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NJU版 - 高华:历史真相的摆渡者(转载)
相关主题
杨奎松:悼念高华悼三十年好友高华
读高华的"红"书不如我们读书吧--悼念高华老师
高华老师追思会上几位学者的发言许纪霖:悼高华 忆高华
有兴趣的校友请去申请版主对高华老师的一点点记忆(本科时代)
高华去世了。。范泓:最后的日子
悼念高华老师张鸣:怀念高华
所不朽者 垂萬世名 孰謂公死 凜凜猶生 (转自百合)关于高华老师的回忆
高华老师:永远的记忆(转自百合)高华几年前主要工作关系就在华东师大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高华话题: 历史话题: 摆渡话题: 真相话题: 宿命
进入NJ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e
发帖数: 14299
1
http://roll.sohu.com/20111227/n330442795.shtml
高华:历史真相的摆渡者
2011年12月27日23:27
【周末书话】
萧 轶
12月26日,高华病逝。这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被海内外学人敬重为“对中共政
治有最深邃洞察的当代学者”,因研究毛泽东而奠定了自己在史学领域的学术地位。他
在毛泽东诞辰之日西去,似乎也算是一种宿命的回归。
身处体制内,高华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彰显了一位历史学家的史胆、史识与史德。
高华把对那些语焉不详的历史的挖掘,当成一种宿命来看待:“我常想,我和我的一些
朋友都属于过渡年代里过渡性的那类人,在我们的前面,有群星闪烁的先哲前辈,在我
们的后面将会有更多受过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训练的青年才俊,也许未来张力一旦消失,
我的这些文章就可归类于"历史考古学"了,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宿命,也是我的宿命。”
正是这种宿命感,让高华教授把对历史真相的摆渡当成了他的使命。1991年8月19
日,当高华从破旧的收音机中听到了“苏联处在危险中”,“紧急委员会告苏联人民书
”,“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死胡同”的紧急通知时,他便开始了对历史真相的摆渡之旅
:“当时我就觉得,时机到了,应该写了。”1992年年底,高华完成了《红太阳是怎样
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以下简称《红》)初稿的三分之二,1999年春夏之
交,该书最终定稿。2000年,该书在中国香港出版发行,随即迎来史学界热议。这本“
在写之前,他甚至并没想过要出版”的书,奠定了他在中国史学界的历史地位。
当我们读《红》一书时,最让人惊讶的是,这部著作,几乎没有大量引证隐秘档案
或绝密文件,而是建立在最公开的史料上,将中共党史上的大事件延安整风运动进行了
重新梳理。并且,在那本书中,高华以求真求实、据事言理的治学方法,从日常情理将
毛泽东放置在历史背景之下,重新认识了毛泽东在整个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更难得的是
,高华教授在写作时,一直都冠以对史实看法的持中态度,多叙事,少评论,不贩卖历
史的苦难,也不进行冷嘲热讽,以一种平和的历史观来替代对历史真相摆渡后的亢奋感。
青年学者羽戈谈及高华时说,若无《红》,高华的传播效应就弱了三分之二。的确
,如果没有这本书,高华的其他书籍或者对党史的研究或许并不如现在这般被学人谈及
与关注,更不会在各类学术论文的脚注上连篇累牍地引用。羽戈同样提及了《革命年代
》:“尽管我对《红》评价并不甚高(其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传播效应大于学术效
应),但若谈高华,无论如何都不能绕开此书。其实我更喜《革命年代》,其中一些论
文尤见真章。高华大才,写出的只是鳞爪。这更令人遗憾他的早逝。”
2010年1月,内地第一次公开出版了高华的作品,这就是他的史学随笔《革命年代
》。该书收录的35篇研究文章,对民国十年、革命词语等历史问题的被建构过程进行了
回溯,以独辟蹊径的史学角度还原了被层层粉饰的历史真相。
高华对历史的研究,从民国到共和国,从左翼文化到领袖人物,从一个历史事件的
原点到一个历史断代的切面,保持着作为学者所本该秉持的沉静、理智之心,对历史真
相的摆渡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的研究和理性冷峻的表达,用一种理据详实且智慧节制的
叙述。
在经历过“只许左派造反,不许右派翻天”等各种各样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后,在
整个学术界充斥着浮躁之气的环境之下,高华经历历史,叙述历史,自己却从不参与历
史。站在“历史的风陵渡口”,“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中的高华,如同历史的旁观者,
却并不接受旁观者的犬儒姿态,以秉笔直书的态度,对历史的真相进行摆渡。
斯人不在,斯风犹存。高华教授的逝世是所有真相热爱者的一大损失。或许,我们
对高华教授最好的纪念,便是重读他的著作,以及学习他的治世精神。
s******0
发帖数: 13782
2
摆渡就是掌舵的意思吗?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roll.sohu.com/20111227/n330442795.shtml
: 高华:历史真相的摆渡者
: 2011年12月27日23:27
: 【周末书话】
: 萧 轶
: 12月26日,高华病逝。这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被海内外学人敬重为“对中共政
: 治有最深邃洞察的当代学者”,因研究毛泽东而奠定了自己在史学领域的学术地位。他
: 在毛泽东诞辰之日西去,似乎也算是一种宿命的回归。
: 身处体制内,高华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彰显了一位历史学家的史胆、史识与史德。
: 高华把对那些语焉不详的历史的挖掘,当成一种宿命来看待:“我常想,我和我的一些

s**l
发帖数: 11983
3
>  当我们读《红》一书时,最让人惊讶的是,这部著作,几乎没有大量引证隐秘档
案或绝密文件,而是建立在最公开的史料上,将中共党史上的大事件延安整风运动进行
了重新梳理。并且,在那本书中,高华以求真求实、据事言理的治学方法,从日常情理
将毛泽东放置在历史背景之下,重新认识了毛泽东在整个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更难得的
是,高华教授在写作时,一直都冠以对史实看法的持中态度,多叙事,少评论,不贩卖
历史的苦难,也不进行冷嘲热讽,以一种平和的历史观来替代对历史真相摆渡后的亢奋
感。
那怎么写书?没有新的证据,只是根据最公开的史料。别人有一套论证方法,已经得出
很多结论了。然后高华再上去,重新用另外一套解释方法,“从日常情理将毛泽东放置
在历史背景之下”。什么意思?用日常情理?会不会像鼓楼法官判定彭宇案一样用“日
常情理”?
b*****e
发帖数: 14299
4
建议看原书,我也是这几天把书看了一遍。公开的资料可能对这段历史为伟人讳,往往
点到即止,甚至点都没到,加之比较零散,一般读者如果去读,往往得不到精髓,也就
没法揭开历史真实的面纱。唯有象高华这样的学者,积数十年精力,从浩瀚资料中梳理
,考证,才能还原真相。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我们读《红》一书时,最让人惊讶的是,这部著作,几乎没有大量引证隐秘档
: 案或绝密文件,而是建立在最公开的史料上,将中共党史上的大事件延安整风运动进行
: 了重新梳理。并且,在那本书中,高华以求真求实、据事言理的治学方法,从日常情理
: 将毛泽东放置在历史背景之下,重新认识了毛泽东在整个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更难得的
: 是,高华教授在写作时,一直都冠以对史实看法的持中态度,多叙事,少评论,不贩卖
: 历史的苦难,也不进行冷嘲热讽,以一种平和的历史观来替代对历史真相摆渡后的亢奋
: 感。
: 那怎么写书?没有新的证据,只是根据最公开的史料。别人有一套论证方法,已经得出
: 很多结论了。然后高华再上去,重新用另外一套解释方法,“从日常情理将毛泽东放置
: 在历史背景之下”。什么意思?用日常情理?会不会像鼓楼法官判定彭宇案一样用“日

1 (共1页)
进入NJ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高华几年前主要工作关系就在华东师大了高华去世了。。
高华到底是挺毛还是倒毛的?悼念高华老师
我姐是南大的(9)所不朽者 垂萬世名 孰謂公死 凜凜猶生 (转自百合)
Re: 又到了毕业的季节~~~高华老师:永远的记忆(转自百合)
杨奎松:悼念高华悼三十年好友高华
读高华的"红"书不如我们读书吧--悼念高华老师
高华老师追思会上几位学者的发言许纪霖:悼高华 忆高华
有兴趣的校友请去申请版主对高华老师的一点点记忆(本科时代)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高华话题: 历史话题: 摆渡话题: 真相话题: 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