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arenting版 - “妈妈别走”视频系造谣,消费“留守儿童”的恶应得到严惩
相关主题
田亮该不该带着儿子去吸粉?大家帮我选择一下
肚皮闹学记(2)抵制“爸爸去哪儿了”,让全国看看5岁女童“环卫工”
小驳“在美国不能孝敬父母” (转载)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玩吗?
这,这,不就是学个钢琴吗?由不得父母狠心,由不得孩子想不想
加州大学华人教授:从小被告知不能和洋人说真姓[转载]又是留守儿童惹的祸
怎么trick and treat?女儿去了美国,我成了留守妈妈
大家怎么领着宝宝要糖?让孩子不再逼停动车
宝宝自己睡着了你国内有娃吗?我说件事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留守话题: 儿童话题: 视频话题: 消费话题: 为了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s
发帖数: 1
1
除了春节,没有哪一个节日可以有这么明晰的“断舍离”的感觉,而留守儿童无疑是这
场别离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
前两天,一则《春节后父母离乡返工,留守姐妹一路狂追倒地哭喊“妈妈别走”》
的新闻视频在网络疯转,视频中小女孩坐地的哭喊声也赚足了不少网友的眼泪。然而据
媒体报道,经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政府调查,该视频内容与事实完全不符,是拍客为了
吸粉摆拍的。
消费“留守儿童”的悲情表达,这是一种恶。通过编造话题,欺骗良知以实现流量变现
,也是一种恶。
现在看来,视频中除了女孩的哭声是真实的,其他都是假的。拍摄者大抵也知道,
贵州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节后与父母告别的悲悲切切画面一定能够圈粉。而
观众也正是明晰这一点,才对视频的真假本能地失去了质疑心理,一时间被感动得稀里
哗啦。
虚假的表象被揭开后,事实就不再揪心。女孩的父母并没有外出务工,只是当天回
榕江的生态移民房居住,由于还未开学,便没有带孩子一起走,才引发哭闹不止。至于
戴眼镜的所谓“老师”,是拍摄者祝某辉的女朋友,系黎平人,目前专拍抖音视频传到
网络上,依靠网友浏览、观看获取资金来源。
平平常常的生活场景,在不同的时间氛围里会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正如这一番修饰
,就让一场普通的别离成了击中情感痛点的“留守儿童”话题。
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时候再看视频中那句“放手女儿,我去打工回来给
你买新的衣服,在家听老师的话听奶奶的话”的表达,又让人觉得虚伪。虽然拍的视频
是假的,但孩子接受的信息是真的,这样欺骗孩子真的好吗?
渲染悲情,制造情感触点,这是当下很多自媒体表达惯用手段。尤其在留守儿童居多的
贵州,编造这样一出亲子离别的剧情,很容易让人相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8月底,
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以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5万人,其次
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贵州,以上7省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84.7万人,
占全国总数的69.5%。
如此庞大的群体,在自媒体看来就是妥妥的流量。春节刚过,离愁别绪是最容易引
发共鸣的。但不能为了吸粉吸金,就肆意消费他们,不能为了实现流量变现,就随意造
谣。这不仅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还有可能涉嫌违法。
我国治安处罚法第25条规定,行为人为了引起关注发布编造的虚假信息,公安机关
可视情节进行罚款或行政拘留;若发布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按照我国刑法相关
规定,根据具体情节“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
7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这种为牟利不惜造谣的行为,不能只是谴责,对于消费“留守儿童”以获取关
注的恶行也应当予以惩罚。因为在利益的引诱下,很多自媒体往往会突破基本的底线,
为了追求所谓的“10万+”和吸粉,不断地造谣乃至诽谤。
诚然,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欺骗,但更应该有底线,这是自媒体生存的基本要求,一
旦为了追逐利益失去底线,那也就意味着已经游离到了死亡的边缘。
1 (共1页)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长时间不跟孩子在一起,也就不想了加州大学华人教授:从小被告知不能和洋人说真姓[转载]
大姑子成天在朋友圈晒我家孩子怎么trick and treat?
看着满屏的父亲节,心里难受大家怎么领着宝宝要糖?
爸,希望我们下辈子互不相识宝宝自己睡着了
田亮该不该带着儿子去吸粉?大家帮我选择一下
肚皮闹学记(2)抵制“爸爸去哪儿了”,让全国看看5岁女童“环卫工”
小驳“在美国不能孝敬父母” (转载)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玩吗?
这,这,不就是学个钢琴吗?由不得父母狠心,由不得孩子想不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留守话题: 儿童话题: 视频话题: 消费话题: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