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中国高新产业城市布局
相关主题
张高丽亲自解读雄安新区:集聚科研院所,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广东新兴产业战略格局分析 小日本和棒子要悲剧了
多家央企发声,坚决支持雄安新区建设。胡锦涛扯淡-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篇没说清楚
一线限人口,雄安分北京,二线春天来到路透社:中国或削减战略新兴产业投资
专家:雄安或成“中国硅谷”发改委否认即将出台十万亿战略新兴产业一揽子政策
影帝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务院决定
04年以来的大国斗争回顾(5)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9月开始公布
TG十二五强攻五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务院发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wsn们,你们都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里吗搞垮蒙牛和伊犁牛奶的背后: 中国转基因牛奶内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产业话题: 迁移话题: wind话题: 制造话题: 天风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2
发帖数: 632
1
过去三年,中高端制造业(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向地理纵深发展,不同程度
地出现了从沿海向中部区域的核心城市迁移的特征。
产业迁移促使中部核心二线城市崛起,形成以新兴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基础,比如合肥
的中科系,郑州的富士康系,武汉的光谷系,西安、成都、贵阳的半导体、电子、光电
产业等。
产业迁移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税收、基建等方方面面的提升,进而对人口流动、房
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正在发生的产业大迁移类似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制造业南迁和南部“阳光地带”
崛起。
中国中西部核心地区依托特定的工业基础和日益通达的高速交通网络,承接东部的产业
迁移,使得就业本地化和人口流动率下降成为长期趋势,并带动本地房价和消费基数的
成长,从而吸引更多人口和相关产业链迁移至本地,形成“产业迁移—人口流动—经济
发展”的良性闭环。
这次,我们从产业的角度观察中国各产业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数据依然是16041家包
括A、H、美股、新三板的中国上市公司。
01
传统制造:不是转移而是出清,区域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
我们首先观察了汽车制造、化肥与农用化工、多元化工、钢铁、煤炭、化纤、纺织等传
统制造业,整体来看,这些行业经历的不是迁移,而是出清。
一方面,传统制造的区域集中度提升,向着具有成本和效率优势的地区集聚,强者恒强。
另一方面,那种“低端制造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说法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推断,沿海
地区也有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不高的地区,这些并不是产业迁移的必要因素,产业迁移的
发生是多方面的结果。
在第三部分的分析中你会看到,向内陆迁移的产业不是低端产业,而是中高端产业。
汽车制造仍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中国汽车制造的中心仍然在上海,上海的汽车制造上市
企业收入占全国将近一半,其他区域的汽车制造集中度也进一步提升。
北部区域从东三省(主要是长春、沈阳)向河北、北京集聚,中部区域向湖北、重庆集
聚,南部区域向广东集聚。目前汽车制造已经跃升至湖北第一大产业(东风),也是河
北(长城)、广东(广汽)的支柱产业之一。
新能源车属于新兴制造,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即将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成本结构和
供应格局,但是整车制造这个传统产业仍然是强者恒强,向优势区域集聚。
图1:2014-16,汽车制造的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化工(化肥与农用化工、多元化工)整体上是由南向北聚集。
东部沿海的山东、河北、江苏,以及西部的青海是化肥与农用化工的主要生产地,集中
度进一步提升。
多元化工集中分布在山东、湖南、长三角地区,也展现出区域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的
特点。
图2:2014-16,化肥与农用化工的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3:2014-16,多元化工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钢铁的产能分布很明显受到了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的影响,环京一带的河北、山西、山东
和成本较高的西南、华南地区经历了产能出清,钢铁行业整体向生产效率较高的江苏(
沙钢)和中部腹地(马钢、华菱、新余钢铁)聚集。
煤炭经历了和钢铁类似的去产能,从环京一带向以煤炭为支柱的内蒙古、山西集聚。
图4:2014-16,钢铁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5:2014-16,煤炭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化纤也出现了明显的区域集中度提升。
东三省的化纤向辽宁集聚,辽宁是东三省重要的化纤生产基地,化纤也是其十大产业之
一。
中东部地区,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区的化纤产出占比下降,产出向占比最高的
浙江集聚。
化纤是浙江前五大产业,强者恒强的特征明显。
纺织也是向优势地区如浙江、江苏、河北等集聚。
长三角地区在化工化纤、纺织等领域的产业链完备,具有全面优势。
图6:2014-16,化纤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7:2014-16,纺织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02
服务业:一线城市高房价下的制造业空心化和消费型社会
虽然前面提到“中国汽车制造的中心仍然是上海,汽车制造也是广东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整体上看,一线城市的产业结构已经表现出制造业的空心化和中高端服务业的集中
化。
2014-16年,北京占比上升最快的产业是建筑工程、互联网、金融;广东占比上升最快
的是房地产、保险、互联网;上海占比上升最快的是房地产和互联网。
2017年,北上深三个城市的服务业产出占比均超过了60%,其中北京的服务业产出占比
已经达到了81%,上海和深圳分别是69%和61%。
一线城市上市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服务业主要是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电信服务等。
图8:多元化保险行业分布,北京、广东、上海占3/4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9:房地产开发行业分布,遍地开花但北上广集中度最高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10:互联网软件与服务分布,北京上海广东占90%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11:2016年互联网零售分布—北京上海广深浙江占全国九成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一线城市的高服务业占比和高房价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吸引了高学
历高收入的人才聚集,高收入推升了房价,抬高了产业成本(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
对低附加值的中低端制造业形成挤出,促使产业结构向更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制造和
中高端服务业聚集。
2014年,华为将手机业务从深圳迁至东莞,2016年又将企业数据中心迁至东莞,原因是
深圳房价太高了,高成本促使华为向东莞转移。
华为代表了中国通信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准,尚不能承受高房价的挤压,反映出中国一线
城市在高房价压力下的服务业集中化和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
中国一线城市的最终产业发展形态可能类似于纽约和东京,成为一个服务型和消费型社
会,纽约和东京的服务业占比GDP分别为71.5%和88.8%。
表1:北京上海vs东京首尔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12:高房价和高服务业占比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资料来源:WIND,2017年12月样本住宅平均价格,天风证券研究所
03
新兴制造业:向地理纵深发展,中西部核心二线崛起
华为从深圳部分迁往东莞并非个例。
过去三年,中国的新兴制造业(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从
一线(北京、上海、广东)向中部核心城市聚集的现象。
当然,这些产业并不都像华为一样是迁移过去的,有些产业本身就在中部地区有深厚的
基础,但结果都一样,就是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正在中部区域的核心城市崛起。
过去三年,半导体制造和通信制造从环京、上海、广东向中部腹地以及江苏聚集。
半导体是江西的支柱产业,南昌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
陕西是国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
和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
江苏的半导体产业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国营第七四二厂、苏州半导体厂、常州半
导体厂、南京半导体厂等,形成了从IC设计到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再到材料配套的半导
体产业完整链条。
通信设备行业整体向受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技术资源优势的地区集聚。
湖北是重要的通信设备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光谷”。江苏拥有
中国光电通信领域最大的集成商亨通光电。
山东大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半导体照明、高频频率器件、光通信器件等新型电子
元器件产品,歌尔股份是全球微电声领域领导厂商。
浙江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形成千亿级电子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群。
合肥是芯片、半导体、电子元件生产基地,09年京东方就在合肥上了6代线,去年京东
方的10.5代线也在合肥投产。
图13:2014-16,半导体制造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14:2014-16,通信设备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15:2014-16,电子元件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新兴制造的集聚方向和地方政策、工业基础、区位优势的匹配度高度相关,例如合肥的
中科系、武汉的光谷系、郑州的富士康系、以及成都西安的科研和半导体产业等。
合肥重点扶持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核心基础产业,以及软件、5G等核心信息技术。
武汉重点扶持光纤通信产业,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是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
郑州围绕着富士康作配套,搭建电子制造的产业链集群,建设五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
地。
西安将半导体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
贵阳重点扶持电子元件产业,大力推动与英特尔、戴尔等国际龙头企业的合作。
新兴产业在中部核心二线城市的不断集聚,又促使这些地区进一步开放人才引进政策和
落户政策以吸引人才配套,这些政策起初是小步慢走,但最近开始愈演愈烈,演变成二
线城市的抢人大战。
比如成都、西安、郑州、长沙放松了针对大学生、高级技能人才、投资纳税者的落户条
件,西安、成都、郑州、合肥推出了针对高端人才的引进补贴政策,武汉、长沙推出了
青年创业基金等。
同时,中部核心二线城市的新兴产业崛起离不开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布局,每日经过郑
州的高铁班次有409次,武汉327次,合肥237次,西安214次,从各省“十三五”规划中
也可以看到未来五年中西部各省的高铁通车里程继续排名靠前。
图16:“十三五”省市高铁通车里程统计规划(公里)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04
产业迁移对房价、人口流动和区域消费影响深远
产业迁移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地理分布,也对中国的人口流动、区域消费力和房
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产业迁移的第一个影响体现在了房价上。
过去三年,那些承接了高附加值产业迁入的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房价增速更高。
我们列举了七个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和七个东部沿海二线城市在2014-17年的房价涨幅
,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的整体涨幅更高。
沿着这个趋势,未来有高附加值产业迁入优势的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可能与
一线和东部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持续分化。
图17:2014-17房价增速:中部二线(蓝)VS 沿海二线(橙)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产业迁移的第二个影响体现在了流动人口下降和就业本地化这两个变化上。
中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都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和沿海地区流动。
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开始下滑,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本地就业。
东部和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部分弥补了劳动人口下降的不足,中西部地区承接了来自东
部和沿海地区的中高端产业迁移和劳动人口回流,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的经济增长进一
步吸引劳动力本地化就业。
图18: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亿)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产业迁移的第三个影响体现在了二线城市群的整体消费提升上。
人口回流和就业本地化的直接结果是中部二线城市群的消费主体扩大了,并且随着高附
加产业在这些地区的占比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也在慢慢提高,消费主体的扩大和
消费能力的提升是我们观察到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服务业和零售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2013年至今,虽然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逐年下降,但中部核心二线城市的社零增速
从2016年以来是回升的。
图19:中部核心二线城市社零增速从2016年开始反弹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05
中国产业大迁移的美国模板
今天中国制造业向纵深地带迁移,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吸纳新兴产业、争夺人才的这个
过程,几乎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制造业南迁和南部崛起的历史重演。
二战后,美国传统工业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为了增强竞争力,位于东北部和中央北部的传统工业部门开始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进行自
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容纳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相对过剩的劳动人口大
大增加,这使得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成为可能。
美国的南部和西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地带,是发展新兴工业的理想地区。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南部地区开始承接东北部及五大湖区制造业带的产业和人口迁
移。
人口流动和产业迁移带动了美国南部地区的经济和房价水平增长。
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新兴产业的布局,昔日被贴上贫困落后、种族歧视、人口外流等标签
的南部地区,逐渐成为了美国三大工业区之一的南部工业区,后来被称为美国的“阳光
地带”。
70年代后美国南部地区逐渐建成的高速公路网为南部工业区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
施保障。
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占当时全球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
另外,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杰克逊维尔-迈阿密铁路线路,中部平原的芝
加哥-圣路易斯-孟菲斯-新奥尔良铁路线路,东北-西南方向的纽约-费城-亚特兰大-新
奥尔良铁路,布法罗-孟菲斯-休斯敦铁路,都明显改善了南部制造业带的对外交通条件。
铁路网和全美高速公路网的建成提升了南部工业区的对外运输能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
通使得要素和产品流动成本下降,带动制造业向南部地区迁移。
图20: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大迁移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21:美国南部地区的人口、GDP在70年代后增长迅速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真正让南部工业区崛起的并不是传统工业,而是新兴工业,比如电子、石油化工、飞机
制造、核工业、航空航天等。
新兴工业在“阳光地带”落地生根并发展,其中发展较快的是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和
南部的得克萨斯州,这一地带形成了诸多以新兴产业为主的新工业中心,例如休斯敦、
达拉斯、亚特兰大、旧金山、洛杉矶等。
依托知识、技术发展的新兴工业如电子、航空航天(飞机、导弹、人造卫星)、核工业
、半导体等要求高科技素质的劳动者,核电技术和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又可使工业摆
脱能源地域限制,因而在美国西部、南部一些科学、教育中心形成了电脑信息产业的生
产基地。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附近圣克拉拉谷地“硅谷”,集中了斯坦福大学等众多高等
学校及八千多家高技术公司,生产全美1/3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也是世界电子工业的巨
头。
合肥的中科系、武汉的光谷系、西安的军工电子系,均与之相似。
美国西部、南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使这一地带采油业和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享有“世界石油之都”的称号,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加工、石油化学
、基本化学工业中心,内陆的达拉斯——沃斯堡被称为美国的“石油首府”。
新原料、燃料的开发和利用,也带动了其它工业部门的发展,如飞机制造、汽车工业、
造船工业和一些轻工业。
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就将740亿美元军事拨款的60%倾注到这一地区,建立了强大的
军火工业以及航空、原子能和电子等相关工业。
二战后,南部工业区的核武器、导弹、军机制造、造船(航空母舰、核潜艇)、坦克制
造等军工业的发展都领先北部地区。
另外与前苏联的空间技术竞赛也促使政府大量拨款于南部的航天中心和卫星发射场(如
休斯敦的航天中心),从而使新兴工业在西部、南部迅速发展。
西部的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达拉斯—沃斯堡,都是著名的飞机制造中心。
所以,美国南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绝不是东北部地区传统工业的简单转移,而是劳动力
迁移结合各地特有资源禀赋后的再创业、再出发。
与美国南部地区的崛起相似,中国中西部经济带的工业发展,也离不开丰富的能源原材
料资源和国防科工基础。
我们在报告中指出:“中西部经济带和中部地区平行,分布了中国重要的农业资源、能
源原材料资源。
更重要的是,这个地区继承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留下的大量工业制造基础和
国防科工资源。
如成都主要接收轻工业与电子工业,贵阳主要接收光电工业等”。
今天中国正在进入区域发展再平衡、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集聚的新阶段,这也是产业
迁移和产业转型的彼此协调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把旧产业从东转到西,实际上旧产业并没有转移,只是在出清过程
中向高效率低成本地区集聚。
真正发生了产业迁移的是新兴产业里的中高端制造,这也是各地再创业的过程。
产业迁移的发生是多方面的结果,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并不是产业迁移的必要
因素。
基础设施、工业基础、科研教育政策等特定资源禀赋更加重要,一旦时机配合,产业布
局的再平衡就会出现。
中国产业大迁移,始于制造业,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税收、基建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进而对人口流动、房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
70年代美国开始从北到南的产业大迁移后,美国的新兴制造业、消费零售和服务业在80
年代前后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随着中国新兴产业持续向地理纵深发展,未来十年的中国在消费、服务、中高端制造上
的潜力不可估量。
w********2
发帖数: 632
2
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把旧产业从东转到西,实际上旧产业并没有转移,只是在出清过程
中向高效率低成本地区集聚。
真正发生了产业迁移的是新兴产业里的中高端制造,这也是各地再创业的过程。
w********2
发帖数: 632
3
我们在报告中指出:“中西部经济带和中部地区平行,分布了中国重要的农业资源、能
源原材料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个地区继承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留下的大量
工业制造基础和国防科工资源。如成都主要接收轻工业与电子工业,贵阳主要接收光电
工业等”。
w********2
发帖数: 632
4
铁路网和全美高速公路网的建成提升了南部工业区的对外运输能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
通使得要素和产品流动成本下降,带动制造业向南部地区迁移。
w********2
发帖数: 632
5
中部核心二线城市的新兴产业崛起离不开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布局,每日经过郑州的高
铁班次有409次,武汉327次,合肥237次,西安214次,从各省“十三五”规划中也可以
看到未来五年中西部各省的高铁通车里程继续排名靠前。
w********2
发帖数: 632
6
新兴制造的集聚方向和地方政策、工业基础、区位优势的匹配度高度相关,例如合肥的
中科系、武汉的光谷系、郑州的富士康系、以及成都西安的科研和半导体产业等。
合肥重点扶持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核心基础产业,以及软件、5G等核心信息技术。
武汉重点扶持光纤通信产业,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是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
郑州围绕着富士康作配套,搭建电子制造的产业链集群,建设五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
地。
西安将半导体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
贵阳重点扶持电子元件产业,大力推动与英特尔、戴尔等国际龙头企业的合作。
w********2
发帖数: 632
7
所以王尼说的杭州把老旧产业往中西部搬的想法就是个joke。大家都不傻。
w********2
发帖数: 632
8
过去三年,中国的新兴制造业(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从
一线(北京、上海、广东)向中部核心城市聚集的现象。
当然,这些产业并不都像华为一样是迁移过去的,有些产业本身就在中部地区有深厚的
基础,但结果都一样,就是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正在中部区域的核心城市崛起。
过去三年,半导体制造和通信制造从环京、上海、广东向中部腹地以及江苏聚集。
半导体是江西的支柱产业,南昌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
陕西是国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
和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
江苏的半导体产业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国营第七四二厂、苏州半导体厂、常州半
导体厂、南京半导体厂等,形成了从IC设计到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再到材料配套的半导
体产业完整链条。
通信设备行业整体向受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技术资源优势的地区集聚。
湖北是重要的通信设备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光谷”。江苏拥有
中国光电通信领域最大的集成商亨通光电。
山东大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半导体照明、高频频率器件、光通信器件等新型电子
元器件产品,歌尔股份是全球微电声领域领导厂商。
浙江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形成千亿级电子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群。
合肥是芯片、半导体、电子元件生产基地,09年京东方就在合肥上了6代线,去年京东
方的10.5代线也在合肥投产。
w********2
发帖数: 632
9
2014年,华为将手机业务从深圳迁至东莞,2016年又将企业数据中心迁至东莞,原因是
深圳房价太高了,高成本促使华为向东莞转移。
华为代表了中国通信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准,尚不能承受高房价的挤压,反映出中国一线
城市在高房价压力下的服务业集中化和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
w********2
发帖数: 632
10
整体上看,一线城市的产业结构已经表现出制造业的空心化和中高端服务业的集中化。
2014-16年,北京占比上升最快的产业是建筑工程、互联网、金融;广东占比上升最快
的是房地产、保险、互联网;上海占比上升最快的是房地产和互联网。
2017年,北上深三个城市的服务业产出占比均超过了60%,其中北京的服务业产出占比
已经达到了81%,上海和深圳分别是69%和61%。
一线城市上市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服务业主要是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电信服务等。
相关主题
04年以来的大国斗争回顾(5)广东新兴产业战略格局分析 小日本和棒子要悲剧了
TG十二五强攻五大高端装备制造业胡锦涛扯淡-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篇没说清楚
wsn们,你们都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里吗路透社:中国或削减战略新兴产业投资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w********2
发帖数: 632
11
一线城市的高服务业占比和高房价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吸引了高学
历高收入的人才聚集,高收入推升了房价,抬高了产业成本(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
对低附加值的中低端制造业形成挤出,促使产业结构向更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制造和
中高端服务业聚集。
w********2
发帖数: 632
12
在第三部分的分析中你会看到,向内陆迁移的产业不是低端产业,而是中高端产业。
在第三部分的分析中你会看到,向内陆迁移的产业不是低端产业,而是中高端产业。
在第三部分的分析中你会看到,向内陆迁移的产业不是低端产业,而是中高端产业。
w********2
发帖数: 632
13
汽车制造仍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中国汽车制造的中心仍然在上海,上海的汽车制造上市
企业收入占全国将近一半,其他区域的汽车制造集中度也进一步提升。
北部区域从东三省(主要是长春、沈阳)向河北、北京集聚,中部区域向湖北、重庆集
聚,南部区域向广东集聚。目前汽车制造已经跃升至湖北第一大产业(东风),也是河
北(长城)、广东(广汽)的支柱产业之一。
新能源车属于新兴制造,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即将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成本结构和
供应格局,但是整车制造这个传统产业仍然是强者恒强,向优势区域集聚。
P**4
发帖数: 923
14
都是扯淡的。因为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不接受,本国市场消化不了,企业税负高,
人工成本和用地成本节节攀升。建成之日就是亏损开始之时
至于所谓的创新,政府主导的产业创新政策注定失败,因为技术创新是不可预测的。
w********2
发帖数: 632
15
中国中西部核心地区依托特定的工业基础和日益通达的高速交通网络,承接东部的产业
迁移,使得就业本地化和人口流动率下降成为长期趋势,并带动本地房价和消费基数的
成长,从而吸引更多人口和相关产业链迁移至本地,形成“产业迁移—人口流动—经济
发展”的良性闭环。
w********2
发帖数: 632
16
过去三年,传统产业并没有发生迁移,而是在出清过程中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区集聚。
过去三年,中高端制造业(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向地理纵深发展,不同程度
地出现了从沿海向中部区域的核心城市迁移的特征。
产业迁移促使中部核心二线城市崛起,形成以新兴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基础,比如合肥
的中科系,郑州的富士康系,武汉的光谷系,西安、成都、贵阳的半导体、电子、光电
产业等。
w********2
发帖数: 632
17
中国一线城市的最终产业发展形态可能类似于纽约和东京,成为一个服务型和消费型社
会。
哈哈
b*******8
发帖数: 37364
18
希望江西不要对半导体公司关门打狗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过去三年,中国的新兴制造业(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从
: 一线(北京、上海、广东)向中部核心城市聚集的现象。
: 当然,这些产业并不都像华为一样是迁移过去的,有些产业本身就在中部地区有深厚的
: 基础,但结果都一样,就是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正在中部区域的核心城市崛起。
: 过去三年,半导体制造和通信制造从环京、上海、广东向中部腹地以及江苏聚集。
: 半导体是江西的支柱产业,南昌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
: 陕西是国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
: 和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
: 江苏的半导体产业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国营第七四二厂、苏州半导体厂、常州半
: 导体厂、南京半导体厂等,形成了从IC设计到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再到材料配套的半导

w********2
发帖数: 632
19
过去三年,传统产业并没有发生迁移,而是在出清过程中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区集聚。
过去三年,传统产业并没有发生迁移,而是在出清过程中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区集聚。
过去三年,传统产业并没有发生迁移,而是在出清过程中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区集聚。
王尼你又错了。
w********2
发帖数: 632
2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雄安新区,被赋予中国高质量发展引擎的地位。未来,
在这里将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翻阅《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超
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IPv6率先布局”等内容均被
写入。目前已有100多家高端高新企业落户雄安,创新资源向新区加速聚集。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
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
要》还提出了38个主要指标,如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高速宽带标准千兆入户
、万兆入企等指标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连日来,记者深入雄安新区各个高新企业,探
寻未来雄安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脉络。
雄安新区容城县容和塔西边,雄安达实智慧展厅的标牌异常醒目。作为国内智慧城
市及物联网应用领域的领先企业,深圳达实快速布局雄安,设立雄安达实,成为公司的
北方总部。雄安达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麟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将在雄安开展智
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多项业务,而这些都与雄安新区的规划发展高度吻合。
陈麟说,一个高科技企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两个因素非常重要:第一,希望未来
能够有更好的研发平台,研发出更好、更尖端的产品;第二,希望有更好的应用平台,
把研发成果更好地应用在社会当中,为社会创造效益,同时企业也获得成长的机会。
雄安达实集成2万多个物联网传感设备,成功为“雄安城建第一标”——市民服务
中心实现绿色节能。陈麟说,绿色发展是雄安的主基调,科技将把口号变为现实,“尤
其是在北方地区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如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我们要参与的雄
安的一个重点任务。我们的目标就是帮这座城市建好一种建筑,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降低温室效应,给城市带来绿色的影响。”
雄安新区好像一张白纸,高新技术首先在这里起笔绘图。在雄安新区管委会办公地
奥威大厦,刷脸进出办公区、刷脸会议签到、刷脸购物结账,新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眼神科技集团雄安事业部总经理陈东介绍,这个产品事实上是基于人脸身份识别的叫
做物理出入控制的一套系统,目前已经全部交付完毕,且设备运行良好,用户体验也不
错。陈东透露,五月份在市民中心可能会面向公众开放更大范围的展示或体验。
陈东告诉记者,眼神科技是北京中关村首批与雄安新区签署战略合作的12家企业之
一,未来雄安版块将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建一个生物识别中央研究院,并且正在
密切跟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一个国家级的称号。”
正如陈东所说,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落地雄安在未来几年将迎来高潮。根据《河北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河北将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
学、麻省理工学院、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雄
安新区布局建设信息网络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国防科技高端实验室、国
家细胞中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太赫兹
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超材料研究院等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未来产业研究院。
在雄安的科技创新大军中,中小型科技公司最具活力。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细胞,积
聚起来为创新雄安提供永不枯竭的生命动力。雄安绿地双创中心运营经理王久爽告诉记
者,中心正式运行一个多月,就有34家来自北京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入驻,“我们不断
在北京引一些科技型企业,现在其中有25家是做科技相关的,有几家投资的,还有做新
兴服务的,我们就是定位在科技这块。”
雄安承载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
经验,高端高新将是新区产业最显著特点。在雄安这块土壤上,要让高端高新产业落地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离不开创新开放的政策环境。为此,河北省在土地、财税
、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将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王久爽说,这是眼下创
新科技型企业最关心的事情,政府多出台一些好的政策,企业才会有动力入驻,规划纲
要虽然发布了,但政策还是要加快部署。
相关主题
发改委否认即将出台十万亿战略新兴产业一揽子政策国务院发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 详解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务院决定搞垮蒙牛和伊犁牛奶的背后: 中国转基因牛奶内幕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9月开始公布超级工程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w********2
发帖数: 632
21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我国将加快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国
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发挥城市群、城市圈的高端引领和支撑带动作用
。目标是健全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布局,培育创新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王慧表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
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创新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国家自主创新
体系中,城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带动作用、传承作用和示范作用。
为了将城市圈增长极效用发挥到最大,有权威人士透露,城市群发展要求各创新主
体开放联动和区域内创新资源融合共享,这也意味着需从顶层设计等着手。“我国将加
强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进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出台支持雄安新
区开放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以点带面再形成带。”上述人士表示,例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城
市带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发展,呼包鄂城市群打造为京津冀拓展区,长
三角带动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带动泛珠三角,形成增长点、增长带,最后真正成为增长
极。
我国都市“创新圈”已有显现。此前,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提出,拟联动打造“长三
角创新圈”。长三角创新圈是我国科教资源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城
市群之一,其中上海、合肥是国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南京是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
试点城市,杭州打造数字经济城市。长三角城市年研发投入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
的30%以上,拥有普通高等院校约350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
300家。
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创新圈”的空间布局将围绕“一圈一核三城多点”。其中,
“一圈”即依托沪宁合、合杭高速铁路、G42 G50 G60高速公路、长江中下游航道、
区间航空航线等立体交通体系,通过沿线城市创新要素交流融合、紧密合作形成的互利
共赢、共同发展的创业生态圈;“一核”即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龙头
核心;“三城”即南京、杭州、合肥等三个区域双创中心城市的辐射联动;“多点”圈内
更多城市,打造世界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科创中心城市群、国家自主可控产业策源地和全
国区域协同创新和发展示范区。
预计未来“长三角创新圈”将向西加强与武汉、重庆、成都等长江沿线若干节点城
市合作,带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创新圈”,联动构建东西联动、各展所长的全方位创新
发展一体化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方面,此前中科院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透露,中科院正在积极参与推
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约132亿元资金已经或即将“聚集”到广东
,建设多个大科技工程。
北京方面,北京市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将强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其
中,将建立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用好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在京高校建设世
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前沿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水平。
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快培育量子信息、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国家实验室,主
动做好配套服务。
“创新将有效带动城市群、城市带的高速增长。”前述有关人士表示,正因为创新
对区域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我国除了继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的同时,将重点推进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通过发挥国家高新区先发优势,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新增长点。
同时,我国将研究制定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机
制,加强政策先行先试。上述人士指出,高新区将加强做实做厚里子,切忌重面子、轻
里子,使其真正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报告指出,创新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当前我
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必然给传统劳动密集型
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
和新市场,孕育新模式和新动力,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臧红岩博士表示,区域经济增长在工业革命之后主要
经过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阶段。在创新驱动阶段,国家的创新
和竞争优势处于巅峰状态。区域经济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竞争力
的决定性因素,培养新动能是区域经济保持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
“通过区域科技创新提高区域竞争力,最大限度提高科技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
,有限整合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先进生产要素。”臧红岩说。
w********2
发帖数: 632
22
晚了,海归人才买不起房子了。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我国将加快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国
: 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发挥城市群、城市圈的高端引领和支撑带动作用
: 。目标是健全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布局,培育创新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
: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王慧表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
: 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创新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国家自主创新
: 体系中,城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带动作用、传承作用和示范作用。
: 为了将城市圈增长极效用发挥到最大,有权威人士透露,城市群发展要求各创新主
: 体开放联动和区域内创新资源融合共享,这也意味着需从顶层设计等着手。“我国将加
: 强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进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出台支持雄安新
: 区开放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c******r
发帖数: 2306
23
很多世界级城市其实都不是科技中心。他们的地位是历史积累和地理位置造就的。
像纽约,洛杉矶,伦敦这样的,你西雅图奥斯丁硅谷很难超越。 人家纽约不要亚马逊
,50年后纽约还是美国第一大城市。
中国也是这样。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是门户,他们的地位是很难撼动的。
内陆的城市必须要在产业高科技方面做得好才能出众。 但你做得好,并不一定就会挑
战一线城市。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一线城市的最终产业发展形态可能类似于纽约和东京,成为一个服务型和消费型社
: 会。
: 哈哈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搞垮蒙牛和伊犁牛奶的背后: 中国转基因牛奶内幕影帝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
超级工程04年以来的大国斗争回顾(5)
占领新兴产业制高点 则旧产业传檄而定TG十二五强攻五大高端装备制造业
10年后国内投资兴建养老院,是不是又一新兴产业?wsn们,你们都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里吗
张高丽亲自解读雄安新区:集聚科研院所,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广东新兴产业战略格局分析 小日本和棒子要悲剧了
多家央企发声,坚决支持雄安新区建设。胡锦涛扯淡-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篇没说清楚
一线限人口,雄安分北京,二线春天来到路透社:中国或削减战略新兴产业投资
专家:雄安或成“中国硅谷”发改委否认即将出台十万亿战略新兴产业一揽子政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产业话题: 迁移话题: wind话题: 制造话题: 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