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od_CHN_Hist版 - 卸甲一书生探析“毛泽东菜谱”:食品多源自特供
相关主题
香山农场:为中央首长特供农产品张闻天秘书何方:朝鲜战争停战六十年祭 (转载)
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假故事背后的真相看看毛泽东 对照蒋介石
中共功罪评说之三:毛泽东的造神运动是如何形成的?余英时:毛泽东一生中的三个时期
毛泽东身高多少:考证称非1米83少奇同志的悲剧自己有很大责任啊 (转载)
周恩来对邓小平复出真实态度:被动消极冷淡[zz]高岗秘书谈“高岗事件”
缅怀林彪、悼念张春桥 (转载)毛泽东与丁玲亲密无间
毛泽东的饮食习惯及60年代初的西餐菜谱揭秘林彪医生揭秘林彪病情真相
两个王朝:毛泽东林彪矛盾的激化与演变红都女皇事件:周恩来策划离间毛泽东和江青?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毛泽东话题: 菜谱话题: 中南海话题: 农场话题: 特供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http://history.sohu.com/20140414/n398096502.shtml
2014年04月14日01:47来源:搜狐博客
《人民网》登载了龙剑宇的《毛泽东菜谱和真实食谱全揭秘》(该文在凤凰网发表时,
名为《秘书谈毛泽东1961年吃西餐:我的估计不会的》,以下简称"龙文")一文,是从
作者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家居》一书中摘取的。读后不禁哑然失笑。该文
错讹满篇,且有些错误系有意为之,不容不辩,限于篇幅,择其要者提8个问题。
一问:验证毛泽东的菜谱,需要蒙哥马利助阵吗?
"龙文"说:有人对毛泽东的饮食起居提出质疑,网络上流传着一篇关于毛泽东饮食
的帖子,题为《毛主席的菜单,不服不行!》,特别提及1961年4月26日工作人员会同
厨师定制的一份西餐菜谱:"有牛羊肉菜十多种,西餐汤十六七种,其他种种更是名目
繁多",对于这一说法,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认真查对该馆保存的毛泽东遗
物,从毛泽东的食谱、菜谱及其相关记载出发,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了与英国陆军
元帅蒙哥马利相当的结论:毛泽东是"凡人时代最不平凡的人"。
韶山纪念馆是保存毛泽东遗物档案的单位。多年来,该馆相关档案从未向学术界开
放,只是在其工作人员编书、写文章时,或在一些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下利用过
这批档案资料。龙先生说这次该馆工作人员对毛的菜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依然是自说
自话。既然学术界绝大多数人仍然无法看到这些菜谱,不能对其日常饮食生活做全面考
察,如何验证纪念馆工作人员的结论是正确的,如何相信这一结论?
纪念馆的办法是拉一位"洋大人"--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为自己的结论助阵。这显
然是学术上"不自信"的表现。蒙氏曾两次访问中国,都受到毛、周等人的盛情款待。第
一次是1960年5月,受周恩来、陈毅邀请访问。在宴请蒙哥马利时,周总理、陈毅邀请
杜聿明作陪,后经广州、深圳取道香港回国;第二次是1961年9月,参观了包头、延安
、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等地,毛泽东于23日和24日两日在武汉两次见了他
。但他与毛泽东共餐只有9月23日一次,该餐共有6道凉菜、4道热菜。其中那道凉菜"奶
酪虾卷"是程汝明厨师用渤海湾特供大虾做的。吃完晚餐后,蒙哥马利摸着肚子对毛泽
东说:主席,您的饭菜太可口了,我很久没吃那么好吃的饭菜了,尤其是那道"奶酪虾
卷"(《"御厨"忆往事:红烧肉就是毛主席的补品》)。接待蒙氏是什么时候?正是中
国的"三年困难时期",在广大农村因饥饿死亡数以千万计的年代。即使是主、副食品供
应受到重点保障的城镇居民,也是多日不知肉味。1961年北京居民从1月份起每人发肉
票2张,每张供肉0.2斤;春节另发肉票1张,供肉0.2斤。从4月起用熟肉、鸡、鸭、鱼
罐头顶替肉供应。从6月至年底对居民暂停猪肉供应。年人均消费仅0.85公斤(北京《
副食品商业志》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靠"特供"吃得比在本国还要好的蒙氏,说几句
好话是人之常情,这也是毛、周接连两次请他访华的目的所在。问题是自以为精明的蒙
哥马利在中国考察时上过"当",声誉并不好。1961年,毛泽东在接待来访的法国社会党
领袖(后来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时,针对西方世界有关中国发生大饥荒的传言说,"我
再重复说一遍,中国没有饥荒。"(周宇新《1961年,毛对来访者说:中国没有饥荒》
)同年访华的蒙哥马利为了验证中国有没有饥馑,访问延安时特地起了个大早,散步到
自由市场,同那些卖镰刀蔬菜的人广泛交谈,而后又走进了路边的男子公共浴室,审视
着浴池里的一个个裸体。陪同人员大为惊讶,不明白这位元帅为什么对公共浴池感兴趣
。从浴室出来后,蒙哥马利说:"这里的人肌肉都很好,丝毫看不出饥饿的现象。"(史
诚《蒙哥马利元帅两次访华毛泽东用英语问好》,《环球时报》2008年11月21日)。蒙
氏这次实地调查以及"不存在饥饿"的判断,已被证明是个历史大笑话。韶山纪念馆拉谁
来助阵不好,非要选这位信奉"瞎子摸象"原则的"二战英雄"?把毛泽东的食谱、菜谱拿
出来让学术界研究,远比在餐桌前撑得走不动路的"洋大人"的话更令人信服。
二问:毛泽东的食谱随意简单,能反映出他"一直以来的平民化价值取向和日常生
活的俭朴、自律"吗?
"龙文"在介绍毛泽东的菜谱和食谱时说:这些菜谱和食谱基本保存完整,均由毛泽
东身边工作人员手写,记录了毛泽东每日的饮食情况及菜色安排,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
。记录这些食谱和菜谱所用的纸张非常随意,有零散的一张一张的,有几张纸粘在一起
的,有缺少封皮的笔记本,也有8开或16开的白纸,边上用粗白线装订而成,或者干脆
就用信纸对折裁成两半,然后用硬纸板夹起来。此外,它们的纸质材质不一,字迹也较
为潦草、凌乱,用笔各不相同,有铅笔、圆珠笔、钢笔,笔迹颜色也是红黑蓝交杂使用
,从记录方式和使用的材料看,并没有因为是毛泽东的菜谱和食谱而显得郑重其事。一
位大国首脑的食谱如此随意简单,反映出毛泽东一直以来的平民化价值取向和日常生活
的俭朴、自律。
在毛泽东时代,为个人建立食谱制度,不要说平民百姓,就连地位仅次于毛的刘少
奇、朱德、周恩来等其他领导人也没有做到。这个全国唯一的个人食谱制度本身就是不
"平民化"的产物。与毛泽东食谱打交道的人,主要是管理员、厨师和卫士们。卫士周福
明说:"主席每顿饭都有食谱。食谱是厨师和管理员提前一天写下来的,再拿给我们卫
士看,最后商定。"卫士参与食谱制定,主要是毛泽东"临近睡觉前的那顿饭,必须由卫
士陪着吃",吃饭时也观察毛泽东"这顿饭吃的怎么样,饭菜是否可口,把观察了解的情
况与厨师通通气"(《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第66、第73页)。菜谱制定后,一式两
份,一份保存下来,另一份由厨师带至厨房具体执行。程汝明厨师说:"每次做饭之前
,我要写一份菜单上报,批准之后我再抄一份带到厨房,等饭做完了,我就得把手里的
菜单解决掉。"因为中央办公厅有纪律,"如果重要领导的饮食习惯被敌对势力掌握,那
么他们就可能根据这些信息预测领导人的健康变化情况,然后选择领导身体状况不佳的
时候向中国发难"(《毛泽东的掌勺厨师回忆:菜单用完就销毁》)。毛泽东身边的管
理员、厨师和卫士文化水平都不高,食谱字迹潦草、凌乱无可厚非。况且这些食谱只供
有关人员工作时使用,并不呈送毛本人过目,自然没必要搞那么正规。工作人员使用的
食谱用纸随意、字迹潦草与否与毛泽东本人"日常生活的俭朴、自律"扯得上一毛钱关系
吗,龙先生这种"上纲上线"式的阿谀奉承也太过分了吧?
三问:1961年4月26日的西餐菜谱是干什么用的?
"龙文"说:被人指责甚多、现存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1961年4月26日的一本西
餐菜品清单,实属"菜谱"的范畴,而非毛泽东实际享用过的"食谱"。稍有常识的人,看
过这本菜谱,都能断定,这本菜谱甚至根本就不是专为毛泽东准备的,而极有可能是为
在中南海或中南海之外举行较大规模、宴请对象多为西方客人的宴会时准备的"菜谱",
而绝非毛泽东某天实际"享用"过的食谱,因为任何一个人在一天之内都不可能吃下那么
多西餐菜!至于这本菜谱封面上留下的日期,不过是厨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制作这本菜谱
的时间而已。
"龙文"说"这本菜谱甚至根本就不是专为毛泽东准备的,而极有可能是为在中南海
或中南海之外举行较大规模、宴请对象多为西方客人的宴会时准备的‘菜谱’",此话
错的离谱。
一、中南海为中国领导人聚居之地,外国人在这里出入是件很敏感的事儿。1950年
代,两位负责检验领导人饮食的苏联人住进中南海,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毛泽东1950-
1960年代见外宾,大多是在人民大会堂或在外地的住所。晚年即使在中南海游泳池住所
见外宾,却也未在这里大规模宴请过外宾。笔者尚未查到毛泽东何时在中南海举行了"
较大规模、宴请对象多为西方客人的宴会",望告知。
二、即使是"宴请对象多为西方客人的宴会",上的菜也不会全是西餐。笔者曾在《
毛泽东与毛家"小灶"》一文中介绍过有关"国宴"的情况:"1950年代初,毛泽东曾批评
国宴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他认为宴会规
格太高,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那些名贵的菜,花钱很多,又不实惠。有些外国人根本
不吃这些东西。‘我们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另外,宴会时间长了我也陪不
起……’。其实除了上述理由外,也有不愿意摆上桌面的原因--他对国宴菜肴不感兴趣
。当时主管外交的周恩来生于淮扬之地,祖上为官宦世家,喜欢颇为讲究的淮扬菜,在
国宴菜体现他的个人偏好也无可厚非,况且大多数外国人对辛辣口味的中国菜肴也敬而
远之。所以国宴菜就形成以精致的淮扬菜为基础再整合各地菜系而成,荤素搭配,以清
淡为要的基调。"可见在招待外宾的国宴上,中国特色菜肴一直唱主角。有关部门有自
己的常备菜谱,根本没有必要为了招待"宴请对象多为西方客人的宴会"专门去制定一套
西餐菜谱。
"龙文"为了证明自己招待"宴请对象多为西方客人的宴会"使用西餐菜谱的说法正确
,特地列出了1961年在武汉宴请蒙哥马利的菜谱--"毛泽东1961年9月在武汉东湖甲舍宴
请蒙哥马利元帅,当时的菜单就是:‘四干果、四鲜果、四凉菜、面包、奶油豆蓉汤、
铁板扒鳜鱼、元帅虾、什锦炒饭、奶油克斯、水果拼盘、饮料。’"单从这张菜谱看,
确实除了铁板扒鳜鱼、什锦炒饭外,其他都是西餐。可一查原始资料,便暴露出龙先生
做学问的恶劣态度--只选对自己有利的资料,删除不符合自己需要的内容。让笔者来说
明这个菜谱的真相吧:6道凉菜--花篮红鱼籽(由鸽蛋和鱼籽做成)、酿鸽子(鸽子去
骨,放肉馅、虾泥、蟹泥等)、奶酪虾卷(生菜垫底,虾煮后去皮、籽,浇上汁)、烤
猪排、麻辣牛肉、什锦色拉;4道热菜--烫片鸭子、铁板扒桂鱼、牛肉扒、炒豆苗(《
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第13页)。其中酿鸽子、烫片鸭子、麻辣牛肉、铁板扒桂鱼、
炒豆苗都是典型的中国菜,奶酪虾卷(即"龙文"中的元帅虾)则是毛家"小灶"厨师程汝
明的即兴之作。只是除了铁板扒桂鱼,龙先生有意把其他的中国菜都删了,不让读者知
道。
三、说"这本菜谱甚至根本就不是专为毛泽东准备的",这种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与毛泽东无关的东西,为什么长了腿,跑到毛家来了?
在笔者看来,这本菜谱恰恰与毛泽东大有关系。一是其制定时间为1961年4月26日
。这是什么时候?是1960年9月底或10月初毛泽东宣布"不吃肉"后近7个月之际。目前所
有说毛泽东"三年困难时期"不吃肉的资料都说他有"7个月"不吃肉,算来时间正好与菜
谱拟定时间相符。二是一向不太喜欢吃西餐的毛泽东从1960年代初开始喜欢上了西餐。
据《毛泽东生活档案》一书介绍:"毛泽东60年代对西餐感兴趣,但他很少正正经经吃
上一顿纯正的‘西餐’。在毛泽东看来,无论是口味,还是营养,中国菜都远超西方菜
。当然西菜中也有不少极品,有不少值得中菜借鉴学习的地方。然而,如果让他每日吃
西餐,他就会不愿意。因此,毛泽东吃西菜时一般都会与中菜合在一起吃,即是说,他
每日的饮食还是以中菜为主,其中也夹杂着几个西菜,或是西菜肉类,或是西菜汤类”
(第702页)。1961年9月,他宴请蒙哥马利时上的烤猪排就西菜。1962年,有一次他吃
咖喱牛肉时,趁兴把赫鲁晓夫搞的改革称为“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毛泽东健康
饮食生活》,第80页)。毛泽东喜欢吃西餐总要事出有因吧,其中的“因”正与这份菜
谱有关。笔者在前面说过,1961年4月,北京猪肉供应十分紧张,不得不以罐头等顶替
鲜肉供应。两个月后对普通居民已停止供应。毛家“小灶”的工作人员正是为了应对猪
肉供应的紧张局势,拟制了这份以牛羊肉为主要食材的西餐菜谱,毛泽东喜欢吃西餐也
是从这时开始的。
四问:由不在现场的秘书高智做证“毛泽东不吃西餐”,可靠吗?
“龙文”说:“2010年6月10日,韶山纪念馆邀请到毛泽东的秘书高智(1952年到
1962年4月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卫士张木奇,畅谈毛泽东的日常生活起居,高智回答
毛泽东”吃西餐“的事说:“这个没有听说过,按照我的估计,不会的!主席吃饭很简
单,就几个小碟……毛主席一辈子心里想的就是人民,现在有人说毛主席这错了那错了
,我还不完全接受,这个要时间检验!”
龙先生拉高智来替他证明毛泽东不吃西餐,就像拉蒙哥马利来证明“三年困难时期
”中国不存在饥饿一样不靠谱。高智确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但在1961年初,吃过
1960年毛泽东生日餐的高智已经奉派下乡,时间长达一年多,回京后即被分配他处工作
。毛泽东不喜欢吃西餐,他是知道的。但毛泽东喜欢吃西餐时,他已经离开了。靠这样
一个并不在现场的人去“估计”毛泽东会不会吃西餐有什么说服力,龙先生这一论断是
不是很荒唐?
五问:1949年以后,毛泽东的“生日总是过得平平淡淡”吗?
“龙文”说:毛泽东的生日菜谱也比较简单。从延安时期开始,他便公开反对搞生
日庆典,他常说:“庆贺生日不会使人长寿,因此并无必要庆贺。”解放后,他更是以
身作则,他的生日总是过得平平淡淡。
“龙文”所说的1949年以后毛泽东的“生日总是过得平平淡淡”,与事实大相径庭。
如果从政治层面说,毛泽东过生日起码有两次已露出掀起全国政治风暴的端倪。一
次是1964年过生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小餐厅请客,参加者有刘少奇、周恩来、陈毅
、贺龙、董必武、彭真、余秋里、钱学森等领导人以及陈永贵、邢燕子、王进喜、董家
耕等工、农和青年代表(《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第269页)。吃饭前,李讷听说爸爸
准备在大会堂请客,也要跟着去。正在洗手间里的毛泽东说:“你今天不能去,爸爸我
要骂娘”(《毛泽东泽东保健饮食生活》第81页)。果然,他在这次生日餐上严肃地批
评了刘少奇等领导人主持的“社教”运动。参加寿宴的副总理薄一波回忆说:毛泽东指
责中央有的机关搞“独立王国”;还谈到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危险。席间鸦雀无声(薄
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1166-1167页)。另一次是1966年的生日
餐,当天晚上,毛泽东临时通知江青、陈伯达、张春桥、王力、关锋、戚本禹、姚文元
这几个“文革新贵”一道吃饭。吃饭时,他举杯:祝全国全面的阶级斗争!(逄先知、
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第1461-1462页)。
1964年生日餐后不到两年,刘少奇及全国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被打倒,政治风暴席
卷全国,多少人死于非命,家破人亡。1966年生日餐4天之后,上海两个对立的造反组
织发生了号称全国第一次大规模武斗的流血冲突。武斗从此向全国蔓延。请问,这还不
够惊心动魄吗?
如果从物质层面说,毛泽东的生日也谈不上“总是平平淡淡”。
据《毛泽东遗物事典·平常无奇的生日菜谱》说:“195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6岁
生日。这一年,国内经济形势十分紧张,各地传来粮荒死人的消息。毛泽东从大清早起
便愁眉不展,心事重重。这天是卫士封耀松值正班,他照顾毛泽东穿衣起床后小心翼翼
地问:‘主席,给你煮一缸麦片粥吧?’毛泽东摇摇头,然后坐到沙发上不断地吸烟。
小封想:‘今天是主席生日呀,主席这么不开心,今年可又砸了。’突然,毛泽东对小
封说:‘你去把银桥、高智、敬先、林克和东兴叫来。今天在我这里吃饭。’小封一听
,顿时高兴起来。他想:‘主席今年可又要请生日饭了’。然后,他跑去叫人,并告诉
厨房,准备做饭。客人到齐了,厨房也送来了饭菜。这天的主食是红豆米饭,一共有六
道菜,即:奶油鱼头、拔羊肉、干边豆角、炒瓢儿菜、小干鱼、炒野芥菜。菜不是很丰
盛,但在当时看来已很不错了。因为此前毛泽东己立下了规矩,要求从今年起要同全国
人民一起定量吃饭,并宣称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因此
,今天的生日饭菜,厨师们也不敢违反规定,只是做菜时特意多放了一些油”。
这部主要由韶山纪念馆工作人员编写的书错漏百出,这段文字也值得拿出来说说。
其一,这一故事是对卫士封耀松回忆的误植。封耀松回忆的是1960年的生日餐(参见《
毛泽东与他的卫士们》下册,第706-第708页)。其二,除了误植以外,该文在叙述逻
辑上也十分搞笑。既然毛泽东已经立下了规矩,宣布了“三不主义”,为什么席间还上
了鱼头、小干鱼、羊肉这些荤菜?这难道是不吃肉,用“只是做菜时特意多放了一些油
”能解释通吗?
无独有偶,“龙文”在很多地方也继承了《毛泽东遗物事典》这种叙事逻辑。该文
说“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69岁生日,他只吃了早餐,晚餐仅仅是一缸子麦片粥。早
餐是和工作人员一起吃的,食谱上是这样写的:干烧冬笋、油爆虾、白汁鲤鱼白、鸡油
冬瓜球、炒生菜。这份菜谱中明显地就没有肉类,印证了毛泽东在1961年主动提出不吃
猪肉、鸡肉的情况。”读文至此,笔者为龙先生叹息,真的不愿意相信他竟然能够一而
再,再而三的干出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来!
其一,这个菜谱在《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一书中系于1960年,笔者也对其说法表
示怀疑。因为毕竟三个月前毛本人刚刚宣布“不吃肉”,这么快就“食言”不太正常,
吃过1960年生日餐的秘书林克也说过“没有肉”的话。“龙文”把它当成于1962年生日
餐菜谱,这与笔者的看法到是一致。但接下来就很令人感慨了,龙先生故伎重施,公然
再次篡改菜谱,把“油爆肉”、“肉丝烩米粉”从菜谱上删除了,以证实自己关于毛泽
东“不吃肉”结论的正确。好在《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一书第110页已经公布了这张
菜谱的复印件,证据确凿,不容否认。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对比一下,看看胆大妄为的龙
先生是如何造假的。
其二,且不论龙先生从菜谱中删掉“油爆肉”、“肉丝烩米粉”的行径多么卑鄙,
就拿他没有删掉的“油爆虾”、“白汁鲤鱼白”说事。虾、鱼算不算“肉类”,恐怕是
“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只有龙先生认为包括“油爆虾”、“白汁鲤鱼白”在内的“
这份菜谱中明显地就没有肉类”。这一说法颠覆了连一年级小学生都懂得的人类社会常
识。那么笔者在这里要问一句,在龙先生的字典里,“肉”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其三,如果说“龙文”还有什么学术价值的话,就是说出了“毛泽东在1961年主动
提出不吃猪肉、鸡肉”的真相。1960年9、10月间,毛泽东宣布“不吃肉”(参见笔者
拙文《毛泽东“三年困难时期”不吃肉的真相》),但他究竟是不吃过去比较喜欢的猪
肉、鸡肉,还是不吃一切肉类,始终是个未解之谜。笔者在《毛泽东过生日:编故事还
是谈真相》一文里曾推测过,毛泽东宣布“不吃肉”可能只是指猪肉而言。因为他在
1960年生日餐的当夜,给陪同他吃饭并答应到农村去搞调查的身边工作人员写信,就提
到“你们如果很饥饿,我派人给你们送牛羊肉去”这类话。同时还注意到周恩来劝毛泽
东吃肉,也是说“请吃一口猪肉吧”!终因证据较少,始终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如今
有人说毛泽东在1961年只是不吃猪肉、鸡肉,对其他肉类并不拒绝,笔者连对“不吃肉
”这一政治表态行为的评价都要大打折扣,因为这与“老百姓共甘苦”差之太远,从某
种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场骗局。但愿这只是龙先生表述上的失误。
六问:龙先生披露的毛泽东1958年生日餐菜谱是全的吗?
“龙文”披露了毛泽东1958年生日餐的菜谱:大菜为“萝卜丝鲫鱼、长征鸡、烧豆
角、炒大白菜”,小菜为“炒腌菜、炒腊肉”,主食、面食为“米饭、寿桃、寿面”。
这是保存毛泽东菜谱的韶山纪念馆以往尚未公布的资料。但鉴于龙先生在1961年9
月在武汉宴请蒙哥马利菜谱和1962年生日餐菜谱上两次弄虚作假,笔者已失去对其学术
品德上的信任。从情理上看,比照毛泽东其后几次生日餐的菜谱,“龙文”披露的这个
菜谱也未免过于“寒酸”。
现将毛泽东随后几年的生日餐菜谱录之如下:
1959年毛泽东生日餐
干烧冬笋、油爆虾、白汁鲤鱼白、油爆肉、鸡油冬瓜球、炒生菜(《毛泽东保健饮
食生活》第111页;《毛泽东遗物事典·平淡无奇的生日餐》)
1961年毛泽东生日餐4席
小吃:腊肉、苦瓜、咸蛋松花、蒜黄肉丝
冷盘:桂花鸭子、洋火腿、黄瓜、烤夫、糖醋白菜、陈皮牛肉、蚧肉
热菜:烧扁鱼、面条鸡、粉蒸肉、烧芥菜、鸡油豆角
主食:煎年糕、寿糕、面条(《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第111页)
1962年毛泽东生日餐
干烧冬笋、油爆虾、白汁鲤鱼白、油爆肉、鸡油冬瓜球、炒生菜、肉丝烩米粉。
1965年毛泽东生日餐
红寽烧冬笋、卤猪肝、油焖鸡、百荷、炒盖兰菜、燕菜汤、小青椒、腊八豆、腊肉
、王瓜、叫化鱼、米粉肉、茄子、娃娃菜、素菜汤、炒菊红,糖醋菜、肚尖、王瓜炒小
虾、澲菜等20道(《毛泽东遗物事典·平常无奇的生日菜谱》)。
1958年是什么时候?正是毛泽东春风得意之机,“大跃进”、“放卫星”令他意气
昂扬,甚至与农民讨论起粮食吃不了怎么办的问题。但“龙文”披露的当年毛泽东生日
餐却只上了4道菜、两道小菜,连日常的“四菜一汤”标准都没达到。1958年毛泽东的
保健医生为李志绥,他并不限制毛泽东吃猪肉、猪内脏之类,毛家“小灶”炒菜甚至全
用猪油。为什么生日餐中除了小菜“炒腊肉”一味外,没有其他用猪肉做的菜?1961年
年底,北京市居民的肉类供应已停止半年之久,毛泽东的生日餐尚且鸡、鸭、鱼、肉、
海鲜、腊肉、火腿齐全,为什么偏偏在1958年的生日餐上如此俭省?鉴于龙先生之前的
造假行为,笔者有理由怀疑他删除了1958年生日餐的一些菜品,尤其是猪肉类菜品。请
龙先生拿出学术良心来,公布真实、齐全的毛泽东1958年生日餐菜谱。
七问:中南海的小鱼小虾能随便捞吗?
“龙文”说:毛泽东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如,他常吃的小虾就是中南
海产的,工作人员休息时做几个小箱子,里面放一些饭粒,丢进中南海里,第二天取箱
子时就能捞上一碗小虾。毛泽东很喜欢吃中南海出产的这种小虾。
笔者当然知道毛泽东很喜欢吃中南海的小虾,还知道玉泉山农场的职工也会在毛家
管理员吴连登的要求下在稻田里捕虾。但中南海的鱼虾是什么人都能捞吗?答案是否定
的。据熟悉当时情况的人说,中南海里的鱼一般是不允许钓的,有一阵子为了强调这一
点,管理人员就在海边插了一些写着“禁止钓鱼”的牌子。但领导人偶尔为之的消遣,
并不禁止。有一次,吴继光在海边玩,看见陈毅来钓鱼。陈毅走到海边,发现了一块写
有“禁止钓鱼”的牌子,他自言自语:“禁止钓鱼,这就是说我不能钓鱼了?”旁边的
人解释说:“别的人不能钓,您钓是可以的。”站在不远的吴继光听见陈毅闻此发了脾
气:“不允许别人钓,那我怎么能钓呢!如果允许我钓,那别人也能钓!”于是,他把
牌子拔了出来,扔到一边去了(《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
“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中央领导人正在上中学的子女也吃不饱,比如邓小平的儿
子邓朴方就为了身体好,去晒太阳,吃“太阳蛋白”。他们不知道去中南海里摸虾捕鱼
,补充营养吗?而且这正是中学时代孩子们的特长和爱好。如果这期间开放中南海,允
许所有领导人及工作人员的子女都去捞小鱼小虾为自己补充营养,能被允许么?
答案是--中南海只允许毛家“小灶”的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别人就算了吧。
八问:毛泽东食用的蔬菜和副食品是哪里“自产”的?
“龙文”说:毛泽东喜欢种菜,从60年代一直到他去世这段时间,他都喜欢叫大家
在中南海的园子里和旁边的边边角角种上各种蔬菜、瓜果之类的东西。他自己有时间也
浇浇水。种的蔬菜有大白菜、萝卜、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苦瓜、大冬瓜,等等
。凡是能种的、常吃的蔬菜都种,有的地方还种上果树。吴连登回忆:“开始的时候,
院子里好多地方都种了花,主席就叫我们给刨掉了,因为他讲了:‘种那么多的花没有
用,浪费肥料。种花不如种菜好!’种好的菜弄给他吃,他通常吃过后都很高兴。”
1967年3月22日的《毛泽东食用蔬菜和副食品的记载》中,就写明他食用的蔬菜和副食
品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产,一种是本市及外地购买。从这份登记中,我们可以清
晰了解到当时自产的蔬菜和副食品总共五大类:蔬菜类、豆制品、奶制品、家禽类、猪
肉类、水产类。每一类还分很多种,真是种类繁多,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需要采购的
部分就很少了,主要是本地不能生产的蔬菜、粮食、水果、海味干货等,数量很少。
这段文字又一次暴露出作者不讲真话、实话的学术劣根性。
毛泽东让人在中南海的园子里和旁边的边边角角种上各种蔬菜、瓜果,只能满足其
食用蔬菜的很少一部分。“龙文”说“1967年3月22日的《毛泽东食用蔬菜和副食品的
记载》中,就写明他食用的蔬菜和副食品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产,一种是本市及
外地购买。从这份登记中,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当时自产的蔬菜和副食品总共五大类:
蔬菜类、豆制品、奶制品、家禽类、猪肉类、水产类。每一类还分很多种,真是种类繁
多,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需要采购的部分就很少了,主要是本地不能生产的蔬菜、粮
食、水果、海味干货等,数量很少。”那么,这些“自产”的“五大类”蔬菜和副食品
都来自中南海吗,有谁看到中南海里养过奶牛、鸡鸭和猪,毛家餐桌上的鸡鸭鱼肉是从
哪里钻出来的?
让笔者来告诉读者们吧,“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的不是毛泽东在中南海的菜园子
,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农场、玉泉山农场和巨山农场这三个特供基地。被龙先生刻
意隐瞒的这些特供基地的情况,笔者曾在《毛泽东的日常生活与特别保障体制》一文中
有所描述,现在当一回自己的“文抄公”,录之如下:
中国领导人的特供体制形成于1950年代。最初是效仿苏联领导人食品安检体制,请
了两位黄头发蓝眼睛的苏联专家进入中南海从事检测技术工作,由此带来对食品供应渠
道的控制,安全食品基地的建设,食品供应体制的形成等一系列特供体制。据1950年年
底进入中南海,担任周恩来保健医生的周尚珏回忆,当时有一位叫斯乔宾的苏联专家,
把苏联那一套安全保健的方式都带到中国来了,要中国的保健大夫们照着做。“斯乔宾
经常强调的是要严格检查卫生,他所说的检查卫生还包括检查空气,要查看空气中有没
有什么有害物质。此外,他还告诫保健大夫们,要检查首长驻地及其周围摆放的花盆,
要翻番土,看里面有没有什么炸弹。”“另外,苏联专家也比较注意保健对象的饮食营
养,要求经常对食物进行化验,当然这个化验主要也是对了防止有人在食物中投毒。但
这使保健大夫们增长了一些知识,包括如何注意营养均衡。他们还要跟厨师们商量如何
保证饮食营养的问题,协助制定菜谱,搞好调剂搭配,保持食品卫生等等。”(王凡、
东平《红墙医生:我亲历的中南海往事》,第93页)
应当说,苏联专家在中南海最初建设香山食品基地时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议,比如场
地要大,物种要多,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要有专业生产区,办公区要独立
,并且要有相应科研加工设备,牲畜用房要敞亮通风、讲究卫生、便于清扫。还要有大
小不等的硬质道路,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统,绿化隔离带或围墙等。而当时的中央办公厅
工作人员对这种规范化模式食品基地一无所知。原警卫局副局长毛维忠回忆说:“那时
大家刚从小农经济环境里过来,对办什么新式农场毫无经验。最大的愿望就是养猪炖肉
、种粮吃饭。对苏联专家的那一套,从来没有听说过,真是‘新媳妇上轿,头一遭’。
”香山农场筹办小组很快接到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传达的毛主席意见:人家想搞一流的模
范农场,说明他们有学问、有知识,心是好的。但好心不一定就能办成好事。苏联工业
发达,地方大、人口少、好办事,我们比不了。现在弄吃的,也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
发,先搞“土”的,以后有条件,再搞“洋”的。标准打了折扣的“土”安全食品基地
就是拥有近600亩土地的香山农场。根据一张存留至今的《香山农场区划图》,当时各
类作物区面积是:种青贮玉米260亩;青割玉米15亩;打籽玉米10亩;白薯110亩;燕麦
、大麦、冬小麦50亩;苜蓿(重要牧草)80亩、苏丹草10亩,蔬菜40余亩等。整个农场
拥有职工40余人,中央办公厅就制定了机关干部每年参加劳动20天的规定,要求特别是
青年干部要参加体力劳动和生产实践。该农场由中央警卫局管理,产品由局属供应科收
购,专供副总理以上和部分老中央委员的需要。在随后一段时间里,这些领导人宴请外
宾或重要人士所用的农场小牛肉、笋鸡、乳制品、肉鸽、鲜蛋等样样都是浓醇飘香的真
材实料。各家日常用量较大的豆角、黄瓜、茄子、西红柿、油菜、青笋、尖椒、萝卜之
类的蔬菜,由于合理种植,农家肥足,不愁浇水,故而虫害少,长势好。加上职工早起
、早摘、细心分装、及时送达,其干净新鲜程度,绝非一般渠道的蔬菜可比。要是赶上
哪家首长孩子多,端上餐桌的肉片烧豆角,蒸茄拌肉末,拍黄瓜段,便是吃得很香的好
菜。如果遇上按季熟透、刚从枝杈上摘下的西红柿,其亦酸亦甜,原汁饱满的天然美味
(《香山农场:为中央首长特供农产品》)。
其后,除稻田和人员外,香山农场全部归北京市统一管理,自主经营。留下来的人
员组建了“玉泉山农场”。除了种稻子外,还在沙土高墩上种栽“甜心白薯”,开垦山
坡荒地栽种果树。果品到了收摘季节,分为一、二、三级。以苹果为例:一级最好,专
供首长,市场价每斤两角五分;二级次之,供机关幼儿园,每斤一角五分;三级最差,
供机关工作人员(包括首长孩子)每斤一角左右。因为是自己种的,尽管普通,但味道
不错,大家总是争相购买。代替香山农场供应中南海首长各家和总特灶基本副食需求的
是巨山农场。该农场拥有土地1353亩,主要种植绿色水稻、青菜及饲养猪、鸡等禽类,
蜜桃香山大久保自1960年代起就享誉京城。产品一部分供应中央首长用,一部分用于改
善干部战士生活。有一部名叫《岁月如歌》的书,曾描写了一位叫郭黑儿的第31中队警
卫战士从六所换防到巨山农场劳动,说该农场主要生产桃、梨、苹果和葡萄,还有一个
养鸡场和一个奶牛场。农场的水果品种十分丰富,“使郭黑儿大开了眼界,而且增长了
不少的园林知识。光是桃子、苹果,就有不少品种。什么蟠桃、黄金、水蜜桃什么国光
、青香蕉、黄香蕉等等。在这里,郭黑儿既饱了眼福,也享了口福。哪种水果好吃,他
们就专门吃哪种。当兵的人吃东西也不讲究那么多,把水果从树上摘下来,用手搽吧搽
吧,就是一顿饱餐。郭黑儿最喜欢吃那种足有一斤多一个的黄金桃,这种水果成熟得最
晚,基本接近夏季时令水果的尾声,才收这种水果。这种黄金桃全部上了纸袋,没有任
何虫子光顾。吃到嘴里,那可是爽呆了”(见该书第三十节《印象八大处》)。
中南海领导人的日常生活保障主要通过特设的供应站来分配。“在中南海东墙外北
长街的一个院落内,有个被称为供应站的单位,专门负责对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食品供应
。那时,这里的设备并不先进,只有一些依靠窖藏的天然冰块进行冷冻储藏的原始冰箱
和普通货架,储存着从生产部门和市场上选购来的各类食品,包括粮食、肉、奶、蛋、
糖、蔬菜、水果等等。另有少部分外省赠送中央领导人的食品,也都由这里管理分配。
中南海里的特灶食堂和小灶食堂,以及单独起灶做饭的一些领导人的厨师,都是来这里
购买食品和食品原料,而用不着到市面上的菜市场去购买。有一些在市面上难以买到的
名牌烟、酒,也可以在这里买到,但购买的数量受到限制,这类东西是凭特供证定量供
应的”(《50年代的中南海生活》,文章原标题为《陈伯达之子忆50年代中南海不为人
知的生活》)。
香山农场、玉泉山农场和巨山农场的建设及其与之配套的食品特供保障体制的建立
,开创了中国食品供应方面的几个第一:
其一,开始使中南海的副食水果供应与北京普通市场完全隔离,做到每样蔬果来历
清晰,使食品从生产到分配全程跟踪,全程监控,以保证领导人的饮食安全。“特供”
无小事。北京市二商局干部高智勇2007年在《炎黄春秋》杂志撰文回忆,过去为保证绝
对安全,涉及“特供”事务的业务干部与职工可由商业局选调,但保卫干部与化验人员
,必须经由公安部八局任命和市公安局选派。政治上是否可靠,出身背景、家庭成分都
是审查所考虑的因素。同时,他们不仅要认真执行中央制定的“特供”政策与组织纪律
,还被要求深入研究服务对象的需求喜好,并在工作中落实(《人民大会堂“特供”标
准揭秘》)。当时领导人家中的厨师甚至坚持不做来自普通市场的食品。曾任中央政治
局委员的纪登奎之子纪坡民回忆说:“炊事员买菜都去领导人特供的地方买,东西好一
点儿”,“种类丰富一些。”刚结婚时,纪坡民有次回家,妻子上街看到山楂糕不错,
买点儿回来想做汤,炊事员不给做,说街上买的东西不准吃。“炊事员买菜都去领导人
特供的地方买,东西好一点儿。米面油都是一样的价钱,肉比外面稍微便宜些,另外就
是外面买不到的东西,那里能买到,种类丰富一些。”(张海林《纪坡民忆中南海往事
:刘少奇、朱德日子过得最紧巴》,《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第26期)。其中涉及到的
食品安全知识在当时中国老百姓中根本无人知晓。
其二,开始专门为毛泽东种植反季节蔬果。由于玉泉山农场能提供的产品种类越来
越多,警卫局领导根据其独特的住地环境,开始着重研究毛主席等少数领导人在饮食方
面的特殊需要。曾担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服务科招待员、办事员、总特灶伙食组组长等
职的张宝昌回忆说:有一年初夏刚至,天气较热,毛泽东提出要吃桔子,然而时间不对
,老的没有,新的要等到9月才能上市。报告上去,不知什么原因,毛泽东火了,驳斥
道:“现在正是摘桔子的时候,怎么会没有,我要吃,叫他们去办。”结果还是没有鲜
桔子,只好用罐头产品替代,他自然很不高兴。张宝昌说:人老了,有时候说话任性,
是很难免的。但对领袖人物,工作人员不敢多嘴或顶撞,只能想尽法子,尽量满足要求
。玉泉山农场的同志专为毛泽东试种了几样平时他爱吃的反季蔬菜和瓜果。如:苦瓜、
青椒、木耳菜、南油菜、无籽小西瓜,等等。对于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方法,有人
解释为“专供中的特供”。有的则戏称为:“我们种的是党中央一块小小的自留地”(
张云初《香山农场--为中央首长特供农产品》)。
为毛泽东种植的反季节蔬菜还包括他最喜欢吃的野菜--马齿苋。1967年5月13日中
南海《对农场种植计划的要求》中,特意将马齿苋列为“重点保障的蔬菜”首位,要求
平均日产一斤,常年供应(《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第130页)。
其三,开始动用特供基地的力量专门为毛泽东饮食服务,毛家生活管理员可以直接
指挥基地工作人员。吴连登说过,有一次毛泽东觉得脚痒,怕是得了脚气,就找吴旭君
护士长说:“这段时间给我吃精米太多,给我吃些糙米吧。”吴旭君找到我说了此事,
这时离开饭时间已经很短了,我赶紧给玉泉山农场的同志打电话,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
搞上二两糙米。磨糙米的方法就是将稻子用砖头在地上搓去稻壳就行了。这样,当晚就
用糙米做成了米饭。主席吃了很高兴,此后我们就经常给主席做糙米饭吃。他还透露了
另一件事儿:他们经常在中南海的湖里给毛泽东捉小鱼小虾。如果不够吃,他就会让玉
泉山农场在稻田里捕捞,以保证毛泽东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小鱼小虾(《毛泽东保健饮
食生活》,第36页)。这些都不是玉泉山农场生产计划的内容,只是吴连登临时提出的
服务要求。
毛泽东的食品特供基地不仅限于上述3个北京农场。1980年代,《税务报》的一篇
文章中说,毛泽东喜欢吃长沙东方红渔场的活鱼,于是安排专机每周1定期往返“北京-
长沙”,专为毛空运活鱼。现在长沙东方红渔场的名字已很难检索,但毛泽东的厨师程
汝明的一段话却可以从侧面印证此事。程说,他随专列到了长沙,当地特供了武昌鱼。
但毛泽东随后去了武汉,当时没有冷藏设备,他就用了几块冰做了“土冰箱”,把特供
的武昌鱼带到武汉,毛泽东因此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曾经在毛泽
东身边工作的孟进鸿将军说:“主席每到一地,要请人谈话,来了,走了,不兴师动众
。但他想要吃的菜不是宴席上那种,有时真不好找,一旦没有,他也会显得不高兴。有
时甚至用送文件的飞机带一小筐菜。武昌鱼也只好专程由湖北运来,不像现在,哪个地
方都有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品”(《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一些事情(纪实回忆)》)。
毛泽东的特供也可以通过军队渠道实现。比如,庐山会议时,毛泽东吃的米是在北
京由警卫战士一粒一粒挑过的,但厨师在做饭时还要再挑一次。毛泽东喜欢吃野味,警
卫部队就到处去给他打野味。吴法宪回忆说,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机北逃,周宇驰
等人乘直升机从沙河机场起飞,正当周恩来等人紧张之际,毛泽东的警卫部队要求进机
场为毛打野兔子吃。周恩来说:“都什么时候了,只好叫他们去打一次,以后不要再这
样了”(《吴法宪回忆录》下卷,第866页)。曾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丁盛,说当年毛
泽东喜欢吃麦片,他派人专门到香港去买澳大利亚生产的麦片,用情报部的船拉回来,
直接送到北京。自己没尝过一口,也不知道怎么吃。此外,毛泽东到武汉,上庐山,当
地有关部门也都组织人去打野味,打麻雀,捉石蛙,做成美食端上餐桌。
在本文结束前,笔者想诚恳地劝龙先生几句:塑造好形象,赞扬“伟光正”,是你
们的工作,笔者可以理解。但总要有个底线:不能弄虚作假、言善隐恶、以偏盖全,尤
其是不能将其作为神一样无限“上纲上线”去歌颂。日常生活中,他就是个普普通通、
充满七情六欲的人,千万不要把走下政治“神坛”的毛泽东又扶上个人生活的“神坛”
1 (共1页)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红都女皇事件:周恩来策划离间毛泽东和江青?周恩来对邓小平复出真实态度:被动消极冷淡[zz]
罗克珊.维特克《江青同志》选载——第八章 走向北京缅怀林彪、悼念张春桥 (转载)
罗克珊.维特克《江青同志》选载——第十章 北京与莫斯科毛泽东的饮食习惯及60年代初的西餐菜谱揭秘
不少猛料:安志文谈高岗两个王朝:毛泽东林彪矛盾的激化与演变
香山农场:为中央首长特供农产品张闻天秘书何方:朝鲜战争停战六十年祭 (转载)
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假故事背后的真相看看毛泽东 对照蒋介石
中共功罪评说之三:毛泽东的造神运动是如何形成的?余英时:毛泽东一生中的三个时期
毛泽东身高多少:考证称非1米83少奇同志的悲剧自己有很大责任啊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毛泽东话题: 菜谱话题: 中南海话题: 农场话题: 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