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发帖数: 29 | 1 我觉得这个分析方法还是对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小说而言的,不适用于Sound of silence这
篇。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篇科幻(幻想)小说。作者试图达到的,是把一个幻想的世界展现在
读者面前。而作者凭借的手段,是其极其出色的细节描写和栩栩如生的想象力;从国内bb
s被封潮流,想象未来“和谐网络”,进一步想象出“为了控制社会政府剥夺人们说话的
权利,无论在物理世界还是在网络上”,这样的逻辑演绎和想象力;是我认为这篇小说好
的最主要原因。
在这种题材的小说里,不需要那种非常细腻抒情的语言;也不需要形势美的洗练。那些是
抒情类小说推崇的,在幻想写实主义小说里不是很必要。在这里人物塑造也并非第一位的
。实际上这篇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平面的,但这丝毫没有伤害主题的表达。这篇小说的情节
其实比较直截了当。如果用压缩细节的方式缩写,缩到5000字都不是没可能。但那样读起
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大为逊色。这种小说,最关键的,第一是想象力,第二是逻辑,第
三是描写的细致性。其他都是次要的。
这篇小说的情节我认为已经足够好了。难道通过光盘上的刻痕、再到网络上的暗语这样的
方式还不能体现出“透过制度的层层封锁”这 | h**t 发帖数: 1045 | 2 科幻小说难道就不需要洗炼的语言,细腻的刻画吗? 我觉得这是偏见。我觉得
很多优秀的科幻小说都有非常洗炼的语言描写的。
这个小说,许多设定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讽刺性也很强,都是不容否认的。
但是缺点也是显然的,对1984的模仿太明显了,而且语言很罗索,压缩一下,
改写一些,会好得多。还有里面对bbs的描写,我觉得挺没用的,显然作者
是因为水木一类的bbs的命运所想到这个构思,但对于非bbs的一般网络
读者,这篇作品里面强调当初bbs是怎样怎样感觉比较无聊。还有说话社里面
的intercourse,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必要,难道是为了吸引人气?和
1984里面的两个人的爱情还是感觉很不一样的,这里感觉有点牵强。
我个人觉得这篇作品还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关于结尾,十分巧妙,引人思索。
(对了,为什么要是美国?设定为一个虚拟的国家好得多。当然,用中国是不可能的,
但是用美国显然感觉上也不对,因为这种网络封锁是不存在于美国的,还是用一个
虚拟的国名比较好。毕竟这只是一个寓言)。
【在 d*****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这个分析方法还是对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小说而言的,不适用于Sound of silence这 : 篇。 :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篇科幻(幻想)小说。作者试图达到的,是把一个幻想的世界展现在 : 读者面前。而作者凭借的手段,是其极其出色的细节描写和栩栩如生的想象力;从国内bb : s被封潮流,想象未来“和谐网络”,进一步想象出“为了控制社会政府剥夺人们说话的 : 权利,无论在物理世界还是在网络上”,这样的逻辑演绎和想象力;是我认为这篇小说好 : 的最主要原因。 : 在这种题材的小说里,不需要那种非常细腻抒情的语言;也不需要形势美的洗练。那些是 : 抒情类小说推崇的,在幻想写实主义小说里不是很必要。在这里人物塑造也并非第一位的 : 。实际上这篇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平面的,但这丝毫没有伤害主题的表达。这篇小说的情节
| p***g 发帖数: 136 | 3 这个这个,可能是有着太强的马伯庸的风格标记,所以当年看的时候完全有心理准备接受
恶搞。
不觉着文字有什么问题。和1984比?本来就是致敬的作品。倒是1984,在诞生之初,就被
评论家们职责文字不够出众,虽然我看的时候完全顾得上逐字逐句去体会什么文字,只能
一径看下去。
嗯,好像没有标明作者,而且原文叫“寂静之城”,是去年桑桑命题作文站的作品,把作
者的得奖感言搬过来弥补一下。。。
这是BUCOCK经有关部门转递的一盘磁带,其本人目前行踪不明,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播放开始)
(女人的声音)甲类,卷第六十三零二七,编号五六三八一九八四,种类:磁带,已审核
,准予播放。
(磁带的沙沙声)……咳,咳……我是BUCOCK,大家好,这一次的感言实在是很头疼,不
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是自己的真实心情,那么说出来的话就
是“请使用健康语言”、“该词汇已经被屏蔽”;而如果按照习惯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
关怀我这一篇拙文是迎接十一伟大祖国的生日云云,又有点讨打……当初写这篇东西的动
机其实很单纯,因为“……”(自动消音)这让我觉得“……”(自动消音),也正因如
此,反而“……” | c**c 发帖数: 2593 | 4 这个小说是去年写出来的, 当时是讽刺中国互联网上无所不在的敏感词过滤.
要么用"*"代替敏感词, 比如你敲"八九不离十", 贴到网上却成了"**不离十";
要么干脆拒绝把你这个数据包发出去, 比如QQ有些版本拒绝把你的消息发出
去之时, 会友善地提醒你: 请使用文明用语. 有过亲身体验的读者, 看了这
篇小说没有不绝倒的. 至于用美国作背景, 这本身倒不奇怪. 美国也经常有
些科幻作品里把未来的美国想象成极右派的天下, 到处钳制言论自由的. 我
的感觉是马伯庸故意写成美国的. 在中国写中国的事情而不得不把背景写成
美国, 本身正是莫大的讽刺, 而这也正是作者的言外之意, 呵呵. 很可能还
有一点原因是暗中呼应前两年刘慈欣的军事科幻<<全频带阻塞干扰>>, 那本
书最初是写中美大战, 中国惨败, 一败涂地, 眼看就要亡国了, 最后靠太空
中的中国宇航员自我牺牲引发太阳耀斑导致的全频带无线电阻塞现象, 才挡
住了势如破竹的高科技美军; 但是这样写显然不能在中国出版, 最后出的时
候经过改写, 把中国写成了俄国, 于是就成了美俄大战, 俄国惨败云云...
在中国就不能明写中国不好, 也是个很
【在 h**t 的大作中提到】 : 科幻小说难道就不需要洗炼的语言,细腻的刻画吗? 我觉得这是偏见。我觉得 : 很多优秀的科幻小说都有非常洗炼的语言描写的。 : 这个小说,许多设定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讽刺性也很强,都是不容否认的。 : 但是缺点也是显然的,对1984的模仿太明显了,而且语言很罗索,压缩一下, : 改写一些,会好得多。还有里面对bbs的描写,我觉得挺没用的,显然作者 : 是因为水木一类的bbs的命运所想到这个构思,但对于非bbs的一般网络 : 读者,这篇作品里面强调当初bbs是怎样怎样感觉比较无聊。还有说话社里面 : 的intercourse,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必要,难道是为了吸引人气?和 : 1984里面的两个人的爱情还是感觉很不一样的,这里感觉有点牵强。 : 我个人觉得这篇作品还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关于结尾,十分巧妙,引人思索。
| d*****a 发帖数: 29 | 5 嗯。我比较赞同你的这些意见。如果按照你说的,把谈话会的对话再修改一下,应该还有
不少改进余地。
可能大家的视角不同吧。我前边的意思,是想说对不同主题的小说应该有不同的评价
标准。风花雪月型的,文字情节就很重要;而幻想写实主义的,作者对一个虚幻世界的
想象和描写的真实感更重要。这些是Sound of Scilence真正与众不同的,出色的地方。
就好比一篇paper,如果有一个真正创新的idea,那么即使数据误差大点儿或者文字组织
的不是很好,也无伤大雅。
另外,我一只以为这个东西是作者从3.16以后因为smth被封才开始写得。那时候觉得
在几天以内就一气呵成3万字的这么一篇实在是太牛了,要是没点儿缺陷,未免
不可思议。今天才知道原来这也是一篇老东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