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2版 - 海外猜想中国航母:在葫芦岛建飞行员训练中心(图)
相关主题
美称中国在建两艘航母 2020年才能完全成军中国海军的航母梦
美海军学院教授称飞豹比歼15更适合中国航母[合集] 中国海军的航母梦
"如果外国人不破坏,可能瓦良格号现在真的在澳门成为娱乐用船了"瓦良格性能与西方航母差距大
尹卓少将:航母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跨越式发展与瓦格良羁绊颇深的俄罗斯人们关于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评论:
韩媒称瓦良格航母性能全面落后美华盛顿号美国专家称中国瓦良格航母战斗群存在四大缺陷 2011年06月03日 10:51 环球时报 资料图:中国从乌克兰引进的瓦良格航母改装工作进入收尾阶段 资料图:中国从乌克兰引进的瓦良格
俄媒:中国舰载型歼10已成功进行航母起降测试中国工程院院士透露:中国即将建造造核动力航母
俄智库称中国将分两个阶段打造4支航母编队海军大校李杰暗示:中国至少得有三艘航母
俄称我瓦良格配DN80燃气轮机不载运7改预警机已成军的中国航母舰队与俄国同宗舰队比较分析 Z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航母话题: 中国话题: 直升机话题: 海军话题: 舰载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v**e
发帖数: 8422
1
海外猜想中国航母:在葫芦岛建飞行员训练中心
2011年04月15日 10:40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
《瞭望东方周刊》封面
资料图:我国瓦良格航母改装即将完成
.
对“瓦良格”的最新猜想
延寿之后的“瓦良格”号,在扩展中国海军的航母信息库之余,能否成为装备海军
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按照外媒的观点,今年之内或见分晓
文 | 张欣
本月上旬,“瓦良格”号被网民们赋予“人民日报+新华社”概念,惊起外媒“哇
”声一片。
起因是此前一个阶段一组“航母大片”受国内网络各军事论坛热捧,摄影师基本是
民间航母发烧友,“模特”还是寓居大连造船厂的“瓦良格”号。图说大意:经过9年
的加减法,改建工作已近尾声,老瓦终于要下水。
4月5日,人民日报主管的环球网洋洋洒洒选登了48张来自军事论坛的图片,并配发
介绍:“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工程正在进入收尾阶段,该航母的大型舰桥(除主
动相控阵雷达系统外)已接近完工。该航母已被涂装成标准的中国海军淡灰蓝色。同日
,该网站军事综合栏目以“巨舰即将出航 圆70年中国人航母梦”为题展示20页航母照
片。4月号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认为,改建后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将在
今年进入海上试航阶段,这将标志着中国拥有航母---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8943;今天,拥有航母,这个让中国人魂牵梦绕了70年的梦想,这个让前前后后几代中
国海军军人执着的夙愿即将要实现了。
紧接着,新华社主管的新华网转载了环球网图片及文字。
尽管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3月31日曾说,对于航母,目前没有其他新的内容可
补充。但这并不妨碍老瓦的新闻一经新华网转发,立即惊起外媒“哇”声一片。
外媒转载过程中突出“人民日报+新华社”概念,暗示本组图片有中国官方的背景。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月初访华期间,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迅速研发可以摧毁航空母
舰的反舰弹道导弹及雷达难以探测到的隐形战斗机表示关切,并强调称,为使中国军队
的战略意图更加透明,有必要加强安全领域的对话。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海军副司令员徐洪猛回应老瓦是否将于今年部署的问题时
说:“会有一个适当时间、适当地点、适当的人来宣布这个事,我无权宣布。”
尽管中国官方和军方对航母的表态一直谨慎和持重,但当“中国”和“航母”叠加
,话题常点常燃。前不久,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出席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
会时说,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最早可能于今年夏季出海试航。”随后,美联社、彭博新闻
社、法新社及英国BBC网站在4月12日、13日纷纷发出报道,关注威拉德的讲话。在外国
军事专家和媒体的“建造”下,中国首艘航母似乎已经驶在不远处。
“瓦良格”延寿之后
2011年年初,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为确保制海权并实现“岛链战略”,中国正
在通过“航空母舰”寻找答案。文章援引路透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军事灵通消息
人士”的话说,中国航母将会在今年7月登场。这是一艘购自乌克兰、一直在大连进行
改造的65000吨级航母。
韩媒称,现在一些中国媒体正在争论给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取什么名字的问题,其中
有“毛泽东号”、“北京号”等等。
韩国媒体所指应是2002年中国所购退役的“瓦良格”号。
2008年开始,它有了新的名字“施琅”号。没有中国军方或官方权威说法,这个名
字迅速传开。现在可查最早发布这一名称的是美国环球战略网2008年1月9日引自“瓦良
格号航母工作人员”透露的消息,文章还特别以括号加注,“施琅是清朝水军名将,
1681年领康熙帝命,攻下被前朝叛军割据的台湾。”
赶在2011年跨年之时,因热炒中国航母而“扬名”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再次
发声:大连造船厂将“瓦良格”号航母的内部设施全部按照原设计图修复,以此作为舰
载飞机J15的海上测试平台。
2000年,中国澳门创律旅游发展公司花费 2000万美元从乌克兰购得了尚未完工的
“瓦良格” 号航空母舰(只完成工作总量的76%),虽然当时说要将该舰改装为一座浮动
赌场,但美国《中国简报》2002年却撰文称,这艘舰被视为中国实现航母梦的新机会。
在出售之前,乌克兰不仅将“瓦良格”号上的舰载武器装备拆卸一空,而且毁掉了
舰体中的所有管线,除上层建筑得以保留外,该舰几乎已成了一个空壳。但还是有不止
一家外媒言之凿凿地认为,在购买该舰的同时,中国还获得了相关的设计文件。尽管中
方曾签署了有关不会再将“瓦良格”号用于军事目的的声明,但还是有俄罗斯和西方的
军事专家认为,该舰将会被中国用作建造国产航母的原型舰以及训练舰载机飞行员。
2010年11月18日,法新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瓦良格”号今年有望下水。2010
年11月22日,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网站援引美国海军的估计,指出中国军方可
能会从 2012 年开始对改装后的“瓦良格”进行测试。
延寿之后的“瓦良格”号,在扩展中国海军的航母信息库之余,能否成为装备海军
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按照外媒的观点,今年之内或见分晓。
传说中的“北京号”
2008年12月23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送给仍坚守工作岗位的外媒记者一份对
胃口的“圣诞礼物”。“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具
体要求⋯⋯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问题。”
此话一出,“中国何时有首艘自造航母”的问题引发竞相猜测。
2008年12月31日,日本《朝日新闻》引述“中国某军事和造船产业业内人士”的话
称,解放军将于 2009年开工建造两艘排水量5~6万吨的航空母舰,并将于2015年完工下
水。
2009年1月2日,香港《南华早报》再次引述“某军方人士”的爆料称,到2020年,
解放军将建造完成四艘中型航母。该人士还说,这些航母的排水量将达到65000吨左右
,与“瓦良格”号基本相当。《朝日新闻》随后撰文称,其中两艘将采用核动力推进系
统,该系统的技术源自俄罗斯未完工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2010年6月,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揭秘”了正在建造“中国首舰”的上海长
兴岛船厂三号船坞。
该文指出三号船坞“与众不同”之处甚多:由武警把守,和二号民用船坞由厂方保
卫人员承担安保工作完全不同;船坞长580米,宽120米,围墙高2.5米,足够建造一艘
类似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排水量约5万吨的中型常规动力航母;互联网图片所显示
的“江南造船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承建中国首艘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显然是对“敏感词
”航空母舰的替代;农民工现住造船厂附近的长兴镇地区五层高的民工宿舍里,他们的
月薪平均在3000至4000元人民币,这种待遇比一般农民工高出二至三倍。
《汉和防务评论》主编平可夫更偏向将“北京号”命名给三号船坞里的这艘神秘的
中国自造首艘航空母舰。
2010年12月16日,日本《朝日新闻》称,中国国家海洋局属下研究机构海洋发展战
略研究所在最近发表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中提及,2009年中国便制定了建造航母的
构想及计划。
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12月18日报道称,中国去年秘密启动航母建设项目,解放
军海军首艘航母将于2015年下水,到2020年时,其将建立起航母舰队。俄罗斯世界武器
贸易分析中心网站也在12月21日报道,有中方消息人士透露称,中国将会在2015年完成
首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在5万~6万吨)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将会
在2020年下水。
按照他们的估计,2010年年底,传说中的“北京号”已经铺设完龙骨。
等待看点
在外媒看来,一系列围绕航母的合作正在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展开。
美国环球战略网近日撰文指出,卫星照片显示,中国在黄海葫芦岛新建了一个航母
飞行员训练中心,并指其与乌克兰的训练中心相似。
2008年12月8日,美国战略网援引乌克兰“尼特卡”训练中心(专司航母舰载机滑跃
起降训练)消息人士的话说,该中心正在帮助中国培训舰载机飞行员。
文章称,中国2006年10月曾首次派遣由海军副司令率领的大型军代团,参观乌南部
港口城市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航空兵训练中心,及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尼特
卡”训练中心。访问期间,中乌双方还讨论了乌克兰帮助训练中国的海军航空兵部队和
培训航母飞行员的可行性。从那以后,中国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便开始频繁
访问“尼特卡”训练基地。
《汉和防务评论》也宣称,曾在拥有苏联航母摇篮之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工作过
的乌克兰技术专家和熟练工人,已经陆续进驻上海长兴岛,帮助缺乏熟练工人的中国建
造航母。《汉和防务评论》因此推断中国首艘航母的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在去年8月,以利用Google Earth揭露各国国防设施著称的“影像情报分析”网
站刊登出一张Google Earth卫星照片,显示在陕西阎良机场新辟了一条约300米的短跑
道,末端是一个向上翘起的斜台。网站特别指出,在前苏联海军位于克里米亚的海军航
空训练基地,也有非常类似的设施,用来让飞行员练习在航空母舰的滑跳式甲板起飞。
2009年2月3日日本《朝日新闻》称,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航母设计和建造方面将向中
国提供技术帮助,中国已经获得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设计图纸,这是前苏联
计划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
当年1月,以国防部长尤里叶哈努罗夫为首的乌克兰代表团访问中国,双方就发展
军事合作问题展开讨论。有海外媒体猜测,中国最感兴趣的产品当属乌克兰的舰船发动
机,特别是航母所需的大型发动机。乌克兰在DT-59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UGT-
16000及UGT-25000涡轮发动机,这两种型号的发动机已经成为通用电气公司为大型舰船
生产发动机的主要竞争者。
而这正是“瓦良格”号航母整修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舰上原本安装的蒸汽涡轮
发动机在2002年中国购入时要么尚未完工,要么已经遭到破坏。
是否由乌克兰发动机助力中国首舰?如果如“猜想”所料,“瓦良格”号今年下水
,这将被各方人士视为一个大看点。
揭秘武汉“水泥航母”
不论是作为直升机起降平台还是用来发电、制造淡水或者在舰上实施医疗救治,航
母都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作用。相关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如果使用航母执行这些任
务将有助于树立大国威信和良好的国际形象
《望东方周刊》记者钱亚平 | 上海报道
2011年2月初,湖北武汉“中国舰船设计研究中心”新区的一座特殊建筑再次引起
外媒关注。
英国《每日电讯报》、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网站等媒体纷纷刊登消息称,这座外
形酷似航空母舰的水泥建筑,拥有与“瓦良格”号中型航母几乎完全相同的起降跑道和
舰桥。外媒据此猜测,它可能是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地面模拟训练中心。
从中国正在制造航空母舰,到中国开始建设航母起降培训基地,围绕中国航空母舰
出炉的猜想又一次“甚嚣尘上”。
这些猜测并未获得任何权威渠道的证实,本刊记者致电中国舰船设计研究中心时,
对方工作人员也以“涉密”为由谢绝了采访要求。
然而,黄家湖畔这座“水泥航母”依旧不断引起外界关注,除了西方媒体的普遍臆
测,中国军事迷们的好奇心也被勾起,不断有军事迷试图靠近甚至偷拍这一庞然大物,
但都无功而返。神秘,似乎加重了世人的航母猜想。
一组偷拍的照片
如果不是2009年10月美国《航空周刊》官方网站的一篇文章,人们很难把一座堂而
皇之地坐落在黄家湖畔、国道边的建筑,与中国未来航母的起降培训基地联系到一起。
这篇题为“中国突现航母”的文章配发了3张据说源自中国大陆网站的图片,照片
主角均是舰船设计研究中心新区的“水泥航母”。
美媒依据照片猜测,一座航空母舰的主要上层建筑正在建设当中,这一建筑的大型
楼顶平台,能够当做战机和直升机起降训练的甲板使用。
彼时正在建设之中的“水泥航母”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几天后,某媒体记者偷拍到
了另一组照片,照片中,这个与真实航母几乎完全一致的建筑正在进行装饰,建筑顶部
停放着两架被包裹的飞机,但看不清是实物还是模型。
他在网上说,远远望去,“水泥航母”明显用于办公用途,地上两层为水泥结构办
公楼,部分已经启用。
这组照片随后在网上迅速流传,并不断被西方媒体拿出来炒作。
日本《朝日新闻》发文指出,“水泥航母”从2008年开始建设,全长大约300米,
与即将担当训练任务的“瓦良格”号航母属同一型号。“航母模型”上装配了雷达和电
子设备,准备在设计过程中用来进行电波和通讯信号的调试试验,甲板上还装配了俄制
苏-33战斗机和直升机的模型。
日本方面还推断,正在建造中的航母很可能与“瓦良格”号在性能与级别等方面一
样。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创办人平可夫随后表示,这点已得到乌克兰以及中国造船
工业界内部的证实。
美国“防务谈话”网站则认为,武汉“水泥航母”的建成,以及“歼-15”完成首
飞,可能暗示中国航母的发展速度远超出外界估计,即已从概念设计阶段进入工程设计
的最后阶段,而航母的配套子系统更是进入实际测试阶段。
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网站的报道称,这个“混合了普通办公楼与大型航母上层设
施的复合体”虽然无法移动,但是完全可用于培训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以及测试舰载机的
起降性能。
一位接受采访的中国军事专家则否认了西方的猜测,他认为,从媒体公布的照片来
看,该“航母模型”地上两层为水泥结构建筑,应该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办公楼,其水泥
楼顶并不适合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
这些说法均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证实。
在这位记者偷拍照片之后,中国舰船设计研究中心迅速加强了安保措施。
这位记者也向本刊记者证实,因为涉及保密单位,照片流传出去后他曾受到一定压
力,“现在已经没事了。”
这些照片自然引起诸多军事爱好者的浓厚兴趣,不断有人前去一探究竟。“我们以
为,这是个公开的参观场所。”一位曾参与“航母探寻之旅”的网友告诉本刊记者。但
最后他被安保人员发现并受到严格盘查。
今年年初,又有经过国道的网友试图拍下“水泥航母”,同样也被制止。
严格的安保措施,似乎更让人多了几分猜测。
航母测试平台?
在距离海洋600多公里的武汉而不是在沿海城市建造一座“水泥航母”,出乎很多
人的意料。实际上,建造陆地航母在美国早有先例。
美国海军曾在新泽西州穆尔斯敦修建了一座“麦田里的巡洋舰”,这座停泊在麦田
里的水泥“巡洋舰”曾用来测试“宙斯盾”防空系统,为之后“宙斯盾”上舰打下坚实
基础。
在中国,建造陆地航母也非武汉首创。数年前,上海郊区一座酷似美国尼米兹级核
动力航母的水泥建筑,也曾引起外媒的很多遐想。
但不少军事爱好者和一些西方媒体仍相信,武汉的航母模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办公
楼,它极可能是类似乌克兰“尼特卡”海军试飞中心那样的全套舰载机训练模拟设施,
用于培训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以及测试舰载机的起降性能。
英国《简氏世界舰船》编辑斯蒂芬·桑德斯猜测,它很可能是被用于训练航母起降
甲板上的指挥人员以及制定舰载战机的停飞秩序。
上述观点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许多人依据“陆地航母”的外观认为,建造者的用意
是搭建一个航母测试平台。日本《朝日新闻》就分析称,“陆地航母”主要是为基本布
局设计和电磁信号测试提供实体平台,并不能用来进行真实的舰载机起降训练。因为其
甲板与舰岛一样是用水泥浇筑的,并没有铺设强化钢板,所以不能承受舰载机起降时产
生的巨大冲击力。
《朝日新闻》引述中国军方有关人士的话称,由于武汉“水泥航母”不能对所有子
系统进行测试,因此中国可能在其他地方建有类似测试平台,以便对航母将要采用的声
呐、动力、舰载武器等进行全面测试。
此前亦有媒体报道,中国正在建造两座用于训练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地面系统,分
别位于辽宁和陕西。
《汉和防务评论》则认为,中国舰船设计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唯一的大型水面舰艇设
计单位,很可能承担起中国未来航母的主要设计工作。因此,它所建造的航母建筑,最
有可能用来实地验证航母设计的诸多技术问题,如航母基本布局、舰载机尺寸测量、航
母内部布线、机库大小设置、舰载武器布置、雷达电子设备测试等。
但平可夫也指出,这一明显复制“瓦良格”号的设计说明中国设计师对外部世界的
舰船研究甚少。“这种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设计的航母,就其上层建筑设计的缺陷问题
,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军事杂志早已探讨了20年之久。”平可夫说。
中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母
2009年,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上将在会见来访的日本官房长官浜田靖一时表示,
中国是唯一没有航母的大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母。这被视为中国首次向世界宣示建造
航母的计划。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分析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加速航母建设进程不仅仅出
于军事考虑,随着中国渐渐从“黄土文明”转向“蓝色文明”,对海上安全通道的依赖
同样促使中国加强海上力量,而航母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004年,美国航母在印度洋海啸中的人道主义救援,更让中国感受到了航母的巨大
优势。不论是作为直升机起降平台还是用来发电、制造淡水或者在舰上实施医疗救治,
航母都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作用。上述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如果使用航母执行这些
任务,将有助于树立大国威信和良好的国际形象。
实际上,中国早已具备建造航母的实力。“从技术层面上说,目前船舶工业自身的
实力可以把航母造出来。”中国造船学会军船委员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易宏在接
受采访时说。另一名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教授柳存根也向本刊记者证实,中
国的造船水平在全世界属于前列。
但航母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并不仅仅是造一艘船那么简单。“建造航母是一个
科技含量很高的工程,不是喊就能喊出来的。”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少将曾公开表示,
航母是一种配套设备要求很高的大型战舰,熟悉和操作这样复杂的战舰和舰载航空兵需
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为航母作战力量编制和准备合适的战术及人才也都需要时间。
然而,在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情况下,中国海军目前对航母的使用经验基本为零。虽然
引进国外退役航母可以获得部分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和技术还远远不够。
以前苏联为例,海军从“基辅”和雅克-38组合到“库兹涅佐夫”和苏-33组合用了
25年时间,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近10年,俄罗斯海军才基本掌握了常规固定翼舰载机的使
用。
因此,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海军即使获得了航母,装备使用和人员培训都需
要投入许多力量和时间,估计至少需要10年左右才能够基本掌握。
“水泥航母”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从这一点上来讲,中国的航母之
路可能还很漫长。
中国航母梦的城市地标
在滞留黑海长达1年半的时间里,围绕这艘废旧航母的“轶事”很多:据说土耳其
主管海洋事务的官员曾“放狠话”,要么你让这艘船自身拥有动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
块运走,否则别想通过海峡
文 | 张欣、特约撰稿王子涵
3月底,英国国防部又宣布拍卖退役航母“皇家方舟”号!
2个月前,姐妹舰“无敌”号被土耳其一家拆船厂投下,而由于“政治因素”,头
号竞拍大热门---英籍华商林建邦铩羽而归。
1月7日英国广播公司还报道说,在“无敌”号反潜艇航母的竞拍者中,林出价最高
,为500万英镑,远超专家预估的200万英镑的钢铁价值。林建邦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说
,如果竞拍成功,将把“无敌”号拖回中国,在他投资的珠海船厂改建为海上国际学校。
华商的高调,让英国舆论惊呼:难道英国航母要成“瓦良格”第二?
航母梦笼罩下的中国版图上,最新的城市地标在哪?还未可知。
中山:铸舰为钢
澳大利亚籍“墨尔本”号1985年来到中国。外媒一般将其作为中国建立“航母数据
库”的发端。
这艘近2万吨级的废弃老舰令海军装备部考察团有“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感觉,
因为当时中国最大最先进的051“旅大”级导弹驱逐舰才不过3000多吨。亲历者、国防
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张召忠曾直言,当时连“鞭状天线”都不知
为何物。虽然在转卖前,澳大利亚已基本拆毁了所有装备和电子系统,甚至还将该舰尾
舵焊死成一个固定角度。但飞行甲板上“幸存”的弹射器和拦阻索等关键设备还是让考
察团得以对现代航空母舰有了“第一印象”。
“墨尔本”号开进中山港后,前后有1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单人门票3元,而当时猪
肉的每公斤售价才1.8元。
但在拆船厂眼中,这更多的是一堆海外“淘宝”回来的钢疙瘩。广东中山市拆船公
司用了整整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拆解任务。
深圳:“明斯克”之殇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购入了三艘退役航母,分别是“明斯克”号、“基辅”号、
“瓦良格”号。
1995年,财政紧张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以1300万美元将服役期还未过半、吨位最大
的两艘航空母舰“明斯克”号与“诺沃罗西斯克”号当废铁卖给韩国大宇重工集团。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袭来。1998年,承载着航母梦的“明斯克”号被以530万美
元低价转手至中国深圳市明思克航母世界实业有限公司,前提是拆除全部作战武器、发
射架、电子装置、动力系统。一艘四万吨级航母变成大型军事主题公园,昔日俄海军手
中的一柄青锋,终于铸剑为犁。而为了实现军事主题公园的构想,作为东家的德隆集团
支付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代价,相当于“明思克”公司购价的两倍。
2006年,德隆坍塌,“明斯克”遭殃。当年5月31日,“明斯克”号被作价1.283
亿元改嫁给中信深圳(集团)公司。2010年6月,中信叫价 1.4 亿元出售深圳市中信明思
克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根据相关公告,截至 2009 年底,中信明思克航母世界已资
不抵债 2546.38 万元。2010年7月,深圳市南宇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明斯克航母的第三茬
“东家”。
大连:谜样“瓦良格”
“瓦良格”号“落户”中国之路最为曲折。
1991年,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里在建的“瓦良格”号只完工了70%左右便
遭逢苏联“分家”。分到“瓦良格”的乌克兰无力继续建造,于1992年1月停工。
中国海军原副司令张序三曾如此还原“瓦良格”号落户中国的过程:当时乌克兰计
算,解体该舰需2.5亿美元,但出售解体后的废钢却只能得到500万美元。“乌克兰方面
找到我们,非常希望能把这艘舰卖给中国。”
中国派遣了5次代表团前往乌克兰商量此事,但这桩生意从一开始就受到美国的干
涉。在“第三国”的压力下,乌克兰将所有舰载设备拆除或炸毁。根据中方当时的计算
,将其完全“复建”需耗费500亿元,后又追加至700亿元。因费用过高,中国军方最终
放弃了这项合作。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发展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下了这艘已停建8年的船壳
,以期“以航空母舰这一特殊景点改建成全球最豪华的赌船”。
1999年,“瓦良格”号的移民之旅被卡在了由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理由
是“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他船只正常航行”。
在滞留黑海长达1年半的时间里,围绕这艘废旧航母的“轶事”很多:据说土耳其
主管海洋事务的官员曾“放狠话”,要么你让这艘船自身拥有动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
块运走,否则别想通过海峡。还曾有人目睹一架不明国籍的直升机降落在“瓦良格”号
的飞行甲板上,三个人跳出来进行了一番测绘后又驾机飞走了,临走前还用粉笔在甲板
上写下“法国人到此一游”。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在历经627天海上航行,辗转爱琴海、地中海,穿直
布罗陀海峡出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后抵达中国大连进行维修和
研究,一直至今。
至于“才下战场,又上赌场”的最初愿景,似已无疾而终。有消息说,就在“瓦良
格”号泊靠大连的当天,“澳门创律旅游发展公司”的博彩许可证被吊销。
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2010年12月15日报道,仅用包括500万美元维修运输费在内的
3000万美元(注:该文称中乌成交价为2500万美元)就得到了首艘航母的骨干,实在是非
常不错的交易。
上海:“友邦惊诧论”
2006年,坐落在上海青浦城附近淀山湖里,名为“东方绿舟”的国防教育博物馆的
照片一经加拿大军事杂志《汉和防务评论》刊登,引起外国舆论一片“惊诧”。
“得知存在这样一个舰艇模型,美国驻华使馆感到十分震惊”,《汉和防务评论》
说,因为这个模型的“模子”正是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核动力航母,“尼米兹”拥有大约10万吨级的排水量,每艘造价高达45亿美元,最多能
够装载90架舰载战斗机。
受宠若惊的“东方绿舟”对此表示无奈,“它只是碰巧长了个航母的外貌”。这艘
“航母”由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龚学平提议建造,总造价高达1.2亿人民币,由曾主
持设计中国大部分军舰的上海708所负责设计,海军4805厂建造。除底座是由混凝土修
建之外,其余部分都是由钢板建成的。
大费苦心的初衷是为培养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营造一个逼真的模拟环境。
《汉和防务评论》援引军事分析家的话说,中国对仿造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十分感兴趣,表明中国希望抛弃原来的苏联航空母舰模式,转而投向美国模式。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卫星在中国东南地区发现大片类似核反应堆的建筑,美国军方
高度关注。美情报人员扮作观光者到此一游发现:所谓“隐匿核力量”不过是民居土楼!
“东方绿舟”和土楼都成了“杯弓蛇影”里的那把弓。
中国首航城市“会战”
“群媒”演奏下的中国航母线路图笔画越来越多。
2009年9月,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中国大陆正在上海、大连、武汉、成都、兰
州、杭州秘密“会战”一艘5万~6万吨级的中型航空母舰。其中,上海江南造船厂作为
中国最大的船坞制造厂,可以建造大型的船体。其他城市则分别拥有电子控制、电力推
动控制、雷达装置等军工科研机构。各地生产的装置,将汇总到江南造船厂进行总装。
而在传说中的海南省三亚亚龙湾基地,中国海军首支航母舰队即将成军。《汉和防
务评论》在这里发现了170号“中华神盾”舰、168号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还有至少一
艘091G“汉”级SSN(攻击核潜艇)。
《汉和防务评论》的结论是,海南正成为中国“关岛”。
扫描境外航母
“精心策划的华盛顿号是在玩弄战争边缘政策,在概念宣传上已经悠然驶入了黄海”
文 | 张欣、特约撰稿夏攀
“华盛顿”号已成国人心头的一根刺。
从几个月前的美韩军演到前不久的朝韩炮击交火事件,“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一
次次出现在报端和心尖,避不开、拔不出。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中心副秘书长洪
源的话说,精心策划的华盛顿号是在玩弄战争边缘政策,在概念宣传上已经悠然驶入了
黄海。
今年1月6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说,美国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号及其护
卫舰只---两艘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近日已经抵达冲绳近海。
百岁的“浮动的海上棺材”实在宝刀还未老。
航母从问世至今,总共有8个国家建造过,15个国家拥有过,9个国家拥有在役航空
母舰,共24艘,在建4艘。
第一艘按照航空母舰设计建造的是1917年英国的“竞技神”号,战斗力最强的是美
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华盛顿”号便是其一。
二战引发造航母大竞赛
“竞技神”号横空出世之前,浪漫的法国人克莱门特。艾德尔于1903年做了“在军
舰上驾驶飞机”的畅想,最早开辟这块海军航空处女地的却是富有想象力的美国海军。
1910年,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用1000美元的民间赞助,和飞
机设计工程师格伦·H·柯蒂斯、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组成飞机在军舰上进行起飞试
验的“三人小分队”。当年11月14日和次年1月18日的两次成功试飞为海军装备舰载机
奠定了基础。讽刺的是,拉开航母研制建造大幕的飞行英雄伊利在因飞行事故丧生后,
仅收到美国海军的一封感谢信。
1917年,英国海军在“暴怒”号上建设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将其改造成最早的航
空母舰,但在仅有69.5米长的飞行跑道上,飞行员邓宁驾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血
的教训促使英国人将载重15750吨的邮轮“卡吉士”号改装成“百眼巨人”号,铺设了
一条173米长的直通式飞行甲板。在改装战列舰、重巡洋舰或商船的同时,英国于1917
年4月定制了世界上第一艘按航母设计建造的真正航母“竞技神”号,1923年建成,
1924年开始服役。
一战后,大家需要休养生息,加之全球经济萧条,各海军强国只得打出军备控制牌
,但各国研制和改建航母的步伐并未中断。
美国历史上第一艘航母“兰利”号于1922年完成从运煤船的变身并正式服役,同时
还将在建的2艘战列舰改造成了“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航母;日本拥有了以
“竞技神”号为样板打造的“凤翔”号和改建而成的“赤诚”号和“加贺”号;1927年
法国的“贝亚恩”号航空母舰开始服役。
二战期间,航空母舰破碎了“大舰巨炮”的神话,称霸海上。在珍珠港,日本出动
“赤诚”、“加贺”、“飞龙”、“苍龙”、“瑞鹤”和“翔鹤”6艘航空母舰,配合
战机450架发动偷袭。而没有本土作战的美国从容地建造了大量航母,以护航航母居多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总共服役了77艘护航航母,并向英国转让了39艘。
在此基础上,美日等国还在积极研制攻击性航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20艘美国的
“埃塞克斯”级航母,排水量为27000吨,载机91架,装有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其中的
“勇猛”号在一次战斗中尾部被鱼雷击中,致使舵被卡住。舰员们用极原始的方法创造
性地解决了难题:他们把舰上所有的帆布缝在一起,做成巨大的导风帆,按扎在了舰首。
同这艘顽强的、人类历史上唯一曾张帆航行的航母相比,日本的“信侬”号就显得
脆弱。“信侬”耗时6年改造而成,是二战参战最大航母,在建成后的第19天,它被美
国潜艇发射的4枚鱼雷命中腹部,次日沉没,成为史上最短命航母。
同二战并行,这场航空母舰建造大竞赛最后的总成绩是170余艘。
灵感来自女秘书的口红
二战后,航空母舰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竞赛的领衔者依然是美国。
1952年,英国海军中校格德哈特看到女秘书正对着镜子抹口红。反射式光学助降镜
的灵感由此而来,从此舰载机得以安全准确降落。这一技术突破虽然可贵,但“日不落
帝国”国力衰退,航母事业还是举步维艰。
美国成为领跑者。1961年,美国建成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攻击型航母,取名“企业”
号。在这艘航母上装上一次燃料可以航行3年。14年后,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
母问世,装一次燃料,可以航行长达15年。
2009年1月10日,“乔治·布什”号作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家族的第10名、
也是最后一名成员正式服役。20天后,最后一艘传统动力航母“小鹰”号退役,至此美
国航母全速驶入“全核”时代。
喷气式飞机起落、斜角甲板的采用、弹射器的改进、垂直短距起降、作战指挥控制
系统的采用,美国航母越来越高端的性能在整个20世纪后半段不断展现,并在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战争中得以实战。
“罗斯福”号参加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共击毁伊军舰艇 57 艘、重创16艘,摧毁
陆地目标几十个,舰载机每昼夜起飞 150余架次。无怪乎1993年3月12日,美国总统克
林顿在视察“罗斯福”号时说:“当危机这个词在华盛顿出现的时候,每个人要说的第
一句话是,航空母舰在什么地方?”
从2000年开始,美国工程师在弗吉尼亚州一座船厂里像玩3D拼图一样,设计制造“
福特”号。建造费用达140亿美元的“福特”号将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很少依赖蒸汽、大
量使用电磁的航母。因此其舰员会比现役航母舰员少近 700 人。
作为美军为加速向信息化海战的转型而推出的多功能新概念航母。“福特”号代表
着航母未来发展的趋势。据《解放军报》报道,届时,“福特”号上将大量搭载无人作
战飞机和电磁轨道炮等新概念武器。
虽然,外形“拼接”对于从上世纪60年代就设计出核动力航母的美国工程师来说就
是一个“拼图”游戏,但“福特”号结束“蒸汽时代”的步子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年
初,那场失败的电磁导弹试验或将推迟原定于2015年的“福特”号下水时间。
诚如美国专家的评论:“航空母舰就像一座城市,建造它要比修建迪斯尼乐园还要
困难。”
日本“苦恋”航母
二战后,日本一直在打“航母擦边球”。其原因是在二战中,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
日本海军“机动部队”扮演着主攻手的角色。对日本海军而言,航空母舰是“光荣绽放
”的海军骄傲。然而作为战败国,囿于和平宪法和“放弃武力”的誓言,日本人对航母
的“苦恋”和航母梦的复苏自然要瞒天过海、藏头掩面。
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62~1966年度日本“第二次防卫力整备计划”的一项备选计
划被公之于众:被解密的是一艘直升机航空母舰的部分设计蓝图,那时慑于舆论,又悖
于美国的远东战略,因此遭到否决。
军事专家章骞认为,在直升机搭载舰尚未普遍流行的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日
本创造的这种以“防御性”任务为作战目的的反潜直升机航母无疑是对航母“攻击性”
的一种淡化,藉此为海上自卫队拥有航母提供合法依据。
大甲板型舰艇的航母发展思路一直持续至今。1998 年开始服役的“大隅”级直升
机运输登陆舰采用全通甲板右舷岛式结构,能运载 1000 名陆战队员,16 架 CH-47 重
型直升机,10 辆90 式主战坦克和 1400 吨物资,2 艘大型气垫登陆艇。虽然定性运输
登陆舰,刻意掩饰其所具备的航母类战斗力,但该舰已超出普通登陆舰的能力,具有潜
在航母功能,是“准航母”。
2000年,“13500吨型直升机搭载护卫舰(DDH)”出现在日本防卫厅制定的《新中期
方位力整备计划》中。2004 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开始建造 16DDH“日向”级大型“直
升机护卫舰”。
“日向”号被美媒称为“日本二战后第一艘航母”,2007 年8月下水,2009年3月
服役。该舰采用全通甲板右舷岛式结构,最多可搭载各型直升机11 架,飞行甲板上可
停放 4 架,机库内 7 架,能同时让 4 架直升机起降。
这种名不副实的“直升机护卫舰”其实已完全具备一艘轻型航母所应具有的功能,
按北约标准,实际上就是直升机航母。
更有军事专家认为,日本只要得到美制 F-35B 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马上就能将
“日向”号改装成真正的航母。只要时机成熟,“日向”级和“大隅”级都可以在“两
个月内改装成航空母舰”,组成一支新的航母编队。
2010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新建“22DDH直升机驱逐舰”,相对已经服役的“日
向”级,它的尺寸将大 50%,至少可以搭载20架直升机,可媲美二战期间的美国“埃塞
克斯”级航母。
被“忽悠”的印度
印度的“航母梦”实现起来,可用“两手抓,两手都想硬”来形容。这个国家是西
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唯一拥有航母的国家。
2009年2月28日,印度国防部宣称,自主研制 16 年的首艘国产航母“蓝天卫士”
将正式安装龙骨。2011年是该航母的预计下水年。
印度方面宣称,这艘航母 70%实现国产化,总费用大概是 300 亿卢比,约合 6 亿
美元。根据设计方案,舰岛建筑强调隐身设计,满载排水量约4万吨,最高航速28节,
可携带1500名官兵,将配备米格-29K 战斗机、印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机和反潜直升机
等武器系统并部署可携带核弹头的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丹努什”。
比起这艘预计于2014年正式服役的国产第一舰,让印度军方更操心的是和俄罗斯之
间拖沓了五六年之久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案。
1994年,已耗费50亿卢布维修费用仍难逃“中风”的俄罗斯“戈”号终于面临“改
嫁”命运。这艘战斗力仅次于俄海军现役“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的超级战舰正当“
年富力强”时,突逢苏联解体,后因两次爆炸丧失全部动力。急于脱手以甩掉累赘的俄
罗斯人选中了印度。当时,印度海军只有一艘购自英国的“维拉特”号在役,无法执行
全年远海战备任务。
1988~1992年担任苏联海军第一副总司令、现为俄军事科学院名誉院士的卡皮塔涅
茨于2010年揭开了俄罗斯向印度推销“戈”号的秘密。
1995年5月7日,俄罗斯邀请印度政府代表团参观远在北极圈的俄北方舰队阅舰式。
俄方罕见地将包括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现代级驱逐舰、台风级核潜艇等一线舰艇拿出
来,环绕着已经瘫痪的“戈”号,作出了众星捧月的假象。
同年9月,印海军参谋长拉克希米纳拉延·拉姆达斯以“私人身份”参观“戈”号
。俄方特地为这名印度历史上首位信奉东正教的高级将领安排了其宗教“偶像”---奥
洛涅茨克和彼得罗扎沃茨克地区的东正教大牧首马努伊洛姆陪同参观。
一系列精心布置的局最终促成了这桩“戈”号买卖案。2004年1月20日,印、俄两
国签署总价值 15 亿美元的“戈”号相关军事订货,合同工期为 52 个月,俄将根据印
度的需求,将“戈”号打造成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可搭载弹射起飞的飞机。
本以为捡了大便宜的印度却一次次被要求追加资金:610万美元设计费支付给航母
原设计单位---涅瓦设计局,俄方再次要求追加投资到20 亿美元遭拒后,曾公开警告,
不排除将“戈”号转卖他国。最终,印度忍痛把工程款追加到17亿美元。
之后,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施“美人计”,策反了印度海军派驻北方机械厂的“戈
”号项目主管苏克吉达尔·辛格准将,获得了印度的谈判底线,把价码抬到 29 亿美元。
2010年3 月,印度中央调查局收到辛格的艳照光盘。该局局长夏尔马哀叹:“这是
国家的耻辱。”
海军舰载直升机飞越蓝海
中国舰载机首次亮相世界舞台,西方媒体惊叹:中国海军建设已进入新阶段
《望东方周刊》记者吴登峰、特约撰稿唐诗峰/亚丁湾报道
印度洋波涛翻涌,16艘威武的军舰,犁出壮阔的深蓝航迹。
接到命令,中国海军“温州”舰舰载直升机马达轰鸣,修长的旋翼急速旋转,强大
的气流向四方鼓溢。飞机疾升100米,直向巴基斯坦“塔里克”舰飞去。
距离飞行甲板还有20米,驾驶员降低飞行高度,对准甲板中心,抓住甲板平稳瞬间
,一个漂亮的三点着舰。
随后,“马鞍山”舰舰载直升机飞越4海里,平稳降落在巴海军“祖尔菲克尔”舰
飞行甲板上。
这是一个月前巴基斯坦卡拉奇“和平—11”多国海上联合军演中的一幕。参加第八
批护航的中国海军北海舰队某舰载直升机部队,如同大洋上机警的猎鹰。
这支成立30余年的部队是中国第一支舰载直升机部队,多次承担国家使命,如太平
洋打捞远程运载火箭数据舱,南极科考建站,“和平使命--- 2005”,2009年多国海军
活动等。
部队长齐向龙告诉《望东方周刊》,自护航行动展开以来,该部队参加了5批护航
任务,最多时同时有4架飞机穿梭在亚丁湾。
国家级重大任务催生种子部队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着手远程运载火箭研制。远程运载火箭全程弹道试验需要
使溅落点位于远离大陆的南太平洋,这要求我国必须向南太平洋派出自己的远洋打捞船
队,依靠自己的舰载直升机打捞落入公海的数据舱,这是保证试验成功的关键一环。在
此背景下,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直升机部队诞生。
1980年5月18日,中国海军舰载直升机部队首次建功大洋。北京时间10时整,远程
运载火箭如一颗流星,带着闪电,划破蓝天,向预定海域迅速下落。数十秒钟后,海面
上腾起的银灰色水柱直冲云霄,并传来沉雷般的巨响。
早已严阵以待的机组迅速飞临弹着点,并降低到30米高度,仅用5分20秒便将数据
舱完整无损地打捞上来。
这是中国舰载机首次亮相世界舞台,西方媒体惊叹:中国海军建设已进入新阶段。
舰载直升机屡经硝烟战火淬炼,在近年的局部战争和冲突中随处可见其身影,历次
海战中,舰载直升机在反潜、反舰和登陆方面都有上佳表现。中国海军的舰载直升机部
队也不断强化装备和战斗力。
严酷条件锤炼全天候飞行能力
能否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是衡量一支舰载直升机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性指标。而深
海夜间着舰,是舰载直升机遂行全天候作战任务的一大难关。
1999年,时任部队长政佃祥带领部队向这一难关突进。针对夜间海区能见距离近,
高度、速度、位置判断误差大,海区气象易突变等特点,他和机组成员一起查资料、算
参数、画航线,进行一项又一项科学论证,制订出11种夜间特情处置方案,舰上雷达、
导航和甲板灯光等技术难题逐个破解。
2007年,这支舰载直升机部队再次以过硬的技术、过人的胆识,让外军同行为之折
服。
这年10月3日,中国“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洪泽湖”号远洋综合补给舰与澳
大利亚两栖登陆指挥舰和新西兰两栖运输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乘风破浪行驶在南太平洋上
,准备进行三国海上联合搜救演练。
演练开始后,风浪逐渐加大,浪高4米,风速也达到直升机起飞的极限速度,外军
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取消直升机搜救课目。随舰执行出访任务的该部队副部队长蒙光明听
后却说:“课目无需取消,我们中国海军航空兵可以独立完成这一课目的演练!”
蒙光明驾驶舰载直升机从“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上起飞。 在海面100米到200米
的高度,直升机警惕地搜索着海面,5分钟,10分钟,15分钟⋯⋯ “遇难船
只找到!”蒙光明向指挥所报告。
根据报告,中、澳、新三国水面舰艇对遇难船只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和标绘,并向蒙
光明机组下达了营救落水船员的命令。
蒙光明驾驶着飞机飞向落水船员上空,航路前方突然出现浓积云。穿云有静电,绕
云误战机。蒙光明毫不犹豫地来了一个高难度动作,舰载直升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向海
面俯冲而下。海水迎面涌来,直升机贴着咆哮的海面疾驰而过。
悬停,放下救生装置,将橡皮人模拟的落水船员救起,送往中方导弹驱逐舰进行“
抢救”⋯⋯飞行动作一气呵成。目睹这一切,外军同行对蒙光明的胆量和技
术钦佩不已。
海空猎鲨使蓝军潜艇望而生畏
搜索隐蔽在大洋深处的敌潜艇并对其实施鱼雷攻击,是舰载直升机部队的重要使命。
一次,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直升机部队奉命随舰艇编队跨区域远海训练。当航行
到某海区时,上级下达“敌”情通报,命令舰载直升机编队立即起飞,搜索攻击在我驱
逐舰编队东南方向40海里处设伏的“敌”潜艇。
机翼搅动着咸湿的海风,部队长齐向龙娴熟地协调着手中的操纵杆与脚下的方向舵
,率领舰载直升机编队从高速行进的舰艇编队上起飞。
舰载直升机编队微侧着掠过海面,消失在低低的云层下。此刻,“敌”潜艇正隐藏
在海水深处,企图对我舰艇编队实施偷袭。
齐向龙和战友们仔细地把情报显示的“敌”潜艇伏击海域搜索了一遍,却没有发现
潜艇的踪迹。如果不能在30分钟内发现并摧毁“敌”潜艇,我舰艇编队将进入这片危机
四伏的海域。
齐向龙果断地改变搜索方向。机翼掀动的气流,在海面上掀起层层涌浪。
突然,声纳员向齐向龙报告:“目标有接触,信号良好。”
僚机也报告:“发现目标,方位95度,航速5节,请示鱼雷攻击!”
“对准目标,攻击!”齐向龙向僚机发出指令。瞬间,一道道红光钻入大海。“目
标一次击中!”“目标二次击中!”“敌”潜艇葬身海底。
这次舰载直升机攻潜,成功地实现了侦察监视、信息传输、精确打击一体化,齐向
龙和战友们创造了机载鱼雷直接命中深水目标的记录。
这支舰载直升机部队把经过战场验证的20多种战法、训法系统化,形成了具有中国
特色的反潜作战体系,并据此参与制定了我军新一代舰载反潜机训练大纲、教范。
编后:
中国人的“航母梦”
中国人的“航母梦”源于被列强欺辱的集体记忆
中国的航母梦源于强国梦,而我们的强国梦又源于挨打、被列强欺辱的痛苦记忆。
这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这记忆不仅来自1840年以来被侵略、被欺辱的历史,也来自当代。
1996年3月,当中国宣布进行海上导弹试验时,美国以台湾安全为由,将“独立号
”驶近台湾海峡,并调动驻守在波斯湾的“尼米兹”号航母,对中国进行“航母威慑”。
持续了一个月的紧张对峙,美国的“航母政策”,让许多中国人想起了清末列强的
“炮舰政策”让中国付出的惨痛代价。
3年后,也是在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对南联盟实施进行军事打击时,竟然轰
炸到了中国驻南使馆,造成中国3名新闻工作者牺牲,20余名外交官受伤,馆舍严重毁
坏。
上述的现实伤痛刺激着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国人对航母的呼吁自然强烈起来。
中国人呼唤航母不是想去打谁、征服谁,而是防卫、是为了不被人欺负。中国当然
有权拥有自己的航母。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唯独中国没有航母,被称为金砖四国的新
兴国家,也唯独中国没有航母。巴西有、印度有、泰国有,连受到和平宪法制约的日本
也有具有航母战斗力的“准航母”(有的统计说世界有10个国家有航母,就将日本统计
在内),为什么有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国就不能有?
不是韬光养晦,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家主席胡锦涛有过建设“和谐海洋”的表示;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有过公开表态:
“即使有一天中国拥有了一艘航母,我们也不会将其用于推行全球部署或全球影响力。
”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卫而非称霸。
不光有现实表态,还有历史为证---
即使在中国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中国也没有向外输出武力;那时,我们输出的是精
美的瓷器和丝绸;
上世纪60年代,尽管国内的革命闹得轰轰烈烈,中国也没有向世界派出过一兵一卒
。中国派出医疗队、工程队,免费给世界人民看病、修铁路、盖房子;
最近二三十年,我们则是输出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让全世界享用;我们出资在许多
国家建立“孔子学院”,输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文明为全世界共享。
是的,中国从来就没有输出过军事霸权。我们老祖宗的教诲是“一时强弱在于力,
万古长胜在于理”,我们中国人信仰的是软实力---吸引他人效法跟进的道义力量和文
化体系。
从明朝朱元璋就采纳过的“高筑墙,广济粮,缓称王”,到毛泽东的“深挖洞,广
积粮,不称霸”,强调的都是防御。“筑墙”、“挖洞”肯定不是进攻战略。
不要被人家拖入战略陷阱
我们正从内陆国家向海洋贸易性国家转型,维护我们的贸易和能源安全,航母无疑
是有效手段之一;还有,对于捍卫我们远离大陆的领土主权,航母的意义不可低估。
但我们不同别人的航母一比高低,更不把自己定位于霸权的挑战者。那有可能被拖
入战略陷阱,从而动摇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并必然恶化与周边国家的关
系。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已成军的中国航母舰队与俄国同宗舰队比较分析 ZT韩媒称瓦良格航母性能全面落后美华盛顿号
瓦良格内部设备全为国产 上舰人员无经验须训练俄媒:中国舰载型歼10已成功进行航母起降测试
瓦良格上的兵种颜色俄智库称中国将分两个阶段打造4支航母编队
专家称瓦良格不能装弹射器 航母护航舰数量不足 (长文)俄称我瓦良格配DN80燃气轮机不载运7改预警机
美称中国在建两艘航母 2020年才能完全成军中国海军的航母梦
美海军学院教授称飞豹比歼15更适合中国航母[合集] 中国海军的航母梦
"如果外国人不破坏,可能瓦良格号现在真的在澳门成为娱乐用船了"瓦良格性能与西方航母差距大
尹卓少将:航母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跨越式发展与瓦格良羁绊颇深的俄罗斯人们关于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评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航母话题: 中国话题: 直升机话题: 海军话题: 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