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日本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下) 转贴
相关主题
日本在中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 (中)转贴页岩油时代将来临,花旗看好北美成“新中东”
日本在中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 ( 上 ) 转贴中国勘探队在西藏钻出7km世界最深高海拔钻井 寻找油气资源
突然发现:月球矿产非常丰富青藏高原现巨型煤田 面积约为14个伦敦
981钻井平台结束西沙作业 发现油气显示暂不继续作业青藏高原现巨型煤田 面积约为14个伦敦市
九老新闻:中国981钻井平台结束西沙作业转场海南晴忆养父叶剑英:对女性总是兴致勃勃 不知厌倦 (转载)
要真减小煤矿死亡率,还得改成露天开采晴忆养父叶剑英:对女性总是兴致勃勃 不知厌倦 (转载)
全部改为开挖露天煤矿, 比较安全【科普】石油是死掉的古代动物变的吗?瞎掰 (转载)
美国死人少主要是露天煤矿多中共不愿回忆的卖国铁证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日本话题: 地质话题: 石油话题: 钻探话题: 盆地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R
发帖数: 22479
1
日本想要得到石油想得都发疯了,看到了中国扎赉诺尔的油苗,他们像红了眼的饿狼张
口咬住不放。
数千年来,天苍苍野茫茫的呼伦贝尔草原牧歌悠扬,直到1895年来了修建中东铁路的俄
国考察队才打破了亘古的沉寂。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扎赉诺尔煤矿的矿坑越挖
越大,越采越深,有人不断在乌黑发亮的煤炭中发现像煤又不是煤的伴生物,当时掌握
矿权的苏联人没有当回事,满铁地质调查所的日本人却欣喜若狂。由于扎赉诺尔煤矿当
时不在日本控制的势力范围之内,满铁必须征得苏联铁路当局的同意才能前去钻探。日
本人通过什么手段获得了苏联人的认可不得而知,资源调查队进入了扎赉诺尔矿区却有
明晰的记载。
1930年,日本人携带的浅井钻机矗立在扎赉诺尔露天矿坑西侧的边缘,以寻找石油为目
的钻探开始就绪。踌躇满志的新带国太郎布下了4处井位,最浅的一口钻至153.53米,
最深一口钻到215米,取出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布钻在孤山(亦称外山)的第2号探井中
首先钻遇了硬化的沥青。新带国太郎就此撰写了地质调查报告,他认为海拉尔盆地是最
有希望发现石油的有利地区。
1932年,东北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9?18”事变,武力占领
全东北并胁迫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政府。这时候的日本不再把苏联放在眼里,
满铁地质调查所再次派出上床国夫、远藤隆次两名地质学者到海拉尔盆地展开了更大范
围的石油地质调查。这两个人从扎赉诺尔的小孤山到达赉湖边,沿着伊敏河两岸对海拉
尔盆地南部做了油苗踏查,发现裸露的粗面岩及玄武岩中存在沥青,布钻了一口720米
深的探孔,也未钻遇石油。
海拉尔盆地生成石油的踪迹若隐若现,令人日本的地质学者欲罢不能。1935年,伪满洲
国政府出资65万日元,满铁株式会社出资85万日元,计划打14口上千米深的探井放手一
搏。首先开钻的两口探井,1936年分别钻达了1114米,由于遇到了坚硬的地层两个月没
有进尺,再也钻进不下去了而终止。这次钻探依然没有任何收获,但是日本人并没有泄
气,认为没有选对地方,决定重新确定井位再做深层钻探。
1937年,日本地质学者吉姆笠仓、牛丸吉田等人来到满洲里,他们换了个方向在海拉尔
盆地的东部边缘进行油苗踏查,感到呼伦湖畔一带有希望,决定进行坑探和钻探,布钻
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结果发现的还是沥青,并不是想要找的石油。
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迫于日本军方的压力,满铁下属的满洲石油株式会社
下了狠心,调来一台R式旋转钻机,耗费了一年的时间,钻成了一口2000米的探井。
这次日本人有了新发现,不但钻遇了沥青还见到了少许黏稠而不能流动的重质石油。但
评价的结果是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令他们大失所望。
钻探接连受挫的日本人不肯善罢甘休,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继续进行普查,史料中记
载:从1938年到1942年,日本人在呼伦湖西岸做了两次小区块的重力勘探。资料显示,
海拉尔盆地的地质复杂远远超出日本地质学者的想象,发现石油的几率实在是太渺茫。
日本人在海拉尔盆地断断续续钻探了12年,累计钻深浅探井多达60口,只见沥青不见油
流,江郎才尽再也折腾不起了,于1942年沮丧收场,停止了对海拉尔盆地的勘探。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北出现的油苗似乎也在有意捉弄日本人。当海拉尔盆地钻遇到沥青
的时候,1500多公里外的阜新盆地传来让日本人兴奋的消息。1934年在露天煤矿的煤层
中发现了“黏性油状物”,燃起了日伪当局南下勘探石油的希望。满铁地质调查所和军
方的国防资源调查小组立即派人员前去核实情况,结果证明真的是石油。
日本以为这是天照大神赐予皇军圣战的吉兆,决定在阜新盆地展开石油钻探。1936年5
月8日,布钻在阜新县政府院内的第一口浅探井完钻,于深53米处的页岩层中首次见到
沥青,86米处再见出现沥青,153米深的角砾岩地层渗出了黑黝黝黏糊糊的石油。日本
人大喜过望,感到日思夜想的油藏就在附近掩藏,决定在出现油状物的土呼鲁煤层开掘
水平巷道,直接查看含油煤层的走向和分布。根据日本地质人员的判断,1936年11月在
土呼鲁矿区竖起钻机,钻成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果然有了更大的收获,在614~655
米的地层中出现油气显示,取到了70升油样;加深钻进到700~780米层段再次渗出石油
,取到了60升油样。
日本人陡然来了精神,乐观地认为阜新盆地蕴藏的石油具有投资开发的经济价值,遂之
成立了满洲石油株式会社,拟定了10年的实施计划,将阜新盆地划分成6个区域,进行
钻探和开采。但是日本人笑得太早了,他们高估了阜新盆地的产油能力,规划钻探的5
处地域并不遂愿。
日本人在最早发现油气显示的阜新县城,使用1台岩心钻机连钻4孔,仅见油砂和微量渗
出的原油,感到没有希望而放弃。
日本人在取得130升原油样品的土呼鲁,使用1台旋转钻机和1台岩心钻机,钻成了5口探
井。据当年的钻工李振芳说:“进行了2000米深的钻探,油是出在角砾岩中”,但是构
不成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流。
日本人认为地质构造宏大的清河门出油的希望很大,布钻了400~1000米深的3口探井,
结果大失所望,只见油砂未见油流。
日本人对沙海地区本来就没抱多大的希望,用1台岩心钻机钻了3孔,也是仅见油砂不见
油流。
由于在阜新盆地钻探结果不理想,日本人丧失了去义县地区钻探的信心,干脆没有布井。
尽管阜新盆地的油脉飘忽不定,日本人还是捕捉到了一线亮光。在东岗营子动用大小钻
机9台,钻井26口,其中有4口井喷涌出天然气和少量的石油。遗存的日伪档案资料记载
了试油的初期产量:R1井日产油约500升、C5井日产油约2000升、C16井日产油约1000升
、出油最多的C14井,日产量高达10000升,按原油比重折算每天有7~8吨的原油产量。
1940年5月,日本人正式宣布在阜新发现了油田,强迫伪满洲国政府拨款500万元,打算
以阜新为中心展开详探与开发。
日本人在阜新盆地忙活了五六年,发现了微光点点的油气显示,没来得及搞清楚到底是
不是可供开发的油田戛然而止,就地质研究而言铸成了日本学者的遗憾。直到日本战败
投降以后的许多年,阜新东岗营子的C14井还在往出渗油,每隔几天可汲取一水桶的产
量。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护佑着我国东北的油气资源。陷入到太平洋战争
泥潭的日本再也没有能力恢复钻探,残留在阜新盆地的那些探井成为侵略者蒙羞的梦魇。
当时日本的工业化程度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的日本人不缺乏智商
,亦有先进的技术装备,遗存的日伪档案记载:1939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在用的钻机有19
部,其中具备2000米深钻井能力的钻机就有7部,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统计在我东北累
计钻成可以称为探井的就有81口,总进尺达35200米。
这样的实力为何没有钻探到石油?显然不是装备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不是没找对地方运
气不济,而是日本地质学者根本就没有预见到眼皮底下的松辽盆地会掩藏油气。
找油失败的原因
最基础的地质调查从路线踏查开始,并不明确指向勘探某种矿藏。主要是通过区域普查
得到的地质信息,优选出有利于含油气的地带进行远景评估。日本的地质学者基于当时
的石油地质学理论,轻视了黝黝黑土覆盖的松辽平原具有蕴藏石油的可能性,一门心思
扑在发现油苗的扎赉诺尔和阜新盆地上,犯了理论指导的方向性错误。杨继良在《大庆
油田的发现过程》一文中写到:
松辽平原、三江平原、下辽河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地在地表上出露岩石很少,很难开
展地质调查工作。在日本人侵占我国东北的时期,他们在辽宁省阜新地区和内蒙古呼伦
湖畔的扎赉诺尔地区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并打过一些地质钻孔,没有获得较好的成果。
因而曾在东北工作过的一些日本地质工作者(如桐谷文雄等),对在东北地区找油提出
了希望不大的看法。主要依据是东北地区缺少没经变质的海相地层和缺少与陕西延长地
区产油层相当的三叠纪地层。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二上册,在阐述松辽盆地勘探历程一节,开篇就指出:
由于松辽盆地内第四系以下的岩石露头很少,建国前在盆地内部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
查工作,即使是一般的地质工作也很少。仅在盆地边缘地区进行过少量工作。
1896~1903年俄国人艾?阿涅尔特曾经描述过在哈尔滨、呼兰一带出露的产状平缓、以
泥岩为主的沉积地层。
……
一些日本地质工作者,如桐谷文雄等人,在1950年出版的《东北矿产志》中,根据海相
地层不发育和不存在与陕西省延长县产油层相当的三叠纪地层,认为在东北地区找油希
望不大。
可见当时在东北进行石油钻探的日本地质学者的脑海里,都是没有找到海相沉积地层不
可能发现油田的“中国贫油论”。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各地发现的油气田绝大部分
是在海相沉积的地层中形成的,所有国家的油气勘探初始阶段都是依据出露的油苗,在
附近地带钻探追踪油藏。日本人也不例外,他们的地质学者也是秉承西方地质权威的衣
钵,沿袭传统的找油方式,在扎赉诺尔和阜新发现沥青油苗的诱惑下,大张旗鼓钻了81
口探井。满以为会像1936年前苏联人在新疆发现独山子油田、1937年中国和美国人联合
在玉门发现老君庙油田那样,依据油苗顺藤摸瓜在东北也能找到可供开采的油田。结果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出露的油苗并不是处处显灵,日本人信奉的石油地质理论在东北苍
白无用。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离奇。鉴于当时日本在东北称霸的势力不断扩张,苏联感受到了威胁
,故意透露了不易找到石油的情报线索,把日本人的注意力引向了海拉尔盆地,导致满
铁地质调查所白白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一无所获。其实苏联人也没有在东北进行
过以寻找石油目的勘探,根本不能预见到松辽盆地一定会蕴藏石油,因此这种传言只能
是文学创作式的想象。
最可信的原因,来自于日本自身。正当扎赉诺尔和阜新盆地的勘探步步深入的时候,日
本人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太平洋战争。1942年初,日本联合舰队配合陆军迅速占领了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南洋诸岛,那里有现成的大油田,虽然西方各石油公司紧急撤走前
进行了地面破坏,但是地下的油藏没有受到丝毫伤害,只要钻井就可以出油。为了在占
领地尽快恢复油田生产,日本军方把在中国东北的钻机连同工程技术员一股脑全部调往
南洋,釜底抽薪的结果导致海拉尔盆地的钻探停止,满洲石油公司孕育的阜新开发计划
也随之流产。
贪婪的日本人并不是笨蛋,他们的在寻找天然油藏屡遭失败的阴影下,把夺取石油的目
光转向了东北储量巨大的油母页岩。
早在1920年,抚顺大山炭坑(日本人的叫法,指露天煤矿)废弃的矿渣中发现了一种可
以燃烧的石头。日本军方立即派人进行调查,1921年将100吨样品分别送到瑞典和德国
进行鉴定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油母页岩,但是含油率只有1%~2.75%,尚达不到工业
化炼油的标准。急需得到液体燃料油的日本海军很感兴趣,出资对抚顺古城子露天煤矿
的油母页岩进行细致勘探,发现了含油率5.5%的优质油母页岩矿层,当时估算相当于
2亿吨原油的可采储量。满铁株式会社理事赤羽克己评价:“仅抚顺页岩油,可供日本
每年600万桶,至300年而不竭。”日本田中内阁立即做出了开发利用的部署,1922年满
铁中央试验所设计了干馏法炼制工艺,1926年用日处理量40吨油母页岩的装置得到了产
出率9%~10%的粗油。可观的经济效益令满铁如获至宝,1928年决定投资850万日元,
在抚顺兴建日加工4000吨油母页岩的炼油厂,1929年建成投产。
从油母页岩中流淌出来的人造石油,急剧膨胀了日本鲸吞东北进而全面侵略中国,乃至
不惜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狂妄野心。这也是日本人放弃钻探天然油藏,依靠人造石油
武装军队不断扩张的一条重要原因。
日本人在东北钻探石油的失败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曾在我国东北
进行石油勘探的日本地质学者受当时石油地质理论的误导,未敢想象黑土覆盖下的松辽
盆地会隐藏着储量巨大的石油圈闭。
日本人先北后年持续了十年的钻探工作最终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我国东北一系列埋藏并
不深的油田躲过了遭受劫掠的厄运,苍天护佑,国之大幸。
x****u
发帖数: 32
2
丹姐这个资料转的不错。跟我了解的差不多。后来中国人认为lacustrine也会有油,勘
探清楚古代东北地区湖相沉积系统的情况以后,才找准了有经济价值的油藏位置。
“一些日本地质工作者,如桐谷文雄等人,在1950年出版的《东北矿产志》中,根据海
相地层不发育和不存在与陕西省延长县产油层相当的三叠纪地层,认为在东北地区找油
希望不大。
可见当时在东北进行石油钻探的日本地质学者的脑海里,都是没有找到海相沉积地层不
可能发现油田的“中国贫油论”。”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共不愿回忆的卖国铁证 (转载)九老新闻:中国981钻井平台结束西沙作业转场海南
中共不愿回忆的卖国铁证 (转载)要真减小煤矿死亡率,还得改成露天开采
ZT】央企薪酬调查:中石油处级干部年薪25万,普通工人3万,薪水并不高全部改为开挖露天煤矿, 比较安全
21世纪的新版“武装保卫苏联”正式登场美国死人少主要是露天煤矿多
日本在中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 (中)转贴页岩油时代将来临,花旗看好北美成“新中东”
日本在中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 ( 上 ) 转贴中国勘探队在西藏钻出7km世界最深高海拔钻井 寻找油气资源
突然发现:月球矿产非常丰富青藏高原现巨型煤田 面积约为14个伦敦
981钻井平台结束西沙作业 发现油气显示暂不继续作业青藏高原现巨型煤田 面积约为14个伦敦市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日本话题: 地质话题: 石油话题: 钻探话题: 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