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学部委员程恩富驳英国院士:列宁主义绝对没有过时!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s
发帖数: 1
1
列宁主义有何科学性和当代价值?
——与莱恩商榷:政经研究、国际批判思想
程恩富
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大卫·莱恩院士发表《列宁与革命:一种批判——昨天与今
天》一文(以下简称《论列宁》)。这篇论文围绕列宁主义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学术观点
和当代现实价值问题。本人敬佩莱恩教授对马列主义的研究,赞成其中许多客观的评论
,但也有一些不赞成的主要观点,现提出商榷意见,以便深化这一讨论。《论列宁》一
文在论述列宁主义有关理论和政策基础上得出九个结论,为了不歪曲作者的原意,以下
引用这些结论并作出评析。
一、如何正确认识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
列宁对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是扭曲的吗?该文第一
个结论写道:“列宁对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是有限
的也是扭曲的。他的具体建议仅适用于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21世纪截然不同的时代,19
世纪的解决方案无法用来解决21世纪的问题。列宁的思维方式和他的解决方案是为专制
政府统治下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设计的,不是为发达的后工业社会设计的。我们可以‘回
到’,但不能‘重复’20世纪初的列宁。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根据新的理论或证
据‘更新’或修改他的做法,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必须放弃他的推理,拒绝他的结论
。此外,阶级冲突和剥削必须在其他形式的人类统治和压迫的过程中‘更新’。废除阶
级是必要的,但不足以实现人类解放。”
在上述第一个结论中,有以下三个基本论点值得商榷。
1、“列宁对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是有限的也是扭
曲的”吗?该文认为列宁这一观点是扭曲的理由在于:“‘无产阶级’这一概念不再代
表西方工人阶级,西方工人阶级在职业构成上出现了高度的差别化和异质性。采掘、金
属加工和生产性工业——列宁所界定的无产阶级所属的主要产业——以牺牲第三产业为
代价而衰落了。……在西方国家,劳动力主要由非无产阶级的工人阶级组成,列宁所定
义的无产阶级只是劳动力的一小部分。”
显然,这个批评的理由是站不住的。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和列宁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劳动阶级”是一个含义,而不管劳动者是在哪个产业和公司工作。
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
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就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
列宁也明确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
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
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
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
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可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范畴中,只要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必须受雇于资本主
义企业或资本主义国家事业单位,并只依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均属于资本主义范畴内
的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或劳动阶级。从社会经济权力结构来进一步理解,无产阶级是受
资产阶级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包括硬件与软件)而拥有的权力所支配的各个阶层的总体
。所谓无产阶级,不是说该阶级及其成员是否拥有个人产权的住房、轿车和耐用消费品
等生活资料,以及不足以维持家庭生活或盈亏多变的极少量证券,而是说他们如果不从
事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就不能自主或自由劳动和正常生活。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
第三产业占比较大,这只能说明第三产业的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的占比超过了第一产业
和第二产业。当然,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还可以按照雇佣劳动的职业、岗位和收入等状
况,划分为不同工作性质或生活水平的众多阶层和群体,但这些划分无法否定整个阶级
的属性和总体特征。
2、列宁的“具体建议仅适用于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21世纪截然不同的时代”吗?该文
认为,列宁的建议和理论不适合21世纪的一个具体理由在于:“在公众的思想中,以个
性、少数群体和边缘化(性别,种族,地区)群体为基础的身份政治已经取代了阶级政
治。……这是‘左翼立场’,不是社会主义的立场。……诸如‘占领华尔街’、‘白人
至上’、‘珍视黑人生命’、‘灭绝叛乱’等运动缺乏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媲美的社会观
点。政治认同和文化政治已经取代了阶级政治。……当代社会运动对公民权利和正义的
要求,是一种‘左派’性质的,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是要求建立社会主义,而是要
求建立一种可接受的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模式。……与列宁时代相比,现在不仅是国家
的意识形态,而且整个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都面临更大的挑战。列宁对替代社会的设想
需要修改。”
显然,这个批评的具体理由也是站不住的。
众所周知,“泛左翼”包括代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马列主义左翼(如赞成马列主义核心
理论的学者、共产党人、工会会员等)、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左翼、仅反对资本主义
某些问题和现象的其他左翼等。确实,当代垄断资产阶级不仅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和政
权,而且控制了主流媒体、国民教育、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等所谓“第三种力量”或“公
民社会”,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无法得到普遍而正确的传播推广,难以被广大
公民认识并接受,从而社会各界一般的抗议活动或“泛左翼”运动是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方向和性质的,总体上属于改良资本主义的“泛左翼”进步运动。
但是,这不能否定代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马克思主义左翼的存在和发展,他们的身份政
治仍然是阶级政治,其“左翼”立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他们真正代表广大劳动
阶级的最本质诉求,要求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既反对建立美国式的“独裁
资本主义”“专制资本主义”“威权资本主义”模式,也反对建立北欧式的“改良资本
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诚然,后一种模式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性和文明性。须知,在任何一个革命高潮到来之前
的社会,资产阶级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整个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往往大同小异,因而不宜
用21世纪所谓新情况去否定列宁对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设想,真正需要修改的是对
当代无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片面认识,以便守正创新马克思
列宁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的“解决方案”和“经济剥削”的“思想需要修改”吗?该文写
道:“列宁的思维方式和他的解决方案是为专制政府统治下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设计的,
不是为发达的后工业社会设计的。我们可以‘回到’,但不能‘重复’20世纪初的列宁
。……阶级冲突和剥削必须在其他形式的人类统治和压迫的过程中‘更新’。废除阶级
是必要的,但不足以实现人类解放。”“然而,列宁和许多古典马克思主义者一样,过
分依赖对经济剥削和阶级关系的分析。经济剥削显然是主要问题。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
经验表明,必须考虑到其他形式的统治、压迫和歧视会加强经济剥削。列宁思想需要修
改,不仅要分析经济剥削的方式,还需要考虑官僚主义、个人权力、父权制、种族和信
仰等形成独特的权力关系的因素。在以苏联为榜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些问题不但没
有消亡,而且变得更加重要。”
上述这两段话存在两个误论:
其一,该文认为“专制政府只存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发
达的后工业社会”,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专政或专制的国家了,从而暗含
着早已是无资产阶级属性的一般民主社会了。
其二,该文认为“在以苏联为榜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产党执政“形式的统治、压
迫和歧视会加强经济剥削”,“这些问题不但没有消亡,而且变得更加重要。”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研究结论是:欧洲、亚洲和拉美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在经济
剥削、政治压迫和社会歧视等问题上,比资本主义国家更严重。但作者并没有提供社会
主义国家经济剥削等实证数据和事实,估计今后也提供不出来。
二、如何正确认识各阶级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现在分析《论列宁》第二和第三个结论。
1、“必须用广泛的政治参与原则代替列宁的集中管理和有限参与理论”吗?该文第二
个结论写道:“‘回到’列宁是什么意思?列宁的第一个重大政治发明是党的集中领导
,这是根据沙皇俄国的国情制定的,是组织社会力量夺取政权和镇压反革命的政治工具
。列宁强调党在政治组织、管理和教育中的领导作用是正确的。现在,制定思想政策指
导政治行动仍然是一项主要任务。但是,《怎么办?》里的思想在当前情况下是不完备
的:只依靠社会主义报纸进行宣传是不够的。必须对列宁进行修正。交流必须利用电子
社交媒体新技术。政治组织、沟通和领导不能被自发的力量所取代。必须用广泛的政治
参与原则代替列宁的集中管理和有限参与理论。”
上述第二个结论存在两个误论:
其一,认为“《怎么办?》里的思想在当前情况下是不完备的:只依靠社会主义报纸进
行宣传是不够的。必须对列宁进行修正。交流必须利用电子社交媒体新技术。”对列宁
《怎么办?》一文的质疑是奇怪的,因为作者不是针对列宁的全部相关论述,而只是针
对一篇文章所说的内容。须知,任何人在一篇文章中论述的内容都是有限的,况且当时
并没有电子社交媒体新技术,怎么以此来要求“必须对列宁进行修正”呢?列宁的全部
相关论述当然是主张充分运用一切媒体和宣传教育手段的,至于每个国家和时代的信息
传播手段和方式当然也是不断进步的。
其二,在列宁理论和实践中,广泛的政治参与原则与共产党及其执政国家的集中管理是
相辅相成而不是对立的,因而使用“有限或广泛”参与的词汇来界定都是不清晰的。
2、“社会主义政府首先必须更换国家主要部门(公务员、军队、情报部门、司法机构
)的领导人员”有错误吗?该文第三个结论写道:“列宁认为‘常备军和警察’是行使
‘国家权力的主要工具’。当考察巴黎公社和镇压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自发起义时,说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装人员’、警察、常备军和监狱实施独裁统治是适当的。但认为
社会主义政府首先必须更换国家主要部门(公务员、军队、情报部门、司法机构)的领
导人员,这一观点是可以更新的。而且,在目前的条件下,列宁思想必须进一步修正。
实行社会控制和思想控制的社会化意识形态同样重要。政府、政党、军事、媒体和教育
机构中的统治阶级的各个派别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都有着相似的敌视社会主义的思
想观念。对民主构成威胁的是‘深层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政府。列宁思想需要更新
,以考虑建立一套范围更广的机构,把国家的意识形态机构——大众媒体(包括主要的
电视和互联网公司)和教育系统(包括大学,经济,政治和社会政策机构)包括在内。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民主资产阶级议会机构的范围有限,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国家
对民间社会机构进行法律控制。但是,法律可以被民主修改。自治团体也可以为社会主
义事业做出贡献。”
上述第三个结论存在两个误论:
其一,认为“当考察巴黎公社和镇压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自发起义时,说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武装人员’、警察、常备军和监狱实施独裁统治是适当的。”按照这句话的意思
,除了巴黎公社和俄国自发起义之外,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是实施资产阶级专政或独裁统
治的,或者说不是通过‘武装人员’、警察、常备军和监狱实施独裁统治的。事实上,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即国家的阶级属性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专政,即对资产阶级实施真正
的实质性民主,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实施虚伪的形式民主和实质性专政。这既不妨碍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多样化,如君主立宪制(目前世界上还有20多个资产阶级国家实施
非民主选举的世袭元首制度)、议会领导下的内阁政府制、三权分立制等,也不妨碍资
本主义国家采取社会民主主义、特朗普主义或原教旨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多样化体制机
制。
其二,“认为社会主义政府首先必须更换国家主要部门(公务员、军队、情报部门、司
法机构)的领导人员,这一观点是可以更新的。而且,在目前的条件下,列宁思想必须
进一步修正。”在我看来,尽管“实行社会控制和思想控制的社会化意识形态同样重要
。……以考虑建立一套范围更广的机构,把国家的意识形态机构——大众媒体(包括主
要的电视和互联网公司)和教育系统(包括大学,经济,政治和社会政策机构)包括在
内。”这一意见是对的,但没有理由更新列宁强调“首先必须更换国家主要部门(公务
员、军队、情报部门、司法机构)的领导人员”,因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首先就是夺取
公务员、军队等政权部门,其次(也可以是第二天或以后)才是控制国家的意识形态机
构,而不可能顺序颠倒过来实施。
三、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议会民主和无产阶级革命?
现在评析《论列宁》第四至第六个结论。
1、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必须被拒绝”吗?该文第四个结论写道:“由于工
人阶级不是普遍阶级,十月革命后其他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内外对立导致了难以接受的大
规模镇压。这样的专政不是可接受的先进国家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国家形态。在这里列宁
的观点必须被拒绝,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必须加以修改。工人阶级作为一个崛起的阶
级可以在议会民主制度中发挥作用。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替代方案是赢得民主斗
争,改变议会民主。”
上述这段话的逻辑有三个问题:
(1)如果“十月革命后其他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内外对立导致了难以接受的大规模镇压
”是客观事实的话(这里不作具体分析),这与“由于工人阶级不是普遍阶级”有必然
关系吗?如果工人阶级是普遍阶级,就肯定不会形成工人、农民、资本家等各个“阶级
和利益集团的内外对立”了吗?
(2)如果十月革命是相对于农民阶级来说的,“俄国工人阶级不是普遍阶级”,因而
列宁实行的无产阶级专政“不是可接受的先进国家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国家形态”,那么
,十月革命以后直至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早已是普遍阶级,为何“列宁
的观点必须被拒绝”呢?
(3)有什么理由规定“工人阶级作为一个崛起的阶级”只“可以在议会民主制度中发
挥作用”?历史上又有哪个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通过议会民主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成功的呢?
2、“列宁以专政为基础的革命战略需要修改”吗?该文第五个结论写道:“列宁以专
政为基础的革命战略需要修改:没有社会主义,议会民主一样可以运作;但是没有民主
,社会主义就无法繁荣。”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不用再赘述“列宁以专政为基础的革命战略需要修改”问题,因为
根本没有必要修改。这里只需简单地提出:一是没有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确
实一样可以运作;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议会民主。二是无产阶级专
政也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把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社会主义敌对阶级和破坏分子实行专政
结合起来,因而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或没有社会主义专政,社会主义都无法繁荣。列宁曾
经详细分析过这些问题。
可见,作者对列宁革命战略的修改是不正确的。
3、中国等国家共产党的革命成功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吗?该文第六个结论写道:
“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对十月革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尽管如此,南斯拉夫、中国
、古巴、越南和朝鲜的共产党还是根据列宁的理论,通过人民革命运动上台执政。这几
个国家都是农民人口众多的国家,不是工人阶级崛起的国家。这些不是‘无产阶级革命
’,而是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和农民支持的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是社会主义生
产力发展的国家性运动。”
这段话就引出了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由知识分子担任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班子,或者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多数参加者是原来的
农民,就不算无产阶级政党或无产阶级革命了吗?我认为准确地分析应这样认知:凡是
革命的大方向和最高目标是实现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均可视为无产阶级革命或工
人阶级革命;而这一革命又可分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各类私有制进行
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等阶段和形式。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班子或多数参与者的原职
业和原阶级出身,与这一革命的性质无关。因此,迄今为止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是
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也是标准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的成功实
践。
四、如何正确认识新老帝国主义和工人阶级愿望?
现在评析《论列宁》第七和第八个结论。
1、“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必须被取代”吗?该文第七个结论写道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必须被取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阶
段并不像列宁1917年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所说的那样是‘垂死’的
,它过去和现在都能够进一步发展。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以民族国
家的殖民地特征和‘大国’之间的竞争为前提的,在21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
竞争已经被美国的霸权和中国的崛起所取代。列宁的政治预言试图打破资本主义链条中
最薄弱的环节,对列宁思想进行修改,必须解决是什么把链条连在了一起以及怎样打破
链条的问题。”
显然,《论列宁》是基本否定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和当代价值的,但该文并没有指出列
宁关于帝国主义的五个特征和三个特性错在哪里。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阐述帝国主义的定义和特征时写道: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
断阶段……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
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
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
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
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
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
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在同年12月发表的文章中,列宁又指出帝国主义的三大特性:“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
特殊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分为三个方面:(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
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要不要发展或“更新”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曾以列宁的帝国主
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21世纪新帝国主义是
垄断资本主义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条件下的晚期帝国主义阶段,其特征和性质可
以综合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生产和流通的新垄断:生产和流通的国际化和资本集中的
强化,形成富可敌国的巨型跨国垄断公司;二是金融资本的新垄断:金融垄断资本在全
球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畸形发展的经济金融化;三是美元和知识产权的垄断
: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两极分化的全球经济和财富分配;四是国际寡头同盟的新垄
断:“一霸数强”结成的国际资本主义寡头垄断同盟,形成内外垄断剥削和压迫的金钱
政治、庸俗文化和军事威胁的经济基础;五是经济本质和大趋势:全球化资本主义矛盾
和各种危机时常激化,形成当代资本主义垄断性和掠夺性、霸权性和欺诈性、腐朽性和
寄生性、过渡性和垂危性的新态势,是一种晚期帝国主义。简言之,列宁关于帝国主义
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依然有效,只需要守正创新而无须被取代。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没有结束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愿望”吗?该文第
八个结论写道:“自20世纪初以来,资本主义经常遭受经济危机,但统治阶级并没有投
降;西方霸权,尤其是美国的霸权已经成熟;剧变后的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重新加入了
资本主义世界。‘下层阶级’并没有拒绝资本主义,而是试图享受资本主义,没有结束
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愿望。如果我们‘回到’列宁,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应该考虑进
行革命性改革,而不是实际夺取政权。”
针对上述第八个结论,我认为,第一,在人类历史上,作为剥削阶级的各个统治阶级,
从来没有自动投降的,都是需要进步阶级通过艰巨的斗争才被迫投降的。工人阶级只有
首先通过某种途径夺取政权,才能真正的革命性改革;否则,只能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制度大框架内进行某些改良和局部改革,不可能进行私有制和寡头政治制度的真正革命
性改革。
第二,西方霸权,尤其是美国的霸权已经成熟,但美国和西方国家自己也承认已在相对
衰落之中。况且历史上一切霸权最终均被公平正义所打破,美国和西方霸权最终也必然
被社会主义国家主导的新型国际关系民主化模式和社会主义文明所替代,从而真正建立
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霸权成分逐渐消亡相吻合,发达国家文明的不断进步和高级化将
呈现如下发展趋势:美国式文明演化为西欧式文明,再演化为北欧式文明,再演化为中
国式文明。
第三,剧变后的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重新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但这只是这些国家领导
人或部分人士被“和平演变”或被“暴力政变”所导致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表
现,而并非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本质上自愿恢复资本主义。
第四,强调工人阶级只试图享受资本主义而没有结束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愿望,这只是
描述被思想政治欺骗的“单面人”(单向度的人)一般言行的表面现象,以及被资产阶
级专政通过暴力或强制压迫下被迫表现出来的无可奈何现象(被迫暂时“躺下”),而
不是在深刻分析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政治本质和强烈愿望。撇开资产阶级政治家希特
勒和日本资产阶级法西斯镇压和屠杀共产党等反资产阶级极化政权的进步人士,从而导
致人民被迫“拥护”资本主义的众多历史事件不谈,仅就1993年10月叶利钦政府派军队
非法炮轰国家议会大厦和议员,2011年10月美国警察用警棍强制清场“占领华尔街运动
”的广大人民等全球众多事件,也可认清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暴力、金钱和思想的
多重控制,工人阶级是不可能被迫和被骗而表象上“没有结束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愿望
”的。假如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取消私人和私企的金钱资助候选人制度,改为各级政府
用财政公正地平均支付各级议员和政府首脑候选人法定所需的竞选活动经费,实行无金
钱政治支撑的真正民主选举,广大人民投票支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候选人会很少吗?
因此,我们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辩证分析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愿望表象与本质。
五、如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趋势?
1、列宁坚信人类的行动能够使人类进步,并最终建成一个没有剥削的完全民主的社会
,“这是一个已经失去的理想”吗?该文第九个结论写道:“对列宁思想进行更新,需
要分析经济上协调一致、意识形态统一、管理层强大的全球资本主义的矛盾。一方面,
由公司、国际机构和占主导地位的跨国资产阶级进行的资本主义跨国协作取代了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形式。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的重新地域化和分化严重削弱了阶级
意识的有机发展。在这个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在与列宁所知的情况完全不同且更具
挑战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怎么办?现在需要在全球资本主义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地缘政治
方面重塑列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塑的是阶级联盟的政治战略和赢得跨国社会主义
民主斗争的政治策略。最后,任何其他的选择都涉及思想斗争,这些斗争包括因目标不
同而产生的斗争,也包括因手段不同——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手段?——而产生的斗
争。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列宁坚信,人类的行动能够使人类进步,并最终建成一个没有
剥削的完全民主的社会。这是一个已经失去的理想。”
在上述第八个结论中存在三个误论:
其一,认为“由公司、国际机构和占主导地位的跨国资产阶级进行的资本主义跨国协作
取代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形式。”事实上,资本主义先后经历了自由竞争资
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因而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完全取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
是三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并存发展,互相之间有协作又有矛盾和争斗,都是当代新帝国
主义形式。
其二,认为“工人阶级的重新地域化和分化严重削弱了阶级意识的有机发展。”事实上
,只要金融经济危机时常爆发、贫富分化继续存在、局部侵略战争和军事挑衅不断发生
,那么,经济全球化和工人阶级的变化,既有削弱工人阶级意识的因素和方面,又有增
强工人阶级意识的因素和方面,其总体大趋势还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阶级意识和组织
能力的波浪式提升。
其三,认为“在这个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在与列宁所知的情况完全不同且更具挑战
性的条件下进行的。”事实上,21世纪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与列宁所知的情况既有部
分不同的条件,又有总体相同的条件,即处于与以往有异有同的新帝国主义大时代和基
本条件。
2、应当指出,《论列宁》的第九个结论和全文都涉及到一个主要问题:即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过时”了吗?
毋容置疑,基于21世纪全球化、阶级结构和阶级觉悟变化、跨国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发生的重要变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生机和
活力。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列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不再正确了
呢?
当然不是。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最终必然灭亡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
矛盾。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讲的只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由社会主
义所取代的趋势,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所有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国家将在数十年消失。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并没有、也不可能给出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灭亡的具体
时间表。恰恰相反,列宁充分地预见到了,这个垂死的资本主义很可能还会“拖”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甚至也不排斥在这个垂死的阶段中,资本主义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比如,列宁在讲到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时说:“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
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工业部门,个别资产阶级阶层,个别
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
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它可能会在腐烂状态中保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万一
机会主义的脓疮迟迟不能治好的话),但还是必然要被消灭的。”
那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什么不会改变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呢?这里仅从
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继续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千变万变,
但有一点一直没变,也不会变,那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但这些改革并没有根本触动资本
主义的私有制。因此,马克思早就揭示过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产
阶级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仍然存在,而且还不断发展。从生产的垄断到金融的垄断
、从私人的垄断到国家的垄断、从国内的垄断到国际的垄断,所有这些过程在当代资本
主义中都在加速地进行。垄断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兼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方面,
经济社会化和全球化的程度是在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生产要素私人所有的经济本质
却依然如故。于是,生产社会化和全球化和私有制的矛盾自然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尖锐。
这一基本矛盾的解决,最后只能是通过逐步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舍此之外,别无他
途。
其次,资本主义积累规律仍然存在并继续发展。尽管当代发达资本主义试图采取各种办
法,要把贫富两极分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不幸的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
本主义国家内部以及整个世界范围之内的两极分化却是在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积累
规律继续在发挥作用,一极表现为财富的积累,另一极表现为贫困的积累。例如,在美
国,最富的1%的人拥有全美家庭财富的大约40%,比90%的美国人所拥有的财富还要多;
在英国,最富的20%的人所占有的财富,是最穷的20%的人所占有财富的10倍。如果来看
一下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现象,那就更是触目惊心。比如,以挪威、美国等十五个国
家为代表的高收入国家,与以布隆迪、津巴布韦等十五个国家为代表的低收入国家的人
均国民收入的差距,1980年是35.1倍,随后不断扩大,2000年为88.9倍,2006年达到峰
值为96.7倍,相比1980年扩大了将近3倍;之后略有回落,2010年为77.4倍,2019年为
66.5倍,仍然比1980年扩大了将近一倍。
第三,资本主义各类危机仍然存在并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的干预在一定
的程度上可以缓解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危机,但却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各
类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石油危机,明显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对付
外来冲击方面的脆弱;9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则明显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内部的重大缺陷;美国等国家时常爆发的财政危机又明显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
制度的内在痼疾;2020年初开始大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也充分暴露了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的医卫、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治理弱能和制度弊端。各类危机意味着私有化的经济基
础、金钱化的政治制度、自私化的价值观念、侵略性的军事力量等,均会严重影响人民
生活提升、国家健康发展和社会矛盾激化,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
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第四,历史印证了上述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以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19
世纪3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在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英法德三国工人阶级大规
模罢工或起义为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第一卷揭示和宣布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冲突(表现为生产关系严重阻
碍生产力发展,但不等于阻碍到生产力完全停止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经济基础
已经成熟,资本主义丧钟敲响了!不过,如果革命的主观条件不具备,即没有高水平的
工人阶级政党、领袖和正确的战略策略,革命便不会立即成功。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也
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丧钟敲响了,但没有敲死的原因在于军事和政治政策失误,而不是
革命缺乏客观经济基础。
随后,以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187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自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形成垄断资本主义为标
志,列宁揭示和宣布: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寄生性或腐朽性、过渡性或垂死性,世界处于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而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使革命有
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由于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正确的战略策略,因而
十几年后的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就很快敲死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的沙俄。以后
,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正确的战略策略,因而二十几年后就敲死了资产阶级
统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二战后中国呈现为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状态
)。20世纪15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历史,印证了上述理论,而戈尔巴乔
夫、叶利钦领导的共产党主动背叛马克思主义,导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倒退到资
本主义国家,同样印证了上述理论,并表明社会主义及其经济制度发展的曲折性和艰难
性,但改变不了大时代的性质和大趋势。
第五,顺便更深一步地表达一个相关观点。笔者在研究中形成的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
派和新唯物史观认为,在英国机器大生产占主导地位而发生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基
本经济矛盾冲突以后,全球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前
社会主义的任何社会中进行革命,革命成功后再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因而可以跨越各种剥削社会的“卡夫丁峡谷”。其缘由在于,在19世纪20—40年
代,英国爆发两次经济危机,英法德三国工人阶级开展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剥削
压迫,已表明这些先进生产力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开始与本国生产力的迅速大发
展冲突了,那么一切前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及其经济关系均不适应机器大生产的先进生
产力,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及其胜利奠定了底线的客观经济基础和经济条件。可见,包
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根本不存在“搞早了”的问题。
总而言之,列宁主义不仅指导苏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是马克思主义苏俄
化理论,而且一直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是与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并列的国际马
克思主义理论。在21世纪,世界级马列主义依然具有极大的当代价值和“在场”,马列
主义及其各国化理论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从低潮走向高潮和胜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红色文化网”微信公众
号,原载《政治经济学研究》2022年第一期;英文《国际批判思想》2021年第4期,注
释略)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