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1 发帖数: 10330 | 1 人民情怀、理政智慧、文化自信——平“语”近人引发热烈反响
蔡闯、刘文嘉、王斯敏、张焱、苏丽萍/光敏日报
2018-10-14 19:17
字号
光明日报10月14日消息,正在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起
知识界热烈反响。海河之滨,清华园里,西子湖畔,黑土地上,祁连山麓,广大知识分
子重温重要讲话,再读经典篇章,深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鼓舞,为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所折服,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感染。大家一致认
为,平语,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是武装全党、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和根本遵循。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
,是引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嘱托。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
国风范的当代体现。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再
次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人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许党许国的爱民情怀和夙
夜在公的不懈斗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
所以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共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一思想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广大人民的意志与情感、创造与建构高度统一起来,既
符合规律性,又符合目的性。“传统文化”“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深深
地包含规律性和目的性、必然性与选择性。正是由于平语,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定依据和发展要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顶层设计
的内在逻辑、作为新时代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广大人民才义无反顾
地走近平语,才有平语近人。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扬举教授认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
记用典》第一集就从“人民”这个有温度的中心词切入,抓住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
的关键词和出发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职责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利
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就理解了
我们今天所坚持的道路和事业。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宋雪玲说,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件实事
中,这样人民群众才能以德报德,实现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上鲜
明提出、在实践上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落
细落小落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我们总能看到他引用经典,阐释“以
百姓之心为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建设和具体实践中不忘初心的根本特
征。
河南豫剧院院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著名豫剧表演
艺术家王红丽认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档有着厚重文化底蕴
的节目,表现形式通俗简洁,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教育。第一集的主题是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演出导向,始终把
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深入到群众中间,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创作叫好又叫座的优秀
作品。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浅出、春风化雨
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结合实际的扎实作风。一次次重要讲话,
一回回考察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总能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把宏伟的蓝图描绘得
细腻入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一是“亲近”
,二是“贴近”。亲近就有亲和力。习近平总书记无论用典还是讲道理,都善于说百姓
话、大白话、家常话,语言朴实自然,让人感觉亲切亲和,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
,易于接受。贴近则是指总书记的讲话贴近民心,有很强的吸引力。看似信手拈来的经
典话语,句句微言大义,反映百姓心声,回应百姓关切,读来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
不仅说到,而且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让人既能明白道理,又能知道如何去做。
中国作协影视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说,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在重温历史经典中感受文化的美好,在弘扬传统中更加自觉地投入文化的社会
实践。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用健康向上
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包括文化文艺工作者在内的广
大知识分子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用作品、用实践,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
中国儿童艺校剧院院长尹晓东说,《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中,
我们又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经典名句,以及对于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论述。作为面向少年儿童、服务于少年儿童的国家院
团,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精辟论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
创作中,通过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年,中国儿艺一方面重视从传统典籍中汲取创作素材,持续打造“中国故事”之
《成语魔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重视现实题材的创作,用身边的故事,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建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擅长把理论话
语转化为生活话语,令人产生思想共识和情感共鸣。总书记特别注重家风家教问题,常
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
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阐释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
一主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教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收和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今天,在家风家教中,特别要改变重知识轻品行、重成才轻做人、重
小孩轻长辈等不当状态,让家风家教回归家的原生态伦理秩序之中。
家风家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弘扬,是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给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高
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乐于用典,善于用典。这些用典本身就意味着总书记对优秀
传统文化的继承、思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参与节目制作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蒙曼认为,在过去的五千年中,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和智慧解决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我
们不仅没有被打垮,反倒以近悦远来的方式,让这种文明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值得每个
中国人骄傲的事情。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认为,这档节目生动深入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精神相通。习近平总书记惯于
用典、善于用典、精于用典,通过用典,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凝结着
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
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所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准则、
行为规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民族土壤、鲜明民族特色,有助于广大人民
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说,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精妙,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一个示范,给我们在新时代激活传统、顺应时代提供了精彩范例。在我国经史子集、诗
词歌赋和艺术种类中留存着大量生动的典故,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加工和选择,赋予
其新的时代意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戏曲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
学习总书记用典智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领,积极挖掘整理中华戏曲所蕴含的丰富典故,传承传播中华戏曲所蕴含的优秀文化,
创造性地讲述中华道德故事,实现对中华典故戏曲表达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
古人之智慧,开今日之生面。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
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给了我们京剧工作者极大鼓舞。众所周知,京剧有许
多优秀传统戏,因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深受观众喜爱。以京剧艺术形式为载体,
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是当
下京剧工作者的职责担当。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蔡利民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非常平
和朴实,但平中蕴奇、意味深长。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和深沉
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温情与敬
意”,因为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易和学生们坚持收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
书记用典》,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古诗文的引用,无不体现着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信手拈来的理论魅力、爱民情怀的人格魅力。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过程,就是在打造
一张张中华文化的金质名片、在讲述一个个历久弥新的中国故事。我们要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和挖掘上下功夫,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形式上下功夫,
在转变话语表达方式上下功夫,让青年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
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魅力。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振华教授表示,中华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禀赋,对于
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现代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纠偏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
人民的治人事天、治国理政和待人接物等生命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克服西
方近代以来的一系列现代性危机提供解决问题的妙方良药。这些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
文化精髓的汲取与运用当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教授认为,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
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持,可以看到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与
路径。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包容的世界胸怀来建设当下的中国文化,但我们的文化
核心必须是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原标题:人民情怀、理政智慧、文化自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