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NKU版 - 南开求学琐忆
相关主题
用学术的方式纪念陈省身南开不必妄自菲薄!
杨振宁先生在与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座谈时的讲话一生事业在畴人--记数学大师陈省身
合并风潮有感 (转载)南开采风第156期
校庆有网上直播么?新华社消息
[转载] 我所记下的陈省身讲座要点陈省身先生逝世
[转载] 中国的数学[转载] 沉痛哀悼数学大师陈省身
[转载] 西南联大传奇(上)赞咱化学家当年勇:何炳林给中国带来离子交换树脂
[转载] 西南联大传奇(下)永远支持南开(转载自NKBBS)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华罗庚话题: 先生话题: 刘再复话题: 陈省身话题: 数学
进入NK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w
发帖数: 2257
1
南开求学琐忆
人上了点岁数,就喜欢回忆过去。有人说了,上了点岁数是多大?哈哈,这得看情况,
没有一定之规。
时不时翻出当年的相片册,真是感慨无限啊....一个个少男靓女风华正茂,青春逼人!
象含苞待放的鲜花,㜛的流水,真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啊。
搬家的时候发现一歌本,是我刚上大学时用的。里面全身歌词,手抄的。大量的歌啊,
随便抄录几首:《让世界充满爱》,《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国之春》《童年的小摇
车》。。。
特别是《让世界充满爱》风行全国,郭峰作词作曲,上百个当时的流行歌手演唱,“爱
”这个字第一次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响彻全国!
我在南开求学的时候,范曾先生在南开东方艺术系做主任。他的一个大手笔就是邀请名
人到南开演讲。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很幸运,盛中国的小提琴,蒋大为的歌,刘宾雁的慷
慨激昂,刘再复的温文尔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刘宾雁当时是中国最有名的报告文学家,他的《人妖之间》风靡全国.在天津大学的求
是会堂刘宾雁演讲,大礼堂满满的人,座位上,走廊,过道都是人,最后刘宾雁说,台
下没地可以到台上面来,话音未落,台上也挤满了人。
他大声疾呼政治改革:我的使命只有一个,这就是往中国大地上发信号!
我们在台下小声议论:妈啊真敢讲啊!快出事了??
范曾先生是大会的主持人,他也是激情洋溢:你们看天上的大雁了吗?他们在蔚蓝的天
空里翱翔,总是很有秩序的排成一个人字型。 刘宾雁,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s*******w
发帖数: 2257
2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钱,大家都不富裕,记得我当时的助学金是每月17元人民币,最高的
,真是雪中送炭!我至今念念不忘!
我一般都是在学生3食堂用餐,当时父母还没有落实政策,根本没有工资;父亲为了生
存自学了修表,靠这个手艺赚2个钱,我们哥三都上大学,可
以想像当时的艰难。
旅游系第一次运动会1500米我得了冠军,很自豪,还照了个相片做纪念。到了校运动会
就成了倒数几名了,哈哈,重在掺和嘛。为了这两个运动会,我每天早上在13宿舍楼前
面的操场上进行训练,坚持了好长时间,记得我的好朋友,河南的W对竞走很入迷,也
是天天早上爬起来练习,我们一起锻炼,互相加油。
h*******e
发帖数: 13
3
怀念南开的各个食堂 早上三角食堂牛肉饼和馄饨 西南村还有居民区里各种小食和小饭
店 如今的生活和吃食似乎不如那时候好的
y******n
发帖数: 421
4
我经常去旅游系与外文系那栋楼上自习,虽然我不是旅游与外文系的。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钱,大家都不富裕,记得我当时的助学金是每月17元人民币,最高的
: ,真是雪中送炭!我至今念念不忘!
: 我一般都是在学生3食堂用餐,当时父母还没有落实政策,根本没有工资;父亲为了生
: 存自学了修表,靠这个手艺赚2个钱,我们哥三都上大学,可
: 以想像当时的艰难。
: 旅游系第一次运动会1500米我得了冠军,很自豪,还照了个相片做纪念。到了校运动会
: 就成了倒数几名了,哈哈,重在掺和嘛。为了这两个运动会,我每天早上在13宿舍楼前
: 面的操场上进行训练,坚持了好长时间,记得我的好朋友,河南的W对竞走很入迷,也
: 是天天早上爬起来练习,我们一起锻炼,互相加油。

s*****g
发帖数: 7857
5
我怎么没有听你说的那些人来演出呢/你还拿助学金,我也拿,不过是最低的。
《让世界充满爱》我们毕业系里联欢倒使唱过,我还是领唱之一哦。
那时候整个中国欣欣向荣
s*******w
发帖数: 2257
6
青春无悔啊。。。。
s*******w
发帖数: 2257
7
当时正在上演电视剧《上海滩》,我们看的如醉如痴,我们的13宿舍楼有六层,每一层
就一个电视机,每一层大约20个房间,每个房间6个人,那个电视机房撑死了能容纳30
,40个人?
每一次《上海滩》开始的时候,电视机房满满的人,最夸张的是,后面的人让前面的人
给挡住视线了,这好办,踩在椅子凳子上看,一个不够高二个,二个还不够高就3个!
许文强(周润发)文哥和冯程程 (那个演员叫嘛名字来??)的爱情一波好多个折,
看得人大呼过瘾!到最后演到文哥被打死了,整个电视机房一片惊讶惋惜痛心之声。。
。。
之后我立马去买了一张周润发的大幅彩色照片,挂在我的床头上。
追当红电视剧好是好,但是太费时间了!《上海滩》让我的心思几乎完全脱离了读书学
习的轨道,之后另一个电视剧《霍元甲》起来的时候,我自己给自己说:坚决不看!
还真是的,一集也没看!
s*******w
发帖数: 2257
8
大家都知道那个美籍华人费翔了,当时他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大火特火,结果东北的
大兴安岭真是着火了,水火无情,损失巨大!那个林业部长好像也下台了,当时非正常
下台的高官特少,几乎没听说过,所以印象深刻!
s*******w
发帖数: 2257
9
范曾先生邀请的这些名人当中我最欣赏最佩服的人是刘再复。他的简历:
1941年出生于福建。1963年毕业后于厦门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所所长
、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9年出国后先
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卑诗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
我买了他写的一本书:《阅读美国》,他写到:“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邹谠先生临
终前对我说了一席知心话,其中有一段让我无法忘记,他说他一生同情中国革命并热爱
中国,但平心而论,美国
比中国宽容得多。例如,如果我讲了一百句话,其中有九十九句错,一句对,美国会吸
收你说对的那一句,而不计较说错的九十九句;而中国往往相反,你说了九十九句正确
的话和一句错话,人们对九十九句不计其功,却会对那一句错话抓住不放。
s*******w
发帖数: 2257
10
大学4年结束了,我们开了一个隆重的毕业晚会,大家互相祝愿,一路顺利,飞黄腾达
!内蒙古的Y 说:“我提议:再过20年,我们带着自己的老公老婆孩子相聚南开园!
一恍惚,多少年了???
记得当时正在流行汪国真的诗,我赶时髦,也朗诵了他的一首: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相关主题
[转载] 中国的数学南开不必妄自菲薄!
[转载] 西南联大传奇(上)一生事业在畴人--记数学大师陈省身
[转载] 西南联大传奇(下)南开采风第156期
进入NKU版参与讨论
l***s
发帖数: 841
11
我也经常去那里上自习。 那里的漂亮美眉多, 很养眼:)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经常去旅游系与外文系那栋楼上自习,虽然我不是旅游与外文系的。
l***s
发帖数: 841
12
刚入学时的新生联合会听年轻的教师们合唱这首歌,印象太深刻了。当时觉得大学的生
活将会像梦幻一般。不过第一次考完试后,立刻被打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怎么没有听你说的那些人来演出呢/你还拿助学金,我也拿,不过是最低的。
: 《让世界充满爱》我们毕业系里联欢倒使唱过,我还是领唱之一哦。
: 那时候整个中国欣欣向荣

l***s
发帖数: 841
13
真是岁月如歌。多谢分享。 祝所有的南开校友们新年快乐!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学4年结束了,我们开了一个隆重的毕业晚会,大家互相祝愿,一路顺利,飞黄腾达
: !内蒙古的Y 说:“我提议:再过20年,我们带着自己的老公老婆孩子相聚南开园!
: 一恍惚,多少年了???
: 记得当时正在流行汪国真的诗,我赶时髦,也朗诵了他的一首:
: 《热爱生命》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s*******w
发帖数: 2257
14
谢谢楼上捧场的各位校友们!朋友们!
s*******w
发帖数: 2257
15
更多的关注在刘再复先生身上。
于是在网上开始寻找他的足迹:
=======================================
刘再复呼吁中国创造性转化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史英强
播放日期 23-07-2011 更改时间 23-07-2011 发表时间 23:35
刘再复呼吁中国创造性转化 RFI/Chine 播客下载本次节目

in分享
发表新评论
print
一九八九年离开中国﹑前往美国的知名学者刘再复,最近在香港接受亚洲週刊访问时透
露,他今年回到母校厦门大学举行了两场演讲。刘再复说,母校厦门大学是新思想的摇
篮。他当年就学期间的校长王亚南就是新思想的播种者。刘再复说,正是在王校长灵魂
的激励下,他从热爱文学走向热爱思想。
近几年,刘再复虽然也回中国作演讲,但都是各地朋友出面邀请,当然也须上报而获当
局首肯。而这一次,是刘再复去国二十二年来,首度受到官方正式邀请,「这是重大突
破」。其实,刘再复这次还在厦门大学漳州分校作过演讲,更在汕头﹑泉州﹑四川﹑上
海及韩国首尔等地演讲,前后讲了十九场。刘再复在演讲中着重提出中国现代化「创造
自式」的问题。
刘再复说,中国现代化「创造自式」是改良式的、「慢慢来」的、循序渐进的、「摸着
石头过河」的、探索性和积累性的方式,与革命性创造那种突变式、大规模群众运动的
暴力方式不同。然而,这绝对不是不改革,绝对不是把现有的模式固定化,绝对不是不
需要继续艰苦探索和艰苦奋斗。
刘再复强调,「创造性转化」其重心,不是「转向他式」,即不是转向西方,不是转向
千万里之外;更不是「退回旧式」,即也不是转向老祖宗,不是转向毛泽东,不是转向
千百年之前;而是「创造自式」,即创造一套立足于现代中国人生存发展需要的社会形
式。具体说,是肯定和吸收普世价值,又不就范某一既定的西方范式,是开拓中国古典
资源,又拒绝被固定为某一现有的中国模式,透过「转化性创造」,走出一条现代中国
自己的路。刘再复说,今后三十年,中国在创造现代化自式的历史大工程中,将面临许
多艰难的选择和艰辛的工作。不可以否认科学、民主、自由以及现代存在方式等普世价
值,但真正的难点是如何抵达民主,如何抵达自由,如何抵达科学。
除了演讲旋风,另有一股刘再复作品的出版旋风。这两年,刘再复在中国大陆出版了近
三十本着作。而在海外,刘再复也有多部着作再版。其最为出名的是和学者李泽厚合着
的《告别革命》,此书一九九五年出版,历经十六年世事沧桑和新旧世纪交替,如今在
香港推出了第六版。新版序言中写道:「革命,这是辛亥革命的主题,也是中国二十世
纪的历史主题。《告别革命》表达一种期待:期待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内容应当有一次历
史性的『主题转换』,中华民族的生活重心应从革命转换为改革,从暴力转换为维新,
从战争转换为建设,从『你死我活』转换为『你活我亦活』……时代的基调、时代的主
旋律如果能从『阶级斗争』转向『阶级调和』,那将是中国人民的巨大幸运。」
s*******w
发帖数: 2257
16
刘再复谈革命:我和李泽厚的告别革命不是否定革命
原创2015-11-12张弘 徐鹏远凤凰网文化
导 语
适值新文化运动百年,凤凰文化通过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剑梅教授,联系到其远在
美国科罗拉多的父亲、著名学者刘再复,围绕“启蒙、革命、文学”进行了一次仓促、
粗陋而又意犹未尽的独家访问。再复先生对于采访极为认真,不仅拉来了老友李泽厚共
同参与,还亲笔致谢采访者并附上自己对于标题的建议。经整理,凤凰文化现将访问内
容编辑成系列,连续三天呈现读者。
刘再复,这是一个在一九八零年代“文化热”潮流中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以文学研究之
笔写下对于科学、民主、自由的反思,高扬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努力呼唤重新尊重人的
基本权利。与那个时期所有灵魂复苏的知识分子们一样,刘再复用自己的勤奋和勇气弥
补着“十年无成”的历史缺憾,又凭借着天生的才气和深刻的思索,一跃成为彼时文化
界的风云人物。
一九八九年,刘再复辞去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去国离乡,开始了“漂泊者”
的生涯。这是一次自我流放,也是一次自觉地探索。
一九九五年,刘再复与同样旅居美国的老友李泽厚携手出版长篇对话录《告别革命》。
这对叱咤中国八十年代思想史的“双子星”再一次爆发出巨大能量,其“告别革命”的
宣言就像一声惊雷炸响了整个华人知识界甚至政治层面,无论认同还是否定,任何人都
无法忽视这一观点和理论的存在。出版二十年,这本书成了改良、革命与近代化等相关
学术课题中绕不开的经典。
在争议面前,刘再复一再强调“告别革命”是有具体历史语境的,革命的合理性和不合
理性都不能轻易评论,他和李泽厚当年面对的是文化大革命和八十年代末风波两个历史
事件,必须对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暴力运动进行反思。同时他还强调革命的概念被应用得
太广泛,需要做出详细明确的界定:他们要告别的是法国式的暴力革命,而非英国式的
“光荣革命”。并且这种告别并不是否认革命的历史正义性,而是认为这种性质的革命
,不应当成为历史的唯一选择,即不是历史的必由之路。
刘再复告诉凤凰文化:“我们的《告别革命》只是在‘阶级斗争’和‘阶级调和’这两
种基本方式上作出选择,即认为阶级、阶层矛盾永远都会有,但选择‘阶级调和’的办
法比选择‘阶级革命’办法好。”
去国二十余载,刘再复始终不曾停止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就像他始终不曾改变的福建
乡音。并且由于“他乡观照”的间离性,刘再复的所思所述都获得了更多的客观性和独
到性。2004年,作为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的刘再复首次回到大陆,到广州进行学术演讲,
引起国内知识界极大轰动,成为了当年的文化公共事件之一。一时间,“刘再复热”被
再度提起。
s*******w
发帖数: 2257
17
答《重庆青年报》记者冯建龙
去国25年,刘再复在生活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漂泊者,在理想与思想上却始终情系祖
国,心怀天下。与同时期漂泊海外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相比,他不愿加入美国国籍,
只接受美国“杰出人才”绿卡,始终守持中国护照,“这是‘文化心理’需要,也是一
片故国情怀”。
“我到过许多国家或地区演讲,特别是常到香港‘客座’,我感到大陆的人文热情
还是很高,比香港高,所以并不悲观。”20多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的清晰
,环境的转变,刘再复与祖国的交往日渐频繁,中国青年人对他的热爱也日臻回归。
近两年,刘再复每年秋天都会回中国香港,担任高校客座教授和客席高级研究员工
作,为期5个月,今年也不例外。
尽管每次踏访、学术交流以及演讲,都带有独到的观点,但刘再复心里明白,无论
是讲课、对话,还是讲演、写文章,“都意识到自由完全在自己手中心中,即自由全在
于自身对自由的觉悟中,该说的话就说,不情愿说的话就不说,既不媚俗也不媚雅,既
不媚上也不媚下,既不媚东也不媚西,既不媚左也不媚右”。
而此时,这位把中国护照视为自己“最后一片国土”的孤独的思想漂泊者,正在美
国落基山下的Colorado家中,一边读书写作,一边割草种菜。他热爱体力劳动,每天都
流一身大汗。“现在我与野兔、松鼠的关系已大于人际的关系。生活很好,一切思索都
带着这里黎明的清气。”刘再复对重庆青年报记者说。
s*******w
发帖数: 2257
18
刘再复先生在“国光中学刘再复图书室”揭牌仪式上的讲话【校友动态】
上传时间: 2013-10-21 【字体:大 中 小】
走向世界心灵的高度
——刘再复先生在“国光中学刘再复图书室”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今天我的母校国光中学为我建立了这个“刘再复图书室”,我非常非常感谢,也感
到非常的光荣。因为我对母校国光中学是特别有感情的,我很多文章里面都提到国光中
学。(今天)我们时间很短,我想讲两点。
我的人生从这里出发的,所以我写了一张横幅“我从这里出发”,这是我给图书馆
的第一个礼物。虽然我写了很多文章,但起点是在这边的。最近我的表弟为我做了个刘
再复著作出版图表,一共是117种的中文图书,最近刚在美国出了两种,韩国出了两种
,但我的出发点是在这里。所以我今年能回到这出发点,我心里面很高兴,特别特别兴
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还想说的,这个图书馆不仅是我的精神故乡,而且本身就是
我的一个伟大老师。有人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很多,名字我都可以记起来,还有一个
就是国光中学图书馆。图书馆是我的另一个伟大老师,我当时沉浸在这个地方,我下午
的演讲还会特别讲到图书馆对我人生的决定性影响。
第二点,我又另外写了一张字,就是“走向世界心灵的高度”。我从这里出发,现
在回来了,我跟大家一起互相激励,互相鼓励,鼓励什么话呢,就是走向世界心灵的高
度。我在《红楼四书》中讲了一个观点,在这个地球上有一些名字,有一些书籍,有一
些思想标志着我们地球上的精神高度。比如说在哲学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
德,一直到康德、马克思,他们标志着世界哲学的高度。文学呢,荷马、但丁、莎士比
亚、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的名字和作品标志着世界心灵的高度。所以我们
走向世界心灵的高度,就是我们要走向他们心灵的高度,跟他们的心灵,跟他们的灵魂
产生共振。我经常读书读到很深的时候,就是从国光中学开始养成的读书习惯。读书读
到很深的时候,我就能够跟人类历史上的这些伟大灵魂相同。这就是跟我说的代表世界
心灵的相同,当然这些心灵还包括基督,包括释迦摩尼,这些心灵都是世界性的,我能
跟他们相同,能够跟他们对话。所以我今天用这句话来激励我们母校的同学,我们母校
的校友、老师,我们一起走向世界心灵的高度,而且我们国光中学这么好的学校,一定
会有很多人走向世界心灵的高度。
另外还有两个小礼物,一个就是这个(高行健的诺贝尔文学奖奖章照片)。我是搞
文学的,是个文学评论者,我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担任过客座教授一年。我尽我的责
任,我说我要为中国作家,为中国文学摇旗呐喊,当作家他们的马前卒,所以我有推荐
(中国作家)。我推荐了两位,我首先推荐了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为了
表示对我的情意,就送我了一个诺贝尔奖章。这个奖章上面刻着高行健的名字,实际这
奖章他自己有一个正章,还有两个副章,一个给法国,一个给中国,给中国的就是给我
了。这个奖章我放在小女儿家了,今天没有带来,这(张照片)是《明报》印的,给图
书馆做个纪念。这也是世界心灵的高度。
另外还有莫言写给我的信,我复印了下。这是当时莫言1995年,因为我在他解放军
艺术学院的时候,他是学员,我是讲课的老师,没想到他后来是诺贝尔奖得主。其实他
就是小学毕业的,到初中时碰到“文化革命”了,但他自学能力非常强,强到什么地步
呢,后来他参加部队,解放军,可以给战友们讲《资本论》。他自己读完《资本论》还
自己会讲课,讲得这么好。他自学能力非常强,非常勤奋。他和高行健这两个人都是非
常好学深思的,对知识如饥似渴,自学能力非常强,实际上能决定我们人生的是自学。
我从我们国光中学图书馆走了以后,图书馆给我了一个学习的精神,接下去我就是靠自
学了。我当时邀请莫言到美国一起召开个会,写一封信给他。我写信的内容是什么呢?
我说,莫言,高尔基有一篇散文写托尔斯泰,他说托尔斯泰如果活在海里,他一定是一
条鲸鱼。我说,我希望你能成为文学海洋里的一条鲸鱼。那么他这个印象就很深了,所
以他就回了一封信。他说,你当时在讲课给我的,已经成为我创造心理的一部分,感谢
你对我当鲸鱼的鼓励。他在得奖的第十天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明报》,说刘再复先
生希望我成为文学海洋里的鲸鱼,这形象化的比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和
这封信,作为另一礼物。我的意思是说,希望大家能够攀登这世界心灵的高峰。
好,谢谢大家!
s*******w
发帖数: 2257
19
南开大学数学之所以这么有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大师陈省身。
陳省身,号辛生,美国籍华人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
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
士。1926年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1930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3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
士学位。193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8年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为
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南京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代所长。1949年
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至 1979年为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1961年加入美
国籍。1981年至1984年任美国伯克利数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85年,在南开大学建立南
开数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同年南开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后久居南开大学
校园内,2004年陈省身逝世,2011年葬于南开大学内。[
s*******w
发帖数: 2257
20
在南开求学期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附近突然看见了陈省身教授,因为是
唯一的一次,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所以直到现在还有印象!
他可能是在美国时间太长的缘故,整个脸型都是洋气十足,第一眼就知道这不是个凡人
。当时很想走上前去向大师问好,但终究勇气不足。
s*******w
发帖数: 2257
21
寒树教授: 一个爱国天才的悲剧(一):回国须慎重
最近,好莱圬的一部关于天才数学家约翰纳许(John Nash)的片子“A Bright Madness"
得了奥斯卡大奖,产生不小的影响。纳许的天才世所罕见,连一些菲尔兹奖获得者跟
纳许谈一谈数学都会自惭形秽。菲尔兹奖差不多是数学界的最高荣誉。纳许本人虽未获
得菲尔兹奖,但在晚年他获得了学术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经济学)。令人惊奇的
是,他的获奖所依据的论文是他在普林斯顿入学一年时写的一篇对策论的文章,这篇文
章对经济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纳许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由于头脑过于特殊而得了精神病。若不是由于他的精神
病因素,诺贝尔颁奖委员会早就发给他奖了。纳许的天才使一般的数学家在他面前幼稚
得象一个小学生。这样的人历史上只有Galois能与之相比,也许还有高斯,或许印度的
Ramanujan也可相提并论。
一位友人跟我一起看PBS关于纳许生平的纪录片时由纳许的天才联想到我们中国的数学
天才。他提到了华罗庚和陈省身两位数学大师。我不禁为华罗庚的命运而感慨,说如果
华罗庚象陈省身那样留在美国做研究,那么他的成就要比现在大得多。不想,受到了友
人的抢白。他说华罗庚不像我等自私,他为了中国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我无言
以对。
我私下里想,华罗庚在经历了种种坎坷后到底后悔了没有?如果他知道自己后来悲惨的
命运他当初还会回国吗?当然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于是产生了想了解华罗庚生平的
愿望。这时正好看到一本由华罗庚的学生王元写的一本“华罗庚”的传记英译本,便研
究起来。我想探究一下造成华罗庚悲剧的根源。华罗庚已经去世十七年了,现在来谈他
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时下兴起一股“海归潮”,而海归者往往打者爱国者的旗号,他
们中当然有象华罗庚这样的真正的爱国者。为了使他们不再重蹈华罗庚的覆辄,有必要
研究一下华罗庚悲剧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华罗庚的一生到底是不是悲剧呢?王元在书里肯定了悲剧的说法。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
,如果不能专心致力于自己所衷爱的科学研究的话,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呢?华罗庚
在交代王元为他准备写传记时,再三叮咛一定要把文革这段历史写进去。是华老对这段
历史情有独衷吗?不是,而是这段历史深深伤害了老人家的心。他是要为后人留下警讯
。王元和胡耀邦曾多次劝华罗庚提笔写自传。华罗庚几次提起笔来,想起自己年轻时是
那样驰骋数学王国,好不潇洒;而如今落得如此田地,回国三十年来没有大的作为,对
比前后,情何以堪!于是这笔始终落不下去。最后只好把重担交给得意门生了。
文革对华老伤害最大的是,抄家使他痛失多年辛勤研究的手稿。有些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华罗庚的晚年最大的心愿之一就是恢复那些手稿中的研究成果。华老说,恢复以前的
结果比原先创造这些成果时所花两倍的时间还不止。有些甚至是终生遗憾。如果华老在
文革期间能够象杨振宁,李正道,和陈省身等大师一样在美国潜心研究,那他老人家所
做出的成就还要巨大,不仅中国人得益,全人类都得益。不过这样的话,就会被左派们
骂为不爱国。骂就骂吧,Who cares?
华罗庚的一生凡七十五年,以1950年为界分为两大部份。50年前,他成果卓著,奠定了
他在国际数学界大家的地位。50年是他回到祖国的一年。从他的履历表来看,50年后,
这位数学大家便不再有重要的原创性工作了。50年后,华老自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写
了四本书。当然华老的书写得非常好,是经典著作,但写的主要是他在50年前做的成果
。其它,华老为推动中国数学和经济的发展贡献良多,比如推广优选法等。
要说华老50年后便没有原创性工作也不完全对。他顶着政治运动的血雨腥风仍顽强地做
数学研究,厚厚的稿纸纪录下他许多智慧的结晶。然而,不等他把自己的成果变为铅字
,就被毛泽东煽动起来的红卫兵付之一炬,天才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如果
华老能精神愉快地工作与生活的话,他应会活更长的时间。与华罗庚差不多大的陈省身
,在美国自由的学术空气下,发挥得淋漓尽致,年过九十仍很有精神。
我最早知道华罗庚是因为他推广优选法,全国各地都有华罗庚小分队的足迹。当时文革
还如火如荼呢,但优选法被宣传得神乎其神,据说,用优选法蒸出的馒头特别好。优选
法也就是0。618法或黄金分割法,果真那么神奇吗?为什么现在很少听说有人用它了?
连在科技最发达的美国都很少听说这么好的方法。我相信没有一个家庭主妇蒸馒头用优
选法的,只有书呆子会去用。然而,华罗庚的苦心我很能理解。当时华夏大地已经安放
不下一张数学家的平静书桌了,数学家不愿虚度自己的生命,绞尽脑汁想出这么一个权
宜之计,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尽一分力。遗憾的是,当时的领导人对发展经
济并不感性趣,正在与人斗其乐无穷呢。当权者更感性趣的不是发展生产的有效方法,
而是抓阶级敌人的有效方法。
华罗庚的一生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呢?可以从华老交给王元的传记写作提纲看出。华老
把自己认为一生中值得一写的工作列出如下:
1。完全三角和。达芬波特是如何忘记他是(该文章)的审稿人的。
2。爱思特曼的原始怀疑在改动了几个字后消失了。这是达芬波特所引用的关于林尼克
和希尔伯特的来源。
3。泰瑞问题
4。维诺格拉多夫的影响
5。关于中国当代数学的初始影响
6。被锁住和改变方向。矩阵几何和自同构函数
7。关于半自同构的基本定理和投影几何
8。卡丹-布劳尔-华定理
9。一顿饭功夫(得出的)一个问题的解
10。1950年后。数论导引,古典群,多元复分析,高等数学引论,从圆周谈起。
10’。被王元沿路拖拽。
11。对青年的关心
12。文化大革命,抄家,失去手稿,编程序,优选法,在全国到处跑,从事应用数学和
检视它的理论。
13。1980年的ICME会议
14。如果一个人不怕困难,那么他或她就不知道什么是困难的工作。
15。在芝加哥的数学讨论班
16。新老朋友。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由于是从英译本翻译过来,一来本人不是数论专家,二来本人不是
翻译家,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如有读者给以纠正,本人感谢不尽。
由此看出,1950年后,华罗庚天才的光辉不再闪烁,吃起他40岁前的老本来。当然这不
是华老的过错,而是那些马列主义调教出来的左派扼杀了我们民族的天才。左派误国啊
。华老回国刚刚一年,“三反”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就开始了,于是华罗庚的创造
性思维被左仔们斩断了。
与华罗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陈省身。陈省身与华罗庚差不多是同龄人,一个英才已乘黄
鹤西去,而陈省身以九十几岁高龄仍在南开大学为祖国的数学事业不遗余力地发挥余热
。当时华罗庚曾指责过陈省身,说他贪恋西方舒适生活,应与他一起报效祖国。当时陈
省身的想法与现在广大留在西方的学者们的想法差不多,即利用海外优越的研究条件和
环境,做出更大的成果,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祖国服务。陈省身认为他在美国比在中
国能为中国做更多的事情。事实证明,陈省身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得到了数学界最高荣
誉之一沃尔夫奖。而且陈省身现在正在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着巨大的贡献。
我们海外的学者是走华罗庚之路呢还是走陈省身之路?我看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但如果
我们认真审视华罗庚的遭遇,也许有助于我们做出决定。华罗庚在50年初回国的时候,
曾写下热情洋溢的宣言:“良园虽好,却非久居之地,。。。”。他的爱国宣言被新华
社广泛宣传,在海内外影响很大。有许多海外的知识分子在华罗庚的感招下回到了祖国
。也有一些知识分子持观望态度,打算再等个一年半载,看看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再说。
华罗庚回国才一年多,共产党发动了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这也许就是目
前海外甚嚣尘上的对拥护民主的人士进行“扫荡”运动的前身。海外学者的思想里大多
有“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被扫荡之列。中国的有民主思想的
知识分子为何命运如此不济,在国内一提“民主”便陷入文字狱;千辛万苦来到海外,
想呼吸一下民主的新鲜空气,却又被扫荡派进行思想上的围剿。如今我们回顾历史,对
当前的形势有更深的认识。
1951年九月,周恩来作了“改造知识阶级”的报告,指出知识分子不应只做学问,而要
把自己同人民大众的利益一致起来。郭沫若认为科学院的思想改造搞得不深刻是因为缺
乏讨论和批评。根据党中央有关部门的意见,中科院和其它科研单位的思想改造运动要
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来办。
1。彻底批判高校中的封建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和法西斯思想(例如崇美,恐美,同情美
国,反共,反苏和反人民思想)。要划出一条清晰的线把敌人甄别出来。
2。教师们要把自己对资本主义的同情(例如,实用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
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加以批判。要划出一条清晰的线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区
分开来。
3。消除腐败和浪费,爱护公物,提倡勤俭节约。
华罗庚于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厉的审查。首先要确定的是华罗庚是人民的朋友还是人
民的敌人。不幸的是,华罗庚有把柄被人抓住了。有人把从华罗庚家发现的一张蒋介石
的相片上交了组织。这是蒋介石为了表达对华罗庚卓越才能的欣赏,把自己的一张领袖
照题了字赠送给华罗庚。华罗庚由于没有及时销毁这张领袖相为他后来惹来无数麻烦。
历次运动这件事都要拿出来,成了华罗庚的一个紧箍咒。
今天的扫荡派是不是有点象交相片的人呢?他们曾经信奉过“德先生”和“赛先生”,
但因受到当权者强大的压力,民主与自由成了鱼与熊掌的关系,不舍弃民主就无法在统
治者面前获得有限的自由,于是他们放弃了民主。但放弃民主并不等于要对民主派反戈
一击,没有人强迫他们这样做,他们主动选择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对民主派
有更大的杀伤力。于是在统治者的功劳薄上有重重的一笔,将来有论功行赏的机会。今
日的民主派比昔日的华罗庚幸运的是,他们在美国健全的民主制度下,合法权益得到充
份的保障。而昔日的华罗庚却是那样的孤立无助。
华罗庚的任何解释都无法使他被划到人民的阵营。一些华罗庚的同事,平时一起研究的
数学家为了自保或有立功表现,积极地对华罗庚口诛笔伐,让华罗庚深感人心的险恶。
华罗庚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企图自杀。华罗庚企图自杀的事情传到了海外华人学
者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处于观望状态的学者放弃了回国的念头。中国官方立刻
出来辟谣。然而,当时要自杀的不仅华罗庚一人,北京上海等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多人企
图自杀的事件。陈毅在上海一看不妙,马上停止运动,才使事件没有恶化下去。北京随
后也匆匆让华罗庚过关。这段历史如今已经快要被人遗忘掉了,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一样。感谢王元先生为我们纪录下历史的真实。
以史为鉴,我总结出当海归派的条件来。首先,你要放弃民主的思想,如果心足够狠的
话,反戈一击成为扫荡派;如果心地善良不想成为扫荡派,那么要从内心深处彻底忘记
民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有政治风险。对那些口头上放弃民主而心里不放弃民主的
人士也可以当海归派,不过要特别地小心谨慎,保证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不会因说梦话
把民主二字带出来,不仅民主不能说,连任何跟民主有谐音的词都不能说。哪位风流才
子如果在梦中情话中喊起“明珠姑娘”,那么他就要小心被叫去问话了。只有做到滴水
不漏,才能达到当海归派的要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只好在海外当海龟了。
s*******w
发帖数: 2257
22
我所知道的华罗庚与陈省身
——徐利治先生访谈录
? 徐利治 口述 袁向东 郭金海 访问 整理
内容提要:
徐利治先生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访问、整理者袁向东和郭金海为中
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研究员。徐利治从在西南联大做学生开始便与华
、陈二位数学泰斗过从甚密。他以第一手资料和切实的观感再现了华、陈二先生的性格
特点和人生追求。读罢此文,你会对华罗庚先生热衷于政治的一面有相当的感悟。
内容摘要(全文约13.7千字):
…………
一、两位杰出的数学家
访:华罗庚与陈省身是中国现代数学史上的两颗巨星。他们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
了很大的贡献,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最近,我们整理了您赠送给我们的旧书信。
这批书信太珍贵了。其中,有十几封是华罗庚与陈省身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写给您的。从
这些书信可以看出,您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位很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数学家。
徐:当时我还很年轻。他们跟我的关系都很好。
访:华罗庚与陈省身都在三十多岁就做出了世界水平的工作。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
、陈省身的高斯-博内公式的内蕴证明与陈示性类的工作都是在这个年龄完成的。华罗
庚与陈省身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已在我国数学界有很高的学术地位。〔1〕听说
在当时的大后方他们就已经很有名气了,是这样的吗?
徐:西南联大有“数学三杰”,就是指华罗庚、陈省身和许宝騄。陈省身先生年纪
最轻。华罗庚与许宝騄同年,比陈先生大一岁。他们是西南联大数学系的三位杰出人才
。虽然他们当时都只有三十多岁,但都已成为名教授。
访:当时就称他们为“数学三杰”吗?
徐:是的。这三个人在西南联大数学系的确很突出。现在人们对华罗庚与陈省身两
位宣传得比较多。其实,许宝騄先生的数理统计工作也是国际一流的。他很早就得到英
国统计界皮尔逊(K.Person,1857—1936)学派的称赞。
访:您在西南联大是华罗庚与陈省身的学生,还与华罗庚有过不少交往。他们给您
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徐:华先生很有奋斗精神,非常努力,做学问有许多想法,常常乐于谈到自己的独
到见解和收获。我每次到他家去都看到他伏在吃饭用的桌子上做研究。那时,我是随机
去的。这说明他不是在摆样子给我看。他喜欢在饭桌上做研究,因为他的书房很小,桌
子也不大。
不过,华先生讲话时经常会表露出一点盛气凌人的样子。他在西南联大的这种表现
,得不到老先生们的好感。他当时是没有真正的朋友的。西南联大的老教授没有跟他来
往的,所以华先生是相对孤立的。
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筹备的时候,起初是选择苏步青担任筹备处主任。当时
会议的记录现在还在。会议主要有苏步青、段学复、张宗燧、闵嗣鹤、周培源、钱伟长
以及其他几位先生参加。华罗庚因为出国等原因,参加得比较少。关肇直先生和田方增
先生做记录。田先生记得最多。从记录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华先生的业务都很佩服,但
对他的为人看法不一样。对于华先生是否适合担任数学所所长也是有异议的。段学复先
生也曾这样评价华罗庚先生:华先生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同事,我很佩服他的学问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您说华先生在西南联大没有真正的朋友,印证了这
一点。您能不能谈谈对陈省身先生的印象?
徐:陈先生的用功程度可能赶不上华先生,但他也很努力,有一阵因用功过度得过
胃病。他由法国回中国时带回嘉当(Elie Joseph Cartan,1869—1951)的二三十篇论
文。他在西南联大苦读这些论文。在我的印象中,陈先生做学问爱抓大问题,不主张多
写文章。这点与华先生明显不同。1949年我在英国留学时,陈先生写信问我“出国后不
知对于学问看法有无新观感”,他在信中还特别对我提出期望:“盼注意大问题,少涉
细节,亦不必多写论文。你作风已有此趋向,不必多言也。”他的意思就是说,华先生
写文章太多,我的作风有点像华先生,不要跟华先生学。
…………
访:华罗庚先生决心回国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徐:他对回国后能够做清华数学系主任与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成立后做所长大概是心
里有数的。华先生这个人对政治很感兴趣。他在西南联大跟我讲过这话:他四十岁以后
要从政,要搞政治。我当时还是学生,听他讲这句话,我感到很惊奇。一位著名数学家
,为什么对政治这么感兴趣呢?他对政治上的权位、职位很看重。他愿意做头头。如果
在政治上给他职位、权位,他是愿意做的。我觉得华先生是入世派。陈省身先生也是入
世派。许宝騄先生是位观世派。
访:陈先生很有领导和组织才能。他实际上当过三个数学研究所的所长。
徐:华先生这个人,如果你让他当国家副总理,或总理,他也是愿意当的。放弃数
学,他也是可能的。他对从政或取得政治上的权力和地位是看得很重的。除了“学而优
则仕”的传统影响之外,这恐怕与他的家庭出身很有关系。在这点上,许宝騄先生是很
不相同的。他淡泊名气,凡是权位、官职一概都不放在心上。这个人专搞学问,是很清
高的,但也喜欢议论政治。这可能与他哥哥许宝骙是“民革”成员有关。
如王元先生所说,华先生回国与中国共产党对他所做的工作也有关。具体来说,可
能是他的同乡王时风代表党的高层给他写信有关系。王时风是一个老共产党员,我在昆
明见过他几次。他一般不出面的。有人说,在西南联大,搞学生运动,王时风是背后的
领导人。他在共产党里是上层的人物。我在昆明到华先生家去,经常见到王时风。你们
知道王时风吗?
访:知道。段学复先生讲过,在清华的时候有“三剑客”:华罗庚、段学复、王时
风。他们是三个大高个,而且都戴眼镜,又经常一起在校园里遛弯。人们都说他们是清
华“三剑客”。
徐:我在昆明多次见到他,可后来就一直未见面了。华先生跟我讲过,这个人是一
个老共产党员了。我认为,他对华先生回国是产生了影响的。他肯定把党的一些设想、
一些许愿告诉过他,所以华先生经过思想斗争以后,还是回国了。另外,我记得他在思
想改造运动时还说过,他愿意离开美国的一个原因是怕他的孩子到了成年必须在美国参
军。
访:据我们所知,华罗庚先生回国后,清华并没有让他担任数学系主任。您知道具
体原因吗?
徐:华先生回到北京以后闹过一阵情绪,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闹情绪的一个原因
就是,本来清华大学在解放之前说留给他数学系主任的职务。但华先生回来后,段学复
先生没有把系主任让给他,而是继续干下去。这点使他不愉快。至于段先生没有把系主
任位子让给华先生,主要是他背后受到了周培源先生和钱伟长的支持。我跟钱伟长先生
也很熟。他现在已经九十四岁,不能走路了。前几年,我到上海去,他接待了我,谈得
很高兴。他跟我讲,当时背后捣蛋,不愿意让华罗庚做系主任的,一个是清华的元老周
培源先生,一个就是钱伟长。华先生后来也知道。周培源当时在清华是很有发言权的。
钱伟长是少壮派,又是进步教授。解放初期,共产党对他很器重,他后来做清华的教务
长。这两个人反对。他们的意思是,华回国来坐享其成,国内解放战争艰难时期都没回
来,现在等到一解放,回来就要做系主任,到清华来捞一把。钱伟长对段先生讲,你不
要让。你系主任做得好好的,不要让给他。周培源先生大概对华先生也有相似的看法。
访: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的会议记录中看到,钱伟长先生与周培源
先生对于华先生能否担任数学所所长是持有异议的。钱先生认为,华先生“行政方面并
不太强,在草创时期领导不太好”。华罗庚先生回国初期闹情绪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徐:他还对我说过,他回来时国内对他的欢迎不太隆重,当时只有他的女儿华顺和
他西南联大时的助教闵嗣鹤先生去车站迎接他,并没有政府的官员迎接他。他没有想到
他回国时的场面会这么冷清。他大概对此有些失望。因为华先生这个人很看重这些东西
的。而且,他回来以后,清华让他住在工字厅的房子。这间房子是第二层,有一大间,
前头是一个小厅。空间不是很大,光线不是很亮。设备跟他在美国住的房子也没法比。
他在那儿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回来对待遇也很失望。
还有一件事,就是筹备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时候,筹备处主任是苏步青先生。
通常筹备处主任,后来是要当所长的。这样,他觉得也当不上数学所所长了。段先生跟
我讲过,华先生跟他关系很深,但华先生回国后,段也感到很失望,因为华先生回来以
后什么都要。清华数学系主任也要做,中科院数学所所长也要做。说他欲望太大了一点
,就是胃口太大。
访:根据陈省身先生写给您的信可以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对于是否回国也犹豫
不决。他在1950年1月的信中说:“近友人又信电促归。弟本无意在国外久居,但怕回
国管行政,以致踌躇观望耳。”而且,他当时十分关注国内局势及中国科学院的情况。
如陈先生在1951年7月给您的信中写道:“国内一切进步,时得报道。此间图书馆有科
学院中西文出版品,有时并可得读国内报纸。现在战事结束,进步当更迅速。兄于此时
返国,使命甚大。个人工作外,尤盼能多提携后进。新进之培养实为建国期中之急务也
。”陈先生自述没有回国的一个原因是怕管行政。据您所知,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徐:我听苏步青先生说过,解放初期国内的二十多个老数学家曾联合签名写信请陈
省身先生回来。陈先生表示婉谢,而且说他当时已经接受芝加哥大学的聘请。这所大学
的数学系主任斯通(Marshall Harvey Stone,1903—1989)挽留他在数学系任教。斯
通在世界上是有名的数学家。抗战时期,他到过中国。我认为,陈省身先生是一定不能
回来的,因为他在解放前的政治态度是偏右的。这点大家都知道。他在西南联大是三青
团的头头陈雪屏的好朋友,他们总在一起打桥牌。而且,华先生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
学研究所所长之后,他更不会回来了。我前面提到,陈先生同华先生一样也是入世派,
不是出世派。他是想当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的。但所长的位子只有一个,华先生已经
坐了,陈先生回来后就不可能坐了。而且,陈先生也不会跟华先生竞争这个所长的职位
。同时,芝加哥大学的条件、环境、待遇也很好。他知道,他回来后肯定没有这么好的
待遇。
1 (共1页)
进入NK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永远支持南开(转载自NKBBS)[转载] 我所记下的陈省身讲座要点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行所长换届仪式[转载] 中国的数学
陈省身数学所与加拿大太平洋数学所签署合作协议[转载] 西南联大传奇(上)
半私学,兴教育[转载] 西南联大传奇(下)
用学术的方式纪念陈省身南开不必妄自菲薄!
杨振宁先生在与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座谈时的讲话一生事业在畴人--记数学大师陈省身
合并风潮有感 (转载)南开采风第156期
校庆有网上直播么?新华社消息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华罗庚话题: 先生话题: 刘再复话题: 陈省身话题: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