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c
发帖数: 1012
1
no matter what citizenship you have.
S*******d
发帖数: 1
2
1979年9月,文艺月刊《十月》1979年第3期上发表了作家白桦创作的一部电影文学剧本
《苦恋》。1980年,导演彭宁将其拍成电影,更名为《太阳和人》。
《太阳和人》描写了画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凌晨光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
,得到不少人的器重,生活上也处处得到人的照顾。青年时代,凌晨光被国民党捉壮丁
,为渔家女绿娘所搭救,两人彼此相爱。后来凌晨光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被特务追捕,躲进轮船到了国外,并在国外发展,成为著名画家;在举办个人画展时
,巧遇绿娘,两人结为伉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报效祖国,凌晨光和绿娘抛
弃了在国外的一切,毅然回国。1950年代,凌晨光度过了他时有苦恼却幸福欢乐的时光
,但随后到来的文革摧毁了一切,一家三口被赶进破烂的斗室,凌晨光甚至在他生日时
被打得遍体鳞伤。女儿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决定出国。女儿离开时遭到了凌晨光的反
对,女儿反问:“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凌晨光
无言以对。1976年为悼念周恩来,凌晨光在天安门广场贴出了《屈原问天》的画;人们
寻找这位作者,却被他认为是便衣跟踪。凌晨光逃出北京,藏身芦苇荡,成为一个靠生
鱼、老鼠粮生活的荒原野人,最终冻死在荒原之上。死时,凌晨光用最后的力量在洁白
的雪地上爬出一个问号,问号的那一点就是他已经冷却的身体。[1]
从剧本改编到电影拍摄,围绕着这部作品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并引起了中宣
部和中央书记处的注意。1980年5月21日,中央书记处成员看了样片,并反对电影的拍
摄。但王任重下达的指示留有余地:“修改不好电影剧本,就不要拍。”白桦和彭宁将
样片拿到中国电影家协会放映,寻求支持;看过影片的七百多人都说好,感觉是在替知
识分子说话。
1981年1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任林杉召集电影评论家、导演和编剧参加的座谈会,
会上几乎一片颂扬声,少数持反对意见的人一发表看法就被打断,“形成一边倒的趋向
”。然而,样片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央党校放映时反响不尽相同:党校有说好的,但
批评的意见占上风。有人说,白桦本来就是右派,搞文学工作的人太危险了。在1月14
日至2月1日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则是一片反对之声。
批判升级 编辑
1981年4月20日,《解放军报》发表了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四项基本原
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公开对作家、作品点名并批判。随后电台
广播、全国十多家报纸、杂志,如《红旗》、《时代的报告》、《文学报》、《北京日
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转载或配合发表了批判文章[3]。 此文提到
:“尽管作者曾说作品意在“表现中华民族的凝聚性和向心力”,然而,人们在作品里
看到的恰恰是这种“凝聚性和向心力”如何遭到摧残。作品通过画家女儿之口提出的“
您爱我们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这句尖锐的问话,才是这部作品的真实主题
。整个剧情都在阐发着这个主题。画家凌晨光“痴恋着祖国”,被摧残得家破人亡。与
画家在苇荡相遇的历史学家冯汉声放弃了国外的“最现代化的生活”,落得个一辈子对
祖国的“单相思”。与画家同船回国的诗人谢秋山夫妇,被逼得“夫南妻北”;当诗人
看到妻子云英的“死亡通知书”时,画外音里传来了妻子的咳嗽声和她在归国船上所说
的话音: “就会好的,回到祖国就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所有这些,实际上成了
对于祖国的控诉和诅咒,是散布一种对祖国怀疑和怨恨的情绪。”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