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 发帖数: 1 | |
k**********4 发帖数: 16092 | 2 小吕蒙古人?
【在 l*******4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呼和浩特的吧
|
l*******4 发帖数: 1 | 3 内蒙人
【在 k**********4 的大作中提到】 : 小吕蒙古人?
|
s***c 发帖数: 1926 | 4 如果关公和秦琼相当,吕布打得过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吗?
【在 l*******4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呼和浩特的吧
|
l*******4 发帖数: 1 | 5 李元霸和宇文成都都有鲜卑血统,吕布没有鲜卑血统,应该打不过。
【在 s***c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关公和秦琼相当,吕布打得过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吗?
|
x***1 发帖数: 317 | |
x***1 发帖数: 317 | 7 鲜卑就是西伯利亚
【在 l*******4 的大作中提到】 : 李元霸和宇文成都都有鲜卑血统,吕布没有鲜卑血统,应该打不过。
|
F**0 发帖数: 5004 | 8 吕姓明显是姜太公的族人
汉朝的五原郡后来废弃了,可能因为气候变冷,汉人呆不下去了
用鞑子的叫法,成了包头。后来考古/挖坟的,重新在包头找到了五原郡 |
l*******4 发帖数: 1 | 9 汉时为五原郡郡治,卢芳称帝时为都城,是秦始皇所修直道的北止点,
【在 F**0 的大作中提到】 : 吕姓明显是姜太公的族人 : 汉朝的五原郡后来废弃了,可能因为气候变冷,汉人呆不下去了 : 用鞑子的叫法,成了包头。后来考古/挖坟的,重新在包头找到了五原郡
|
F**0 发帖数: 5004 | 10 五原/包头在秦汉长城的南面,当时暖季应该可以农耕
明长城,在五原/包头的南面,当时冷季变成鞑子放羊的地方了
气候变暖/冷,汉人就进退几百公里
: 汉时为五原郡郡治,卢芳称帝时为都城,是秦始皇所修直道的北止点,
【在 l*******4 的大作中提到】 : 汉时为五原郡郡治,卢芳称帝时为都城,是秦始皇所修直道的北止点,
|
F**0 发帖数: 5004 | 11 卢姓也是姜太公齐国的姓
那就更对上
看来秦汉迁移一帮齐囯贵族降兵去守五原郡
: 汉时为五原郡郡治,卢芳称帝时为都城,是秦始皇所修直道的北止点,
【在 l*******4 的大作中提到】 : 汉时为五原郡郡治,卢芳称帝时为都城,是秦始皇所修直道的北止点,
|
l*******4 发帖数: 1 | 12 汉族人的御寒衣物不行,必须撤,鞑子们有兽皮御寒。
我们现代人的冬天的御寒衣物和被子大部分都是棉花制成,但是棉花在汉朝才被引入到
我国,在《尚书》中就有记载到,海南岛的部落向汉武帝进贡棉花,因为棉花柔软御寒
,成为了贵族的专享,他们制作成为一种叫做白叠子的衣物用来御寒,但是却远远没有
推广种植。
直到唐朝,棉花才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始大范围种植,但是却远远没能达到供应大部
分百姓所需,那时候的棉衣仍然是士族才可以享有,到了明朝,棉花经过不断的改良,
产量逐渐变高,朱元璋大力推广下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才作为最平常的御寒衣物走入
寻常百姓家,那么在棉花没有普及之前,古人靠什么御寒呢?
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捉襟见肘,这个词语就包含古代人御寒的衣物,当时人们
会在衣服里面塞进缫丝剩下的下脚料,保暖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太过碎小容易从衣服
里漏出来,战国时期的大学者曾子冬天一抬胳膊,衣服坏了,然后就裸露在了寒风中,
所以后人就有了捉襟见肘这个词语。
【在 F**0 的大作中提到】 : 五原/包头在秦汉长城的南面,当时暖季应该可以农耕 : 明长城,在五原/包头的南面,当时冷季变成鞑子放羊的地方了 : 气候变暖/冷,汉人就进退几百公里 : : : 汉时为五原郡郡治,卢芳称帝时为都城,是秦始皇所修直道的北止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