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中国 抗新冠特效药 上市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Q*****i
发帖数: 349
1
http://slide.news.sina.com.cn/slide_1_86058_530037.html#p=1
12月9日下午,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中
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获批上市,这标志着中国拥有了首个全自主研发并经过严格随
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图为张林琦展示药物样品。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n*****7
发帖数: 1
2
有鸡蛋用,还不是隔离的惨绝人寰
l*******2
发帖数: 1
3
个人简介
2007- 至今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兼职教授,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
究中心主任,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
2013-2016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2011-2013 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主任
1997-2007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1993-1997 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
1988-1993 英国爱丁堡大学分子遗传学系博士,博士后
1981-1985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
当前位置: X-MOL首页 › 全球导师 › 国内导师 › 张林琦
最便捷的期刊搜索 免费课题组网站 扫描左侧二维码
使用公众号菜单
手机上轻松查询100,000+导师张林琦 教授 收藏 完善纠错
清华大学 医学院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2007- 至今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兼职教授,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
究中心主任,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
2013-2016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2011-2013 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主任
1997-2007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1993-1997 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
1988-1993 英国爱丁堡大学分子遗传学系博士,博士后
1981-1985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
研究领域
艾滋病等人类重大病毒性传染病的致病机理,重点研究疾病进展过程中病毒与免疫系统
相互作用关系,研发抗病毒药物、抗体和疫苗。通过解析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和
功能,综合分析人体保护性抗体反应的组成特点,并利用结构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手段
,理性设计优化单克隆抗体和疫苗,力争率先研发成功根治艾滋病的治疗策略和高效艾
滋病疫苗。在研的其它方向还包括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中东呼吸道冠状病毒,禽流
感病毒等新发突发高致病性病毒
l*******2
发帖数: 1
4
说实话,这人以前好像不是专门做抗体工程的,他是做艾滋病的,他是怎么搭上这班顺
风车的,有知道内情的没有?
主要成果编辑 语音
张林琦博士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AID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等科研机构的研究资助8项,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
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创新型粘膜疫苗”首席科学家。作为第一和第二申请人获
得的资助经费达1047万美元。
他在国际上率先与何大一教授一起从HIV-1病毒学、宿主免疫学、遗传学(如基因突变
和多态性特点)等方面,阐述了HIV-1感染和发病机制,而且建立了动态模型并提出了
艾滋病的客观评价指标,对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起在何大一教授领导的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主要从事 "HIV感染者治疗前后体内病毒学基因变异、宿主基因多
态性和免疫学特征"等课题的研究。首先报道了人体不同细胞中HIV-1协同受体CCR5和
CXCR4的分布特点,发现T淋巴细胞群表面协同受体的表达水平最高。同时指出HIV-1病
毒亚型与协同受体CCR5和CXCR4之间相互结合的关系,提出了是病毒表型而不是病毒基
因型决定了病毒与协同受体CCR5或CXCR4结合。
此外他在何大一教授指导下,通过长期观察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体内的静止细胞中
储藏的残留HIV的动态过程,提出了病毒复制及其动态变化的模型,为彻底改进抗艾滋
病的药物治疗的方针策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临床医学权威杂志"
New England J. Medicine"、"Nature"等,连续五年被SCI检索为引用频次为国际上最
高的前五名论文之列。
1998年张林琦博士被洛克菲洛大学校长任命为副教授和高级研究员,承担多项重要研究
课题。由于胸腺是体内产生T淋巴细胞的主要器官,对胸腺在HIV感染过程中的研究就显
得格外地重要。他和他的同事利用实时PCR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定量出体内胸腺的活
性,并对HIV对胸腺活性的影响进行的初步的研究。这个省时、高效、高精确度的定量
方法直接可以从病人的血液中得到胸腺活性的指标。
更重要的他发明了多种病毒学及免疫学定量指标和方法,特别是通过胸腺细胞中RTEs基
因产物的研究,提出了RTEs基因产物减少与艾滋病患者CD4 T细胞降低的速率相关的学
说。
这些成果为广泛推广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重建模式奠定了可靠的定量依据。同
时对进一步的开展药物治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的线索。这些病毒
学及免疫学定量方法,对于HIV/AIDS临床治疗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他分别在国
际上最著名的杂志(如:Nature Medicine、Nature、J Clin Invest、Lancet、New
England J Med, Science和J.Exp.Med)发表论文,被SCI收录83篇。检索其中的31篇在
近五年来被引用1891次。影响因子高达293,张林琦教授多次被国际会议和国内大学邀
请作学术报告和合作研究,是艾滋病领域年富力强的实力派科学家。
2021年12月,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
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
联合疗法12月8日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
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适应证
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3]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