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V 发帖数: 789 | 1 上一期我们把视角从德国转向盟国方面,并以对玻尔一封电报的误读引出了应该的MAUD
委员会和“交通员” 奥托·弗里希同学。这一期,我们就从弗里希的展开吧。
弗里希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艺术家庭里,父亲是位画师,母亲则是钢琴
师。奥托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一定的绘画和音乐天赋。按照近些年盛行的“拼爹”理论,
深处艺术之都的小弗里希似乎应该借此走上艺术之路才对。然而,对奥托影响更大的却
是他的三姨——丽泽·迈特纳(Lise Meitner)。[注:丽泽家里兄弟姐妹九人,弗里希
的母亲行二,丽泽行三] 如果这个名字对你有点眼熟,千万不要奇怪,因为她的确已经
在这个系列中出场过了。既然再次出现,那就不妨对她也多介绍两句吧。丽泽上学期间
便对物理学十分着迷。在那个年代女性进入公立学校学习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丽泽
在父母的支持下一路前行,并师从热力学教父级人物玻尔兹曼完成博士学位。从维也纳
大学毕业两年后,丽泽来到了当时理论物理学的圣地——柏林。在这里她遇到了爱因斯
坦和普朗克。当时的社会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性别歧视,就连普朗克老先生都不允许他
的课堂里有女学生。但丽泽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一先例。也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奥托·
哈恩,也就是后来发现核裂变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位,两个人一起同事工作了三十
年。哈恩擅长化学,丽泽专攻物理,他们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1926年,丽泽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物理学正教授。我们之前不时提起的小
魏茨泽克也曾在丽泽的实验室当过助手。爱因斯坦称其为“德国的居里夫人”。进入30
年代后,丽泽和哈恩开始专注于核科学的研究。 当时欧洲不少大家也相继进入这个领
域并展开竞赛,这里面包括英国的师祖级人物卢瑟福、意大利的费米以及法国的约里奥
-居里夫妇。其中丽泽和小居里夫人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相互攻击和驳斥对方的研究成果
,成为学界的一道奇景。当然了,这种学术争论和现今娱乐明星们相互撕X还是有本质
的不同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希特勒和纳粹势力走向德国的权力核心。之前几期我们
已经讲过,这个时期各项排犹法案开始执行,大批优秀的犹太科学家被逐出德国。虽然
丽泽早已受洗皈依了基督教,但无法改变本身出自犹太家庭的事实。不少人劝她趁着事
态还没有太严重尽早离开,但丽泽仍认为奥地利公民这把保护伞可以让她免于这场灾祸
。然而实际形势却在1938年出现急剧恶化,这一年的三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包括丽泽
在内的数十万奥地利犹太人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荷兰物理学家德克·科斯特(Dirk
Coster)为此亲自来到柏林与哈恩一道帮助丽泽逃离魔窟。一方面走的仓促,一方面也
是为了不引人耳目,据说丽泽离开时钱包里只带了10块德国马克,老朋友哈恩则拿出家
传的钻石戒指送给丽泽以备不时之需。就这样科斯特带着丽泽乔装从柏林出发,在荷德
边境检查丽泽前往荷兰的许可中,科斯特使出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德国边检官员,终于通
过关口进入荷兰境内。这时的丽泽·迈特纳已经59岁,一直执着于物理学事业的她似乎
连一场恋爱都没有经历过。在荷兰求职经历并不顺利,丽泽辗转来到斯德哥尔摩,算是
勉强安顿下来。
丽泽的外甥,也就是开头说起的奥托·弗里希自幼受此感染也一猛子扎进了物
理学。跟从三姨的节奏,先从维也纳大学毕业,然后到德国深造,师从后来的诺贝尔物
理学奖得主奥托·施特恩。这师徒二人都是犹太人,当1933年的排犹浪潮兴起之际,施
特恩辞去汉堡大学的教职前往美国加入卡耐基理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卡耐基梅隆大学
的前身。弗里希在劝说三姨一同移民未果后只身前往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之后由取道
哥本哈根来到了玻尔的研究生,一待就是五年。1938年的夏天,得知三姨成功从德国脱
身的弗里希欣喜万分。这一年的11月,哈恩受邀来到玻尔的研究生举行学术报告会,玻
尔、弗里希、哈恩和丽泽·迈特纳聚到了一起,他们畅谈科学探索和各种忧国忧民,在
之后还保持着书信联系。在这一年的圣诞节,弗里希跨过海峡来到瑞典和三姨共度假期
。也就是在这前后,哈恩和他的助手在铀的核裂变试验中取得重大进展。哈恩第一时间
把结果寄给丽泽,在和弗里希仔细计算考量之后,这二人首先给出了核裂变的物理解释
,就来核裂变一词的英文也是弗里希首先提出使用的。在他们的解释下,这才有了后来
哈恩的轰动性论文,我们在这个系列的开头几期已经讲过了。而弗里希和丽泽·迈特纳
也把自己的成果汇总成文,刊登在了第二年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常言道:”打
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是是”夫妻店“也不稀奇。但弗里希和丽泽·迈特纳这对
外甥和姨妈的强力组合大概可以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了。再后来的故事我们也提到了,哈
恩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而弗里希和迈特纳却与之无缘。尽管丽泽·迈特纳后来获
得了不少诸如普朗克奖章、哈恩奖、费米奖等超重量级的荣誉,但始终没有得到诺贝尔
评选委员会的青睐。关于这件事,有不少人为他俩,尤其是丽泽迈特纳鸣不平。不过到
了1997年,一个更少人享有的荣誉被追赠给了已经辞世近30年的丽泽·迈特纳——国际
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在这一年宣布将109号元素正式命名为䥑(Meitnerium)
,以纪念这位科学家。享有这份荣誉的现实人物屈指可数,除了迈特纳之外还包括:
居里夫妇:96号元素,锔Curium
爱因斯坦:99号元素,锿Einsteinium
费米:100号元素,镄Fermium
门捷列夫:101号元素,钔Mendelevium
诺贝尔:102号元素,锘Nobelium
劳伦斯(美国科学家,曼哈顿计划主要成员,回旋加速器发明人):103号元素,铹
Lawrencium
卢瑟福:104号元素,鑪Rutherfordium
西博格(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重要成员,发现多种超铀元素):106号元素,
166734;Seaborgium
玻尔:107号元素,𨨏Bohrium
伦琴:111号元素,錀Roentgenium
哥白尼:112号元素,鎶Copernicium
弗廖罗夫(前苏联物理学家,苏联的核武器计划发起者,扮演了西拉德在美国的角色):
113号元素,鈇Flerovium
核裂变的发现让整个物理、化学界兴奋,而一场狂风暴雨却正在酝酿之中,海森堡在这
年夏天造访美国的经历我们在之前已经讲过了。而在哥本哈根,弗里希也准备利用暑假
到大不列颠岛上会几位旧友。不料大战刹那间打响,弗里希也就此留在了英国。他这一
留不要紧,几个月后一份他参与撰写的报告成了整个盟国核武器研究计划最重要的一块
敲门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下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