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h*****i 发帖数: 24 | 1 这也许是中国最孤单的学校——开学仪式上,高高的旗杆下孤零零地站着三个人:
41岁的班主任陈洪艳、41岁的体育老师刘海涛和唯一的学生、12岁的王浩。从几年前开
始,吉林省公主岭市三门李村小学就只剩下两个老师、一个学生,成为罕有的“独生小
学”。
多年前,有篇不明真假的鸡汤文,说是日本有个只有一个乘客的车站,火车为其停
靠,车站为其运转,感动了很多“不明真相”的国内读者;如今,我们也有了只有一个
学生的小学,很多人貌似有扬眉吐气之感,因此各种煽情各种点赞,夸赞我们的教育充
满人性的光辉,真正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没有学上。
可是,经济社会的规律,从来就不会为了煽情而改变,没有效率的东西注定只能被
淘汰。一个学生,两个老师,学生次次考试,既是第一,也是倒数第一,老师日常教学
,天天两个对一个,大眼瞪小眼,这还是正常的学校吗?可以说,没有哪一本教材是为
这样的学校设置的,遇到“和你的同桌谈一谈你的看法”之类的课后思考题,学生该如
何完成?
虽然只有一个学生,每天早自习和七节课却都没落下过;老师设置了14个手机闹钟
,作为每节课的上课铃和下课铃;“一个学生也不能糊弄啊,一样要认真教,要不良心
过不去”……这些在新闻中写出来的确感人,但在这样的学校环境里,不说学生学习成
绩怎样,也不说老师教学水平怎样,时间长了,心理方面肯定会出问题的。
面对“一个学生的开学典礼”,真正该问的是:这样的学校,为何居然能够存在好
几年?难道不是早就应该被撤掉吗?别的孩子都能去镇上读书,为何这个孩子不行?又
或者,是撤校后两个老师没处可以分流吗?公共资源,浪费比贪腐更可怕,教育不讲效
率,同样是耍流氓。花钱安排两个老师,维持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运转,本质上就是低
效,就是浪费。
我的意思,不是说只有一个学生,上不上学就不重要了,而是说,应该让他去更好
的学校上学。路程也许是要比现在远一点,但那才谈得上是真正的受教育。有人也许会
拿“冰花男孩”说事儿,认为撤点并校不好。其实,在广大农村地区,并校加上校车,
极大改变了乡村教育面貌。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一个有规模的好学校,远胜于保住若干
个四处分散且生源稀少的差学校。
分散带来落后,集中带来效率。把孩子集中起来,把学校规模做大,好老师才会留
下,教育投入才会集中,社会捐赠才有效率。很多乡村都有了水泥路,校车或者家长出
钱拼车,就可以解决上学路程较远的问题,实在不方便的留守儿童,还可以寄宿学校,
周末再回去,相关部门可要求寄宿学校,安排生活老师,照顾生活起居,丰富童年生活。
各地希望小学,这些年被大量废弃,就是因为生源稀少,政府财政出钱建起来的学
校,如今关门空置的就更多了,这些都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就像人的城市化是趋势所在
,乡镇学校的集中化规模化同样是必然趋势。马云建议再度推起并校机制,大力推动寄
宿制,是非常有道理的。学校规模太小,办几年可能就没了,不可能留住好老师,也不
可能有好教育,相关投入会浪费,社会捐赠自然也没兴趣。
所以,“一个学生的开学典礼”并不值得煽情。不让这样的学校继续存在,才是真
正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