌增加,就会降低个体的抑郁水平。另外,体育锻炼可
以提高个体的身体自尊和身体满意度,有助于个体克服抑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的含量对人的情绪有重要影响,因此,应注意日常饮食的营养均衡。另外,人体中的血清
素有助于镇定情绪、解除焦虑,深海鱼、香蕉、葡萄柚、蔬菜、南瓜、大蒜、低脂牛奶
和全麦面包等食物由于能够促进血清素的分泌或含有能够有助于心理宁愉悦的物质而被
称为“快乐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