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F****o 发帖数: 13 | 1 [天啊……]
这是一部我看得都想哭的电影。小时候,我熟悉它里头的几乎一切:山里铁路小站
旁的村镇,丘陵地貌上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被,自家筑彻的不规则地错落在一截坡道旁的
砖舍,半工半农的人们,闽南方言,阿远阿云恒黄仔,甚至那个捡穿孙儿不穿了的黑鞋的
阿公,包括阿公末了再三唠叨的“我种养它们比去种养高丽参还费心机”的蕃薯。其实,
不用说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说得很远,在今天的中国,有多少人不是每天在跟所谓城市的
底层人群和外来人员擦肩而过,又有多少人敢说对这里的阿远阿云们全然陌生,感不到一
点亲切呢?
在进入正题,讨论候孝贤非常有名的也用在了这部影片上的独特的镜头语言之前,忽
略掉他在里头表达着的对阿远阿云阿公们以及那片村镇土地的体认热爱,是说不过去的,
我甚至感到,“候式语汇”的催生勃发有赖于他先在地对生存状态和生命意义的慧眼独识
,实际上,候孝贤在哲学地诠释着他所认为的人,他在电影地阐述他的存在观。我们看到
,《恋恋风尘》里的每个人物总是低垂眼帘,表情木讷(唠唠叨叨的阿公是在唠唠叨叨地
证明自己的木讷),显得“有点无精打采”,缺乏表演系的老师教导他的学生做到的任何
“上镜性”,候的电影在这 | F****o 发帖数: 13 | 2 [天啊……]
这是一部我看得都想哭的电影。小时候,我熟悉它里头的几乎一切:山里铁路小站
旁的村镇,丘陵地貌上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被,自家筑彻的不规则地错落在一截坡道旁的
砖舍,半工半农的人们,闽南方言,阿远阿云恒黄仔,甚至那个捡穿孙儿不穿了的黑鞋的
阿公,包括阿公末了再三唠叨的“我种养它们比去种养高丽参还费心机”的蕃薯。其实,
不用说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说得很远,在今天的中国,有多少人不是每天在跟所谓城市的
底层人群和外来人员擦肩而过,又有多少人敢说对这里的阿远阿云们全然陌生,感不到一
点亲切呢?
在进入正题,讨论候孝贤非常有名的也用在了这部影片上的独特的镜头语言之前,忽
略掉他在里头表达着的对阿远阿云阿公们以及那片村镇土地的体认热爱,是说不过去的,
我甚至感到,“候式语汇”的催生勃发有赖于他先在地对生存状态和生命意义的慧眼独识
,实际上,候孝贤在哲学地诠释着他所认为的人,他在电影地阐述他的存在观。我们看到
,《恋恋风尘》里的每个人物总是低垂眼帘,表情木讷(唠唠叨叨的阿公是在唠唠叨叨地
证明自己的木讷),显得“有点无精打采”,缺乏表演系的老师教导他的学生做到的任何
“上镜性”,候的电影在这里偏偏要把他的演员做钝做糙,他是要指认说,银幕上的他们
就是银幕下的你我大家,你我大家的寻常面目不但值得搬上银幕,而且在他的镜头的梳理
通浚下,无论是电影观赏常理还是生活媚俗常识都在将其挤压遗忘的人的传统上被认为是
迟钝粗糙的那一部分存在,重新焕发了生机。我们这就从多个方向来逐步接近体现在《恋
恋风尘》里的候氏电影的真谛。
首先,这里阿远阿文们尽管木讷,但他们木讷得富有意味。候孝贤的深刻性在于,他
是通过去加强整个画面给人的呆板枯燥印象——甚少近景特写,全景近景运用非常突出,
弱化反应镜头交替切换,单个镜头内部的着眼点、动作高潮不显著,动作在消褪后常常留
下一个慢吞吞的空尾,镜头与镜头的承接联系不够明确紧凑——去维护人物不被镜头放大
逼视,不被各种角度拍摄地武断切割的那份自尊自在的。候孝贤非同小可之处在于,经过
他的慢条斯理的裁剪,经过他的取景,我们习以为常了的电影上的轰轰烈烈枝枝蔓蔓去除
了,在他的影像世界中,他的银幕上的那个人世间,变得空灵清晰,透彻可辨了。候孝贤
不仅在教我们用另一种眼界去看电影,也提请了我们换另一种心情去看人生——显然,候
孝贤认定,人这个字恰正写在了人的静默木讷之中。
第二,导演本人一定与他这里的主人公之间有着血脉相通的认同感,这是从生活经
历上升到生存感悟的世界观高度的重合体认。在我看来,它是超出张艺谋拍在《秋菊打官
司》里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所谓纪实性的假模假样的返朴归真的。在《恋恋风尘》里,安分
守已、沉默寡言的阿远阿云们整个待人处事、整个内心世界和行为世界的方式,使人感到
是靠在潜在着的传统的中国生存观念的基座根子上的。阿远的缀学而去做工挣钱帮养家庭
,在他自己及在他父母看来均属自然而然;在做工与呵护阿云之间辗转;在外做工以挫折
受伤告终;当兵之后以回到阿公身旁回到村镇这块土地上作为归宿;阿云与阿远在姻缘这
件事上的我们常说的有缘无份……,所有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心态、行为方式
,都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眷恋土地和家乡的感情,都体现着一种坚韧顽强与认命信缘互补
的儒道结合的人生观。这是深入骨髓的,而就被候孝贤捕捉把握了出来。正是具备了这一
精髓的依托,候孝贤的镜头语言与他的影片中的人才那么厚实可观,到了这里,我们来到
了我们的分析的第三点。
第三,候孝贤的电影语言是应他所要如此这般去刻画人物和表述如此这般的存在观
之“运”而生的,反过来,候氏语汇又使他的人观存在观的呈示成为了可能。具体说来:
既然活着的真理就日常地落实在普通人普普通通的糙钝皮表之下,生存的碎屑、卑微、苦
痛、失落……,真实而且切近,不能回避,那么人就必须在隐忍这一切当中体悟到正是这
一切构成了生命的要义。认定了此后,反观那些不由分说地把人生描绘成一场大悲大喜的
盛装演出,而悲欢离合也都大大地写在人的脸上的陈词滥调,也就显出其虚浮虚假起来,
而所谓电影就是刺激好看、频切、线索交错、快节奏、蒙太奇效果、场面调度……,也显
得并不那么天经地义了。在我已经述及的候孝贤的独特镜头语言下,在一种状若无技巧的
技巧下,他的主人公曾经被遮蔽的内在性被激发发掘了出来——全景远景镜头透现了人与
环境与物件的关系,这时候,人不是戏剧功利地被从背景中虚脱浮夸出来,而是在与景框
中的物面质处对,人恢复了其是在与环境与物件作用中才成为他(她)那个人的本份;长
镜头、固定角度镜头的大范围使用和很少在角色之间进行正反打,显然,候孝贤尽可能避
免打断人物的言行流程,加以穿凿附会,他相信他的主人公,他认为在人物静默木讷的脸
上恰正写满了含义——在镜头的静观默会下,这种含义超出了主观强解所能得到的,镜头
里头的表达成了一种音乐式地浑成的更高意义上的表达。
总而言之,仅就我所看到的这部《恋恋风尘》来说,候孝贤的电影在对人的存在的
思考和把握上非常深刻,其思想文化的底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而他的电影在镜头语
言上也自成一格。他实现了艺术创作上述三个方面的统合一体,因此,个人认为,候孝贤
较之被说得滚瓜烂熟的陈凯歌张艺谋,可能在他们之上,绝不在他们之下。中国电影民族
性的龙脉传承并不在龙头老大的中国大陆,不在什么《大红灯笼高高挂》,什么《刺秦》
,……里,而在大陆架上台湾岛渔民的后裔候孝贤、杨德昌等人的作品中,这实在是辛辣
的讽刺。 | y****u 发帖数: 451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