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0 发帖数: 1113 | 1 凯恩斯经济学到底在说什么?
我们知道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它的诞生实际上是对那个年代席卷全球各
国的经济大萧条的反思。传统的信奉自由市场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之
下破绽百出,它无法解释长期存在的失业现象,也无法解释经济衰退为何可以持续如此
长的时间,无法解释为什么去杠杆永远去不完,无法解释市场出清永远出不清。凯恩斯
试图找出一种理论,以解释当时的高失业,找出经济萧条的根源。
凯恩斯是沿着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思路即均衡分析来思考大萧条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凡
是市场上自然形成的均衡,就一定是充分就业的。保证充分就业的机制是什么呢?市场
上的工资、价格和利率的自由调整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动,使得产品和要素市场出清。特
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当存在失业时,供大于求的形势会压低工资,工资的下降一方面
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雇人的需求,缩小供需缺口,最终实现充分
就业,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均衡状态下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认为,均衡状态和充分就业同时出现纯属巧合,市场经济并没有这样的机制能够
保证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沿用了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给出投资等于储蓄的
均衡条件,现在大家都很熟悉的教科书中的公式,当I=S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这里I
是投资,S是储蓄。到这里为止,凯恩斯和古典学派还没有什么不同。
接下去就发生了分歧,古典经济学认为,只要I=S,劳动力市场上一定是充分就业的。
凯恩斯说不对,即使I=S,失业或者更准确地讲非自愿失业依然可能存在。这是为什么
呢?凯恩斯的回答是,I和S在古典经济学中是由利率调节的,但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对
投资和储蓄的影响都很弱,决定两者的还有其他的变量,而且是两组不同的变量。
储蓄和收入有关,收入减消费等于储蓄。投资函数比较复杂,除了相关度很弱的利率,
凯恩斯引入了企业对未来的预期,这是他的一大贡献。我们知道上一世纪70年代经济学
界出现了理性预期学派,这个学派的几个领军人物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例如卢卡斯和
萨金特,而预期进入经济分析,源头可以追溯到凯恩斯。
凯恩斯认为,企业家在做投资决策时,是要看利率的,但作为资金成本的利率只是一个
次要的变量,对投资影响更大的是未来经济和市场的形势。如果经济和产品销路看好,
企业就会多投一些,如果预期悲观就少投一些甚至不做任何投资。
假如市场上有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种预期,分别决定了三条不同的投资曲线(以利率为
自变量的函数),这三条投资曲线又对应三个不同的均衡条件I=S,那么在哪一个均衡
条件下,劳动力市场是充分就业的呢?凯恩斯说:可能没有一个是充分就业的,如果有
也是巧合。这里的关键是利率失去了对投资的调节作用,投资现在由企业家的预期决定
。利率调节作用的缺失使得充分就业成为小概率事件,非自愿失业反倒是常态了。
为什么古典经济学的体系中没有失业呢?如上所述,有失业则工资下降,低工资一方面
有助于减少失业,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产品价格,而价格又带动利率下降(限
于时间,我们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价格和名义利率的关系),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
对劳动力的需求,间接地减少了失业。这个自调节机制在凯恩斯这里失灵了,起码也是
部分失灵,因为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利率对投资几乎没有影响。这样一来,产品市场和
劳动力市场通过利率的相互作用就被切断了,两者不能携手进入理想状态,产品市场上
I=S实现均衡,而劳动力市场上还存在失业。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走得更远,他们说即
使有失业,工资也未必下调,这就是所谓的“工资刚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这样解释了失业:当企业界对未来普遍感到悲观时,投资需求不足
导致产出过低,劳动力市场上于是出现失业。失业还没法由市场机制自动消除,因为有
工资刚性,或者因为利率对投资基本没影响。那么结论是什么呢?结论是政府干预,政
府应该把投资调节到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去,这是凯恩斯理论最重要的政策含义。
凯恩斯主义者不仅把私人投资过低看成是失业原因,而且认为企业预期的不稳定是经济
周期波动的根源。企业的预期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变化?在这一点上,凯恩斯接受了熊彼
得的观点,但是他的解释和熊彼得截然不同。熊彼得是系统研究创新的第一人,也是最
高成就,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简单讲,创新使企业的生产技术和
市场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家不得不经常调整他的预期,受预期支配的投资上
下波动,造成经济景气的循环。这样说来真是讽刺,经济学上两大对立的学派,凯恩斯
和奥地利学派早期的出发点竟然高度的一致,但结论却完全不一样。
面对市场自发的经济波动怎么办?凯恩斯的对策是政府调控,稳定经济。熊彼得却说波
动是好现象,说明经济有活力,创新打破了旧的均衡,例如阿里和京东打破了零售业的
原有格局,降低了商品价格,消费者得到实惠,这不很好吗?政府为什么要去干预呢?
凯恩斯从熊彼得的创新那里获得灵感,还给企业家的预期起了一个名字,今天我们都非
常熟悉的名字——“动物精神”。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未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是什么样
,今天没人说得清,企业家的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一种说不清的信念所驱使的。
看看当下的互联网投资多热闹啊,创业者和投资人有多少看到了互联网公司的前景?看
不到的,大多数是在憧憬,憧憬又一个十亿美元级的公司即将诞生、又一个百亿级的公
司即将诞生。这种预期没有多少坚实的基础,你去做预测,算估值模型,算不出来的。
凯恩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把投资冲动称为动物精神。
失业和经济波动都需要政府干预,凯恩斯由此赋予了政府前所未有的经济职能。古典经
济学的体系中虽然也有政府,但政府的职能是在市场之外,而不是手伸到市场里。斯密
给出的政府的职能一直被古典经济学家所遵循,具体来讲有三项,第一是界定和保护产
权,在《国富论》中明确提出来的。顺便说一句,《国富论》的书名翻译得不太好,一
听大家以为是国家富强论,实际上他讲的是“国民财富”论。第二个是国防,第三个职
能是公共产品。其实国防、保护私人产权也是公共产品,所以广义地讲,政府的职能就
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怎么定义?并不是说带个“公”字的就是公共产品,公路可以但不一定是公共
产品,公路可以是私人产品。关于公共品的很多定义中,我认为最准确的还是斯密给出
的:存在着社会需求,但由私人部门提供赚不到钱的产品就是公共产品,比如军队和北
京城里的长安街。即便军事力量在历史上也不是一定要由国家来掌管,常备军是现代的
概念,在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前,军事防务是可以外包的,包给私人的、商业化的雇佣
军。在封建时代,周天子自己有军队,也外包一部分给诸侯,诸侯再包给大夫,逐级承
包制,诸侯随天子出征,还得自备武器和粮草。
凯恩斯突破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给政府带来了一项新职能,这就是政府干预经济,保
证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运行。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不会给社
会造成很大负担,不必为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增加税收,政策的成本是自我支付的
,或者说政策所需的资金是自动筹集的。这就涉及到财政政策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
念——乘数。
增加财政开支而不必增加税收?凯恩斯的诀窍就是乘数。乘数是新增GDP和新增财政开
支之比,如果增加1块钱的政府开支,GDP增加4块钱,乘数就等于4。凯恩斯接着就给我
们算帐了,政府增加500亿开支,完全是赤字开支,不加税,能带来多少GDP?500x4=
2000亿。如果税率是20%,财政当年新增税收2000亿x20%=400亿,政府的账上实际只有
100亿的赤字,“白赚”了400亿的GDP!如果乘数等于5呢?大家很快就算出来了,赤字
为零,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没有成本的,刺激经济,GDP提高,税基扩大了,即使税种、
税率不变,新增税收可以弥补一部分甚至全部的赤字。
乘数效应的逻辑是财政开支带动民间开支,政府花500亿买高铁机车,机车制造厂要花
200亿买钢材,钢铁厂再花100亿买铁矿石,依次递推下去形成长长的开支链,在这个链
条上产生的需求总量远大于政府当初花的那500亿,这就是乘数的由来。
凯恩斯很少谈货币政策,主要原因是他认为货币政策没有什么用,由于萧条经济下存在
“流动性陷阱”,货币扩张对利率的作用不明显,而且利率对投资也没有多大影响。在
凯恩斯看来,投资取决于企业的预期,当民间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时,政府要反周期而
行,果断地干预经济,增加财政开支,拉升GDP。
凯恩斯在他的著作中用的不是“需求”的概念,而是“有效需求”,后人去掉了“有效
”,只剩下“需求”。有效需求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或者有收入支持的需求。凯恩
斯自始至终谈的都是有效需求,而不是空洞的虚幻的需求。
现在问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放慢了,都说是需求不足。需求还有不足的时候吗?
需求永远是无穷大的。中国话讲“得陇望蜀”,“得寸进尺”,需求永远有,缺的是支
付能力,兜儿里没钱,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速放慢,不是因为需求不足,而是因为
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的背后是分配环节长期积累后出现了贫富差距极端化问题,有需求的人没
有购买力,有购买力的人没有需求。收入从哪里来?央行印钞票吗?央行印钞票不能创
造一分钱的价值,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印钞票要是能创造价值的话,我们每天何必辛辛
苦苦地工作?央行多印钱就是了。公司发股票不创造价值,而只是让渡价值。股民钞股
票也不创造价值,而只是价值的转移。收入也靠分配调节,让有需求,无购买力的人有
购买力。
凯恩斯主义是萧条经济学。凯恩斯提出政策建议,是为了实际的GDP尽可能接近潜在GDP
。凯恩斯整个理论是说缩小GDP缺口,所谓GDP缺口是实际GDP和潜在GDP之差,使得经济
平稳运行。
作为转型国家,经济增长很可能长期处于其潜在增长率之下。我们怎么知道的?很简单
,二元结构意味着一直有大量的人是处于失业或者就业不足状态,社会资源(现代社会
是劳动力是主要资源,因为原材料资源等都可以进口,资金也可以由银行信贷credit
产生)处于闲置状态,经济没有处于潜在GDP的增长线上。
某种意义是上说,世界上最长时间的萧条,是传统社会一直无法达到世界已经发明的技
术所允许的潜在产出,也就是1750年后长达200年的中国和印度的占世界人口的40%,却
stuck在传统社会无法实现潜在的“后发优势”,无法实现技术所允许的潜在边界。
而这一切,在1978年后的中国发生了改变。现在,在经过40年的发展后,贫富差距积累
,中国走入了类似于美国1929年的转折点---萧条经济学开始回归,经济增速不断下台
阶。
而解决的方案,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开始已经给我们示范过了。 |
S*******l 发帖数: 4637 | 2 再进一步就是MMT,主权国家发行主权货币,增发就是创造有效需求。最迫切的有效需
求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准提高。
就是basic income,这个可以随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提高而提高。
这样经济就可以永远运行下去。
也就是说其实,需求是无限的。
政府其实扮演了最大化生产力利用的角色。
通胀用税收调节。
货币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指定的缴税媒介。
经济限制边界是资源和科技。
里I
义。
GDP
【在 i*****0 的大作中提到】 : 凯恩斯经济学到底在说什么? : 我们知道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它的诞生实际上是对那个年代席卷全球各 : 国的经济大萧条的反思。传统的信奉自由市场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之 : 下破绽百出,它无法解释长期存在的失业现象,也无法解释经济衰退为何可以持续如此 : 长的时间,无法解释为什么去杠杆永远去不完,无法解释市场出清永远出不清。凯恩斯 : 试图找出一种理论,以解释当时的高失业,找出经济萧条的根源。 : 凯恩斯是沿着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思路即均衡分析来思考大萧条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凡 : 是市场上自然形成的均衡,就一定是充分就业的。保证充分就业的机制是什么呢?市场 : 上的工资、价格和利率的自由调整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动,使得产品和要素市场出清。特 : 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当存在失业时,供大于求的形势会压低工资,工资的下降一方面
|
S*******l 发帖数: 4637 | 3 贫富差距其实是体系低效的表现。大量财富闲置。
球各
,它
凯恩
,凡
市场
。特
方面
充分
能够
蓄的
的。
什么
率对
率,
济学
斯和
一个
好,
率为
均衡
果有
决定
方面
(限
增加
也是
场和
场上
说即
不足
为有
,政
经济
熊彼
是最
术和
资上
恩斯
说波
业的
呢?
都非
么样
的。
?看
的公
的。
典经
斯密
护产
,一
个职
能就
公共
给出
和北
代的
雇佣
级承
,保
给社
付的
的概
政开
给我
500x4=
只有
赤字
种、
要花
个链
存在
。在
期而
有效
凯恩
吗?
是支
因为
人没
能创
辛辛
钞股
人有
经济
简单
社会
credit
的技
,却
积累
下台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再进一步就是MMT,主权国家发行主权货币,增发就是创造有效需求。最迫切的有效需 : 求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准提高。 : 就是basic income,这个可以随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提高而提高。 : 这样经济就可以永远运行下去。 : 也就是说其实,需求是无限的。 : 政府其实扮演了最大化生产力利用的角色。 : 通胀用税收调节。 : 货币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指定的缴税媒介。 : 经济限制边界是资源和科技。 :
|
i*****0 发帖数: 1113 | 4 生产-》分配-》消费,生产和消费中间隔了一个分配环节,才导致无限的需求(人的欲
望是无限的)居然消化不了有限的生产这个悖论。
这个悖论不被解决,会出现可怕的1930年代---市场经济这个制度都会被消灭 (见1941
年评论1930年代截图)---解决分配环节的肠梗堵,事关大家的生死,是national
interest。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贫富差距其实是体系低效的表现。大量财富闲置。 : : 球各 : ,它 : 凯恩 : ,凡 : 市场 : 。特 : 方面 : 充分
|
i*****0 发帖数: 1113 | 5 我不认为直接给人钱是个好主意。
罗斯福总统意识到人们需要的是工作机会,而不是直接给他们钱:
“与罗斯福新政为后人留下大批重要基础设施(包括桥梁、隧道、公路、艺术、大坝及
发电站)的大萧条时期不同,2007—2009年经济衰退的唯一遗留物是一支就业不足的大
军——他们收入只是以往的一小部分、技能水平下降,还有一群前途未卜的应届大学毕
业生。
2008年美国政府拒绝采用经济方案,如安排闲散和失业人员(数以百万计的制造和建筑
工人)参加必要的电网、残破公路、高速列车、老旧桥梁、隧道、港口和输水管道等公
用设施的改造建设,而是通过政治手段提高失业人员福利、实施巨额食品券计划——为
失业人员提供一张安全网,而不是1930年代“激励性”措施。”
也就是说让人们从事哪怕没有实际产出的工作,只是去植树造林、打扫高速公路周围的
卫生,也能激励他们从事劳动,保持上进的意志。
直接福利给钱,是在ruin 民族的未来,涣散民族精神,养出一堆好逸恶劳的懒人。我
认为那些鼓吹MMT的美国政治家是在直接讨好民粹,而不是在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
again,人民要的是能自力更生的工作机会,而不是发福利给他们。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再进一步就是MMT,主权国家发行主权货币,增发就是创造有效需求。最迫切的有效需 : 求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准提高。 : 就是basic income,这个可以随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提高而提高。 : 这样经济就可以永远运行下去。 : 也就是说其实,需求是无限的。 : 政府其实扮演了最大化生产力利用的角色。 : 通胀用税收调节。 : 货币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指定的缴税媒介。 : 经济限制边界是资源和科技。 :
|
c*******6 发帖数: 67 | 6 重新回到凯恩斯主义也不奇怪
因为别看现代经济学各种花里胡哨的数学模型,但是思想实质还是新古典主义那一套,
不论是弗里德曼思想,还是哈耶克思想,都是如此,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但是凯恩斯主义也有很多缺陷,所以经济学思想和政策就一直在这两者之间纠结。
【在 i*****0 的大作中提到】 : 凯恩斯经济学到底在说什么? : 我们知道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它的诞生实际上是对那个年代席卷全球各 : 国的经济大萧条的反思。传统的信奉自由市场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之 : 下破绽百出,它无法解释长期存在的失业现象,也无法解释经济衰退为何可以持续如此 : 长的时间,无法解释为什么去杠杆永远去不完,无法解释市场出清永远出不清。凯恩斯 : 试图找出一种理论,以解释当时的高失业,找出经济萧条的根源。 : 凯恩斯是沿着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思路即均衡分析来思考大萧条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凡 : 是市场上自然形成的均衡,就一定是充分就业的。保证充分就业的机制是什么呢?市场 : 上的工资、价格和利率的自由调整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动,使得产品和要素市场出清。特 : 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当存在失业时,供大于求的形势会压低工资,工资的下降一方面
|
i*****9 发帖数: 3157 | 7 直接给屁民发钱有个屁的乘数效应。直接给屁民发钱用于购买进口工业品就更不存在乘
数效应了。
凯恩斯主义的最大问题永远是政府把经济过热当常态,永远在泡沫刚开始破裂的时候就
提前介入。
球各
击之
如此
恩斯
,凡
市场
。特
方面
【在 c*******6 的大作中提到】 : 重新回到凯恩斯主义也不奇怪 : 因为别看现代经济学各种花里胡哨的数学模型,但是思想实质还是新古典主义那一套, : 不论是弗里德曼思想,还是哈耶克思想,都是如此,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 但是凯恩斯主义也有很多缺陷,所以经济学思想和政策就一直在这两者之间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