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胡舒立财新崛起之路及其政经主张——高盛、胡德平等各路资本魅影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k
发帖数: 488
1
https://womenjia.org/z/202004/1773.html
胡舒立财新崛起之路及其政经主张——高盛、胡德平等各路资本魅影
更多还可阅《财新有多恨中国,非整个“红色中国病毒”辱华图片放到杂志封面》;
俞正声致胡舒立的信:
你们对美国偏爱,基本上不批评美国的问题。本期对美国的有关报道也是如此。我也几
次讲过这个问题,基本不改。看来,热衷于得到美国精英的称赞,在你们心中有很高的
地位。
高盛、胡德平等各路资本魅影:胡舒立财新崛起之路及其政经主张
2015
近日,国家网信办公布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名单,涉及中央新闻网站26家,地
方网站53家,在这为数不多的名额中,财新网与人民网、新华网一同在列,舆论哗然。
财新网上榜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财新网是一家私人资本组建的网站,在过去几年中
引起的争议颇多,而其他大多数在榜的均为官媒。
本文为您独家解析财新网的幕后资本,以及近几年引起的若干争议。通过其资本架构和
若干政治议题上的主张,我们可以初步看清财新网所秉持的理念。
一、财新的幕后资本
财新传媒成立于2009年12月,但是,外界一直不清楚投资财新的PE名单,胡舒立团队对
此也一直讳莫如深。
发表于和讯网2009年10月14日凌晨2:11的《第一财经日报》的一篇报道《财经杂志胡
舒立采编团队或步经营团队后尘集体辞职》,已经于14日上午消失于各大网站,仅仅在
百度的快照里还能看到内容。
这个报道透露:为胡舒立建立财新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是方风雷旗下的厚朴基金、浙报
业集团。另据《新闻晨报》透露,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也参与了投资[1]。相关报
道指出,浙报业集团提供的更多是刊号等体制资源,而厚朴基金则提供主要资金。
1.高盛背景
厚朴基金是由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于2008年创立
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25亿美元的资产,其中淡马锡投资8亿美元、高盛投资3亿
美元[2]。2009年,厚朴基金任命小布什政府的驻华大使雷德(Clark T. Randt, Jr.)
为特别顾问[3]。
方风雷,一直被舆论认为是高盛进入中国的首席代理人。他在2004年使用极其高明的策
略帮助高盛曲线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使高盛不仅取得了一家中国投行的管理和财务控制
权,享受“超国民待遇”,而且一举奠定了高盛在中国境内大型投行项目的主导地位,
2010年,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高盛中国20年“魅影”:一直在掠夺 从未被揭穿》揭
露道:
【200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
司共同设立中外合资券商——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方风雷出任董事长,注册资
本8亿元人民币,高盛持股33%,高华持股67%。
高华名义上为100%的中资券商,实际上其公司注册资本金完全来自高盛的商业贷款。
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方风雷等6人,向高盛借用国际商业贷款9775万美元,贷款
用于设立高华证券公司的股权投资。高华注册资本10.7亿元,高盛的商业贷款足以支持
方风雷等6人团队取得对该公司的绝对控股地位。
高盛高华和高华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均为高盛,如此一来,高盛不仅规避了中外合资
券商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限制比例,而且在中国境内既可以开展A股经纪业务,又可以
拓展所谓的外资股的经纪业务, 名义上中外合资券商高盛高华的获准设立,让高盛在
中国境内获得了其它国际投行、国内券商无法无法企及的超国民待遇。
事实证明,高盛曲线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策略非常高明,不仅取得了一家中国投行的管
理和财务控制权,而且一举奠定了高盛在中国境内大型投行项目的主导地位,创立了一
个又一个里程碑,平安保险、中兴通讯、交通银行、中国石油(后续股票发售)、中国银
行、中海油海外上市等具有全球影响的皇冠级IPO融资项目被悉数收入高盛囊中。】[4]
早在九十年代,方风雷就是我国金融界大鳄。1994年,方风雷参与中金公司的筹备工作
,并在中金公司成立后任副总裁,成为中金“事实上的老板” [5]。
1998年,在方风雷离开中金前后,朱镕基之子朱云来被安排进来,并取代方风雷成为“
事实上的老板”。此后,朱云来一直领导中金,直到2014年10月。
方风雷与商界领袖朱云来、温云松、魏家福等均有密切的交往。2009年12月25日,道农
会年会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道农会官方网站绿公司对其做了报道,一篇题为《我
们的纯真年代 来自“2009道农会”的温暖》的文章披露,魏家福、方风雷、朱云来、
温云松等作为嘉宾出席。道农会是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的跨界领袖年度聚会,活动
实名制定向邀请200席,以“看不见的顶层,看不见的格调”为特色,致力于推动中国
精英群体社交、互助、分享和情感释放的平台。[6]
魏家福是中远集团的前总裁,2002年末,中远集团(魏家福时任总裁)全部出售所持平安
保险9.9%的股权,价格仅为12亿人民币(按汇丰收购价计算,该部分股权价值约49.5亿
元人民币),这些股权转让给天津泰鸿投资集团,疑似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约37.5亿人民
币。
2013年,boxun上刊登文章《胡舒立的背后实际站着温家宝》,该文认为:
【胡舒立的崛起,当然是从《财经》开始。先看早期:
1998年6月下旬,中共宣布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由温xx以中央书记处书记和
国务院副总理的党、政双重身份,兼任该委员会的书记。就在这一年胡创立《财经》。
一份专门从事金融财经界报道的杂志。
2000年10月号刊出封面文章“基金黑幕”,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 2001《财经》
刊出“股市忧思录”、“庄家吕梁”、“谁在操纵亿安科技”、“银广夏陷阱”等重点
报道。 以上这些报道,如果没有高层消息管道,单凭一个财经,根本不可能挖出那么
深的黑幕。
2002年中共换届之后,胡舒立的作风更加大胆,连续抛出很多内幕文章,如: 2002《
财经》“谁来接管银行”、“开平之劫”、“贷款黑洞”、“接管深发展”、“东亚:
银行涅盘”等一系列封面文章引起轰动。2003《财经》凭借SARS系列调查报道,获“
2003年度杰出国际调查新闻奖”荣誉提名奖。“周正毅兴衰”、“卢万里案真相”、“
马招德卖官链”等文章,标志着《财经》将触角伸向反腐领域。
所有以上的文章,揭发内幕之深,令很多同行眼羡之余,疑或窦生:哪来的这么多内幕
消息。也正是这一段时间,网传胡舒立是可以推开某“常委家门就进的人”。这时习和
王连政治局委员都不是。】[7]
值得注意的是,Boxun与财新网的政治倾向相似,boxun的推荐作者列表与财新推荐作者
有诸多重叠,boxun也多次发表赞美胡舒立的文章。
那么,有高盛及其他复杂背景的资本为何要资助胡舒立?
如果我们翻看《财经》杂志以前对高盛的报道,就不会感到奇怪。对“高盛高华”这样
的国际金融资本,其绕开中国监管壁垒、设立假合资券商的违法行为,胡舒立财经不单
没有用指责,甚至大力予以赞美。2004年8月16日《财经》杂志却怀着欣喜激动的心情
以“高盛进入中国 证券业突破即将来临”为题,称颂这一违法行为为“酝酿近三年而
操作一年有余的精巧运筹,终于导出一个引入外资市场化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的创举!”[
8]
胡舒立不仅仅是大力肯定和正面宣传高盛“曲线”进入中国的行为。网民水火指出,胡
舒立《财经》成立后的一系列揭黑运动,完成了对A股的摧毁性打击,导致中国资产价
格极其便宜,这是外国金融机构诸如高盛得以廉价收购中国资产的基础。
2.胡德平身影
至于弘毅投资,是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公司。2009年,卢志强泛海集团以27.55亿人民
币购买了联想控股29%的股权。有网友指出,卢志强与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关系非同一般
,卢志强是胡德平的“白手套”,两人相处几十年间,卢志强不但代理侵吞南油物业巨
额国有资产,还代理收受黑社会老大捐款。[9]
联想控股的董事长柳传志与卢志强、胡德平同为泰山会(超级富豪俱乐部)成员,在泰山
会中,柳传志为会长,胡德平为顾问。有网友指出,弘毅投资为胡舒立输血,很可能来
自胡德平的建议,一直以来,胡德平在宪政、私有化等问题上与胡舒立均持相同看法,
这可能是胡德平愿意资助胡舒立办网的原因所在。
3.黎瑞刚进驻
2013年,CMC(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报控股)日前签
署了股权转让协议,CMC占股将超过40%,将成为财新传媒第一大股东,黎瑞刚将任财新
传媒董事长。
黎瑞刚,系龚学平秘书,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办
公厅主任。曾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总裁、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
有消息称,早在2009年,黎瑞刚即做出承诺,舒立什么时候需要钱,他都愿意投。
投资财新似乎风险不小。钛传媒(胡舒立的嫡系媒体)认为:“在中国,的确很少有商业
组织敢于接盘——去岁(2012—引者注)腾讯在其总编辑陈菊红的运作下,也只是参股了
事。”
那么问题是,黎瑞刚为何乐于投资财新?钛传媒认为:“黎瑞刚一直相当欣赏胡舒立—
—这句话应该不是台面上说说的……”、“黎瑞刚毫不掩饰对于胡舒立的尊敬。去年12
月,华人文化基金入股财新传媒,黎瑞刚担任新的董事长,他说:这位老太太,我十分
尊敬她,60岁了满脑子还是怎么变革” [10]
黎瑞刚生于1969年,2002年出任SMG总裁时,年仅33岁。他一向是个低调的人,在此之
前的成绩和履历基本上没有清晰的表述。这么年轻,做到这个位置,难免有人猜测,他
是一个有“背景”的人。黎瑞刚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总是能碰到一些人提携我
,帮助我。很多老领导,他们在关键点上赋予我一些超出我当时能力的事。”[11]
黎瑞刚曾被借调到上海市委办公厅,他在借调期间,为出身上海市委宣传系统的前市委
副书记龚学平担任秘书。天涯网友“520马甲2009”披露,龚学平素来与上海前市长陈
良宇不合,并指出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派系[12]。福布斯中文网称,事实表明,副市长龚
学平是黎瑞刚的重要盟友,两人还是复旦大学的校友。[13]
投资财新网的各路资本,并不仅仅是与胡舒立进行商业合作这么简单。在胡舒立以往的
办报生涯中,因理念上不合、政治上分歧而合作谈崩的教训可谓历历在目:在联办《财
经》与王波明分家,浙报业集团退出财新等。对于这一点,钛传媒十分清楚地指出:“
胡舒立和她的财新,需要一个能理解他们的投资者,而且还能有一定能力为他们保驾护
航的”。也就是说,与胡舒立和财新的合作,在商业合作之外,更重要的必须是理念上
和政治上的同盟。无论是高盛背景的厚朴基金,还是牵涉到胡德平的弘毅投资,亦或是
黎瑞刚,都必须契合这个要求。钛传媒指出:“有黎瑞刚的官方信任,双方的结合也可
以有各自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的结盟。”[14]
二、胡舒立背景简述
据《纽约客》2009年报道,早在1989年,胡舒立参加了当年爆发的游行活动,她回忆称
,“我到街上去,然后回到办公室,说‘我们应该报道此事’。”后来,胡舒立被停职
18个月。
我们简单看一下胡舒立在八九前后的经历。1989年之前,胡舒立曾于1985年受邀去美国
访问,随后一年半的履历为空。
据胡舒立回忆,她在文革期间丧失了所有的价值,下放到农村使她怀有不满:“那是一
个非常困惑的时期,因为我们丧失了所有的价值。”70年代,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舒立
。她原名舒拉,是为纪念一位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复职后的1992年,胡舒立是国内第一份全国性商业报纸《中华工商时报》的国际版编辑
,她开始报道一小群在西方接受训练的中国人回国后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工作。
《中华工商时报》主旨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刊于1989年。据披露的资料显示
,美国一直对其较为关注。1993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势力准备为该报提供资金、
技术和经营经验支持,并计划对该报员工进行培训,旨在推动中国民主化转型。后来《
中华工商时报》被整顿,胡舒立被迫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学习。
在美国进一步学习归来后,1998年胡舒立创办《财经》,连续揭露国内基金黑幕,致使
中国股市大跌,进入五年贱卖银行、贱卖国企的大熊市。随后外资进入,低价买得股票
,赚得丰厚利润。有网友分析称胡舒立配合外资廉价收购中国资产,其战略布局令人敬
服。
2009年,胡舒立从财经辞职。2010年,胡舒立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09年度
世界百名思想者”。同一年,胡舒立创办财新。2013年,胡入选“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
女性榜”。
2009年,CCTV的网站上出现过一篇文章,揭秘胡舒立及其当时领导的《财经》杂志如何
选择性揭黑,帮助外资打压国内企业。该文吸收了水火网民当年质疑胡舒立的文章中的
部分内容。网民的质疑如下:
第一, 毕业后才工作三年的胡舒立,为何能够得到美国财阀定向支持的“世界新闻研
究所”的邀请访问?
第二, 该所培训的人才必须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这是培养新闻记者,还是政治领袖?
第三, 胡舒立在美国有一年多的时间履历为空,都去了哪里?
第四, 1995年COFJ颁发给胡舒立“杰出新闻记者奖”,但此时《财经》还没有创刊;
第五, 办《财经》第三年,美国人评胡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让她和全亚洲当年
最优秀的政治领袖、科技精英平起平坐。美国人为何如此重视胡舒立?
第六, 1998年,胡舒立初办《财经》,她刚刚切入陌生的证券行业,为何能够连续揭
露基金黑幕?
第七, 对基金黑幕的调查,必须部署广泛复杂的证券人脉关系,当年初办的《财经》
何来如此人脉?
第八, 《财经》第二年才发行7000份,为何有充裕的采访费用,还能到北大设立奖学
金?经费从何而来?
第九, 《财经》当年对国内基金掀起揭黑风暴,可是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种种弊行,
胡舒立为何又变得宽容?
这些质疑尚未得到证实或证伪。
三、胡舒立及其财新网的理念
一直以来,胡舒立及其财新网在若干政治经济议题上引起了诸多争议。为理解胡舒立及
财新网的理念,我们有必要梳理近年来的若干次重大争论。
1.由通钢事件报道而引发的争议
胡舒立办网办报的理念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她在联办旗下《财经》与王波明(社长)
的一次冲突。
据网文《胡舒立与<财经>决裂的幕后真相》披露,2009年,胡舒立与王波明在是否刊发
一篇关于通钢工人打死总经理的报道中起了冲突。联办经过政治审查,反对胡舒立将稿
件发出,而胡舒立却坚持发稿。最终,胡舒立还是将关于通钢的报道刊登了出来。
然而,这篇让胡舒立不惜与东家撕破脸皮、竭力争取刊发的文章,却被舆论指责是一篇
立场很强、不惜歪曲、遗漏重要事实的报道,连一贯信任和尊敬《财经》的腾讯财经评
论员刘戈都不禁撰文批评道:
【这一次关于通钢事件的报道,却有损于我对这家媒体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尊敬。
和近年来对多次群体事件的报道中的立场完全不同,这一次《财经》杂志的报道坚定的
站在了地方政府一边。】
为何财经和胡舒立要站在地方政府一边?要知道,这次地方政府可是贱卖国企、通过违
法犯罪搞私有化的推动者。刘戈认为,《财经》报道中为私有化主角建龙集团辩护,抹
黑工人阶级,有许多歪曲事实的地方,比如,《财经》认为:通钢的问题完全是由原管
理层造成的,建龙不是实际管理者。但是,除了在通钢的董事会中只有两位建龙方面的
人和“安凤成每周至少有两天在通钢”以外,《财经》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证据。而《
中国新闻周刊》等众多媒体通过对大量员工的采访后的表述是,建龙集团虽是通钢的第
二股东,但陈国君却是事实上的掌权者,包括财务主管在内的数十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先
后被裁撤,重要岗位都换成了建龙集团的人,形成了事实上的“建龙控制”。[15]
2009年第16期,《财经》刊首语“怎样与工人对话”中写道:“劳资冲突之甚已是明证
。从长远而论,盲目对抗只是断送了企业通过增资改制走上良性轨道的机会,最终受到
伤害的正是靠钢铁城为生的通钢广大普通职工”。网文《我不读<财经>》评论道:
【通钢事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各方均在反思。然而从《财经》主编嘴里,将通钢
事件掐头去尾,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威胁:工人你闹吧,你不让我资方进来,今后没有
好果子吃!不知道主编大人可否知道,在没有资方收购的三年前,“正是靠钢铁城为生
的通钢广大普通职工”月入2500元以上,资方进驻之后很多人下岗,在岗普通工人亦大
幅度缩水,而只有资方以及高级管理层收入大幅度上升。这样的“良性轨道机会”,普
通工人,“不要也罢”!】
2.走进财新网:若干政治议题上的主张
在当下的舆论场中,胡舒立财新网一直被公认为是宪政派、自由派的舆论阵地。在财新
网的诸多社评当中,有许多为私有化改革、司法独立叫好的文章;在财新网的特别专题
、特约学者文章当中,也有许多力推宪政改革、私有化改革的文章。
(1)力推“司法独立”
2012年10月19日,财新网刊登胡舒立《司法独立、政改与十八大》一文,该文是财新《
新世纪》周刊第41期的社评,也就是说,此文是胡舒立财新网就十八大所推出的最重要
文章。该文认为:“司法改革千头万绪,司法独立是核心内容。”
北大法学教授刘瑞复指出:
【“司法独立”是西方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义是有特定含义的,“司法独立”
只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如果实现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就要改变我国
的国体和政体。如果实行西方国家“独立行使司法权,只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就要
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2)围绕国企改革的若干争议
2013年12月17日,财新网上发表胡舒立的文章《国企改革当辟新境界》,是财新《新世
纪》48期的社评,也就是说,此文是胡舒立财新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所推出的
最重要文章。提出:“在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上,第一次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这样并列提出。这为国有企业改革祛除了重大认识障碍。”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
决定》里写的是:“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公有经济是主体和主
导,怎么会和非公有经济是“并列”关系呢?胡舒立财新网在此为提高非公经济的分量
而不惜曲解《决定》的精神。
此外,胡舒立还着重强调对于《决定》的原则无需拘泥:“对这些原则性阐述不应做过
度拘泥之解。国内外实践表明,即使是公共服务,也可由政府购买民营商业公司提供的
服务。自然垄断领域,也并不天然要由国企运营。国内外企业史均表明,科技进步的主
要驱动力是民营中小企业。因此,国有资本应尽可能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其投资运营方
向应为非公经济暂时无力或不愿到达的领域。”
与胡舒立不同的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指出:“有人认为,发展混合所
有制经济,就是要稀释国有经济成分,减少国有经济比重,最终‘去国有化’‘去公有
制’。有人提出,国有经济在体制上不适合市场经济,只能从事提供公共服务,在竞争
性领域要退出,‘去国有企业’。这些主张和看法,是违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不
符合我国实际,也是完全错误的。”
2012年3月24日,财新网特地刊登胡舒立的文章《反对国企改革的奇异同盟》,作为《
新世纪》周刊的社评。该文中为世行报告辩护,认为反对世行报告的人是“无中生有”
、“理论上贫困”:“他们把‘降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等同于私有化,
等同于‘卖给或者廉价送给以外资为主的私营企业’,等同于‘200个央企高管瓜分30
万亿资产’。这种无中生有的引申,显示的是理论上的贫困。”
对世行报告的内容理解上,经济学家丁冰有不同的看法,丁冰认为世行报告不是简单的
“降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的问题,而是把国有资产降低到几乎没有了的
程度问题。
经济学家丁冰撰文指出:
【(世行报告指出—引者注)“首先,政府应鼓励经济中不断增强的竞争,其中一项措施
是加快放宽企业准入和推出限制;其次,国有资源应当致力于范围更广的公共产品和服
务提供资金,以便服务于越来越复杂而精致的经济”(P.23)。这就是说,作为社会主义
主要经济基础的、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和顶梁柱的国有企业,今后则应从国民经济命
脉部门和关键领域统统退出,取消其主导作用,以免妨碍竞争、创新、技术进步和效率
(这些都是极为荒唐的借口——笔者注),而另由私营、外资企业进入取而代之;其他一
般经济领域国有企业也应逐步退出,说什么“国有资本可以逐步退出非公共产品提供领
域”(P.31);国有企业只限于经营公益事业的产品和服领域;随后,《报告》又进一步
建议,即使公益事业的产品和服务部门也要尽量让私营经济去占领:“作为一种公共资
源的国有资本应当主要或完全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国有资本投入的比例和方式取决
于特定公共产品的性质。在少数被认为有特殊重要性的领域(如国防领域),政府可以持
有全部或大部股权。但在多数领域,少量股份参与就可能实现有效提供某种公共产品的
目标”(P.30)。这样,在《报告》设定的框架里,不仅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
的主导作用不复存在;纵然在公共产品领域,国有经济除极其特殊的如国防领域外,也
只能缩居一隅,而大部分都要让给私营企业去经营;何况国防领域也要让出一块给私人
企业呢!请看,这是不是要进一步私有化,甚至彻底私有化?】
(3)围绕纪念邓小平而引发的争议
2014年8月15日,财新网刊登胡舒立文章《什么是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是财新《新
世纪》周刊第32期社评,也就是说,此文是胡舒立财新就纪念邓小平所退出的最重要的
文章。文章着重强调邓小平防“左”的思想。胡舒立认为:“‘左’的思潮还表现在对
全面改革的认知上,特别是在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基层民主建设、司法改革和舆论
监督等方面。此外,无论是老‘左’还是新‘左’,均乐于为‘大政府’背书,为权力
站台。”
结合(1)、(2)我们知道,胡舒立所谓的“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指的是国有企业从竞
争性领域全面退出,也要从大多数公共服务领域中退出,在经济学家丁冰看来,这是“
私有化”;而胡舒立所谓的司法改革,其核心是司法独立,在法学家刘瑞复看来,这就
必须要改变我国国体和政体,变为资本主义,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那么,胡舒立
所认为的“左”是指那些反对国企私有化,反对司法独立,反对“小政府、大市场”改
革的人。
我们看看邓小平同志自己的话,邓小平认为:“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
,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所谓右的干扰,就是
要全盘西化,不是坚持社会主义,而是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
邓小平还指出:“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还会把纠‘
左’变成‘纠正’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也不会有今天的好形势。”、“右的东西有,
动乱就是右的!”
可见,如果把纠“左”变成“纠正”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那就是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的表现,并且会带来动乱。胡舒立的防“左”是坚持社会主义下的防“左”,还是纠正
社会主义,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在胡舒立发表纪念邓小平的文章的同时,原《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诚也以“特约作者
”身份,在财新网首发文章《防止“左”和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该文以纪念邓小
平的名义,直接将反对私有化改革的人定性为“抵制改革”和 “利益集团”。该文写
到:“眼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刚刚拉开序幕,有些国企的研究部门、网站、报纸杂志,
就在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授意下开始炒作‘反对新的私有化’,企图抵制改革了。”因为
邓小平理论中并没有赞成私有化的主张,所以马立诚此文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网友项
北认为,马立诚将纪念邓小平与推动私有化联系到一起,是基于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片
面理解和利用:“习近平所理解的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真正精髓在于,在苏东剧变、
社会主义遭受危机、国内外一片质疑的大背景下,重新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指导
意义,为改革指明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是私有化吗?马立诚对‘南方谈话’的断章取
义,同习近平所强调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
(4)刊登《把毛泽东还原成人》引发的争议
2011年4月26日,财新网发表《把毛泽东还原成人》一文,该文中多处涉嫌造谣、污蔑
毛泽东同志,多种针对毛泽东同志的说法均无正规史实材料来源,且多处使用极端用语
,比如“毛泽东搞阶级斗争,死人无数”、“毛泽东奸污过不计其数的妇女”、“其冷
血性无与伦比”、“没有起码的人性”等等,引起舆论极大的反响。该文为经济学家茅
于轼所写,舆论认为,财新网为其提供平台发布如此不严谨而极端的攻击开国领袖的文
章,是不合适的,财新网在这件事情上受到了许多爱国网友的批判与质疑。
有分析认为,财新网发表此文旨在为招商局局长秦晓转移舆论关注。当时秦晓正因贱卖
平安保险一事备受舆论压力,甚至已离开大陆。
(5)围绕王伟光和人民民主专政的争议
2014年9月底,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写了一篇题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并不输理》的文章
,标题这句话是邓小平同志的原话,该文全文均符合我国党章宪法与邓小平理论,只因
该文提了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些政见与宪政派、自由派不合,被宪政
派、自由派的围攻。财新网大力参与此次围攻。
9月29日,财新网在首页转载《学习时报》一篇题为《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否定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文章,在编者按中指出转载该文的用意是为了回应王伟光,有网友指出,
财新网这样做实质是给王伟光划归成鼓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了。同时,财新博客
的专栏作者们还纷纷撰写了《孔子、邓小平、阶级斗争的选择题》、《重提阶级斗争“
乱”了深化改革大局》、《王伟光是要推翻《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吗?
》、《不赞成重提阶级斗争》、《中国社科院院长撰文大谈阶级斗争 文革是否会重来
?》等系列文章,在这些文章中,王伟光被描述称一个反对邓小平、扰乱改革大局、推
翻决议、煽动文革的人。网友认为这种乱扣帽子的文风有悖于财新网一直推崇的客观中
立原则,无助于把问题讨论清楚。
(6)力推宪政改革
2014年10月6日,即四中全会召开前夕,财新网推出《说反腐 谈法治—展望四中全会》
专题,约访了童之伟、江平、郭道晖等宪政派大佬,为宪政民主和司法独立正名,该专
题文章中提到:“中国需要一个中立和独立的司法体制”、“宪政和社会主义完全可以
兼容”、“对现有的宪法也应修改、完善”、“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宪政国家”等,
是自由派媒体中敢于公开将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主题理解为“宪政”、“司法独立”
的为数不多的阵地之一。
10月13日,财新网刊登另一位自由派法学大佬韩之元的文章,该文称:“依宪治国、依
宪执政这八个字……是对人类宪政理论重大发展。”
有分析指出,这是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宪执政”曲解、混同为资本主义宪政。
3.财新网所极力推崇的学者
在财新网博客所推荐的博主列表里,主要有周其仁、谢国忠、张五常、贺卫方、袁裕来
、张千帆、童之伟、郭道晖等学者,这些人是清一色的自由派右翼学者,主张为六四和
赵紫阳平反,在中国走西化的道路,政治上推动宪政改革,经济上推动新自由主义改革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为六四平反和为赵紫阳翻案,都属于极端的行为。
财新网力推的法律人代表郭道晖(财新网博客法律分栏中的第一个),是以极端反毛、反
对《历史决议》而为人所熟知。郭道晖在《炎黄春秋》2010年第4期上发表一篇题为《
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的文章,否定了《决议》对建国以来历史和对毛泽
东与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他认为,《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否定的还不够。
他指出,毛泽东是“封建主义打底,马列主义罩面”、“历史上最大的暴君”,对毛泽
东晚年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不仅要根本否定,还要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
建国以后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完全和彻底的否定。这样一来,郭
道晖就直接颠覆了《决议》的基本精神。
1980年3月19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心的意思应
该是三条,其中第一条,就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决议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需
要我们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证,加以阐述,加以概括。” 1981年3月26日,邓小平在同《
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谈话时再一次强调:“总之,不把毛泽东思想,即
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应该作为我们今后工作指南的东西,写到决议里去,我们
过去和今后进行的革命、建设的分量,它的历史意义,都要削弱。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
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可见,财新网力推的法律人代表为了推动宪政改革,不仅敢于公开彻底否定毛泽东,也
能够直接反对邓小平所最看重的“核心”与“根本”。
再看财新网力推的学者代表周其仁(财新网博客学者分栏中的第一个),是以力推私有化
、力捧赵紫阳而为公众所熟知。周其仁,早年赴美访学,得到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回国
后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并开始主张“土地私有化”,长期主张“土地确
权要到户,长久不变”、“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是确权”,贺雪峰等直接驳斥周其仁“
土地确权就是搞土地私有化”,认为“土地私有化”的政策观点要葬送社会主义革命成
果,重建土地贵族集团。2004年,周其仁在“郎顾之争”期间,为顾雏军侵吞巨额国有
资产辩护,周其仁批“传统的国有经济不承认任何私人产权”、“是一个没有最终委托
人的经济”,进而推销其国企私有化的理论。连跟周其仁私人关系不错的左大培,都忍
不住出来批周其仁的政策观点是“搞向国有企业领导人出售企业产权的‘权贵私有化’
。”
此外,周其仁还特地为赵zy写了篇纪念文章《ziyang印象》,认为赵zy是对“改革开放
事业有历史性贡献的伟大人物”、“ 我就喜欢赵zy这样的共产党。没有这样的共产党
人,中国经济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关于走西化道路的这种意见,还是财新网力推的法律人、零八宪章签署者贺卫方说得明
白:【“邪路”也许恰恰是正路,走不上,乃是我们民族的悲剧。】
财新财新
王正兴 这才是战争 https://mp.weixin.qq.com/s/wEfbl9ofEm91kTR7qSc52Q
豺心者,豺狗之心也,既黑又贪且臭,已不成本来之模样。
财新最著名的事,不是近来的更高级的人道主义,也不是给鲍高管洗地。而是通钢事件
。这才是财新的标志性事件。
古时候有个国家,有一块大蛋糕,属于所有人。有些人想把蛋糕据为己有,可是这样做
势必引起公愤。于是他们养了一条豺狗,告诉人们豺狗之心是时间最正义、最公正、最
为人民发声的心,这就是财新的由来。
豺,食肉目犬科动物,古人谓之贪残之兽,同时又是非常有智慧的兽类,喜欢在老虎吃
饱后吞食剩下的腐尸,以老虎吃剩的残羹剩饭为生。被人捕获驯养后,就成了狗。
所以,豺,只不过是条狗。
但狗一向有个优点,那就是忠实地为主人发声。
财新知道主人想要把大蛋糕变成自己私人的,于是聪明的财新告诉其他的人,大蛋糕不
能所有人共有,这块共有的大蛋糕平时不能吃,还得花费巨额去维护,太不划算了,而
且还容易引起不良资产、巨额亏损,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要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
出,也要从大多数公共服务领域中全面退出。
而财新的主人,人们中精英,应该义不容辞承担“战略性调整”的重任。他们的这种举
动是高风亮节并符合市场规律的,是为其他的人而做出的勇于承担重任的牺牲,因此在
“战略性调整”后,大蛋糕中某些部分归属财新的主人私人所有,那也是天经地义的。
媒体,从来就不是社会的良心,虽然他们自己这么说。关于他们,正确表述是喉舌。喉
舌,发声器官。所以媒体的作用就是发声,谁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给谁发声。主人叫财
新咬谁,它就咬谁,主人叫财新舔谁,它就舔谁,仅此而已。
古时候,有一个国家,它和别的国家不同,别的国家的统治者都是极少数人,而这个国
家是由全部人说了算。同样,蛋糕也归属于全部人。但是有一天,一小部分聪明人突然
派出几条狗狗告诉其他人,全部人说了算,不真实,应该实行“某某”之类话。在这个
全部人民说了算的国家,这种行为等于谋反,是绝不允许的。可是这些人什么事都没有
,说这些话的姓贺的姓茅的狗狗,天天啃着主人赐予的骨头,反而越活越滋润,超过了
绝大多数的人。为什么会这样?这是问题真正的关键。以下省略两百字。
有个小镇子,叫鲁镇。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
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
财新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它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财新,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财新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
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洗地了!”财新睁大眼睛
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说更高级的人道主
义被约翰逊扇了巴掌。还看见你的主人偷蛋糕挨了耳光。”财新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
筋条条绽出,争辩道:“战略性调整不能算偷……经济界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
难懂的话,什么“混改”,什么“产业优化”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
了快活的空气。在这快乐的气氛中,财新微微一笑,举起酒碗遥敬混在人群中的狗狗,
拿出主人赏给它的骨头,津津有味啃了起来,边啃边看着这些只知道快乐,却不知道自
己已经少了血肉和骨头,还被狗狗们抽取智商税的人们,目光中满是鄙夷。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