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wyws(little.co), 信区: Movie
标题: 我看了冯小刚新片, 嗯, 好任性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Sep 12 10:35:00 2017,GMT)
冯小刚现在在做的事,就是追自己的求,(要也)赔自己的钱。继祭出中国电影罕见的
“圆形画幅”的《我不是潘金莲》后,冯小刚的新片《芳华》,又是一部献给自己的作
品。它说的是冯小刚念念不忘的青春往事。这部定档9月30日的电影,目前还神秘得很
。来,听听他的看法。
在《我不是潘金莲》公映之时,我就试着预言,冯小刚的电影创作会进入第四个时期。
前两个时期,即贺岁片时期、风格试水期,主要指《天下无贼》和《夜宴》这两部影片
。第三个时期,即时代剧时期,包括《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所组成
的“弃婴三部曲”。
到了《芳华》,冯小刚从庶民的狂欢奔涌至历史的悲欣。这个仿佛越来越面沉似水的老
男人,来了一次泛着潮红,略带羞赧的转身——转向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一代人所
特有的青春散场。这些人中间,一定有一个是曾是文工团中一员的冯小刚。这是冯小刚
当导演以来,第一次面对自己的历史。虽然这段历史因种种原因,仍有语焉不详之处,
但仍有和熙的阳光照耀在那一具具饱含力与美的身躯之上。那里应有着冯小刚很少向人
言明的,属于冯小刚那一代人的年轻的晕眩。
对,就是身体。
除了那些充溢着即得即食的感官刺激的风月谈之类的影片外,中国电影很少有对身体本
身富有诗意的描述,弯曲的足弓、平坦的小腹、比黑夜更亮的头发,比面部更富表情的
背影、坚挺并准备随时垂落的乳房、丰满如树但很柔软的大腿、没有任何欲望的嘴唇、
不知该落向何方的手指。这在姜文的电影里还能有所嗅闻,这次轮到了冯小刚。那群穿
多穿少、以及穿什么怎么穿都让人两眼放光的身体,在伸展、在盘旋,那些轻盈的,眼
看就要被时光融化的肉身,实际也将时光定格在我们的脑海翻腾之处。它是你只要年轻
过,就永远不会错过的记忆。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正是有了这样光明灼亮的身体,我
们的心灵也才能随之绽放。当一个重度烧伤并奄奄一息的士兵,看不见坐在他对面的护
士,只能想像她的容颜一定和她的心灵一样美丽。而我们全能看见——她们气昂昂的、
气鼓鼓的。但她们气归气,最终还是能与她们曾经渴求的景观相遇。她们痛饮、她们哭
泣、更多的时候,她们在歌舞。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全片主要演员的集体大亮相:刘峰领着何小萍来到了排练厅,一群
健美的女孩子在跳舞,她们的腰胸臀长得既科学又迎合着美学,她们动起来了。身体所
特有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在那经过改良的民歌声中不断地上升、下沉。你的眼睛
看不过来,你的心却一直跳个不停。这也是冯小刚第一次向我们展现他卓越的场面调度
能力。他还同时兼顾到了演奏者和演唱者的神形,那是节奏上的美妙的转折,也是这样
的一个大集体所应具备的水乳交融,更是对生命本身最直接的美感,所遏制不住的最为
纯粹的吟咏。
就是这场戏,给这部影片定下了基调——它是关于集体生活的,它应是高度秩序化的,
但它一旦弹奏出来,便发出个性与共性碰撞后,爱恨相加的交响。影片所讲述的,也就
是这些:
《芳华》所讲述的年代,不光是军师一级的文工团被解散。同时,也是整整几代人的尚
武开始消解——那时候的军人,是全民偶像,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按冯小刚自己
的说法,当年他凭着一支画笔考进文工团,比现在的人考上博士还要光荣。那时候的部
队,有着最好的医院、最棒的文艺团体(如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强的体育健儿。最尖
端的科研人员和很多作家、画家都在军队里施展着他们的才华。别的国家我不了解,但
像中国这样的估计也不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军装就是最大的时尚,抢军帽是当年的
很多坏孩子都干过的事情。部队对于很多军人而言,它是学校、它是单位、它也是一个
不折不扣的大家庭。
只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大多数都会有离家出走的那一天。
《芳华》一开篇的画外音,就借萧穗子之口,她要给我们讲述两个人的故事,即刘峰与
何小萍。他们看上去有些不一样,刘峰朝气蓬勃,何小萍还处于踌躇满志的阶段。但他
们很快就殊途同归,他们都是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都有过残疾,刘峰失去了
一只手、何小萍还曾精神失常。他们都无比热爱他们生活过的集体,但都主动或被动地
被集体所“清除”。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
。近几年的冯小刚好像特别热衷讲述个体被遗失后的种种惨烈进程,但这个进程是相互
的。作为最终的抉择者,胡军扮演的团长、徐帆扮演的母亲、陈道明出演的蒋公,他们
举棋不定时的忍与不忍同样令人唏嘘。《芳华》的影调在很多时候都异常清澈和明亮,
但到了这二人离去之时。文工团从上到下的反应,都有些混沌,甚至是机械和冷漠。这
是全片最微妙的一道钢索,而冯小刚和编剧严歌苓就是走钢索的人,自然可归于是那个
年代所规避不了的教条、冷硬所带来的想当然。但这个集体依然是令人难以割舍的,让
人心中常驻芳华的。刘峰和何小萍最大的共同点,便是他们对这个集体,可扩展到更大
的集体的信念没有根本的动摇。何小萍就是在重归文工团之后,她那因战争的创伤所引
发的精神疾患才得以复原。而何小萍那张曾挂在照相馆橱窗外的照片,是进入这部电影
的密码。她在遭受莫大的羞辱后,将这张照片撕碎了,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何小萍对
于集体的概念,至少是变得模糊。心灵手巧的刘峰将这张照片重新粘贴起来,个体与集
体在此获得想像性的破镜重圆。两个好人,也才有了比爱情更持久、更静谧的维系。
关于冯小刚的电影,有一点经常被人忽略——他的电影总爱为我们描绘一个个守道义、
重承诺的好人。《芳华》里的两个主人公,诚然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英雄,但我更愿意
把他们看成是好人。他们自觉守护着内心的善良,就是对成长过的集体最大的回应、或
回报。还是得提一下,影片中那段关于战争的长镜头,我知道这拍摄起来难度很大,有
人还有马匹,场景也不断地在变化,但我不是很满足,只愿将这看作是冯小刚对自己导
演技能的一次挑战——
一个小小的观感,还是觉得镜头还不够紧贴人身。紧张感是有了,但生命无常的荒凉感
还是有些欠奉。只有这么短、这么近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才会对活过的日子产生由衷的
感激。我没有作具体的统计,但《芳华》应是冯小刚从影以来,镜头数最少的一部电影
。跟拍和长镜在这部影片里比比皆是,冯小刚仿佛觉得只要他一眨眼,那个美好的世界
就会离他而去。只是这部影片,最核心的表达,还是告别。
告别一个组织、告别一个群体、甚至要险些告别自己曾笃定的信念,最终还是要告别那
样一个光荣和损害轮番上场的如歌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