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迎新年】和尚尼姑《双下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1 21:48:07 2017, 美东)
本地最近几年的春节活动都请了纽约昆曲社来表演昆曲。今年的节目单却不像往常那样
只说个曲目和演出时间地点,还附了份专业介绍:
“《下山》是明代传奇《孽海记》中的一出。碧桃寺的小和尚本无,从小被父母送入空
门。但是他向往世俗生活,一日,趁庙中无人,私逃下山。在路上巧遇适由仙桃庵中逃
出的小尼姑色空,两人互生爱慕之心,决定结为夫妻,同偕到老。
全出对白幽默、表演夸张、身段生动,是一出非常受观众喜爱的小丑与贴旦对手戏。小
丑的绕念珠、颠步进退、背背驮、摔靴子等都是高难度的功夫,其中有些动作像蛤蟆,
属于小丑五毒戏之一。
本戏特邀前上海崑剧团表演艺术家,现海外崑曲社驻社艺术家及崑曲传习班蔡青霖老师
、史洁华老师担纲演出。蔡老师史老师这齣戏是由传字辈的华传浩先生和张传芳先生亲
授。”
虽然看不懂,但仰慕之心顿生。主办人更说两位演员都已七十开外,这恐怕是最后一次
公开表演,机不可失。
顶着寒风赶到表演现场时,正赶上小和尚出场。果然小丑和玉树临风的书生不同,很多
半蹲、搓步、跑跑、跳跳,动作幅度和面部表情都放大而夸张,台词也不敬神佛、追求
生欲,引得台下尤其老外笑意盎然——人之大欲,超乎语言而存焉。
后来这位蔡青霖老师说,年轻时演这出戏,全场一个多小时保持半蹲。现在蹲不动了,
有的地方就偷懒了。七十岁的老先生演十来岁的青葱小和尚,辛苦了。
接着换了套更奔放的和尚服:
然后小尼姑上场啦——七十岁的青春红颜,戏曲的魅力啊。
看小和尚坐靠台边,我以为是舞台设计如此呢。后来才听说蔡老师第一场演完大喘气,
后台无座,便坐在台边歇息。当时完全没看出来,只见他一亮相、一开口便精神抖擞
——演员拼的是一口气。
和尚尼姑初相会,一串佛珠、一柄拂尘暗结缘……
有没有看出小和尚的眉目之间有个小白脸?
蔡老师后来讲解说这也是他对小和尚的设计之一,为了突出年轻人的活泼和对人性的向
往。同理,小和尚的蹦跳都是双脚向外翘的;叹息也是浅短且音频高的。
初会后的小和尚偷偷追随小尼姑到土地庙——尼姑的睡姿好美:
经过几个回合的拒迎推就,两人一齐抛了那寺庙佛像,一个翻山,一个过河,相聚在河
山那一头。河水冰冷刺骨,小和尚的表情动作极为丰富搞笑,甚至说了一句“Very
cold!”引得观众爆笑。蔡老师真是深谙表演,善于变通创新。
过了河的小和尚还要折回头把尼姑媳妇儿背过河,又是各种噱头:
最后终成眷属——
下场时小和尚得瑟地守护新媳妇儿,警惕地回头驱逐可能的觊觎者——全场又是一阵哄
笑,由衷报以热情赞美的掌声。
看过不少昆曲,从没这出《双下山》那么逗乐搞笑。连语言不通的老外都出乎意料地投
入,喜笑颜开地享乐,这也是以前从没见过的。以前听人说小时候是从三岔口开始喜欢上
京剧的,两人阴错阳差的摸黑打斗比咿咿呀呀、拖拖拉拉的唱腔吸引人多了。那么昆曲
也该多用这样动感、喜感的入门戏来拉人下水哦。
另外还有一个感触是,这出戏表现的其实不过是男女大欲这么个简单东西,用和尚尼姑
两个戒欲的角色更添世俗情趣。可就是这样的世俗乐趣最受大众欢迎,中外皆然。戏曲
本来就是大众娱乐是吗?戏曲的表现主题是不是以通俗为主,相对以文字为媒介的文学
而言属于俗文化?当然现在的昆曲是物以稀为贵,属于珍稀雅文化遗产了;就像昔日三
教九流的莎剧今朝登堂入室为最高文学代表。
最后再赞一下英语翻译Ben Wang,不知是位老先生还是小年轻,翻得地道又漂亮;“a
little juicy nun”把我乐坏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