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d 发帖数: 9770 | 1 原创: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文 | 谌旭彬
2019年1月2日,应日本时事通信社的请求,瑞典皇家科学院向该机构解密了川端康成
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档案资料。这份档案,“公布了被提名者、短名单(the
short list)和选拔过程”。
图:日本媒体申请公开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档案资料
据时事通信社的报道,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总数为83人,获提名的日本作家,
除川端康成外,还有小说家三岛由纪夫和诗人Junzaburo Nishiwaki。最终候选名单里
有六位候选人,除川端康成外,还有英国诗人W.H. Auden、法国作家Andre Malraux、
爱尔兰剧作家Samuel Beckett等人。当中并无传言已久的中国作家老舍。①
另据NHK网站的报道,诺奖委员会负责人高度评价了川端康成,“文件还说他推荐的第
一选择是Malraux,其次是Auden,然后是川端康成”,但最终的获奖者是川端康成。
图:档案显示,当年排在推荐第一位的是法国作家Andre Malraux
这一信息,与中文知识界流传多年的“老舍与1968年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说法,大相
径庭。
自80年代起,老舍之子舒乙曾多次说过类似意思的话:“1968年……瑞典人……经过投
票准备授奖给他,但是老舍当年已经逝世,按诺贝尔文学奖规定,不能授予,所以将当
年文学奖授给了川端康成。”②意即老舍是1968年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
按照新解密的档案文件,法国作家Andre Malraux才是当年“与1968年诺贝尔奖失之交
臂”的人。
图:某中文版《川端康成传》(时代文艺出版社,2013)称老舍获1968年诺奖秘密投票
第一。
依据瑞典学院官网,诺贝尔文学奖目前的产生流程如下:第一步是由诺奖委员会发出邀
请函,向600-700名有资格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个人和组织发出提名表格。然后委员会
对反馈回来的表格进行筛选,选出15-20个名字作为初步候选人,之后再从中选出五个
优先候选人,下一步才是确定最终获奖者。1960年代的流程,与现在大同小异。③
老舍不在最终候选名单里,也不在初选名单之中。
日媒报道普遍认为,1968年诺奖选择川端康成,是在刻意“想为东亚人提供荣誉,以提
高奖项的权威性”。这些报道梳理了自1961年起诺奖委员会开始考虑日本作家的历程,
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作家获奖的历史,但其中并无一字提及老舍,更未提及“经过
投票准备授奖给他”。④
图:1968年诺贝尔奖,已关注到了三岛由纪夫
那么,“老舍与1968年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之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据学者傅光明的追查和考据,最早将“老舍与1968年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这种说法传入
中国的,是日本人藤井荣三郎,时为1981年4月,他在访问北京时,把这种说法告知了
老舍夫人及其子舒乙。
藤井荣三郎告诉傅光明,他的信息来源是这样的:
“从日本文艺杂志上见到原本考虑授予老舍的诺贝尔文学奖可惜又失去的消息,并把这
些告诉舒乙先生和老舍夫人的,确实是我。……我记得向他们说起,‘日本文艺杂志载
,日本国际笔会的一位作家谈到,川端康成获奖后,他从瑞典大使馆的朋友的电话里得
知,原本获奖者是考虑到老舍先生的,可是因为文革,对中国的印象很差,加之老舍本
人已经去世,于是该奖授予了川端。这个笔会的人说,川端先生是非常杰出的作家,但
作为人道主义的受奖者来说,还是老舍先生更为合适。’……没有把杂志名称、刊行月
号和作者名字记录下来,是个大失误。……总之,真想找到那篇文章!”⑤
也就是说,信息的原始传递流程是这样的:瑞典大使馆的朋友的电话→日本国际笔会的
一位作家→日本文艺杂志刊文→藤井荣三郎读到→告知老舍夫人及其子舒乙。
简言之,是某杂志文章的作者“从朋友的朋友口中听说”。
再往后,这种说法流传开来。类似的情节,相继出现在宋永毅、舒云、文洁若(萧乾夫
人)等人笔下⑥,成了中文世界的一个神话。
假定藤井荣三郎的回忆是可靠的,文艺杂志作者的文章也没有扭曲“瑞典大使馆的朋友
”的电话的原意,亦即假定“原本获奖者是考虑到老舍先生的”这句话是可信的,那么
,不排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在正式确定初步候选人名单之前,委员会确曾有考虑过
将老舍纳入(某些获邀参与提名之人也许并不清楚老舍的近况,在推荐表里填了他的名
字),但在得知老舍已经去世后,就放弃了。
即便这种可能存在,也与舒乙所谓的“经过投票准备授奖给他”相差甚远。
图:老舍,1966年8月自沉于太平湖
老舍“1968年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虽然已被证伪,但与之同时代的中国作家当中,确
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提名(并不是传言甚广的鲁迅)。
因信息更新滞后,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者名单,诺贝尔奖官网目前只公布到1966年。据
该数据库,可以搜索到截至1964年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人的名单(生理学或医学
奖的数据只到1953年),具体如下⑦:
表中共计13人次。其中Yas Kuno是一位日本人,1936年被提名时在伪满洲国工作,后又
于1953年获得4人提名;George Soulié de Morant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法国外交官。
这两人被计入中国国籍,当是诺奖官网数据输入有误。
剔除这两位,剩下获提名的中国人共计4人,分别是:
伍连德(Lien-Teh Wu),1935年因研究肺鼠疫以及发现土拨鼠在其传播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而被广州博济医院院长、岭南大学医学院教授William W Cadbury博士提名为医
学奖候选人。
胡适(Hu Shih),1935年由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丁(Sven Hedin)提名文学
奖候选人;1957年,又由The PEN(国际笔会香港中国笔会)提名文学奖候选人。
林语堂(Lin Yutang),1940年由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美国作家
赛珍珠(Pearl Buck (Walsh))两人提名文学奖候选人;1950年由赛珍珠再次提名文
学奖候选人。
Fook Wo Poon此人,据官网介绍,是一位中国官员(Chinese Officer),提名他为和
平奖候选人的,是香港珠海学院的哲学教授Lin Chung Dah,理由是他的文学著作《
Welfare State》在对世界的和平有着实际、具体的贡献。除此之外,笔者所见有限,
未能找到“Fook Wo Poon”的其他相关资料。初步推测,此人当时应是在港英政府工作
,属于香港居民。
图:林语堂,确曾获得诺奖提名
①http://www.jiji.com/jc/article?k=2019010200388&g=soc
②《舒乙谈老舍讲座稿》,收录于:《20世纪中国文学备忘录》,花城出版社,2012,
第117~118页。
③http://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literature/
④参见:
http://www3.nhk.or.jp/news/html/20190103/k10011766161000.html ;
http://www.the-japan-news.com/news/article/0005458611;
http://www3.nhk.or.jp/nhkworld/en/news/20190103_12/ 等媒体报道。
⑤傅光明,《生命的智慧》,线装书局,2007,第237~239页。
⑥参见:文洁若,《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2000年为纪念老舍逝世34周年而写。
⑦搜索地址:
http://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redirector/?redir=archive/ ;
http://old.nobelprize.org/nomination/archive/country-people.php?country=44&person=nominee | t******e 发帖数: 2504 | 2 过50年就解密公开, 与那个日本时事通信社的请求有个鸟关系! | t******e 发帖数: 2504 | 3 看了看官网,的确信息是到1966年,1968年的还没有出来,也就是说,是可以解密了,
但信息还没有公布。
另外,Nominee名单与short list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每届可能有上百人,比如
1966年文学奖Nominees是99人,但short list是只有几个人了。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过50年就解密公开, 与那个日本时事通信社的请求有个鸟关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