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发帖数: 13043 | 1 http://jzb.com/bbs/thread-3278031-1-1.html
学仙养成指南(前传)
昨天我们聊了人大附的“神”和“仙”,大家可能都有疑问,孩子如何成神,又如何修
仙呢?
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些粗陋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昨天用注意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记忆力和想象力总结了仙儿的思维循环,并且扯了一堆理论的东西,大家可能没感觉
,今天先来个真实的例子,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共鸣。
这个人是我的同班同学,她是个女孩,看起来像个普通学生,不是那么外向,但偶尔露
出一些俏皮。她的存在感并不是那么高,也不是班里的核心,可在我眼里她绝对是个仙
儿。
她是一个游戏通,昨天咱们说过,大到网游,小到益智游戏,她都可以快速玩通。在我
跟她的交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可以把游戏中的技巧,或者说感悟,运用到普通
的生活当中,有时候相当匪夷所思。
她给我讲,闯关类游戏的难点设置逻辑都是一样的,一般设计者会创造一些基本地形和
怪物设定,只要总结出每一个“基本难点”的攻克方式,就像是“基本功”一样,加以
熟悉,就可以完美通关,因为设计者加大难度的方式只有两种---加快游戏速度或把基
本难点重叠;大一些的游戏,比如魔兽争霸、红警之类的,玩的是数据,如果能时刻了
解对手动向,了解自己的情况,那就无敌了;而大型动作类游戏,比如魔兽世界、龙之
谷之类的,关键是技能冷却,在别人打你的时候闪,算出别人的技能冷却时间,还有技
能判定,就会有常胜的方法,当然所有游戏都要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之上啦。
她说:你看某些物理题或者数学题,出题老师的逻辑和最弱智的闯关类游戏是一样的,
就是单纯的叠加基本知识点,然后一道综合题就出来了;国家打仗就像玩红警,数据是
最关键的,我的飞机一秒钟能打出几发子弹,杀伤力累加能不能歼敌,反侦察与研发就
是关键;最后一个最有意思,你看我参加的模联(模拟联合国,就是一个对联合国大会
的仿真学术论坛,会有一些演讲和激辩),跟打魔兽世界挺像的,你要熟悉对方的技能
招数,从一些小的动作细节里面判断别人的心理活动,一方面是躲着大招走,更重要的
是谈判中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处理好对方的情绪起伏。
这段话我印象特深,当时觉得她就是在扯,在炫耀自己的“玄学”技巧。现在想想当时
一个高二的学生能说出这些,还挺可怕的。闯关类游戏,她写了好多攻略,具体我虽然
记不清了,但是细节处可以达到诸如“背景的草地上有个小蝴蝶的,那下一个井盖是松
动的”这种程度,可见她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之强。再说她把游戏类比到做题这件事,
现在说起来,这叫做“拆解”能力,思维力的一种,一道综合题在她眼里,是一堆弱智
题的无聊叠加,怪不得她总能够在考试中轻松取胜;大型对战游戏,她可以轻松说出一
堆复杂的精确数据,类似于一个兵种的攻击是“32-43”,一级研发时增加攻击力7,而
一级研发后的敌对兵种,我们需要平均打11枪才能打死,我们的投入是xx金币,对手只
要xx金币,我在前期处于弱势,所以必须建造2个防御塔弥补差距,派出4个农民侦查,
主动发展经济。这是什么样的记忆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系统性思维,也难怪她后来考上
了密歇根的金融;最后她还从游戏中得到了类似心理博弈的感悟,说实话我现在也没弄
懂,谁让人家是仙儿呢!
跟大家描绘了这么一个形象,不是推崇什么游戏人生,游戏无罪之类的,如果举个“棋
王”,“发明家”的例子其实也一样,他们都拥有同样的特征:家庭方面,整体环境相
对宽松,家庭言论自由,孩子有发言权,和家长交流顺畅,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性格
方面,好奇心重,好胜心强,做事执着而有担当;学习方面是兴趣导向,他们很少考这
考那,即使是升学需要的证书也只是当做“完成任务”。但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面钻
营极深,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不盲目相信权威或者定论,这让他们有很强的探索欲望,
喜欢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甚至使用搜索引擎去解释生活现象,并且进行验证。这样渐渐
得到学习世界的本领后,成为“一专多能”。
孩子的优秀性格往往是通过家庭或社会的“事件教育”打造的,学习能力是优秀的教师
引导而成的,而家庭环境则给了这一切可以成立的可能性。所以回头看看,我们有没有
和孩子平等交流的习惯,有没有和孩子进行过自由的价值观碰撞;是不是我们制定的学
习计划、考试目标经常牵着孩子走,让他没有时间进行思考,甚至愿意做的事情经常半
途而废;孩子是否碰到过一个让他受益一生的老师,还是一个只聊应试,不懂启发的“
老教授”……
这确实可以反思的很多,但作为教师,下一篇我想分享我的老师是如何教我学习的。(
未完待续) |
S*******s 发帖数: 13043 | 2 人大附的“神”和“仙”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孩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功经历,虽然这么说有点
zuo,但我确实一路顺利地通过了中考和高考。其实我不喜欢拿考试的成功说事,我一
直也不认为考试的成功有啥了不起,就像大学考的四、六级,虽然拿了证,见了外国人
还得抓瞎。
但我的成长经历中,有太多的事实证明:虽然考试好的不一定有能力,但有能力的一定
考不差。
这里出现了一个词,叫能力。这个词特别虚,所以专门百度了一下什么是能力:
1、 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
2、 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
3、 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4、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信息量有点大,但我所理解的能力和这个差不多,总结一下:能力是一个人在完成任务
时所表现出的活动效率,是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
这种对于能力的理解,是我在人大附中的学习期间建立的。学神、学霸比比皆是,每周
一升旗仪式上,刘奶奶念市级各种比赛的获奖名单就得1分钟左右;而更为可怕的是,
还有更大一个群体---学仙儿。大家可能第一次接触这个词儿,解释一下:学仙儿就是
那些“上课吊儿郎当,下课玩玩闹闹,回家不一定写作业,但成绩倍儿棒”的大仙儿们。
这些仙儿往往是兴趣广泛,每个人在一些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说大点,有获得乒乓球
、台球世界冠军的;说偏点,有植物动物解剖特殊爱好,或者酷爱无线电、机器人,获
得了什么发明专利的;正常点的,在音乐上有较深的感悟,古典民族爵士乡村,连音乐
史都有涉足,或者参加了交响乐团、合唱队,甚至自己组建乐队的(非特长生);还有
一批人,男生居多,球场混子,下课十分钟都要从厕所翻出去,上操场上踢两脚球;哦
对,还有一小部分,游戏玩的特棒,大到魔兽争霸、dota这类竞技类网游,小到超级玛
丽、拳皇,甚至石头剪刀布,往往是玩不过他……更有意思的是,仙儿们总能够在年级
大排名中获得前300名,别忘了人大附的前300意味着什么……
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牛人各有各的牛法儿,这事没什么道理可说,可见得多了,我才
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让乒乓球世界冠军去踢足球,他还是比别人踢得好;让玩游戏的
去研究围棋,他还是会很强;让“音乐家们”拍微电影,他一样做得来……这种“想牛
就牛”的任性,让我引发了思考---学仙儿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又是怎么能玩好
又学好的?
让我们回到能力的定义上来,效率高、个性,这些只是表象,或者说能力导致的结果。
我的拙见是,他们拥有的真正能力是把一件事情当做一个“任务”的时候,他们会拥有
一种优势的心理特征,马上进入一个“长期积淀出”的成熟思维循环中。拆解一下这个
思维循环的话,不难发现都是一些我们特别熟悉的“虚词”:注意力,观察能力,思维
能力,记忆力,想象力。
好像假大空,但其实内在逻辑紧密:这些孩子往往活力十足,像一只灵动的鼠鼬(就是
丁满啦!),对周围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同时警惕性十足。注意力让他们变成一台时刻
运转的多功能摄像机,不仅可以看到他感兴趣的任何事情,还能产生触觉、味觉、想象
等。这之后就是观察力,我们还用摄像机来作比喻的话,观察力就是让摄像机“高清”
起来,并且进行多角度的感受。信息收集够了,就到了处理信息的环节:分析这些信息
和已有知识的对比、类比,发现事情的关键环节并提出问题,尝试解释事件的内在逻辑
,是思维力;运用跨领域的知识尝试解读,进行抽象化的总结和拓展,这是想象力;在
这个过程中内化的各种知识,是记忆力。
所以在我看来,学神和学仙是一个等级的物种,只不过学神把某类专业知识当做了自己
研究的“任务”,而学仙则是选择了更广阔的天空。他们都有严谨的内在逻辑和强大的
学习能力,假使让学神去研究游戏,他一样可以玩的头头是道,只不过他不想。
别把“不会玩的孩子就不会学”当做玩乐的借口,也别把“学习好就是死学习”的理论
当做学不好的理由。真正的“神”“仙”,不是傻学和傻玩,而是学中玩,玩中学,他
们不会把学习和生活分开,随时保持好奇心,随时保持注意力,从小事中学习到世界的
真理,发挥思维和想象,从不让自己的思想懈怠。
慢慢的,成就感的快乐包围着他,潜移默化,使他进行更多的思考。最终,拥有了学习
世界的能力后,神变成了神,仙变成了仙,渣,还是渣。(未完待续) |
l*****e 发帖数: 2447 | 3 游戏的那些,会不会未必是这个女生的直接经验,因为研究的人很多了。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jzb.com/bbs/thread-3278031-1-1.html : 学仙养成指南(前传) : 昨天我们聊了人大附的“神”和“仙”,大家可能都有疑问,孩子如何成神,又如何修 : 仙呢? : 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些粗陋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昨天用注意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 ,记忆力和想象力总结了仙儿的思维循环,并且扯了一堆理论的东西,大家可能没感觉 : ,今天先来个真实的例子,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共鸣。 : 这个人是我的同班同学,她是个女孩,看起来像个普通学生,不是那么外向,但偶尔露 : 出一些俏皮。她的存在感并不是那么高,也不是班里的核心,可在我眼里她绝对是个仙 : 儿。
|
S*******s 发帖数: 13043 | 4 本帖最后由 大大圣 于 2015-4-2 11:46 编辑
我梦想中的课堂
我是高中考进人大附的。
我经常在想,孩子学习能力是在什么时候养成的,是高中吗?还是要继续往前追溯呢?
我认为人大附确实是一个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堂,只要你有才能,哪怕再偏门,她都会给
你一个安全的角落,静静地看你绽放。但单从我的成长经历上来说,学习能力却是在初
中培养的。
我初中在八一中学,班主任是一个老头,教数学的,叫刘汉昭,我们喜欢叫他刘头儿。
耷拉的眼皮,中等身材,头顶上一层薄薄的偏分,给人一种严而不肃的感觉。他是一个
内秀的人,不张罗,更没怎么见过他大声说话,但却把我们这一帮调皮捣蛋的“坏孩子
”整班送进了人大附、北大附等当时海淀最牛的五所学校。
这要从刚上初一的时候说起。开学前一周的入学报到,刘头儿就让我大跌眼镜:今天开
始,我们就进入了初中的学习,我给大家设计了一套测试,叫做“段位测试”。跟围棋
的段位一样,你的段位越高就说明你越牛。测试的方式是: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检测
“有理数”这一章的知识,通过了测试你就会晋升为“一段”。我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都是知识点讲的非常清楚的,你们可以下去看一看。
未学先考,这不是难为我吗!我是一个从小没有上过任何“课外学习(数学英语)班”
的孩子,但入学的分班考试,我“意外”地考进了这个数学实验班。仅仅是靠着刚入学
的热情,和些许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劲儿,我进入了一周的自学状态。
了解知识点,学习例题,完成基础作业,一切都是自己定的计划。不会的题目,翻翻前
面例题的解法,看看基础概念,完成下来还挺轻松,原来初中的知识也没那么难嘛!我
迅速建立了自信,打开了老师推荐的“拓展题集”。
哈,这才知道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一堆不会做的,怎么办!我妈是从来不会教
我做题的,只能自己硬干了!看答案不丢人,大不了把每道不会做的题目都当成例题来
看就好了嘛!圈出答案中我没想到的地方,在心里先过一遍整体的解题思路。不得不说
,我那时候还挺乖的,并没有把答案抄在习题册上,而是把题目留起来,继续向下做,
接受下一道题目的挑战。等今天的学习任务快完成的时候,我再回头看看之前所有不会
做的题目,进行解答,还不会的做出标记,第二天继续。
经过一周的自学,段位测试终于来了,不出意外的,我将将通过测试,按成绩排名,属
于班里中游。刘头儿说,你们很棒,这些题目有一半是各省市的中考题,你们有些已经
晋升为一段。但别以为就这么完事儿了,之后的课堂都交给你们。现在请一个志愿者举
手,这张卷子的第2题和第4题需要在下节课的时候由你讲给大家,请你把解题中用到的
基础知识讲解清楚,怎么做的给大家讲出来,没有问题吧?
之后的一周里,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把这张卷子全讲完了,当“小老师”讲课的时候,
刘头儿就坐在他的位置上,默默地听讲。但真实的课堂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因为
经常会有学生提出些刁钻问题,让“小老师”无法回答,课堂无法进行下去。但刘头儿
在这个时候只是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并且组织大家帮助小老师解决问题。教室里充斥
着“秕言谬说”,很多学生的回答并不正确,这就又引发了另一轮争论……
而每到课堂的最后15分钟,刘头儿才会站出来“主持公道”,他把大家在争论中产生的
观点进行总结。从基础知识到中考难题,有时是各个击破大家错误的思维逻辑,有时是
解读某个学生的精妙解法,而有时是根据百家之谈,把一道题目总结出多种思路。
就这样,两年过去,我们很多人升上了十几段,而初中的所有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自
学”中完成了。回顾这段时光,请原谅我叙述时的啰嗦和无序,因为我太想给大家呈现
当时的课堂和这样一名恩师,他在我的成长中意味着太多了。
故事讲完,又到了交流时间,我希望大家不仅仅只是看到了一个“幸运的大圣”遇到了
一个“适合的老师”。因为这个故事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内容。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这是标准鸡汤文的观点,但我们要想想,是什么激发了孩子的潜
能,也许并不一定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段位测试”激发了好胜心和成就感这两
大学习驱动力;在段位测试之后告诉孩子:我们有一半的题目是中考题,而不是在考试
之前,这建立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最自然的拼搏状态证明自己;回想起来,所有
带有“段位测试”的自学章节,都讲的是认知性内容(虽然初中知识认知性内容很多)
,难度较低,让自学成为可能性,把枯燥无味的基础内容变成了自我探索的有趣过程;
看似杂乱无章的挑选题目,把课堂还给孩子,其实是设计感十足---题目的选择顺序一
定是符合了孩子认识这个知识的客观规律;“小老师”的展示,不仅让他在这个知识点
上理解通透,还锻炼了表达能力,成就感爆棚;学生们的课堂挑战(提问小老师),让
孩子们在接受新知识时产生了“不服从权威”的习惯性思维,培养了质疑能力,充分激
发自我思考;同时,百家争鸣,长此以往,每个人都可以包容别人的观点,会倾听,更
是让孩子们会和别人“平等辩论”,以理服人,每个人都“各执己见”,而又可以“求
同存异”;最后,老师精辟的总结,渗透了太多了教育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功底,思维导
向的讲解方式,总让孩子们醍醐灌顶……
我梦想中的课堂就是这样,但因为我是一个课外机构的教师,可行性比较低,确属无奈
。但我相信,通过精心地设计课堂,我们一定能把“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好奇心”变
为孩子学习的驱动力,而非考试的成绩压力;面对新知识,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
,而非直接讲述;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而非背题背方法;让课堂活而不乱,学生主导
,但又不偏离教学主旨;培养孩子质疑的思想和包容的内心,可以勇敢地面对未知,也
可以从容的处理反对意见……
前两天,我参加了摩比组织的“引导式课程开发”工作坊,两天的培训让我成长了许多
,培训师孙老师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打开了思路。如果说那样的课堂是我的梦想,那
么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我离梦想更近了。
56565.JPG
“真理的重要性,远没有探索真理的过程更重要”
写在本篇最后
今天主要分享的是“我的老师”,但在文章前面的“蓝色标注”部分,我也分享了一些
自己的“自学方法”,但在后面并没有做出解释和分析。
大家也许也会有疑问:你是如何做到自己制定计划学习的?你是如何做到那么乖,不去
抄答案的?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在没学过任何课外数学的基础上,“侥幸”考上数学
实验班的?你的学习能力是不是天生就有的?
万事皆有其因,且听下回分解 |
u*****a 发帖数: 62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