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 发帖数: 85 | 1 据说《卖米》感动了很多人,特意去翻了翻她写的文,挺顺畅,她很了解读者对于弱者
有天生怜悯的这种心态。如果没有她的学历和早逝的故事加分,可能也不会有太多人关
注吧。她的故事,天妒英才的事儿,如果搁现在,随便一个募捐通道开启,不论是治病
还是给父母慰籍的钱,随随便便应该也能募捐个百十来万。很可惜,她03年去世,那时
候自媒体还没这么发达。后来看新闻说,她的卖米后来稿费只有几十块,有人辗转把钱
给了她的母亲。也是够惋惜的一个故事。
可能早年看《知音》和《读者》看多了,总觉得她的卖米小文有很熟悉的感觉,很多人
说写得很真实,比如米贩子的尖酸刻薄,尤其是最后那些“你不卖你就挑回去啊”很有
奸商的既视感。而且感觉米贩子好像一个好人也没有,一个说话和气的也没有,也挺奇
怪。她母亲的坚持也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让人看不透。
她应该很懂文学创作的精要,比如,一定要有矛盾刻画,所以米贩子和她母亲就自然而
然成为了对立面,矛盾体,还有一定要坚持,而且她母亲的坚持一定会让人心疼。
反正如果不结合她的故事看《卖米》,我觉得一般。 |
b****a 发帖数: 4465 | 2 多收了三五斗已经在中小学课本里这么多年了,
这个卖米没看出有什么新意
我还以为只有理科才这样灌水,没想到文科也能这么灌, 还能得奖 |
A****W 发帖数: 619 | 3 楼上都是蜜罐里长大的人,所以读不懂的。
你们不知道乡下的人,没有别的收入,只有靠卖自己种的养的东西来换点小钱,买家里
的日常用品。而且,文章里也说明了,他爸爸还病着也是要钱用。农村人的钱是一个辧
成两个或者多个用的。你们也不知道他们家的田里的稻谷的产量也是有限的,当然,他
们就想卖个好价钱呀。
我们家在70年代被下放到农村过,我在那里生活了5-6年,当时正是我的小学时期
,因为我爸不在家,当时是右派在外修铁路。那时候连养鸡都是按家里人口来算的,多
养了就是资本主义。为了有用卖鸡蛋的钱换些日常生活所需,我妈妈经常要我上学时,
带些鸡蛋去学校附近的供销社卖了,再买些油,盐回家。我妈也是每次告诉我要卖多少
钱,少于多少钱就不卖。还要我一定要小心,不要在路上打破了。我不知道我那时怎么
护着鸡蛋的,居然没有打破过一个。我也是,不卖到妈妈说的价钱,就拿回去,等下次
再去卖。那时我也不到10岁月呀,真是老天眷顾吧。好在后来邓小平出来后,给知识
分子都平反了,我们才有机会再回到城里,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
c****3 发帖数: 6038 | |
c****3 发帖数: 6038 | 5 你是支持老将,还是支持小将?
【在 A****W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上都是蜜罐里长大的人,所以读不懂的。 : 你们不知道乡下的人,没有别的收入,只有靠卖自己种的养的东西来换点小钱,买家里 : 的日常用品。而且,文章里也说明了,他爸爸还病着也是要钱用。农村人的钱是一个辧 : 成两个或者多个用的。你们也不知道他们家的田里的稻谷的产量也是有限的,当然,他 : 们就想卖个好价钱呀。 : 我们家在70年代被下放到农村过,我在那里生活了5-6年,当时正是我的小学时期 : ,因为我爸不在家,当时是右派在外修铁路。那时候连养鸡都是按家里人口来算的,多 : 养了就是资本主义。为了有用卖鸡蛋的钱换些日常生活所需,我妈妈经常要我上学时, : 带些鸡蛋去学校附近的供销社卖了,再买些油,盐回家。我妈也是每次告诉我要卖多少 : 钱,少于多少钱就不卖。还要我一定要小心,不要在路上打破了。我不知道我那时怎么
|
b*********8 发帖数: 985 | 6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基本上就是仿写一遍"粜米",也就是大家说的小学课本
上的"多收了三五斗"。感动是因为读者们读书不多,而且有类似亲身经历,有带入感,是
被自己感动了。如果读过那篇"粜米",再读这篇卖米,就会觉得很粗糙和拙劣。 |
T****t 发帖数: 11162 | 7 文章还可以,其实米贩和卖米的都是一个阶层的。
赚的都是辛苦钱的。没必要阶级对立的。
文章得奖,很大可能是为作者的悲惨命运感动的。 |
s*****r 发帖数: 43070 | 8 文字有些矫情和刻意渲染,其实农民的日子本来也好不到哪去,应该实麻木了
但作者考上了北大,去高等学府见了市面,把乡下的苦日子宣传一下,就是夸大放低也
没人知道,把城里人惊到就行了 |
l****e 发帖数: 2271 | 9 看了一遍《卖米》,感觉还行,但还没那么惊艳。感觉这种题材都成了一种套路了。 |
x**7 发帖数: 285 | 10 你是说评委们连小学都没上过?
【在 b*********8 的大作中提到】 :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基本上就是仿写一遍"粜米",也就是大家说的小学课本 : 上的"多收了三五斗"。感动是因为读者们读书不多,而且有类似亲身经历,有带入感,是 : 被自己感动了。如果读过那篇"粜米",再读这篇卖米,就会觉得很粗糙和拙劣。
|
|
|
i******l 发帖数: 270 | 11 只要是自己的经历,心有所感,写下来就好,管别人怎么看呢。什么雷同,模仿,随你
说好了。几个索男未免太拘泥了。
:据说《卖米》感动了很多人,特意去翻了翻她写的文,挺顺畅,她很了解读者对于弱
者有天生怜悯的这种心态。如果没有她的学历和早逝的故事加分,可能也不会有太多人
关注吧。她的故事,天妒英才的事儿,如果搁现在,随便一个募捐通道开启,不论是治
病还是给父母慰籍的钱,随随便便应该也能募捐个百十来万。很可惜,她03年去世,那
时候自媒体还没这么发达。后来看新闻说,她的卖米后来稿费只有几十块,有人辗转把
钱给了她的母亲。也是够惋惜的一个故事。
: |
b*********8 发帖数: 985 | 12 上过也没认真读,读了也没认真体会过。所以他们脑子的数据库里没有留下啥影响。读
了这篇卖米,居然被惊艳了。呵呵。
:你是说评委们连小学都没上过?
: |
b*********8 发帖数: 985 | 13 早生几百年,没准还是个白居易呢。什么卖炭翁,什么遍身罗绮者 ,什么君看一
叶舟。本来天下文章一大抄,第一个写出来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以后就不
说了。 |
b*********8 发帖数: 985 | 14 写下来自己看是没啥,拿去评奖就嘿嘿了。
:只要是自己的经历,心有所感,写下来就好,管别人怎么看呢。什么雷同,模仿,随
你说好了。几个索男未免太拘泥了。
: |
A****W 发帖数: 619 | 15 我站在正义的角度,支持实事求是。我不明白你说的老将还是小将的含义。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支持老将,还是支持小将?
|