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2版 - PLA巨浪导弹研发细节公开——新华网《勇士自疆场归来》
相关主题
东风21之父、巨浪之父黄纬禄访谈:我们什么时候登月?下一次中日战争的模式
JL-2潜射战略导弹曝光 Re: 【CCTV-7 军事纪实】 穿越海疆的记(转载)中国火箭军猛砸5千万美元:周边各国安静了 zz
什么?天朝的唐级核潜艇都出来了?朝鲜导弹测试失败?这是故意的吧
所谓DF41不过是一个传说。中国大型固体火箭尚未出现过。 (转载)什么时候朝鲜敢放一次核弹
Re: 东风41导弹即将服役,可打击全球任意目标! (转载)朝鲜再发导弹,其实是中俄默许的
当代PLA的肩扛防空导弹能击落韩战美帝的飞机不?金正恩让导弹保持发射状态,有本事就打
再来一次金门炮战,会打成什么样朝鲜再射导弹,最尴尬的还属中国
浅说弹道导弹打航母(转载)中国一次齐射10导弹仅花不到1亿?周边多国顿时沉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导弹话题: 纬禄话题: 黄老话题: 黄总话题: 试验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v**e
发帖数: 8422
1
解放军巨浪导弹研发细节公开——新华网《勇士自疆场归来》
作者: 抗胜 发布日期: 2012-2-10 查看数: 5071 出自: http://www.fyjs.cn [复制链接]
转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02/09/c_122680957.htm
新华社北京电:他的生活,原本离我们很远。
在乡村城市大街小巷,人们享受着生活,似乎没有必要去了解他,认识他,记住他

他活着时,也从没想过让人们记住他。所在单位宣传干事辗转找他采访时,他总是
婉拒,他说成绩不属于他,属于整个团队。
他的一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是一介书生,用自己的毕生智慧和心血
,矢志报国、忠贞不渝;他更是一位勇士,几十年默默为国铸造“神剑”,守卫和平,
护佑家园。
两个半月前,他走了,永远离开了他的“战场”。
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前,社会各界两千多人来为他送行,人们鞠躬、敬礼,眼噙
热泪。长长的吊唁队伍,排头打出“雷震海天”,是在向他的一生致敬,更是后来者的
接力前行!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黄纬禄院士。
有一种信仰,深入骨髓、矢志不渝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两张黑白照片,一张照片上,28岁的他在英国求学,西装革履、
英姿勃发、春风得意;另一张照片上,晚年的他面容慈祥、笑容和蔼、目光清澈。
逝去的青春,在两张照片间静静流淌。也许在最初的岁月,他并不曾想到,最终会
选择将生命和导弹紧紧相连,去担负一个国家和民族沉甸甸的责任和希望。
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我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在一艘
沿长江逆流直上的客船上,年轻的黄纬禄久久站立在甲板上,眺望滚滚而下的长江流水
和两岸青山,心情沉重,激愤难平:泱泱大国被人欺负,这究竟是为什么,怎么做才能
振兴民族,洗净屈辱?
多年后,黄纬禄依然能清晰地回想起最初的抱负:寻找一条可以使风雨飘摇的祖国
摆脱贫穷、走向富强的道路。为此,他选择了出国深造、科学救国。
1947年,从英国伦敦大学无线电专业硕士毕业的他,本可以凭借丰厚的待遇留在国
外,但他毅然回国。那时,国内内乱频起、民生凋敝。
生我养我的祖国啊,积贫积弱的祖国啊,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归国的轮船上,黄纬
禄的心情激动而又沉重。
回到国内,面对周围伸向自己的橄榄枝,原本可以选择做一个象牙塔里避世的副教
授,他却一次次想起长江客船上的追问,并最终选择投身实业救国,到无线电研究所任
职。
人生有太多的“也许”,但在黄纬禄的人生字典里,所有的“也许”都服务一个信
念,那就是“祖国利益至上”。
1956年,北京,春寒料峭,在中南海的报告会上,黄纬禄听到钱学森关于建议“两
弹”为主体的国防体系的报告,内心深处再次触动。他想:新生的中国受欺负,啥时中
国人自己有导弹、原子弹,腰杆子就能挺直了!
随后,国家决定把一些从事科研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和导弹有些关联的人员调入国
防部五院,黄纬禄被抽调进入五院二分院,并担任控制系统负责人,从此走上导弹研制
之旅。
1960年11月,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军事装备史上导
弹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1964年6月,东风二号取得圆满成功,翻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上自主研制的新一页

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由导弹运载发射的原子弹在核试验预定地点成功爆炸,
震惊了世界!
在此期间,黄纬禄积极参加了我国“八年四弹”等重大规划的制定,为我国导弹事
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研究、探讨……在陌生的领域里,他毫不畏惧。然而,就在事业如火如荼开
展时,“文革”发生了。
作为技术专家,黄纬禄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被迫“靠边站”

即便如此,他仍然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他在日记本上抄下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中,我还
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那时,他每天坚持到工作现场去,给大家倒茶水、送仪器。干杂活时,就帮着作试
验记录,有时把自己看到的、觉得不妥的问题带回家偷偷计算,再把结果告诉当时有发
言权的年轻人。
1970年初,黄纬禄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他被安排到地(潜)地固体导弹总体部当主
任,他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于1982年研制出我国第一枚潜地固体导弹——“
巨浪一号”,使我国具有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他和导弹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晚年的病床上,有人去看他,他还说:“假如还有来
生,我还要搞导弹……”
为什么他这么爱导弹?
秘书吕慧英告诉记者,他不只是爱导弹,而是爱航天爱国家。晚年时他一直念叨着
要看三件事:奥运会、世博会和两岸和平。
“只要有中国参加的国际赛事,黄老都要看,有一次我一大早就接到他的电话,他
说中国跳水队又得冠军了,兴奋得像个孩子。”吕慧英说。
有一种奉献,默默无闻、无私无畏
永定路,地处北京城的西边,与八宝山仅相距几公里。
黄纬禄从调入二分院的那一刻起,就和战友们立下了“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
的誓言。
控制系统好比导弹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导弹飞得稳、打得准全靠它的性能。黄纬禄
带领一帮毫无导弹知识的大学生一起搞导弹,一切都从零开始,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
边干边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他鼓励大家:“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爬
,上一个台阶就离山顶更近一步。只要坚持不懈地往上爬,就可以爬到山顶。”
中国导弹研制是从仿制开始的。但是正当仿制工作进入关键时刻,苏联撤走全部专
家,航天人的“徒步攀登”注定只能靠自力更生。
尽管此前成功仿制出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但在此基础上我国自行设计的
东风二号,却遭遇挫折。
发射几秒后,导弹出现了较大的摆动和滚动,然后是发动机起火,21秒时导弹失控
,69秒后导弹坠毁……
压力让黄纬禄窒息得难受:导弹控制系统的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起飞的一瞬间就
失灵了,和发动机起火有没有关系……千头万绪的问题一齐涌来,他的情绪十分低落。
因为工作保密的原因,航天人一直奉行“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准则,即便
长年生活在与科研楼一墙之隔的家属区,家人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一无所知。面对
各种压力,黄纬禄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
晚年时的黄纬禄回忆起来仍然感慨,东风二号的工作人员辛辛苦苦这么长的时间,
结果弄出的这个宝贝,却失败了,大家非常痛心。“但失败也不可悲,往往从失败中取
得的教训,比成功取得的经验还要宝贵。更重要的是,学费不能白交!”
发射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昼夜温差大,风吹石头跑”。长达7个多月的
严冬让人望而却步,一年中最冷到零下34摄氏度,酷暑最热时达43摄氏度。
有一次他一到基地就患了重感冒,发高烧。晚上试验队加班,同志们嘱咐他好好休
息,可等大家走后他一个人摸黑步行一公里又赶到了加班现场。
“黄总,您怎么又来了?不是答应好好睡一觉吗?”
“我睡不着,还不如来看看,心里踏实!”
“黄总您回去吧,您是不是对我们不放心啊,我们肯定不偷懒。”
“来都来了,就让我们一块吧。”
软磨也好,硬泡也好,他就是不回去。试验队另外一位领导无奈地摇头说:“黄总
呐,我们可真拿你没办法!”
只要提起工作,天大的困难,他都要克服。
航天科工二院原副院长、黄老的同事王文超回忆,酷暑季节,“巨浪一号”在南京
长江大桥做试验,导弹壳体内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快60岁的黄纬禄坚持进入壳体,手
背还受了伤。
对父亲工作知之甚少的黄道群,至今都记得试验后看到回到北京的父亲:“他身上
几乎长满了痱子,痒得实在受不了时就干脆泡在凉水里。”
海军某试验基地高级工程师、部队参试人员黄莉亚向记者回忆起一件事时,忍不住
泪水涟涟。“有一次部队搞了一个训练项目要做鉴定,本来我准备了书面材料交给他,
没想到87岁高龄的他一听说这事特高兴,一定要坚持亲自来现场,这是他最后一次出京
。当时官兵都很激动,很受鼓舞,大家从没想到能请得动这样一位大科学家。”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黄纬禄等人“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那年,他83岁。获得党和人民的肯定,是莫大的荣耀,但由于工作的保密性,即
便是获奖,也极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有一种责任,一诺千金、一往无前
20世纪60年代我国发展导弹核潜艇已经势在必行,被列为当时国防科研“三抓”工
程之一。
如果说液体导弹曾经从苏联得到一些借鉴,固体导弹则没有任何资料和图纸以及仿
制品,起点高、技术难度大,加之要重点解决潜地导弹水下发射技术等难题,这对中国
导弹研制队伍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一纸调令,黄纬禄从液体导弹研制岗位调任固体导弹型号总体部任主任。他凭借在
技术上的影响和个人魅力,组建起了一支固体导弹研制队伍。
54岁的他重新开始学习,这次他的老师是他的下属。
航天科工四院型号总设计师,曾任“巨浪一号”副总设计师的侯世明,从黄老调入
就一直和他共事,向记者回忆说,当时黄老很刻苦,主动找大家聊天,说自己是搞导弹
控制系统的,对总体很不熟悉,请同志们把他当小学生一样教起,请大家多帮助。
“黄总很谦虚,不论大事小事都很动脑筋,思维很敏捷。”侯世明回忆说,黄总刚
去时,院里要开展一次地球旋转对射程影响的计算,当时计算量很大,需要请计算站算
参数指标等。他把计算的任务书交给了黄总,按例领导签完字计算站就开始执行任务。
黄总看了半天,就问:“这个我也不太懂,但你看这个算一半行不行?”
“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地球是对称的,计算南纬35度和北纬35度是一样的,
一下子计算工作量就减少了一半。”侯世明说。
黄总常说,导弹是一门综合技术,任何一个技术权威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即便是领
导者,也必须先当学生,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就问,问明白以后就懂了。很快,他便成
为总体设计的内行。
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充满艰辛。
在开展固体导弹正式试验前,我国已经向全世界发布了某公海海域的禁航报告。
然而,头一发导弹发射失利了。
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在大家心头。问题分析会气氛紧张。
“我是总设计师,我来负主要责任!”黄纬禄挺身而出。大家望着连续几天彻夜无
眠、满眼血丝的总设计师,多少委屈烟消云散,眼含热泪埋头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了,第二发导弹是否打,何时打还要等上级的指示。这时距离国家发布的
禁航结束时间不远了,有些同志却还有疑虑。
黄纬禄又迅速回顾了试验各个关键环节,周密思考后,向北京报告:“发射条件已
经具备,不宜推迟,建议按时发射,不再延期。”之后,北京回答:“我们尊重第一线
同志的意见。”
1982年10月12日,当发射按钮按下去,渤海海面上,一条喷火的蛟龙跃出水面,直
冲蓝天,冲天的水柱化作层层水帘,尾部橘红色的火焰染红了天与地……
十分钟之后,喇叭里传来令人振奋的声音:“末区发现目标!”“弹头命中预定海
域!”
这次发射标志着我国具有了二次核打击能力,使中国人的腰杆在国际上挺得更硬、
更直!
可是成功的背后,是顶着巨大压力的黄纬禄忍耐着巨大病痛的折磨。到医院检查时
,医生十分诧异,这个消瘦的人到底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会落得一身的病:十二指肠球
部溃疡、输尿管结石、心脏病……
那一年,66岁的黄纬禄由于过度操劳,体重减了22斤。人们说,黄老是剜下自己的
血肉,补在导弹上了!
干导弹事业,总是意味着高风险、高压力。参加“巨浪一号”核潜艇试验的侯世明
告诉记者,每次出海试验前,试验队员都到码头列队。当时黄总就把他单独叫出来,连
连嘱咐:“现场出了什么问题,少汇报,大胆做主!该做什么做什么,出了问题我来承
担!”
在遭受连续失利的重大挫折后,1988年,“巨浪一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黄老一
到时任院党委书记的王可立面前便喊着“罪臣向你报到!”“当时看到年迈的黄老这样
,我的眼泪都差点掉下来,慌忙扶住他,对他说,您哪是罪臣,您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王可立告诉记者,现在想想,黄老当时要承担多大的压力和责任啊!
有数据显示,“巨浪一号”研制工作的单位共有109个,3万多人,涉及全国19个省
市、10个工业部门。由于导弹武器研制的系统复杂性,加上大家都没有研制经验,从技
术到人员到产品再到时间节点,如果没有精准的统筹兼顾和协调管理,根本无法完成。
一度,大家在会上发生争论,拍桌子大嗓门问题依然解决不了。由于首次研制心里
没底,看似简单的一个指标,每家单位都留足自己的余量,结果导致总体上衔接困难。
“科技人员因技术问题发生意见分歧,一方完全有道理,一方完全没有道理的情况
几乎是没有的。”紧要关头,黄纬禄召开首次总师扩大会,他静静地听完各方意见,要
求大家全都把余量拿出来,再分散难点。“这样的风险要共同来承担,不能出了问题相
互埋怨、指责。”他说。
黄老所倡导的“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
承担”的“四共同”原则,如今已经成为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思想在实践应用中的“金科
玉律”,成为航天系统工程协同工作、解决问题的法宝。
有一种情怀,大爱无言、下自成蹊
干的是国防大事,可对家里,黄纬禄顾不上太多,对妻子、对家人有太多的愧疚。
妻子刘汉菊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校任教,因配合他的工作转行。平时,她承担
了家里全部家务。
2000年3月,妻子忍受着肺癌的痛苦,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妻子去世前一天,说自己的脚疼得难受,黄纬禄搬来凳子坐在妻子床前,用双手为
妻子搓脚,默默地搓了几个小时,不言不语……
“文革”受牵连的大女儿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水平,距离女儿参加成人高考50多天
,他每晚都要给女儿补习功课。有一阵子在京西宾馆开会,每天中午他利用午休时间骑
自行车回家,给女儿讲上20分钟,随便扒上几口饭便又匆匆骑车返回宾馆开会。
“父亲对家人的爱是朴实的,他对周围人的爱同样深沉。”黄道群说,有一次父亲
听说从前的一个秘书生病了,愣是走过去爬楼去看望秘书,让秘书感动不已。
“文革”时,单位里一个女技术人员怀孕了仍然住在集体宿舍,跑来哭诉,当时黄
纬禄已经“靠边站”了,管不了她的事,可是仍然腾出家里的房子,让她住进来。“女
同志一家一直住了好几年,直到工作调动才搬出我们家。”女儿说。
他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吕慧英说,作为技术领导,黄老在开会时担心上厕所耽误
听大家发言,他会在会议前一个小时就不再喝水。黄老在作会议发言时,秘书不用帮他
准备发言稿。“黄老会聚精会神地听会,并结合会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言,大家听了
都心悦诚服。”
晚年时,他的家有时就成了办公室和课堂。航天系统的技术专家、科研院所的研究
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团员青年、试验基地的军官士兵、附近学校的老师学生、外地的求
学人士纷纷前来求教……
“每次有人来,虽然父亲身体很虚弱,他都会让我们提前帮他穿戴整齐,他一定要
以最好的姿态接待客人。”黄道群告诉记者,“去年,有一个外地来京的大学生暑期‘
两弹一星’红色夏令营的师生前来拜访。当时父亲视力很差,手也抖得厉害,在我的帮
助下,他颤颤巍巍地写下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勇挑民族复兴重担’的寄语,这也成
了父亲最后的绝笔。”
让他牵挂最多的还是导弹事业。每有重大试验或关键节点,黄纬禄还常常亲临一线
,甚至远赴试验基地,现场指导。同时,黄老一直关心航天事业发展,积极参与载人航
天和嫦娥工程论证,献计献策,发挥余力。
“黄老密切关注型号发展,他是想知道的多,想了解的多。如果听到顺利,他打心
眼里高兴。如果遇到不顺利,他就会动脑筋,绞尽脑汁帮大家出主意。”侯世明说。
黄老逝世前几个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许达哲前往探望,病
床上的黄老了解到导弹的最新研制成果,连连说:“你们干得比我好!希望在你们身上
!”
2011年11月23日,他永远闭上了双眼。
这一天,茫茫戈壁、万里海疆等不来勇士的再次造访。
然而,勇士自疆场归来,步伐稳健而坚定,笑容安详而温情。在勇士战斗过的地方
,无论是狂风走沙、条件艰苦的试验基地,还是灯火通明、刻苦钻研的科研场所,神剑
静静伫立,红旗久久飘扬!
勇士归来,千万将士止戈沙场,亿万百姓共享太平!
z***h
发帖数: 753
2
祝英雄一路走好
r******t
发帖数: 8967
3
+1, 没在国内做过项目的也许觉得文章都是空话,做过的看的热泪盈眶
t*n
发帖数: 14458
4
RIP
以前在东方之子节目看过他

【在 v**e 的大作中提到】
: 解放军巨浪导弹研发细节公开——新华网《勇士自疆场归来》
: 作者: 抗胜 发布日期: 2012-2-10 查看数: 5071 出自: http://www.fyjs.cn [复制链接]
: 转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02/09/c_122680957.htm
: 新华社北京电:他的生活,原本离我们很远。
: 在乡村城市大街小巷,人们享受着生活,似乎没有必要去了解他,认识他,记住他
: 。
: 他活着时,也从没想过让人们记住他。所在单位宣传干事辗转找他采访时,他总是
: 婉拒,他说成绩不属于他,属于整个团队。
: 他的一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是一介书生,用自己的毕生智慧和心血
: ,矢志报国、忠贞不渝;他更是一位勇士,几十年默默为国铸造“神剑”,守卫和平,

d*****l
发帖数: 8441
k***5
发帖数: 583
6
一个系统,总要靠个人做巨大的牺牲才能做点事业,这个系统是有问题的。
A*Q
发帖数: 1579
7
放屁!
什么时候都要有人做出巨大的牺牲,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如果每个人都打自己的小算
盘,永远干不了什么事。
即使在美国,也讲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就像上战场,总要有牺牲的。
如果你说牺牲自己的生命不是巨大的牺牲,我的话等于对牛弹琴。

【在 k***5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系统,总要靠个人做巨大的牺牲才能做点事业,这个系统是有问题的。
b*******y
发帖数: 4304
8
这个系统确实问题很大, 创新能力为0, 抄袭能力一般。 就算是社会主义老祖宗的
苏联, 创新能力也是不一般的。 什么地方确实不对

【在 k***5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系统,总要靠个人做巨大的牺牲才能做点事业,这个系统是有问题的。
r********9
发帖数: 18394
9
致敬。 就是文章太知音体了
s********z
发帖数: 5411
10
RIP

【在 v**e 的大作中提到】
: 解放军巨浪导弹研发细节公开——新华网《勇士自疆场归来》
: 作者: 抗胜 发布日期: 2012-2-10 查看数: 5071 出自: http://www.fyjs.cn [复制链接]
: 转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02/09/c_122680957.htm
: 新华社北京电:他的生活,原本离我们很远。
: 在乡村城市大街小巷,人们享受着生活,似乎没有必要去了解他,认识他,记住他
: 。
: 他活着时,也从没想过让人们记住他。所在单位宣传干事辗转找他采访时,他总是
: 婉拒,他说成绩不属于他,属于整个团队。
: 他的一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是一介书生,用自己的毕生智慧和心血
: ,矢志报国、忠贞不渝;他更是一位勇士,几十年默默为国铸造“神剑”,守卫和平,

相关主题
当代PLA的肩扛防空导弹能击落韩战美帝的飞机不?下一次中日战争的模式
再来一次金门炮战,会打成什么样中国火箭军猛砸5千万美元:周边各国安静了 zz
浅说弹道导弹打航母(转载)朝鲜导弹测试失败?这是故意的吧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h*******r
发帖数: 847
11
致敬

【在 s********z 的大作中提到】
: RIP
e*******n
发帖数: 4912
12
老毛子的数学物理功底几百年都是欧洲巅峰水准
相比之下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
天朝刚刚废除科举
科技这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需要长时间积淀的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系统确实问题很大, 创新能力为0, 抄袭能力一般。 就算是社会主义老祖宗的
: 苏联, 创新能力也是不一般的。 什么地方确实不对

k***5
发帖数: 583
13
你如果不是在放屁,那么你为中国做了什么巨大的牺牲?说大话和放屁一样!
而且看清楚我的观点,如果一定要做巨大的牺牲才能做点事情,这样的系统肯定是有问题,肯定无法持续。一个良好的系统总是应该为做事情的人提供良好的条件,才能促进进步,而不是靠鼓励人去做牺牲来做事情。

【在 A*Q 的大作中提到】
: 放屁!
: 什么时候都要有人做出巨大的牺牲,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如果每个人都打自己的小算
: 盘,永远干不了什么事。
: 即使在美国,也讲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就像上战场,总要有牺牲的。
: 如果你说牺牲自己的生命不是巨大的牺牲,我的话等于对牛弹琴。

r******t
发帖数: 8967
14
创新能力为0?你在国内的科研部门干过吗?以为最终国外的东西不需要创新?给你个
F22的模型你就能高出J20?又没人手把手教你?还是以为刷试管养小白鼠才是创新。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系统确实问题很大, 创新能力为0, 抄袭能力一般。 就算是社会主义老祖宗的
: 苏联, 创新能力也是不一般的。 什么地方确实不对

h*******e
发帖数: 351
15
胡扯什么,创新为0张嘴就来啊。
国内从无到有建立这么大的工业系统,有创新不难,要保证创新为0估计比有创新要难
几个数量级吧。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系统确实问题很大, 创新能力为0, 抄袭能力一般。 就算是社会主义老祖宗的
: 苏联, 创新能力也是不一般的。 什么地方确实不对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一次齐射10导弹仅花不到1亿?周边多国顿时沉默Re: 东风41导弹即将服役,可打击全球任意目标! (转载)
穿帮了的伤痕文学:姚桐斌之死当代PLA的肩扛防空导弹能击落韩战美帝的飞机不?
TG的技术寒武纪大爆发了啊?再来一次金门炮战,会打成什么样
巨浪2六连射,土鳖年底发疯了浅说弹道导弹打航母(转载)
东风21之父、巨浪之父黄纬禄访谈:我们什么时候登月?下一次中日战争的模式
JL-2潜射战略导弹曝光 Re: 【CCTV-7 军事纪实】 穿越海疆的记(转载)中国火箭军猛砸5千万美元:周边各国安静了 zz
什么?天朝的唐级核潜艇都出来了?朝鲜导弹测试失败?这是故意的吧
所谓DF41不过是一个传说。中国大型固体火箭尚未出现过。 (转载)什么时候朝鲜敢放一次核弹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导弹话题: 纬禄话题: 黄老话题: 黄总话题: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