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白花丁香树 (转载)
相关主题
zt 姥姥是我的上帝延安曾有个“洛杉矶托儿所”
王蒙:我目睹的中华民国毛时代为何没有假疫苗毒奶粉
方便面儿子的一张照片抗战时延安女青年如何成功避孕?
人民网大赞胡锦涛不念全文 五点传递“务实”新风美国人的暖气热水开支真大
在武汉工作的30岁小康收入家庭,每年赴美观光一次可怕的越南!将成为中国下一个最难缠的对手 Zz
这在天津就是小康了对于30岁小家庭来说“我们的后半生”:男人女人怎么在一起过一生?
高中的时候,我的宿舍一共十二个人为什么要搞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要反腐的根本原因
高密炉包 (转载)从前的老北京 是个养穷人的地方 不至于让人绝望(组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妈妈话题: 姥姥话题: 爸爸话题: 小蓓话题: 小康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a
发帖数: 6723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白花丁香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26 21:11:57 2019, 美东)
于小红 闪闻 闪闻 微信号 GZHA01
功能介绍 闪你所未闻
作者:于小红
看到白花,我常常想到永远年轻的妈妈,还有我的姥姥。
丁香树,我告诉身边的人去买来种,一定要白花的,他种了许多丁香,白丁香开了竟然
没跟我说,所以我得讲讲姥姥的故事,他就会记得告诉我。
在一个动荡的岁月里,妈妈像蝴蝶一样地飞离了。小绒线胡同姥姥家院子里,在那棵丁
香树下,姥姥给我们讲故事,在那棵树旁,她将外孙女们带大。花开花落,院子里,还
有花椒树、石榴树,那棵不堪回忆的石榴,妈妈的石榴树。
01
蝴蝶
买到了最后几张飞机票,最后几张,差一点我就不能带儿女回北京送爸爸。
爸爸于光远(7/5/1915–9/26/2013)躺在白花中,厅内许多花圈,有国家领导们送的
,有他老学生和朋友的,“悼念于光远同志”,可是我们上海本家姓郁,他本名郁锺正
,我出生登记上是郁小红。追悼仪式后,带着小孩跟着灵车去了八宝山,第二天,我们
去妈妈那儿祷告“爸爸即使想来也永远不能来了”。
妈妈孙历生(5/28/1934–7/12/1968)的碑上刻着一只蝴蝶,一只,不是两只。
(父亲于光远的葬礼)
02
小党员大眼睛
妈妈是家里老四,姥爷曾是北京三中校长,后往北京工业学院当化学系主任,解放前曾
涉嫌包庇“先进学生”。姥姥相夫教子,大舅舅得到辅仁大学奖学金去读书了,大姨参
加了八路军,后来被派回京发展地下党员(1948),妈妈和小舅舅成了最先发展的对象
,之后大姨返回部队,小舅舅瞒着家人参军解放东北。解放前(12/1948)妈妈就入了
党,成了当时最年轻的14岁党员,她出去散发传单,姥姥叮咛“注意安全”偷偷地跟在
后面放哨。
解放后,大舅在天津当教授,大姨和小舅留在东北,妈妈成了学生会干部,上了高中,
毕业后留校工作,从此妈妈一辈子的命运就和第三女中牵连在一起了。
爸爸来校宣传讲话时(1952),一眼就喜欢上了妈妈的大眼睛。爸爸说他有次在公车上
又看到了“大眼睛”,一起下了车,妈妈说她就住在附近。爸爸提议一起到家里看看,
爱苗从此萌发。爸爸比妈妈大十九岁,地位也相差太多,由于他的幽默诙谐和体贴,姥
姥和姥爷的强烈反对终于变成了衷心的祝福,诸多顾虑也转化成面对未来的坚毅。相信
姥姥当时对妈妈说了“孩子,妳要嫁给妳爱的人就只好由妳去了”,姥姥没说出口的是
“孩子,万一妳以后遇到了大麻烦,我只能尽力了”。(果然,我们三个能有今天,许
多功劳该归于姥姥的慈祥和坚毅,在后来悲惨痛苦的岁月里,姥姥擦拭了我们的眼泪,
她坚强地撑着祖孙三代。)
妈妈跟着爸爸住进了中南海,在那里怀了我,为了有人能照顾,大家搬回了小绒线胡同
姥姥家。我一出生(11/6/1953),奶奶也从上海赶来,因为爸爸曾参加革命多年没音
讯,年近四十才有了我。爸爸稿费多,我们过了四年的和睦温馨家庭生活,可惜我不懂
事。
(我,妈妈,1953)
03
丁香树下梳头
我人生最享受的记忆是被妈妈梳头发,院子丁香树下,她轻柔地梳、慢慢地梳。
妈妈被保送到中央党校(1956)。在“大鸣大放”期间,爸爸曾到国外工作,妈妈无意
间跟同学说的几句话,例如“陆定一这人有点粗暴”作为罪证,被划成“右派”开除出
党(12/1957)。父亲说此事与杨献珍有关。他在一些学术问题上得罪了杨,那些人没
有机会整他,于是向妈妈下手,因此爸爸很后悔同意妈妈进党校。
在那之前,家里有保姆,我不喜欢保姆给我梳头,有被杀猪拔毛的感觉,姥姥一听到“
小猪叫”,就会接手过来给我梳头,但还是妈妈梳头最舒服最享受。
我最近60大寿,头发有白的了。妈妈一生没有半根白头发,可是我宁愿看到她白发苍苍
的样子,可惜我没有那个福气。
(爸爸,我,妈妈,1954)
04
好日子不长久
我和妹妹的到来让小院子里充满了快乐,舅舅姨叔家的孩子也来一起玩。孩子多,姥姥
辞去了义务扫盲工作,雇了保姆,又收养了一个智障女孩。家里很挤,姥姥的床变成了
个通铺,孩子们和她一起睡。
白花丁香树下,一群孩子小桌上分批吃饭。爸爸的《政治经济学》稿费可观,买来木马
、小自行车、跷跷板,小院子就像个小托儿所。
好日子不长久,23岁的妻子被划右派(12/1957),父亲说他曾写信申诉,然而没有任
何作用。反右补课时(1958),爸爸他自己也遇到了大麻烦。
妈妈被送劳改(1/1958),去红星农场和“天堂河”农场。妈妈生病回京治疗,而且爸
爸当时还没有真正太倒霉,两个人还能在一起,给我们照照相。
好日子不长久,妹妹小康(1/1956)就只有两年的好日子,妹妹小蓓(1/1959)的好日
子要等到她成年后。
(妈妈陪爸爸去考察,1956)
05
蝴蝶结
爸爸有了自己的家,在沙滩中宣部里。和妹妹们不同的是,我生活在被拥宠和被鄙视的
反差中。如果爸爸的外事活动等需要“小女主人”陪伴时,他会来把我带走。我五岁多
开始有了记忆,片断而深刻的记忆,电影般地在脑里重复着。爸爸和他周围的许多人:
秘书、司机、学生、同事……,尽管妈妈被劳改还是宠着我,因为我长得像妈妈。我有
漂亮的小皮鞋、呢子外套、帽子等等。爸爸接我时,姥姥会把我打扮好,头上扎蝴蝶结。
有时我也会在爸爸那儿住几天,爸爸会找远房表姐放学后来陪我。但若父亲整天开会不
在,诺大的屋子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巨大的书架间四处张望,孤独无助。
大屋子里巨大的书架间,四处张望的,还有瘦巴巴、饿兮兮的小老鼠。困难时期,连小
老鼠们也要找东西吃。
有一次,平常来陪我的表姐没来,天黑了,房子里什么吃的也没有,只找到了一瓶浓缩
桔汁,哭一声喝一口,哭累睡着了,醒了再找点儿水喝,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爸爸才回来。
(我五岁生日,1958)
06
石榴树
四合院里那棵盆栽石榴树,是妈妈喜爱和挂念的。
我猜:这棵石榴树是姥姥和姥爷在妈妈小时候种下的,跟着妈妈一起长大,人在树在、
人旺树壮,难怪妈妈大祸临头、前途莫卜时嘱咐了姥姥:“看看窗外石榴、便知女儿安
危”。
小康和我站在石榴树前,这张相片看来是妈妈把我们装扮好了后,叫爸爸给拍的。不知
道拍完相片后,她是不是回到农场去了?
那石榴树的影子,就是妈妈的影子。
(小康,我,约1960)
07
无奈离婚
不放心怀孕的妻子劳改,爸爸会甩掉司机,自己骑车百里送去营养品,因此被举报“不
与右派妻子离婚,瞒着组织相会”。被定为“中右”后,爸爸面临更大的组织压力:要
求离婚不许再见面。苗条的妈妈五月身孕瞒不了,组织上认为“干部离婚则可挽救”,
明知人妻怀孕强逼人夫离异。
不听劝阻的探望,以爸爸的地位,劳改农场不得不让相见,但父亲走后,妈妈得到的待
遇更差。别人让你隐瞒怀孕事实你偏不瞒,若妈妈坚持不离婚,她劳改犯也没有自己去
医院堕胎的自由。再不离婚,爸爸可能被划成右派,孩子们怎么办?家人议论后由妈妈
提出离婚。大舅舅建议肚中婴儿以后姓孙,由他收养,但爸爸坚持孩子姓于。姥姥说无
论大人下场如何、孩子都由她带。大环境迫使下,妈妈挺着身孕去了法院,婚姻法“怀
孕期间不能离婚”法官视而不见,我和大妹妹判给了姥姥。
妈妈临盆,全家在院子里等消息。上气不接下气,姥姥收养的女孩跑进来报信,爸爸一
手抱起小康,一手拉着我往医院跑。妈妈劳改期间营养不良,婴儿不足四斤,从医院出
来,沉思中的爸爸在医院门口狠狠摔了个跟斗,然而我们都不敢笑,平常时会和我们一
起闹的他,坐地许久才站起来,这件事牢牢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三年饥荒,哀鸿遍野,牛奶不够,妈妈在劳改农场,初婴的哺乳让姥姥费尽心思。家里
养不起保姆,孩子们姥姥自己带,小蓓吃的多是黄豆和米的代乳粉。姥姥在院子里养了
鸡,鸡也没什么东西吃,老房子土鳖多,小康就抓来喂鸡和吓人。小蓓夜里不停地哭,
一年下来姥姥的牙掉一半。爸爸单位组织打来黄羊肉,爸爸分到就会设法送来。
08
天堂河
妈妈产后没有休养,又开始了劳改的强体力劳动,病倒了农场也不准回家,她捎话说想
看看孩子。姥姥让我穿了小姨小时的破布鞋(姥姥自己缝的)和旧棉袄。我不知道为什
么去见妈妈得穿成这样,我从来也没有穿过这样的旧衣服,不肯穿,姥姥解释说我们要
去乡下就得像个乡下姑娘。
我很久没有见妈妈了,姥姥说她病了,病了为什么不回家、去医院呢?我们去见妈妈,
是不是接她回家?爸爸有汽车,我们怎么接?要去的地方是什么样?我喜欢刨根问底、
问为什么,大人不管懂不懂也会回答点什么,可是那一天没人理睬我、答也不答。姥姥
只是一路上跟我说到了以后千万别多说话、别乱动。记得姥姥煮了鸡蛋烙了两张饼,白
面加荞面做的双色饼。(那时没有什么白面,荞面里面有杂物,吃起来沙沙的。白面都
留给我们孩子吃,姥姥他们吃荞面)。我们换了几次车,走了很久很久,我第一次走那
么远的路,但是不敢喊累,妈妈到底怎么了?
我们最终走到一个像是仓库、又像是庙的大房子,里面黑洞洞的,可以看到房梁,房梁
之间有巨大的蜘蛛网。我怕虫子、更怕大蜘蛛,紧紧拉着姥姥的衣服躲在她身后。看到
妈妈时,她正在照顾一个被机器轧伤的人。一张破木床上钉着简易牵引架,看起来像个
巨大可怕的刑具,那人缠满绷带、手脚绑在架子上,我们只能看到他双眼,妈妈跪在地
上喂他米汤。(这木床让我多年恶梦,醒后思考其用途)。看管人员吆喝着要每人回到
自己的铺位,妈妈没有理会。姥姥拉着我一动不动站在门口,直到妈妈喂完米汤,走向
自己铺位时看到我们,我们才获准进去。缠满绷带伤者的眼神和呻吟,妈妈的坚忍,看
守人员的呵斥和鄙夷目光,让我一下子感到了莫名的恐惧,至今想不出恰当的语言来描
述。我,一个生活在天堂的孩子,突然看到了地狱。
妈妈看到了我,愣了一下,抱我可能是抱不动,把我搂在怀里。妈妈看到我的打扮,拿
起梳子给我梳头,开始掉眼泪。姥姥赶紧拿出我们三人的照片,一张接一张:我作为“
小女主人”在宴会中的照片、小康淘气的照片、小蓓胖嘟嘟的照片,让妈妈高兴起来。
妈妈给我梳好头发,剥了一个鸡蛋给我,我没要,塞进了妈妈嘴里让她吃。
整整一年,我不记得妈妈回过家。
(劳改农场,妈:右起第4,1960)
09
小妹妹叫妈妈
三妹小蓓出生之后一直由姥姥抚养,已经会走路说话了,还没曾见过妈妈。
妈妈从劳改农场回来,一进门,小蓓和妈妈两人第一次眼光相对,小蓓叫了声“妈妈”
,妈妈很是惊奇,小妹妹怎么认得她?妈妈随即把感激的眼光投向姥姥。(家里相片多
,姥姥常把妈妈的相片给小妹妹看,一遍又一遍地教。)
10
丁香树下听故事
1960年春天景山学校成立,爸爸给我报了名,六岁的我上学了。
同学们多是大院的孩子,但是我每天要从姥姥家坐公共汽车去学校。有一天某老师问起
我住哪,一旁教务长刘老师搭腔:“她是于光远的女儿,爸妈离了婚,妈妈是右派,她
姥姥……”。同班同学多年后还记得我打转的泪珠,我从此不和这刘老师说话。我喜欢
上学,尤其是数学,但是上学最初的几年不太爱说话,我知道我和别人不同。
儿时大家爱听故事,每天傍晚,因为要让姥姥快点儿在丁香树下开讲,吃完饭后孩子们
会积极地洗碗收拾,大家坐小凳子听姥姥编纂她的侠义故事:“十三妹”“七侠五义”
等等好听的。
十三妹她们武艺高强,姥姥一定是希望我们将来有很好的本事,而且勇敢。
善良而不勇敢是没有意义的。
(我,小蓓,姥姥,小康,约1961)
11
二次姻缘
离婚时妈妈只有二十四岁,她单纯、善良、乐于助人,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身体不好
,她成了大家同情的对象:车拉不动,大家会帮着推一把;挖渠挖得慢,你一锹他一锹
,很快也就挖好了。感受到了大家的关怀,妈妈劳累下恢复了些笑容。1960年饥荒恶化
,劳动的强度增加,这时一个同龄的小伙子进入了妈妈的生活:聂宝珣,北京三十一中
历史老师,其父亲为北大历史学家,不知何故被划成了右派。聂叔叔尽自己可能帮助保
护着妈妈,在劳改农场旁边的法庭里,他们结合了。
同一个法庭,一年半之前,妈妈遮掩着隆起的腹部,被迫离了婚。
妈妈怀孕了,饥荒时期在劳改农场生孩子,必须有极大的勇气。妈妈和聂叔叔决定把这
个孩子生下来,这急坏了姥姥和聂老先生。聂老先生注意到儿媳的贤惠和好学,因此几
乎倾家荡产的给她提供营养。聂叔叔相对来说比较自由,每月可以回家一两次,没有聂
家父子,妈妈在那个年代是活不下来的。聂老先生与小孙女生日相同(1961),因此取
名聂祖同,儿子儿媳劳改期间,聂老先生抚养我这个妹妹小同。妈妈怀胎,尽管有聂老
先生相助,农场恶劣的生存环境仍然造成初生婴儿的发育不良。产后身体虚弱,妈妈得
了心包炎被送回了北京,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被安排在女三中地下室种蘑菇。
半个小窗透着一点儿光,潮湿阴冷、黑漆漆的地下室里,只有妈妈一个人。
我在景山学校念书,中午有时会被爸爸接去吃午饭,放学回姥姥家。白塔寺电车站在女
三中门口,我有时就会到女三中地下室找妈妈,帮忙植放菌种。一边干活,一边说话,
也会把爸爸口信转述给她,他们在姥姥家见过面。六一年底妈妈摘了右派帽子,但不允
许教书而被安排在资料室工作。作为摘帽右派,她还得经常写思想汇报。她和聂叔叔的
住处离姥姥家不远,从女三中出来先要经过姥姥家才到她自己的家。小同是聂家宝贝,
聂叔叔对我们很好;聂老先生疼爱儿媳,同时善待我们三个。母亲带我们去过聂老先生
的家,我至今记得他书房中厚厚大大的线装书。
妈妈在资料室工作后,放学路上我们经常能遇到妈妈,一年中约有一半时间,妈妈出门
永远围着一条酱红色的头巾,穿着一件皮外套。1962年我八岁,小康开始上学,我每天
带着她往返学校,我们一下车就会在人群中追寻酱红色头巾,找到就跑上去从后面抱住
妈妈。一开始我们能搂住她的腰,后来达到她的肩膀,最后能用双手蒙住她的眼睛了。
蒙住妈妈的眼睛,要她猜是谁,我们一天天长大,长高了。
12
见面任务
作为最大的孩子头,我第一个任务:从爸爸那儿取来生活费给姥姥。
大约是1962年秋天,爸爸也结婚了。爸爸的家中,我们有了一位孟阿姨:很洋气、不爱
笑、不爱说话。后来,爸爸家的小东妹妹出世了。我带着小康上学,中午饭跑到东四买
小吃,在一次受了骗之后,改到中X部食堂吃午饭。我们和同学一样,有时吃五分钱一
份的大锅菜。两毛钱一份的腔骨熬白菜和西红柿炒鸡蛋算是上好的饭,每个星期一样吃
一次。每个月我和小康星期天会到爸爸家一次,孟阿姨对我们很客气,从来没说过我们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把爸爸那里当作我们的家。
爸爸不来姥姥家了,我多了第二个任务:带小蓓去见爸爸。
中X部大食堂里开出了个小套间:小灶,领导们可以吃到炒菜,孩子们吃不到。爸爸基
本上不来食堂,但偶尔会和几个叔叔来吃饭谈事情,那时爸爸会在大食堂找我,告诉我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带小蓓等他。我们最常见面的地方是大一路的公共汽车站,一般是下
午,爸爸跳下车来抱起小蓓亲一口。分手离开时,我们固定方式是他伸右手,用食指和
中指夹一下我们的鼻子。他有时会从兜里掏出些糖果,有时一支笔,这种见面方式一直
持续到文革开始。
冬天有时很冷,长安街上风很大,脚指头耳朵都快冻掉了,我们数着:一辆,两辆,三
辆……数公车过去了几辆。
我那时还不懂为什么我们见面得这么秘密。爸爸从来不会先到车站等我们,我们得等着
他,他有时迟到,我们的约定是不见不散,他一定会来。不过有时等他等很久,终于他
从车上跳下来,第二辆车一到就匆匆上车走了,像是怕被人看见。间隔不到几分钟,如
果中间放走一辆车,时间就算是长的。1966年五月,中X部的阎王(部级干部)和判官
(处级干部)先被打倒。到了六月,不少同学去串联了。文革开始后,我们呆在姥姥家
,爸爸又经常没自由,找我安排和小蓓见面就变得很少了。再后来我和小康都离开了家
,靠好心人帮忙爸爸和小蓓的见面地点就改在长安街上的国际电报大楼。到他晚年“坐
轮椅,走天下”总也忘不了约上小蓓见个面。
13
妈妈偷偷回家
妈妈在女三中从1966年开始就挨斗,沙坪校长死时她已失去自由,每次放出来回家取东
西,她就会匆匆来看姥姥和我们一眼。
这一次她偷偷回来看我们,也在姥姥梳妆台上放了钱。(离婚后,妈妈每月从微薄工资
中拿出十五块钱放在姥姥梳妆台上)。
妈妈通常只穿白衬衫,没有斑斑点点的衬衫,所以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妈妈受折磨了。
她身上总是看到大块的瘀青,我们看了心疼,她就会轻描淡写的说是血管脆弱,比别人
更容易青紫,反而挨打比较少,别的老师挨的打比她严重的多。当姥姥问起那些人怎么
打人,妈妈就把孩子们支开,不让听。
14
来了小板车
1966年8月某天下午,戴着红袖章的大妈们来了,她们推着小板车,在胡同里挨家挨户
发面粉,指派接待串联的学生人数(例如每家十人)。她们用秤杆,按学生人数派发给
多少斤两的白面粉,告知要给红卫兵做饭吃。
人生一切都是不可预料的命运,街坊大妈派发面粉的时候,正巧大姨家的女儿从沈阳来
了。
表姐她比我大一岁,穿着军装、军帽、袖章、胸章、扎着皮带。看着同龄人走南闯北,
人家正牌老子英雄的红卫兵,威风凛凛、大有作为的样子,令人羡慕。表姐拉了我说“
妳怎么不当红卫兵?”我弱弱地答“妈妈”,她迟疑了一下子(明白妈妈是右派)就不
再说话了。
我们拿了三个盆子接了面粉。看到表姐风尘仆仆的样子,姥姥本想留她在家吃饭,没想
到她一转身就没了踪影。姥姥说“表姐没能在家吃饭,我们蒸一次包子给别的串联孩子
们吃吧,他们太苦了。光是白菜没油不行,妳去买些肥肉吧。”胡同口的肉店五点关门
,我先去买了一块肉,然后把面揉了隔夜发了。
(日后感想:如果表姐没在那关键时刻出现,我们就不会蒸菜肉包子。如果她留下来,
第二天,正牌红卫兵或许可以阻挡乡下杂牌军,姥姥或许不会被打得那么惨。)
15
菜肉包子惹麻烦
第二天一早,我帮姥姥和小姨剁了一大盆白菜拌了一些肉进去,蒸了一百多个菜肉包子
。中午开饭了,包子一抢而光。
听说有包子吃,更多红卫兵从别人家跑过来。因为我们包了包子,别人家吃的是馒头咸
菜,吃了包子的佳木斯六中红卫兵就认定我们是地主、资本家。吃完包子后,他们开始
到处搜,最后翻出一张房契,他们说这是“变天账”。
这帮学生没穿军装,算不上正牌老子英雄的红卫兵,也没有铜扣皮带好抽人,于是拆了
板子打人,跑到附近邻居拿了三四把铁锹、拔了玉米秆,有人开始挖地,有人把玉米秆
折半、抓着头尾成双棒抽人(不知他们乡下孩子是否如此对待牲畜),姥姥的薄衫被打
成一条条挂在背上。
姥爷当时已经在工业学院被审查,家里只有姥姥、小姨、我们三个孩子、还有小姨刚刚
生下十天的小表妹。姥姥被剪了阴阳头,烈日下跪在地上被板子打、被玉米秆抽。比我
大九岁的小姨生完孩子才十天,她也被他们拉出来在烈日下罚跪,婴儿在南房里哭啼没
人管。
看热闹的人说我妈妈是右派,就在附近的女三中,结果一群人跑到女三中把妈妈押来。
据妹妹小康所述,妈妈一进来就自己跪到姥姥身边,看着他们自动“坦白罪行”,他们
下手就减轻了。
我们被命令罚站,家里一切被打碎之后,他们挑破了房子的顶棚,挖开房子里的方砖,
掘地三尺。坑挖得三四尺深,小蓓吓得紧紧攥着我的手,以为要被活埋。姥姥在我和小
康身上藏了钱。自从姥爷被抓走,姥姥就做了最坏的打算,教给我和小康怎么自己想办
法生存,万一发生了什么,别丢了小蓓。那救命钱是绑在我们身上的,我当时真怕他们
搜身,一直在想如果钱搜出来怎么逃,我想我们一定会没命。
(现场示意图)
16
第一次做饭
从中午打到晚上,红卫兵们累了,撤走了,妈妈也被拉走了,姥姥被打得后背血肉模糊
。我和小康搬来床板,放在坑上,让姥姥趴着。中午包子被抢光了,我们一家从早上就
没吃、没喝、没上厕所。姥姥呻吟着,叫我找水給她。红卫兵们喝完水,把暖瓶玻璃杯
也都丢到坑里砸了。我只找到一只搪瓷碗里有点喝剩的水,喂姥姥喝了。姥姥挣扎着叫
我给全家做饭吃。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做饭。我和小康找来一个蜂窝煤炉,火点不着。撕
破的书,打烂的家具比比皆是。我们花了好长时间用书和家具点起了一堆火。幸运的是
在一个罐子里找到了一点米,南房后院夹道棚子里,姥姥有一坛刚刚腌的鸡蛋没被发现
,我们煮了粥和鸡蛋。
那天晚上,姥姥趴在坑上的板子上,我们睡在屋檐下的廊子上。
姥姥卧床不起了。从那天起,我成了整个家庭的顶梁柱,每天往返于牛棚之间传递着亲
人们的消息:姥爷、爸爸、妈妈;去姥爷单位领生活费,煮粥、做饭。小姨父是现行反
革命,不能回家。小表妹没人带,我也得帮忙。带着小康推着竹子小童车,变卖了家里
打烂的东西来贴补家用,把土填回红卫兵在房子里挖的深坑。
爸爸能给姥姥的钱也只有几十块了,幸亏姥姥藏了一些钱,藏在我们这些女孩身上的救
命钱。
17
第一次缝衣
爸爸家的小妹妹小庆这时候快出世了,姥姥让我找出抄家没被拿走得一块花布说“那个
孩子不管怎么说,也是你们同父异母的妹妹,他们现在也遭难了,你帮着我,咱们缝个
小被子,小棉袄吧。”姥姥趴着,缝不了,我的针线活就是这么一针一线开始学的。
爸爸的稿费大多用于买书,他当时有二十几万册藏书,我们也要帮继母把书籍当废纸卖
。他们必须搬家,书只能这么处理。精装书是不值钱的,要把书皮扯掉才能卖。小康跟
着我卖书,我们每天得去卖至少两小车书。只要没看见,小康就躲起来,在那些书消失
之前多看几个字。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度过了1966年。爸爸似乎是选择性记忆,多少年后
他写《文革中的我》,只写了他可以“阿Q”一下、感觉自我胜利的内容。我希望我的
事实陈述可以作为他那本书的补充。
(爸爸的书架从来都是满满的,1993)
18
遭殃的胡同
我从早到晚忙,没有告诉姥姥我看到了些什么,也没有去关心自己家以外的事。直到有
一天,姥姥让我放下手里的活,和我说起其他人。姥姥家住老门牌26号,25号住着小梅
一家。小梅爱跳舞,会用脚尖走路,是我胡同里的小朋友。姥姥一说,我想起很久没有
看到过她了。姥姥让我去找老保姆打听,他的父母被打死了,她不知被谁领走了。姥爷
的弟弟和弟妹住在28号,他们被赶回了沧州老家,说是地主,老家的人说他们饿死了(
没有给他们分粮)。二姥姥很胖,死的时候皮包骨。27号一墙之隔住着王蒙,王潵一家
。他们家的小孩以前和我一起玩,如今谁也不会来往了。
19
老云南白药
妈妈又一次被放出来回家,应该是拿换洗衣服的,被允许的时间有限。看到她的白衬衫
又斑斑点点了,姥姥就让我找出换洗的衣服给她。
妈妈僵硬地慢慢地把衣服脱下来,趴在板子上的姥姥指挥着我,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不知
存了多久的云南白药,姥姥爬不起来,也挣扎着給妈妈清理伤口、涂药。她们叫我去洗
衣服,把我支开好说悄悄话。
我洗了很久,衣服上的血迹怎么也洗不掉。
因为妈妈停留的时间长了些,她没能回到自己家里看小同妹妹就直接回学校了,姥姥叫
我们到她家探视,因为她家大人只剩聂老夫人了。
“不管别人说什么,你们的妈妈是最好的人,你们长大必须帮助她”。姥姥经常告诫“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千万不能学妈妈,她太容易被害了”。
http://mp.weixin.qq.com/cgi-bin/readtemplate?t=tmpl/cpc_tmpl#1567246383.png
20
粮票的牵挂
妈妈每个月都会回家拿粮票,如果过了一段时间没取,姥姥会很担心,但是那个时候我
们没有妈妈学校里的信息。
我们常用的白塔寺公车站就在女三中附近,我们想进去探探消息,可是门口挂着“女三
中革命委员会”的大红字牌,还有红卫兵出没,徘徊了几次也不敢进去。
(姥爷和姥姥,约1955)
21
石榴花落
女三中革委会来人时,小蓓一个人拿小铲子正在院子里挖土,我和小康不在家。小蓓说
,那一天她一直在院子里蹲在地上挖土。来人还没说话,她已经知道妈妈没了。骨灰不
让留,聂叔叔偷偷抓了一把带回家。去年我们安放妈妈骨灰时,吃惊地发现聂叔叔冒险
留下的竟然是那么少,只有一个指甲盖那么大。
不出一个月,八月某一天,在七机部工作的年仅29岁的小姨父也死了。小姨没能见上丈
夫最后一面,连骨灰都没见到,那天小姨家的小表妹刚满两岁,她还没来得及叫爸爸。
那时聂叔叔也被整,聂老先生文革前已经去世,由聂老夫人带着小同妹妹,姥姥经常派
我们去打听。她关心所有的后辈,姥姥就像老母鸡一样,我们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被
她呵护着,在她的臂膀下学会做人。冬天早上,姥姥蹲在地上用一双铁筷子从炉渣中挑
出没有烧干净的煤核。把我们的衣服穿在烟囱上弄暖和了再叫我们起床。她非常节俭,
但是从来不让我们缺少任何学习用品。我们三人学习成绩都非常好。姥姥收留的智障女
孩,她也教会识字,再帮着找工作和对象生下孩子。
姥姥爱我们,她关心身边所有的人,自己却从来一无所求。至于那棵石榴树,姥姥说看
到了几次白影子,她女儿(我妈妈)的影子。一个动荡时代的影子,石榴花落,来年开
否?
(妈妈,约1954)
22
宁夏与陕北
后来我去陕北安塞插队(1969),爸爸蹲五七干校,我去宁夏看他,帮他养猪、种旱稻
。看到他养的猪又肥又大,我跟他说陕北的土猪长不大养不肥,要是能改良就好了。
爸爸送我他“四清”穿过的大棉袄和一些植物种子,这些东西后来发挥了作用。植物种
子种出了大冬瓜,附近农民都来观摩“科学农业”。当时爸爸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0元,
不知他如何省吃俭用才攒了30元买了两头小白种猪,带小猪到陕北的过程十分艰难,遇
到大雪封山等困难,路上走了十天。后来,方圆几十里就有小猪后代。
妈妈的经历无疑地影响了我,姥姥的告诫“防人之心不可无”,诚然不错。但是,防范
别人费心机,我们不如珍惜周遭善良的人,例如妈妈一生没有害过人,至少到死也没有
害人的机会和念头。动荡期间,有些被害者本身也是加害者,但是妈妈是一个纯纯粹粹
的受害者。
(陕北插队,我:右起第二,1971)
23
合影缺一人
爸爸晚年告诉我妈妈死前几个星期,他们见过面,他知道清理阶级队伍,妈妈会再次遇
到风险,但他没想到是诀别。爸爸有机会回家一次,结果他去了白塔寺。我无论如何想
不出来他和妈妈是怎样取得联系的。爸爸说他买了几个包子,在学校旁边名叫罗圈胡同
的隐蔽胡同里和妈妈见了面。妈妈买了两根冰棍,他们钻进小胡同转了半个多小时。他
说的时候哭了。
我有时觉得爸爸对不起妈妈,但又常常觉得他实际很可怜,被迫和自己心爱的人分了手
,自己的女儿不能公开承认,我心里埋怨他懦弱。爸爸看上去是一个极为乐观的人,一
个停不住的大忙人,其实他心里埋藏了别人无法想象的苦痛。他不能停,只有工作才能
让他忘却,他心里某一处伤痛是不能触碰的,他尽一切可能封存。
爸爸八十多岁第一次脑血栓之后,悄悄问过我几次妈妈的生日,他说他想不起来了。怕
我误解,为了说明这是生病造成的,他专门去问住院在他隔壁的曹禺。”你太太生日是
什么时候?“曹禺回答不出,过了两天才想起来。曹禺的糊涂他和我说了多遍。
这几天清理老照片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我们姊妹三人和爸爸的一张合影,这是一张在西
四北大街照相馆拍的照片,拍照的时间是1968年九月,妈妈死后不久。我们怎么也想不
起来爸爸怎么来的,我们怎么去的照相馆,他和姥姥当时说了什么。这一次他没有顾忌
什么,他跟亡故前妻的女儿们照了相。
(1968)
24
结语
作为于光远五个女儿中最年长的一个,我讲了我们家的故事。每个人知道的只是极小的
历史片断和表面看去不好解释的现象,我们身处的不同的地位和年龄,同样的事件在我
们的心灵上刻下了不同的痕迹。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从前的老北京 是个养穷人的地方 不至于让人绝望(组图)在武汉工作的30岁小康收入家庭,每年赴美观光一次
有人总是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治安良好这在天津就是小康了对于30岁小家庭来说
70后心目中的日本高中的时候,我的宿舍一共十二个人
我老当年的最爱高密炉包 (转载)
zt 姥姥是我的上帝延安曾有个“洛杉矶托儿所”
王蒙:我目睹的中华民国毛时代为何没有假疫苗毒奶粉
方便面儿子的一张照片抗战时延安女青年如何成功避孕?
人民网大赞胡锦涛不念全文 五点传递“务实”新风美国人的暖气热水开支真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妈妈话题: 姥姥话题: 爸爸话题: 小蓓话题: 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