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a 发帖数: 6723 | 1 原创:讲武堂 讲武堂 讲武堂 微信号 qqmiljwt
功能介绍
腾讯网军事频道出品。专业军事评论,解码环球军情。
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自冷战结束之后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场大规模武
装冲突,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面对数量占优、且主场作战的伊拉克军队时展示出了
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一边倒胜利。海湾战争的起因源自于1990年8月2
日伊拉克对近邻科威特的入侵行动,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国小势单的科威特就全境陷
落,沦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这一事件成为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也成为广义上的
海湾战争爆发的标志。
尽管实力相差悬殊,但在伊拉克大军全面来袭之际,准备不足、仓促应战的科威特部队
依旧进行了可圈可点的顽强抵抗,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战斗之一,便是科军装甲部队
在杰赫拉(Al Jahra)附近的经典阻击战。在这场为时约8个小时的战斗中,科威特第
35装甲旅以不满编状态,给予伊拉克最精锐的两个装甲师主力以重创,然后见好就收地
与敌脱离接触全身而退。这是一场交换比悬殊的战例,体现出了现代装甲部队作战机动
灵活、战场局势变化迅速的特征,如果放在德、美、苏等陆战强国的战史中并不算特别
出众,不过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军队的作战历程中却非常少见,堪称典范。
图1:海湾战争中被遗弃在一条高速公路边的伊拉克坦克。1990年8月2日科威特第35装
甲旅在杰赫拉附近的阻击战给予了伊拉克两个王牌装甲师以重击,击毁大批坦克装甲车
辆。
刀俎与鱼肉
科威特和伊拉克相互之间的各种纠葛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历史上两国都长期属于
奥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伊拉克在一战过后的1921年独立建国,而科威特直到1961才宣
布脱离英国的管治。在伊拉克人看来,科威特自古以来就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国的分裂是大英帝国这个国际搅屎棍故意设置的局面。伊拉克在科威特独立之后一直
怀有将其吞并之心,尤其是1979年萨达姆上台之后更迫切希望借助动荡的国际局势达到
这一目的,可惜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和机会。
随着1988年两伊战争的结束,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大幅增强,军队总数由战前的24万发展
到120万人,同时因为债务贷款、边境领土纠纷、战略安全、石油生产与定价等一系列
不可调和的问题,萨达姆终于决定对自己身边的富裕小邻居科威特动手了。截止1990年
7月底,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各项谈判全面停止,两国所交界的边境处囤积了超过20
万伊拉克大军,悬挂在科威特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将落下。
伊拉克准备用于入侵科威特的第一批部队为8.8万人,他们是伊拉克军队中最具有战斗
经验的精华力量:作为主要突击矛头的共和国卫队3个精锐师,将在空军、海军及特种
部队的密切配合下从三个方向出发,往科威特腹地挺进。其中共和国卫队第1“汉谟拉
比”装甲师和第2“麦地那”装甲师,他们的前进路线将横穿科威特的整个杰赫拉省,
然后在该省的首府、重要的交通枢纽杰赫拉城汇合,接着向科威特城方向突击,这两支
部队行进的交汇点正是科威特第35装甲旅预计集中设防的区域。
图2:杰赫拉是科威特杰赫拉省首府,也是该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伊拉克军队若从陆地
进攻科威特城,无论是从西面还是从北面进军都必将经过此地。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第1“汉谟拉比”装甲师和第2“麦地那”装甲师可以说是萨达姆手中
的王牌,不惜花费重金购入全套苏式重型装备倾力打造,不到关键时刻不会轻易动用。
每个装甲师的中坚力量是3个装备T-72主战坦克的装甲营,这种坦克配有威力强大的125
毫米火炮和较为先进的火控系统,“汉谟拉比”师另有2个营、“麦地那”师另有4个营
装备相对老式的T-54、T-55和T-62坦克。此外,这两个师还分别下辖有4个装备122毫米
和152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机械化炮兵营,7个(“汉谟拉比”师下辖)和5个(“麦地那
”师下辖)装备BMP1、BMP2步兵战车的机械化步兵营,可见整体的机械化程度相当之高
。综上可见,光这2个装甲师就囊括了包括200多辆T-72在内的近千辆坦克装甲车辆,截
止8月1日晚间所有武器装备都保养得当、油料弹药充足,全体官兵士气高昂,认为他们
在杀入科威特腹地的途中几乎难以遇到能够与之匹敌的阻挡力量。
图3:气宇轩昂的伊拉克装甲部队苏制T-72坦克群,当时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
伊拉克在面对弱小的近邻科威特时具有碾压般的军事优势,后者全国的总兵力也就2万
出头。
反观本文的主角科威特第35装甲旅,各方面的准备情况就要逊色得多。旅长萨勒姆·马
苏德·索尔上校(Salem Masoud Al-Sorour)手中的部队编制如下:装备英制“酋长”
主战坦克的第7和第8装甲营,混编美制M113装甲车和苏制BMP1步兵战车的第57机械化步
兵营,装备美制M109A2自行榴弹炮的第51炮兵营,以及1个装备美制M901陶氏导弹发射
车的反坦克连。伊军发起进攻之前,该旅下属各部还分散在杰赫拉城以西的多处驻地,
同时为了加强科威特北部重要的油田区的防御力量,第8装甲营和第57机械化步兵营还
各抽调了2个连北上支援,此举使得索尔上校本就居于劣势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图4:第35装甲旅旅长萨勒姆·马苏德·索尔上校,杰赫拉以西阻击战科威特方面的最
高指挥者,图为他在1991年身穿美式迷彩服的照片。
8月1日晚22时左右,第35装甲旅接到伊拉克军队入侵在即的警报,全旅迅速进入战时总
动员状态。外出官兵接到紧急电话必须以最快速度回归自己的部队,所有在岗官兵则全
部进入疯狂的补给模式:维护、启动坦克和各型车辆以及装备,补充油料、弹药、水和
干粮,启动作战预案……不过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已所剩无几,2个多小时以后的8月2
日凌晨0时30分,索尔上校就收到伊军已经越过边境线向科威特纵深地域全速推进的消
息。到凌晨4时,鉴于第35装甲旅面临的局势越来越严峻,索尔上校当机立断下达命令
:为避免被伊军各个击破,全旅各部立即前往杰赫拉附近的穆特拉岭地域集中,不能行
动的车辆和装备就地遗弃。
由于一些单位未完成的准备工作被这道命令所中断,所以在上路之时他们不得不忍痛放
弃了一些宝贵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但正是这道明智的命令使得第35装甲旅的主力被集中
起来,得以在当天白天的战斗中给予伊拉克军队沉重的打击。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动员
后,第7装甲营下属的3个连向穆特拉岭方向集中的坦克数量分别为9辆、10辆和7辆,外
加营长座车1辆,第8装甲营仅剩的第3连集中的坦克为10辆,共计37辆“酋长”坦克。
原有18门自行火炮的第51炮兵营状况不佳,只有7辆自行火炮能投入战斗,相当于1个连
的兵力。此外反坦克连和第57机械化步兵营剩余的1个连也在伊军到达原驻地之前成功
向穆特拉岭转移,其中反坦克连的M901陶氏导弹发射车是全旅最先抵达预定位置的部队。
图5:英制酋长主战坦克,主要武器为一门120毫米L11A5线膛炮。科威特第35装甲旅在
战前一共有37辆这种坦克向杰赫拉集中,其中第7营营长瓦赞中校的座车在途中因机械
故障放弃,实际抵达36辆。
从以上数据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无论是战前准备工作还是交战双方的兵力和装备数量对
比,伊拉克2个装甲师与科威特第35装甲旅的整体实力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后者要
想来一场硬碰硬的较量,其结果很可能是以卵击石。
痛扁“汉谟拉比”
8月2日早上6时45分左右, 第35装甲旅第7营营长瓦赞中校率领全旅最强大的坦克兵力
——26辆“酋长”坦克,沿着萨尔米公路行驶到了杰赫拉以西的穆特拉岭附近。瓦赞中
校刚刚将所有坦克布置在萨尔米公路以北与杰赫拉城西第6号环城公路交界的地方,派
出的装甲侦察车就发回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伊拉克大批装甲部队已经从杰赫拉以北的
阿尔达利公路杀将过来。
第7装甲营面前的这支部队正是伊拉克第1“汉谟拉比”装甲师的2个旅,他们奉命从阿
尔达利公路驶上杰赫拉的第6号环城公路,沿着西北环道逆时针进军;在杰赫拉城的另
一边,“汉谟拉比”师的另一个旅沿着第6号环城公路东北环道顺时针进军,两支部队
东西呼应,不仅便于一举拿下杰赫拉城,同时将负责防守该城的科威特第80步兵旅包了
饺子。
图6:科威特第35装甲旅第7营营长艾哈迈德·瓦赞中校(Ahmed Al-Wazan)。
第7营营长瓦赞中校没有顾及敌我双方兵力的悬殊,立即命令全营向第6号环城公路驶近
,向经由公路前进的任何敌军发起进攻。在行驶到距离环城公路约1500米距离处,所有
“酋长”坦克的车长们都清晰地看到公路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伊拉克的坦克和各型车辆,
随着瓦赞中校的开火令下达,第35装甲旅打响了在杰赫拉的第一枪。
26辆“酋长”坦克的主炮发出了怒吼,伊拉克军队根本没有料到会遭到来自侧面的猛烈
打击,很快乱作一团,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炮弹来自何方。26门120毫米炮持续轰击,
每一次射击都造成公路上产生更多的坦克和车辆残骸,伊拉克后续部队的前进道路也完
全被阻断。由于伊军被打蒙了头,只有零星的还击火力,一些“酋长”坦克索性大胆地
驶近到距离公路1000米以内,不仅主炮可以更加精准地射击,车载机枪也加入到扫射敌
人的行列中。
在第7营对“汉谟拉比”师发起突然打击后不久,第35装甲旅第8营第3连的10辆坦克从
萨尔米公路以南也投入了战斗。起初由于通讯不畅,第7营以为该连是从南面包抄过来
的伊拉克部队,营长瓦赞中校特意派出一个排的陶氏导弹发射车前往截击。就在射手即
将按动陶氏反坦克导弹的发射钮之际,突然发现驶来的是“酋长”而不是T-72,从而避
免了一场误伤。
图7:以M113装甲车为底盘的美制M901陶氏导弹发射车,科威特第35装甲旅反坦克连装
备的正是这种车辆。
第8营第3连所打击的对象是第7营错过的伊军先头部队,这支部队已经行驶到第6号环城
公路正西面立交桥偏南的位置。第3连连长坎答里上尉让他的10辆“酋长”一线排开,
准备从最前方的一辆伊军装甲指挥车下手,希望以击毁敌军头车的方式扰乱后续车辆的
前进步伐。但是其它坦克的车长显然没有领会连长的意图,在连长车开火之前没有一辆
坦克向领头的伊军装甲车射击,坎答里只得让他的座车亲自瞄准这个目标。第3连最好
的炮手马里·甘纳斯(Mani Gannas)这几天休假未归,担任连长车炮手的是一名临时
抓来的新兵,坎答里上尉对这名“菜鸟”的射术完全没有信心。
就在坎答里担心之际,一个让他毕生难忘的镜头出现在其眼前:一辆黑色的雪佛兰轿车
风驰电掣地飞驰到他的“酋长”面前,车里蹿出一人,正是火线归队的炮手马里·甘纳
斯!甘纳斯飞身跳上连长座车,接替了炮手的位置,随后射出的第一发炮弹就准确地将
伊军领头的装甲指挥车打成一团火球。连长座车的精准射击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其
它坦克纷纷仿效,把复仇的怒气发泄到这群倒霉的入侵者身上。
图8:科威特第35装甲旅第8营第3连连长阿里·坎答里上尉(Ali Al-Kandaeri)。在杰
赫拉之战的4个科威特坦克连中,他所率领的第8营第3连表现最为抢眼,击毁了最多的
伊军目标。
坎答里上尉将第3连的火力合理分配,让这10辆“酋长”的效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只
不到10分钟时间,他们就击毁击伤了20多辆伊军坦克和军用车辆。伊拉克人与遭遇第7
营打击时一样,反击毫无头绪,仅有4辆坦克驶下公路企图迂回攻击第3连,可惜这一伎
俩被发现,很快这4辆伊军坦克也悉数被摧毁。在第3连随后所消灭的目标中,还包括一
个由十几辆卡车所组成的运输车队,车上搭载的伊拉克士兵四处逃窜,跑下公路后躲藏
到周边的水泥隔断和车辆残骸后面。
战斗进行到这一阶段,杰赫拉以西的第6号环城公路上布满了冒着浓烟和火焰的伊拉克
坦克和各型车辆,而科威特人的反击还没有结束,轮到第35装甲旅第51炮兵营的7辆自
行火炮发威的时刻,它们发射的155毫米大口径炮弹对公路沿线幸存的伊拉克士兵无疑
是雪上加霜。一些伊军士兵试图向科威特人投降,并质疑科军的炮火如此精准,他们当
中多半是有美国军队参与这次战斗。第35装甲旅没有能力接纳这些伊拉克战俘,只得让
他们自行逃命。
第35装甲旅与“汉谟拉比”装甲师的战斗进行到尾声之时,一队军用直升机飞过战场上
空。坎答里上尉很快识别出这是伊军的运输直升机,它们径直向杰赫拉城内飞去,估计
是要采用立体攻击的模式机降夺取该城,所以没有在战场上空停留。不过机群中还夹杂
着一架米-24“雌鹿”攻击直升机,它在第3连的阵地上空盘旋了几圈,最终还是飞向杰
赫拉城内,整个过程中第3连的全体官兵吓得不轻。不知是弹药告罄还是有更重要的任
务要执行,抑或是出于其它的某些原因,这架米-24没有发动进攻,否则第3连将大祸临
头。
遭遇如此沉重的当头一棒,“汉谟拉比”师的后续部队退了回去,8月2日上午的战斗也
暂时告一段落。第35装甲旅抓住这一间隙迅速补充弹药,并查看部队的伤亡情况。旅长
索尔上校欣喜异常,他的手下损失甚微,与取得的战果比较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而且在
11时左右他还得到一个“好消息”:一支混杂有坦克和装甲车辆的车队从西面的萨尔米
公路疾驶过来,看样子像是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沙特派遣出的援军,他派出一名上
尉前去与这支“友军部队”接洽。
截击“麦地那”
第35装甲旅旅长索尔上校派出的联络官在驱车接近这支“沙特”车队时,突然发现对方
装备有大批苏制T-72坦克和BMP步兵战车,顿时明白这是一支伊拉克部队。这位大心脏
的上尉很清楚,如果此时掉头逃跑,很可能遭到伊军的射杀,于是他硬着头皮迎上去打
招呼,理直气壮地询问对方的身份以及指挥官的姓名和位置,整个过程中尽量显得没有
丝毫的畏惧之色。伊拉克车队的前锋人员面对这名镇定自若的科威特军官也有些蒙圈,
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来头,就老老实实地回答了问题,然后眼睁睁看着他大大方方地扬长
而去。
这名上尉返回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了索尔上校,后者立马让全营的坦克和战斗车辆调
转炮口,指向从西面袭来的这支伊拉克车队——它是属于共和国卫队第2“麦地那”装
甲师的先头部队。同与“汉谟拉比”师的战斗如出一辙,第7营从萨尔米公路以北,第8
营第3连从萨尔米公路以南,以一个扇形的角度夹击进入伏击范围内的伊拉克车辆。这
股伊军并不知道“汉谟拉比”师遇袭的消息,打头阵的两个连径直驶入包围圈,随即遭
到密集而精准的炮火打击,在装备损失大半后只得后撤。
“麦地那”师的先头部队撤退了大约3公里,由于不明前方科威特军队的虚实,他们便
使用自行榴弹炮实行远程打击,第35装甲旅第51炮兵营的7辆M109针锋相对,双方的自
行火炮展开一场远距离的炮战。期间科军第51炮兵营的营部挨了几发炮弹,营长阿舒什
中校被炸成重伤,送往后方抢救。
图9:科威特第35装甲旅第51炮兵营营长法哈德·阿舒什中校(Fahad Al-Hashash),
他在与“麦地那”师的交战中身负重伤。
图10:美制M109帕拉丁155毫米自行火炮,其实伊拉克军队也装备有这种自行火炮,只
是数量不及苏制自行火炮。科威特第35装甲旅第51炮兵营的7辆M109A2组成了一个炮兵
连,该部在杰赫拉阻击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就在第35装甲旅与“麦地那”师进行炮战的时候,一架科威特的A-4“天鹰”式攻击机
出现在杰赫拉以西的萨尔米公路上空。这架战机的飞行员并不了解地面的局势,他接到
的任务是攻击公路上的伊军目标,可他分辨不清哪些是伊拉克的车辆,哪些是自己人的
车辆,所以将携带的所有炸弹都对准了公路上的军车扔下去。幸运的是科威特第35装甲
旅没有车辆驶上公路,挨炸的自然全成了伊拉克人。
“麦地那”师的伊军使用防空导弹驱走了这架烦人的“天鹰”,重整旗鼓集中了2个旅
的兵力,准备一举消灭横贯在前方的这支顽强的科威特部队。第35装甲旅旅长索尔上校
本想组织一次反击,可是来自各营的反馈显示这个计划难以执行下去,因为经过一系列
激烈的战斗,该旅携带的弹药几乎耗尽,大部分“酋长”坦克只剩几发炮弹。
图11:科威特空军装备的A-4天鹰式攻击机。在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当天只有很少
架次的科威特战机起飞执行任务,其中就包括飞临杰赫拉以西上空的那架A-4,之后为
避免落入敌手所有能起飞的科威特战机全部逃往沙特和巴林的机场以保存实力。
在与上级联系过后,索尔上校得知伊军已经夺取了科威特境内的主要枢纽,战场的整体
局势已经无法逆转,他的部队坚守在杰赫拉附近不仅无法得到任何补给,还可能遭到“
汉谟拉比”和“麦地那”两个装甲师的夹击。为了保存实力,第35装甲旅最好的处理办
法是见好就收,往南边的沙特边境撤退。
转进沙特与后记
第35装甲旅南撤的第一步是需要将最靠北的第7装甲营撤到萨尔米公路以南,在此过程
中第8营第3连负责掩护。原定第51炮兵营同时将进行弹幕射击以扰乱伊军视线,但由于
协调不当没能实施,幸好期间伊军也没有发动进攻。
下午14时,全旅行军到杰赫拉以南的较远区域,与伊军两个装甲师完全脱离了接触。旅
长索尔上校通过无线电再次确认伊军的入侵行动已基本获得成功,以第35装甲旅目前的
状况也无法有更大的作为,此时他还得到上级的一项重要授权,终于可以采取“必要的
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局面。索尔上校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他的部队只有继续一路往南
抵达沙特边境才能摆脱危险。
图12:1990年8月2日进入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的伊拉克装甲部队。第35装甲旅虽然重创
了两个伊拉克装甲师,但无力改变整体局势,伊拉克军队在大举入侵的当天就占领了弹
丸小国科威特的绝大部分领土,8月4日整个入侵行动即宣告结束。
16时30分左右,第35装甲旅到达紧挨沙特边境的一块预设阵地,至少当晚他们不用担心
伊军来自两翼和身后的袭击。8月3日清晨,全旅在得到沙特政府的允许后整体撤入沙特
境内。撤退工作刚一结束,边境的预设阵地就遭到伊军的空袭,第35装甲旅可谓是一路
福星高照。
撤到沙特的第35装甲旅也没有闲着,就在8月3日当天上午,该旅的后勤军官纳赛尔·德
瓦拉上尉(Nasser Al-Dewailah)率领一支车队大胆返回科威特境内一处被伊军占领的
军事基地,当着伊军的面搜集了一大堆急需的零件和设备,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开,于下
午安全返回,为该旅的行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记者采访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德瓦拉上尉大笑着说:“因为他们是强盗,而我们是战士。当我进入基地时,里面的
伊拉克士兵正忙着抢夺电视和各种电器,根本没空理我们。”
科威特第35装甲旅在杰赫拉的顽强阻击行动至此告一段落,撤到沙特的该旅得到了充分
的休整和加强,然后开始静观国际局势的发展,一面训练一面等待时机光复国土。为了
纪念他们在抗击伊拉克入侵时的杰出表现,该旅被授予“殉教者”旅的光荣称号,战斗
中立有军功的各级官兵也得到了应有的升赏。
1991年2月,第35装甲旅随同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展开猛烈反攻,该旅在2月27日一马当
先冲进科威特城,夺得了光复首都的殊荣。经过100小时的地面战后,海湾战争以伊拉
克军队的彻底失败而结束,科威特重获新生。
图13: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以伊拉克的惨败而告终,图为避难的科威特市民驾车返
家,背景是一辆被遗弃的伊拉克坦克。第35装甲旅在抗击伊拉克入侵时的卓越表现将永
远被科威特人所铭记。
分析与思索
1990年8月2日,第35装甲旅在杰赫拉以西的这场经典阻击作战行动足以载入史册。面对
绝对优势力量的伊拉克军队大举入侵,该旅以不满编状态截击伊拉克两个精锐装甲师的
主力部队长达8小时之久,击毁伊军30辆坦克(科军数据)、1辆自行火炮和上百辆其它
军用车辆,造成数以百计的伊拉克军人伤亡,而自身在战斗中仅损失2辆酋长坦克,4人
阵亡20人受伤。交战双方在此战中的表现不一,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伊拉克军队方面:
一、麻痹大意招致惨重损失。伊拉克2个装甲师实力占据碾压性的优势,一开始“汉谟
拉比”师对杰赫拉的钳形攻势也很有威胁,可惜部队在顺风顺水推进之时放松了警惕,
招致第35装甲旅来自侧翼的猛烈打击;“麦地那”师同样如此,在遭遇科军军官问询后
依旧大意冒进,直接进入第35装甲旅设下的伏击阵地。虽然2个师在受创后没有伤筋动
骨影响到占领杰赫拉的行动,但造成的巨大伤亡和装备损失却无法挽回。
二、空地协调脱节。伊拉克空军在入侵科威特的行动中掌握制空权,但8月2日当天伊空
军在杰赫拉没有对第35装甲旅造成任何威胁,3日对边境阵地的空袭也慢了半拍,反倒
是让科军的“天鹰”攻击机钻空子空袭了伊军。那架护航的“雌鹿”武装直升机如果能
发动攻击,也会沉重打击第35装甲旅,但出于未知的原因它没有进攻。
三、通讯严重不畅。在遭遇第35装甲旅截击之时,伊军部队之间的通讯协调与联络可谓
差到极点。“汉谟拉比”师后续部队对前方的状况一无所知,导致跟进的部队持续进入
科军的陷阱而招致更多的损失;“麦地那”师对“汉谟拉比”师遇袭一事也不知情,招
致重蹈前者的覆辙。
四、指挥低下反击无力。遇袭后伊军混乱无章无法组织有效反击,仅有“汉谟拉比”师
一个坦克排企图迂回攻击科军第8营第3连,但也没能奏效而被全歼。后续部队在前锋遇
袭后长时间踌躇不前,显示出伊军军官临场指挥能力的低下。“麦地那”师采用远程炮
火打击给科军造成一定伤亡,算是战斗中伊军唯一行之有效的反制手段。
科威特第35装甲旅方面:
一、战前部署分散。科方在战前已得知伊拉克大军压境,但迟迟未能将分散的第35装甲
旅在第一时间集中配置,反倒分出2个坦克连和2个机械化步兵连前往北部支援油田区,
导致该旅在伊军入侵初期无法形成战斗力且兵力严重不足。
图14:第35装甲旅在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全面入侵当天损失的一辆酋长坦克,从它半埋
在地下的状态可以推断这辆坦克没有跟随该旅主力参加杰赫拉周边的战斗,而很可能是
在科威特北部油田区作为固定火力点被伊军摧毁或自毁,因此它应该是属于第35装甲旅
第8营第1连或第2连的坦克。
二、后勤保障不利。第35装甲旅在接到总动员令之后才开始仓促准备,人员不到位,武
器弹药和油料等补给品也供给不足,差劲的后勤工作可以说是该部最大的败笔,同时也
是诸多阿拉伯国家军队的通病。到部队被迫开拔之际不得不扔下许多重型装备,导致该
旅在与伊军交战时的整体战斗力大打折扣。
三、出击果断配合默契。第35装甲旅官兵的整体素质水平明显要高于伊拉克军队,从他
们敢于以弱攻强,把握好战机果断截击伊军装甲部队的过程中可见一斑。战斗中该旅士
兵火力精准,进退镇定从容,配合也算比较默契,这是平时认真学习技战术和刻苦训练
的集中体现。
四、人设爆发福星高照。杰赫拉之战期间,第35装甲旅的运气一直不错,仿佛得到神明
的护佑。他们袭击“汉谟拉比”师时刚好把该师的前锋部队从中间截断,然后通过前后
夹击将这一部分伊军吃掉。“麦地那”师赶来的时间点也是刚好合适,第35装甲旅结束
了第一阶段的战斗后可以从容地掉转炮口开始第二阶段的战斗,虽然身处2个伊拉克装
甲师之间,却没有遭遇腹背受敌的局面。此外第35装甲旅在双方空军的空袭下没有受到
一丝损伤,交战时伊军的每一步行动基本上都能及时掌握并做出相对正确的反应,说明
当天的运气确实是站在索尔上校的一边。
五、审时度势见好就收。取得辉煌战果后的第35装甲旅无法逆转整体战局,在对各方面
情况进行评估过后,索尔上校决定保存实力见好就收,撤到安全的沙特境内。如果他们
坚持守在科威特境内伺机反击,很可能是在后勤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和回过神来的伊拉
克装甲师硬碰硬,更可能遭到伊空军的集中攻击,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尽管无力回天,也存在诸多不足,但第35装甲旅在杰赫拉之战中的整体表现已接近极致
。这场各兵种协同、具有高机动性特征的战斗是现代战争中弹性防御战的典范,战后被
各国军方进行过细致的研讨和解析,尤其对不擅长机动装甲作战的中东阿拉伯国家军队
具有重大影响和指导意义。(文/装甲铲史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