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a 发帖数: 6723 | 1 2019/07/16
08:33
http://new.qq.com/omn/author/5691876
武器头条秀
随着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即将服役,很多军迷发现在它的斜角甲板降落区附近,已经有
了多道黑色的轮胎印,证明歼-15已经与之进行过了多次舰机匹配测试。除了舰载机完
全一致之外,国产航母在拦阻索设置上也和辽宁舰相同,均为四道拦阻索,而非之前包
括我们在内的一些外界分析认为的那样,减少到和美国新型航母相同的三道。
熟悉航母着舰场景的朋友们都很熟悉,舰载机降落时的姿态并非平飞,而是以3.5
;4度的下滑角,并抬头保持一定的正迎角接近航母。所以此时放下的尾钩比主起落架机
轮的位置更低。与舰载机同步运动的尾钩,其运动轨迹是一条空间斜线,而为了增加这
条斜线与阻拦索相交(也就是尾钩钩上阻拦索)的可能性,就只能采取多设置几道索的
办法了。
在采用阻拦着舰的航母上,无论是三道还是四道拦阻索,均采用间隔十几米的方式平行
设置。这样即使飞机没能完全按照着舰指挥官(LSO)和助降系统引导的那样——起落
架接甲板之后,尾钩顺利挂索——而是尾钩先触及甲板.只要其前进方向上还有阻拦索
,随着飞机向前运动,尾钩一定能挂上最近的那道索。
尽管舰载机钩到四道索中的任一道上都能受到阻拦减速而安全滑停,但钩到不同的索上
的安全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钩到第一道索(从舰艉方向开始数),这意味着着舰时下
滑角偏小或速度偏慢,如果速度再低些,就有可能出现着舰钩没有碰到飞行甲板,却先
碰到舰艉斜坡的事故;如果钩到第四道索,这意味着着舰时下滑角偏大或速度偏快,舰
载机停止滑行时距斜角甲板前边缘的距离很小,如果速度再快些,就有可能出现没有勾
到拦阻索,只能复飞的情况。
因此对于有四条拦阻索的航母来说,一般均认为舰载机钩住第二道拦阻索是最理想的(
相比勾住第三道,有更多的安全余量),第三道次之,第四道再次之,最为危险的第一
道打分最低。据美国海军统计,白天着舰的舰载机尾钩钩住第二、第三道拦阻索的概率
,合计约为62%,钩住第四道索的概率约为18%,第一道索约为16%。
而在夜间,由于飞行员的判断速度受到影响,尾钩钩住第四道索的比例有所提升。这也
意味着拉起复飞的比例有所提升——白天约为4-5%的复飞比例,到了夜间则高达12-15%
通过长期的实践,美国海军认为,去掉一道拦阻索,在保持着舰安全的同时,有助于从
习惯上改变舰载机飞行员的操作思维——没有托底的第四道索了,需要更加集中精力于
钩住第二、第三道索,有助于提升完成一次高质量的着舰而不会复飞的概率。所以从“
尼米兹”级的最后两艘——“里根”号和“布什”号开始,就去掉了一道拦阻索,顺便
拉大了剩下三道拦阻索的间距。“福特”级航母自然保持了同样的配置。
乔治·华盛顿号(上)和里根号航母(下),对比可见拦阻索的变化
而吨位较小的法国“戴高乐”号和印度“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出于空间的考虑,也
将拦阻索减少到三道。法印两国之前均有丰富的操作常规起降航母的经验,因此这种改
变也没有影响航母的正常运作。
不过对于航母事业刚刚起步的中国海军来说,在空间足够的国产航母上保留第四道拦阻
索,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性能损失。而这样做,对于已经适应并熟悉辽宁舰起降环境的我
军歼-15飞行员来说,也能够减少在国产航母上的适应时间,加快战斗力生成速度。而
未来的国产航母何时“进化”为三道拦阻索,或许更加靠谱的方式是,等待岸基舰载机
训练基地的模拟着舰训练区的拦阻索调整布局的那一天。
中电14所的宣传海报中出现的未来国产航母想象图,拦阻索减少为三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