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 发帖数: 11 | 1 最近听了朋友的哭诉,真的感觉小孩也不好当啊。事情是这样的,朋友家的小孩今年才
上小学,新学期开学就发现他整天闷闷不乐的,对上学有抵触,本来朋友没太在意,可
能是假期刚过,孩子还不适应上学的节奏,以为过几天就好了,但是后来发现她家的小
孩子每天放学浑身都脏兮兮的,衣服裤子全是土,书包也被撕扯的开了线。一问孩子,
孩子只是低头什么都不说,朋友担心,于是有一天去了学校接孩子,结果竟看到意想不
到的一幕。朋友家的小孩在放学的转角路上,竟然被四五个小女生围在一起欺负,她们
看起来年纪也不大,同样穿着校服,但是语言粗鲁,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动手推朋友家
的小孩,要知道朋友家的小孩是个小男孩,对此他丝毫不敢反抗,就呆呆的杵在原地。
看到此情此景,朋友当然冲上去驱散了那群坏孩子们,一把抱住失魂落魄浑身发抖的儿
子。
令朋友不解的不是为什么她的儿子会被欺负,而是为什么遇到欺负时她的儿子选择不反
抗,甚至不跟老师和家长说的态度。现在的小孩子早熟,没有大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
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暴力举动,那些恶意无处释放就会转嫁到那些老实的同学身上。朋
友的儿子就成了倒霉的被欺负的小孩。但是这种不反抗的表现却是家长们难辞其咎的,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懂礼貌,要听话,不可大声喧哗,大呼小叫,所以遇到危险或
者侵害时,孩子的反应有可能是内省式的,不懂得拒绝,不会捍卫自己的权利,甚至不
愿意找大人帮助。
孩子们要尽早学会保护自己,勇敢起来,向校园霸凌说不! |
a*****g 发帖数: 19398 | 2 十多亿华人被XXX套信息枷锁都服帖的
(鸡器人不知道)
崽子自然也服帖了
【在 C*****l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听了朋友的哭诉,真的感觉小孩也不好当啊。事情是这样的,朋友家的小孩今年才 : 上小学,新学期开学就发现他整天闷闷不乐的,对上学有抵触,本来朋友没太在意,可 : 能是假期刚过,孩子还不适应上学的节奏,以为过几天就好了,但是后来发现她家的小 : 孩子每天放学浑身都脏兮兮的,衣服裤子全是土,书包也被撕扯的开了线。一问孩子, : 孩子只是低头什么都不说,朋友担心,于是有一天去了学校接孩子,结果竟看到意想不 : 到的一幕。朋友家的小孩在放学的转角路上,竟然被四五个小女生围在一起欺负,她们 : 看起来年纪也不大,同样穿着校服,但是语言粗鲁,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动手推朋友家 : 的小孩,要知道朋友家的小孩是个小男孩,对此他丝毫不敢反抗,就呆呆的杵在原地。 : 看到此情此景,朋友当然冲上去驱散了那群坏孩子们,一把抱住失魂落魄浑身发抖的儿 : 子。
|
C****a 发帖数: 293 | 3 华人社区铺天盖地诋毁中国,见了华人三分罪,小孩当然没有自尊了 |
C****a 发帖数: 293 | 4 华人社区铺天盖地诋毁中国,见了华人三分罪,小孩当然没有自尊了 |
s*********t 发帖数: 1 | 5 这篇朋友寄给我。 我感触很大。 写了篇博文回应:
http://taolaw.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65.html
《孩子的自尊,为什么需要自洽建设?》
为什么我的孩子面对暴力侵害沉默不语
https://www.mitbbs.com/article_t/Parenting/32764713.html
下面留言: “华人社区铺天盖地诋毁中国,见了华人三分罪,小孩当然没有自尊了”
。 美国媒体政府诋毁中国,见了华人加三分罪; 亚裔社区诋毁华人,见了华人加三分
罪; 华人社区诋毁中国和华人,见了华人加三分罪; 最后小孩背着9分罪过活, 小孩
当然没有自尊了。
有的朋友说: 美国学校一般没有校服
MD: 私校特别是天主教宗教学校,基本上都有校服。 其实是群体认同一个重要步骤。
群体认同,自我认同,其实都有两千年的宗教心理学政治学的backing. 不是
spontaneous的,也不是可以轻易东拼西凑(所谓取长补短)可以复制的。
针对华人弱项的课程建议, 简简益善
http://taolaw.blogspot.com/2017/08/blog-post_18.html
mix and match 群体认同自我认同,肯定可以出best of breed-mix and match 优秀作
品。 但是背景有很多worst-of-breed mix and match 废品弃子。 七拼八凑的免疫系统
http://taolaw.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69.html
前篇我说的被动流浪者,比如Squanto就是这种群体认同自我认同不自洽的典型。 谁希
望自己的儿子长大流浪在部落的边界,永远不能拥有忠诚的团队朋友? 渴望陌生人的
美食和认可,忍受陌生人的怀疑,依赖陌生人的慈善,失去同族的信任,永远无家可归
。 http://taolaw.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_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