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NewYork版 - 美食大片深夜火爆,网友受不了:馋得起床下厨房!
相关主题
调查称男人身材分为7种 请对号入座:你是黄瓜还是四季豆?(转载)那些年,我们一起……干过好多事呢
Mahattan NYC的猪肉是什么行情?扬子晚报:减肥的几大误区
麻辣香锅的简单做法(转)换掉升旗仪式讲话稿 中学生当众抨击教育 师生惊呆
这晚饭转载: 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吃了会致癌?
zz 叶剑英孙女罕见曝光 什么样的男人入法眼请问买什么样的筷子好啊
通常我们都认为同外国男士聊天感受更舒服,因为外国人更享受生(转载)有人用过这玩意吗: 有3级厨师水平的自动炒菜机
刚刚看完功夫熊猫回来骑马舞是扬子荣的!思密达
贱党萎业第一集 极度贫穷的大陆儿童 (转载)女子携米粉出关被香港扣留 遭海关人员嘲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食话题: 南京话题: 网友话题: 舌尖话题: 粽子
进入NewYork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Y
发帖数: 9698
1
美食大片深夜火爆,网友受不了:馋得起床下厨房!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意外走红,江苏无锡镇江扬州靖江兴化5地上镜
张筠 柳扬

看到右边这张“鲜肉版水墨画”,你是不是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告诉你,
它叫做——《舌尖上的中国》。这几天,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力压各种电视剧,
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
在食品安全如此令人担忧的今天,央视赫然播出美轮美奂的美食大片《舌尖上的中
国》,时机真是选得太对了!
而今晚,一共7集的《舌尖上的中国》就要播出第6集了。虽然已近尾声,但正逢周
末,好不容易休息的人们是否也想当一回“吃货”呢?今天,扬子晚报搜罗了片中众多
的“地产”元素,为读者们奉上一部“舌尖上的南京”。要知道:“馋”没有什么不好
意思,爱美食,就是爱生活。
到底火在哪
美食大片深夜“折磨”南京网友:“忍不住爬起来去煎鱼!”
彩色诱人
深半夜才播出:
我饿得都快要哭了!
“谁最近没有食欲的,去看《舌尖上的中国》吧!” 每晚22点30分,当CCTV播放
《舌尖上的中国》时,就立即成为了微博“刷屏利器”,很多网友下了班急忙赶回家里
收看,漏掉了的还上网到处搜找。
“高清摄影机真是要人命,口水都流一地了,绝对是深夜‘报复社会’的利器,都
快要饿哭了!”甚至有南京观众说,被馋得想去舔屏幕。一位南京网友更是无奈:“看
到一半,我实在忍不住打开煤气灶,把冰箱里唯一的一条鱼煎了!”
但让人头疼的是,该片首播是在深夜,看和不看,让吃货们很纠结。“想看又不敢
看,怕被馋死啊!”
人情醇香
被戳中泪点:
美食中流露人文关怀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国》并不只是吃货们的狂欢,在观看的过程中
很多网友“眼泪与口水齐流”。“流眼泪”的原因,是被纪录片所流露出的人文关怀所
感动。
“一部美食纪录片也这么煽情!”看完第四集《时间的味道》,用网友的话说,就
是“满满泪点”——
苗族姑娘带上妈妈腌制的腊肉腊鱼上学,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要出门,而妈妈的一
句“天会越走越亮”让很多网友称为“神句”,瞬间戳中泪点。
“中国人吃的不仅是美食,也是情感啊!”网友称,“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
,渔网里闪闪发亮……多可爱的中国。”
中国风浓郁
家乡的味道:
勾起海外游子思乡情
“每天都看《舌尖上的中国》,激起了爱国的热忱啊!”有网友动容地表示,“‘
舌尖’是最佳爱国主义教育片,更戳人心窝子的是把食物和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传承结合
在一起……”
记者看到,有留学海外的网友们发微博说,这绝对戳中了游子们心里最容易按的一
块,看了没有不想家的。
最直接效应
网店2天卖30个火腿!
“《舌尖上的中国》一定是淘宝出资拍的。观看期间我至少三十次忍不住打开淘宝
搜索有没有这种食材卖。” 纪录片勾起了吃货肚中的馋虫。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5月
14日播出的第一集节目介绍了云南诺邓火腿之后,某售卖的淘宝卖家在2天时间买出了
30多件火腿,而此前的30天只卖出了1件。
扬子晚报记者 于丹丹
专题组揭秘
无锡的甜、镇江的酸、扬州的刀工、兴化的芋头、靖江的汤包都上镜
为什么南京盐水鸭和龙虾没戏?
昨天白天,不少网友在网上“吐槽”:看了这么多集,为什么没有南京的美食呢?
对于这个问题,扬子晚报记者特别联系了专题组。获悉其实从昨天夜里开始的第5集和
即将于今夜播出的第6集中,江苏有三座城市亮相:镇江、无锡、扬州——
扬州70岁的大厨亮刀工
在纪录片第5集和第6集,江苏有三座城市上榜,分别是镇江的“酸”,无锡的“甜
”还有扬州的“刀”。
第5集是《厨房的秘密》,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
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
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淮扬菜系的刀功是很惊人的,扬州有座淮扬菜博物馆,而摄制组又正好有人认识
扬州一位刀功很好的70多岁的大厨,于是选择到扬州拍‘刀’”,第6集的分集导演告
诉记者,厨刀是扬州闻名天下的三把刀之一。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
是一门艺术,更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扬州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选择城市,不仅关注的
是当地美食,更关注美食背后的文化。”
镇江香醋今夜亮相
纪录片的第6集是《五味的调和》,所谓五味,甜酸苦辣咸,其中江苏占了“酸”
“甜”两味。
镇江香醋和山西老陈醋是名满天下的两大“醋坛子”,为何摄制组选了镇江“香醋
”呢?该集导演告诉记者,山西在谈面食的时候被介绍了很多,为了让观众能见识到更
多不同地方的美食,最终选了江苏的镇江。“还有第二个小原因,其实我和我们总导演
个人都更偏爱香醋,”导演笑着说。
江南甜食选择了无锡
无锡被选为“甜”的代表,倒是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意外。苏南地区,嗜甜的城市比
比皆是,比如上海,比如苏州,为何独无锡成了“甜”味的代表城市呢?“上海菜是偏
甜的,但让无锡人吃了,肯定会觉得味淡。”《舌尖上的中国》的顾问,上海美食作家
沈宏非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江浙一带的人偏爱甜食,而他认为无锡人是最能吃甜的。
无锡当地的美食达人、新周刊美食版编辑万华是这部纪录片“无锡篇”的“地陪”
,他亲历了七天的现场拍摄。谈到无锡的甜,他很自豪地说“香油黄鳝是一道在全国出
名的菜,全国唯一能将黄鳝烧成甜味的,只有我们无锡”。万华说,淮扬菜和杭帮菜都
有不少偏甜的菜,其中以无锡最盛。“无锡酱排骨全国闻名,将荤菜烧成甜的,还甜得
那么好吃那么出名,在全国也不多。”万华告诉记者,拍摄之初摄制组和他说,不要众
所周知名的家大作,只要最地道的民间美食。
最后一集有兴化芋头和靖江蟹黄汤包
昨晚,扬子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专题片第7集(最后一集)的导演杨晓清,提前了
解到,最后一集还会有两个江苏美食上镜:兴华芋头和靖江蟹黄汤包。
杨晓清说,这一集谈的是生态美食。“兴化的垛田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貌特征,
因此我选择了兴化。而芋头正是当地最有特色的美食,因为芋头特别嗜水,整个生长过
程需要大量的水。”
这集中,螃蟹的相关美食还是没绕开江苏。“经人推荐,我们专门赶到靖江拍摄蟹
黄汤包。”杨晓清说,起初她没想拍蟹黄汤包,是制作清蒸大闸蟹的老师傅主动提醒,
蟹黄汤包是非遗项目,做螃蟹相关美食是绕不开江苏的蟹黄汤包的。
奇怪
南京的盐水鸭为什么落榜了?
记者主动向第6集《五味的调和》的分集导演推荐了南京的盐水鸭可以入选五味之
“咸”。导演笑着说,盐水鸭她也曾听说过,但无奈全国的美食太丰富了,选择是件非
常痛苦的事,“江苏已经入选很多了。”如果纪录片拍第二部,导演说她会考虑到南京
来找美食的。
南京人爱吃的龙虾为什么也没戏?
最后一集中,除了垛田,杨晓清还选了“湖”,而湖产美食,她选了螃蟹。为何不
选南京人特别喜爱的小龙虾呢?杨晓清觉得和小龙虾相比,大闸蟹更有中国特色“文化
底蕴也比龙虾深厚。”
扬子晚报记者 张筠
跟着美食追根究底
第1集:自然的馈赠
镜头: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聪明的种植人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
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
上。
而在嘉鱼县的珍湖上,300个职业挖藕人,每天从日出延续到日落,在中国遍布淡
水湖的大省,这样的场面年年上演。
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通过劳动和智慧
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
追问>> 南京市场上的藕和竹笋是哪来的呢?
栖霞产莲藕
采藕要穿防水衣
记者了解到,莲藕真正的上市期是夏秋季节,但因为长好的莲藕可以在淤泥里保鲜
,因此现在冬季和春季市场上都能买到。目前南京市场的莲藕多是周边郊区产的,栖霞
一带就有生产莲藕的池塘。
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蔬菜市场的卢云龙曾在扬州宝应地区看过莲藕采摘的情景。
“池塘不深,采摘的工人穿着那种防水的衣服,用脚在水底下的泥里试探,碰到硬的东
西就是藕了。藕应该是横着浅埋在泥里,然后从水中将其捞起。刚捞出来的藕都沾满了
泥巴,就用塘水稍微洗洗。”
至于如何挑选好的莲藕,卢总透露说,最好买带点泥的,也就是俗称的泥藕。目前
南京市场上莲藕批发价在2元/斤,零售在3元/斤上下。
春笋已下市 多来自浙江福建
笋的时令性很强:一般从每年冬天开始,冬笋上市;冬春之交,春笋上市;夏季之
前,春笋下市。南京的笋主要来自浙江和福建两地,目前已经基本下市了。
卢云龙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浙江德清看到过生产竹笋的竹林。“根本看不到笋芽,
地上都铺满了厚厚的稻壳,笋尖就埋在其中。后来询问后才知道,这都是为了给地表加
温,让笋加速成长。”  扬子晚报记者 柳扬
镜头:
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粽子这个古老的食物,呈现出与传统方式不一样的生命力。刘
光荣,这个来嘉兴打工的裹粽技师,从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要完成超过3000只粽子
。平均每分钟裹7个粽子, 每一个粽子,用的时间不到十秒钟,而分量的准确率是百分
之百。在这样的车间里,每一个工作日,就会有大约100万只粽子被生产出来。
追问>> 南京最好吃的粽子在哪里呢?
一个包粽达人:一天包70个也不够送
虽然下个月23号才是端午节,可家住南京下关的马女士家里已开始粽香四溢了——
马女士可不是做粽子生意的,但由于包粽子水平一流,亲戚和朋友们每年都要向她下“
订单”。
“一天能包70多个,但还是不够送的。”记者在马女士家看到,包粽子的材料已经
备齐了,有处理后的糯米、去了蛋清的咸蛋黄、浸泡好的五花肉还有粽叶和棉绳。马女
士说,包粽子的方法没什么技术含量,口味的好坏主要看配料和煮粽子的时间。“糯米
要用盐、酱油和味精拌一拌,粽子才会有味道。肉也要用同样的作料泡,时间比糯米更
长,30分钟左右。鸭蛋黄要用咸鸭蛋的,鲜鸭蛋的蛋黄在煮的时候容易散掉。”
吃货推荐:
最好吃的粽子店反倒没名气
昨天,记者在网上征集南京哪里的粽子最好吃,引来不少“吃货”的指点。“云南
北路马祥兴隔壁有个五芳斋的门店啊,里面有熟的卖,也有可以带走的。”“南京的太
平巷有家专卖粽子的,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网友争相分享,在“吃货”们推荐
的地点中,除了芳婆、绿柳居等老牌店外,一家藏身南京太平巷郑和公园附近的不知名
粽子店,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扬子晚报记者 张筠
第4集:时间的味道
镜头:
一个特别爱逛菜市场的上海阿姨,推荐了一款上海美食——醉蟹。“腌制食品,是
中国人特有的保存食品的方法。我这朋友做的醉蟹非常美味。”
追问>> 为什么南京人不爱吃醉蟹呢?
岭南状元林召棠曾经为醉蟹做过一首诗,诗称“执杯持螯螯,足了一生事,况此酒
兴蟹,酝酿使之醉”。
江苏省烹饪协会副秘书长周明元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醉蟹是一种传统美食,在江苏
南通和盐城一带比较盛行,还有专门的品牌店。相比之下,南京人对此接纳程度不高,
大概主要还是从卫生和安全方面考虑吧。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醉蟹作为江苏兴化特产,最早制作此蟹的童氏家族居住在中
庄,故人称“中庄醉蟹”。这种醉蟹,色如鲜蟹,放在盘中,栩栩如生;其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且酒香浓郁。
周明元介绍说,醉蟹的制作方式很简单,一般醉蟹的主要原来是河蟹,选材不能大
,要小一点的母蟹,这样比较容易醉透。选好料以后码在小罐子里,将其固定住,然后
再放入生姜和盐等调料,最后倒上绍兴黄酒,将容器密封,大概十天以后,醉蟹便制作
完成,可以食用了。
扬子晚报记者 柳扬
网友自制
“舌尖上的南京”
《舌尖上的中国》中提到的菜,除了自己动手制作之外,其实在南京大多数饭店都
能吃到。南京一家美食网就为吃货们一一进行了推荐,这个周末,有兴致的话不妨去尝
尝——
腌笃鲜
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网友推荐:小南国(水游城店)。这个菜式,这家店做的算很好,汤浓,还没什么味
精味儿。里面的百叶结很软很好吃,咸肉既有自身的香味,又不太咸,笋算蛮嫩,各方
面都很好。
鱼头泡饼
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网友推荐:梅花香里大酒店。鱼头泡饼是这家的招牌菜,有些贵,38元×3斤=114
元一份。
酸菜鱼
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网友推荐:月星餐厅。他家酸菜鱼真是好吃到不行,鱼片嫩,鱼汤香,配上碗米饭
就臻于完美。
馒头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网友推荐:航天馒头(瞻园大门旁)。包子直径估计有10公分,肉包馅好大,吃得出
是正经肉。馒头掰开来一层层的,有嚼劲。黑米糕其他铺头鲜见,咬上一口,绵软香甜
,老人家和换牙的小朋友也能吃。
干炒牛河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网友推荐:香江美港澳茶餐厅(王府大街店)。一大盘,味道很不错,建议配上辣酱
,好吃呢,如果是两个人去吃的话,建议不要点了,分量太大,吃不完。
鲜虾云吞面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网友推荐:骐记香港茶餐厅(王府大街店)
大煮干丝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网友推荐: 扬州富春(近月牙湖锦湖大厦)
蜜汁叉烧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网友推荐:香港采蝶轩
烤鸭包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网友推荐:南京大牌档(狮子桥店)
扬子晚报 http://www.yzwb.net/epaper/html/2012-05/19/content_442481.htm?div=-1
S*****t
发帖数: 280
2
haha~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美食大片深夜火爆,网友受不了:馋得起床下厨房!
: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意外走红,江苏无锡镇江扬州靖江兴化5地上镜
: 张筠 柳扬
:
: 看到右边这张“鲜肉版水墨画”,你是不是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告诉你,
: 它叫做——《舌尖上的中国》。这几天,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力压各种电视剧,
: 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
: 在食品安全如此令人担忧的今天,央视赫然播出美轮美奂的美食大片《舌尖上的中
: 国》,时机真是选得太对了!
: 而今晚,一共7集的《舌尖上的中国》就要播出第6集了。虽然已近尾声,但正逢周

G***Y
发帖数: 9698
3
内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纽约华人关注话题
2012年05月20日 19:51 来源:侨报 作者:苏夏竹
【侨报记者苏夏竹5月20日纽约报道】央视美食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5月14日开
始在央视一套开播,为期7集的纪录片20日尚未结束,早已成为纽约80、90后华人茶前
饭后、短信电话里的必聊话题,从食材到民俗,让海外游子们看到“口水往肚里咽,眼
泪顺脸颊流”。
烤炉上滋滋作响的肉夹馍饼、大面锅里翻腾滚动的臊子面……再到冰天雪地下的破冰捕
鱼、朦胧细雨中的松茸采摘,有别于一般美食节目,导演的镜头对准的是每一个平凡而
又普通劳作人民的日常生活。这部充满人情、乡情的纪录片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引发热议
的呢?每集50分钟的纪录片,分为《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
、《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7集故事横
跨中国大江南北,从各地原汁原味的美食原材说起,不同的加工、选材方式,构成了各
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这些真诚的画面,引发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则是水到渠成的“秘诀”。
从网络上观看到的《舌尖上的中国》,无疑勾起了无数华人的拳拳游子心、故乡情。无
论是坐在华埠的小吃店里、法拉盛年轻人聚集的ktv场所,还是新浪微博的转发上,这6
个字的出现频率都极高。新浪微博上名为“北美省钱快报”、“纽约吃货”等人的相关
转帖都高达3400和700多。网友“辉记NH”说:“完全无那些什么:好好味,口感好好
之类的词语。更多的是一些食物最原始的制作过程,一方面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家
庭作坊劳动者的满足和感恩,一方面观众可以感受到美味的食物。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更有网友表示,此片颠覆了CCTV的形象。还有无数网友呼吁,什么意大利菜、三明
治都弱爆了,应该尽早推出英文版,让外国人也看看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对在美“漂泊”的80、90后游子来说,《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和亲情深深勾住了他们
思乡的心。在巴克莱银行工作的北方人张先生笑着说,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半夜12点,看
得他口水直往下咽。第二次学乖了,吃饱了肚子看,却又被片中一家人围坐一桌,春节
团圆包饺子的画面戳中泪点,那从饺子上蒸腾出的温暖,让他恨不能插上翅膀回到天津
家中。一名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华人张小姐表示,她被片中表现出中华人们对食材有节制
的采取、最朴素的信仰而感动,这是超越了美食本身的中华气节。
m*********o
发帖数: 7545
4
我看了第一集的10几分钟的时候,心里一股酸。然后再看就感叹中国美食文化了。
1 (共1页)
进入NewYork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女子携米粉出关被香港扣留 遭海关人员嘲讽zz 叶剑英孙女罕见曝光 什么样的男人入法眼
乘飞机尾翼最不安全?这么说太绝对!通常我们都认为同外国男士聊天感受更舒服,因为外国人更享受生(转载)
蹲着?坐着? 哪种排便姿势更健康呢刚刚看完功夫熊猫回来
150万买回一辆特斯拉 常州小伙光出租展览月挣60万贱党萎业第一集 极度贫穷的大陆儿童 (转载)
调查称男人身材分为7种 请对号入座:你是黄瓜还是四季豆?(转载)那些年,我们一起……干过好多事呢
Mahattan NYC的猪肉是什么行情?扬子晚报:减肥的几大误区
麻辣香锅的简单做法(转)换掉升旗仪式讲话稿 中学生当众抨击教育 师生惊呆
这晚饭转载: 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吃了会致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食话题: 南京话题: 网友话题: 舌尖话题: 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